湖南这座小城,凭一张纸改写世界2000年

楼市   2024-09-10 10:30   北京  

南岳衡山。图/卢七星

卷首语

群星闪耀时

历史总是在荒疏了漫长的时光后,才迎来群星闪耀的时刻。衡阳,有一条文明带,中国文化的决定性瞬间在这里发端,重构了中国人的信仰景观和心灵世界。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道:“一个民族总是需要产生千百万人,才能涌现一个天才;需要流逝千百万闲散无聊的时光,才能出现一个真正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类星光灿烂的时刻。”

衡阳,足够幸运。“千百万闲散无聊的时光”中,总有星光划过,汇聚成璀璨,闪耀千年。 

蔡伦从耒阳的竹林间走出,用树皮、麻头、旧渔网彻底变革了书写。当他拿起第一张轻薄的植物纤维纸,一场传播“革命”开始了。这场“革命”影响了世界历史,余波震荡了千年之后、千里之外的欧洲修道院,从此,轻薄的纸片载着知识跨越修道院的高墙,划破中世纪的黑暗。

怀让、行思、希迁等高僧向南岳走来,在南岳开启“四宗汇聚”的禅宗盛况。五叶流芳,佛教真正实现中国化,也走向国际化,一缕禅意,延绵千年。

年少的周敦颐,在石鼓书院的莲塘旁仰望星空。彼时的少年,一定不会知道,他会作为理学的鼻祖,被无数少年仰望。

新旧交融的时代,该如何做出回应?固执的遗老——王船山,在衡阳的深山里不断追问,每一个字都是呐喊,这呐喊汇聚成“南岳一声雷”,在数百年之后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曾国藩、彭玉麟等举着王船山的火炬,从衡阳出发,扛起“以天下为己任”的重担,改变了近代中国的航向;唐群英为女性解放奔走疾呼,变卖家财;夏明翰慷慨就义,坚信“还有后来人”;不知名的战士,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坚守孤城47天…… 

《衡阳七绝》,包括发明时代、禅宗时代、理学时代、书院时代、船山时代、湘军时代、血性时代等衡阳的七个精彩瞬间,是湖湘地理对衡阳的再一次深度探访,我们重返文明现场,追寻两千年的文明流动,这次,不只是山,也不只是水,还有那些已经远去的人们,他们远去,却从未消逝,依旧照耀着我们,抬头,就可以看见。

发明时代:
耒阳,一纸改写世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147米的卷轴随琴韵徐徐展开,画卷中出现一张白纸。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跃然纸上,舞者身体如墨,在纸上灵动地渲染出写意山水,向全世界呈现出中华文明传承之美。
1900多年前,手持造纸术这项“高科技”专利的是蔡伦,湖南耒阳人。
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世界第一张植物纤维纸,人类文明从此翻开新的一页。耒阳,也因此成为“纸都”,一纸风行千年。素净潇洒的一页纸,力透纸背,连接过去和未来,它是自然、巧思与力行的合一,也是最素朴的奢华。
这张跨越千年的纸,仍在耒阳诉说着“纸短情长”。

人类纸文明的策源地
如果要给中国纸文明一个时间坐标,我们应该记住这个特殊的时间——公元 105年。蔡伦将其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写成奏章,连同他造出的植物纤维纸一起上报给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下令全国推广。
蔡伦因此名声大噪,被封为“龙亭侯”,他造出的纸也被人们称为“蔡侯纸”。一千多年前的这项“黑科技”一经推广,摆脱了沉重的甲骨、青铜、竹简和昂贵的缣帛,借由一张张薄纸走入百姓的生活,掀起一场人类书写材料的革命。从此,文明起了涟漪,生活有了诗意。
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也改写了世界。千年之后,“蔡侯纸”传到欧洲,知识冲破修道院的束缚进入民间,甚至让文艺复兴成为可能,成千上万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涌现出来。
其实,西汉就有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的麻纸,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进者。
耒阳蔡伦纪念园蔡伦墓

出生耒阳铁匠之家的蔡伦,13岁就被籍没入宫,做了宦官。蔡伦以非凡的才干,很快升为中常侍。蔡伦担任中常侍期间经常为皇帝搬运简牍和帛书,“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他便立志造出一种质轻价廉方便书写的记事载体。有一次,蔡伦去民间手工作坊视察,在河边看见妇女把丝絮铺在薄竹席上,再把竹席浸入水中来回晃荡洗涤,洗好之后,竹席上留下一层薄薄的丝絮残渣。蔡伦在这层残渣处于半干半湿的状态时揭了下来,一看竟可以在上面写字。他突发灵感,若把树皮、布片、麦杆之类的废物浸水,让其充分吸水饱和,再用木槌打烂,经过加工,是不是能生产出纸张呢?于是,他与工匠们一起反复试验,终于以树皮、废麻、旧布、渔网等为原料,造出物美廉价便于书写的材料——植物纤维纸。

蔡伦墓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串起经济、政治、艺术和庶民的史诗。蔡伦第一次使用各种废弃物,大大降低了纸张的生产成本,使纸张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而之前的所谓“纸”,粗制滥造,书写难度大,成本极高,根本无法推广。
改进造纸术后,蔡伦曾回到家乡耒阳,又利用家乡盛产的楠竹为造纸原料,向乡亲传授造纸技术。此后,很多耒阳人以造纸为业,耒阳也一度成为名副其实的“纸都”。
蔡侯祠
如今,在蔡伦故宅蔡侯祠基础上扩建的蔡伦纪念园里,有仿东汉建筑风格建造的蔡伦造纸作坊,有蔡伦墓,有相传蔡伦回家乡传授造纸术时修建的蔡子池,还有一个直径76厘米的圆形石臼,相传,蔡伦回耒阳亲授造纸术时,用该石臼舂捣造纸原料。

耒阳蔡伦纪念园蔡候祠

走进蔡伦纪念园,曾经的蔡子池不再是造纸下料的池子,而是水生植物的景观池,两个池子中间架起桥梁和亭子,若碰上满月,还能看到双池映月。在蔡子池和蔡侯祠中间的香炉宝鼎,曾是人们纪念蔡伦烧纸的地方。如今,烟火隐去,依然有不少人慕名前去。最著名的蔡侯祠在树木掩映之下更显清幽,是蔡伦造纸的陈列馆,纸的故事在这里一览无遗。印象最深的是蔡侯祠前厅正中的蔡伦塑像,他手托一沓纸,迎风而立。

蔡伦纪念园内的蔡伦雕像

在耒阳,人们将蔡伦奉祀为神,为他塑像造庙。相关史料记载,元代,耒阳知州陈宗义重修蔡侯庙,并“亲置桑一百四十株,俱付其祠,以充给赡”。清代,官府在蔡侯庙旧址上兴建蔡侯祠,祠后为蔡伦衣冠冢。2001年9月,耒阳市举办蔡伦科技发明节,举行公祭蔡伦大典,又新建发明家广场,扩建蔡伦纪念园,园内增设了蔡伦造纸作坊。
如今,耒阳的造纸匠人每逢初一、十五、起槽(即年内准备抄纸)、散槽(年内抄纸结束),都要祭祀蔡伦。
在这个人工智能崛起的时代,我们更加应该怀念蔡伦。因为“蔡侯纸”,人类文明有了“拐杖”,支撑着人类文明轻快前行。

天造“纸都”
全国最大的连片竹海
 “纸都”耒阳,老天爷赏饭吃。
距离蔡伦纪念园40公里处,是蔡伦竹海。它是全国最大的连片竹海,也是蔡伦造纸术延续千年的“密码”。
这片郁郁葱葱的竹海处于耒水风光带上游,绵延100多公里,面积达16万亩,耒水穿竹海而过,就像一条大拉链。蔡伦传授造纸技艺后,居住在北纬26°附近的耒阳先民就地取材,利用漫山遍野的竹子古法造纸。

耒阳市蔡伦竹海景区

耒阳地处衡阳盆地南缘向五岭山脉过渡地段,地势东、南、西南高,中、西北部低,自东南向西北形成一个波浪式的倾斜面,恰似一个朝西北开口的马蹄形。这里极易形成具有“空调效应”的小气候,有利于各类竹子的生长。此外,耒阳山、丘、岗、平地俱全,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既具有阳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为喜肥尚湿的各类竹子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耒阳境内的蔡伦竹海,正是这片山水滋养出来的世外桃源。
蔡伦竹海北起黄市镇黄泥岗,南至黄市镇大河滩,东始大义乡,西接公平镇,涉及黄市镇、大义乡及南阳镇共计18个自然村。它覆盖了两百多个大小山头,并依山势高低起伏,有“亚洲大竹海”之称。这片竹海也是中南六省唯一以大面积竹海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有专家监测,竹海内每立方米含负离子15000个以上,堪称中国最大的天然氧吧。竹海以蔡伦命名,纪念蔡伦传授造纸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打卡过这片竹海。
竹海,集山川流水的清秀于一身,颇有道家风骨。入口处还有一处竹子“陈列馆”,23种竹在楠竹中交杂,真不愧是“中国竹子之乡”。这些竹子为耒阳蔡伦古法造纸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支持,是它千年不绝的“靠山”。

在蔡伦竹海景区远眺耒水河

耒阳不仅被竹海包围,更被耒水等河流滋养。山野间,除了生长发笋率高,新竹量大的楠竹,还有大量的野麻、山胡椒和野生猕猴桃等,它们是古法造纸不可或缺的纸药。耒阳人利用便利山水,建起多种造纸料池,并世代以此为业。
“凡有水流处,必有造纸坊”,如今,走进蔡伦竹海深处,在黄市、大河滩、上堡等十多个乡镇,遍布蔡伦古法造纸作坊,繁盛时,有500多家。若在小满前后徜徉蔡伦竹海,还能遇见一场古法造纸的下料仪式。

耒阳的另一份日历表从立夏开始

耒阳有两份日历表,造纸匠人的日历表从立夏开始。
得蔡伦亲传,耒阳人造纸,一张“蔡侯纸”从备料到成品,需等待120多天。漫长的等待后,做出来的纸是带着手艺人温度的。
2014年,耒阳蔡伦古法造纸技艺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大部分耒阳造纸匠人一样,省级非遗传承人梁成富生于蔡伦竹海附近的造纸世家,技艺由祖辈代代相传。在他家乡,几乎所有成年男子都传承了造纸技艺。

蔡伦竹海景区内非遗传承认在表演古法造纸

每年立夏到小满,造纸匠人需和竹子赛跑。这是造纸备料的关键点,此时还未分枝的楠竹很嫩,杂质少,纤维最好,更容易发酵,最适合用来造纸。若是砍竹赶不上竹子抽叶速度,就会影响“料”,继而影响古法纸的质量。竹子砍回去,要截成长一米五,宽两至三厘米的竹节,再分扎成捆,放入撒有生石灰的料池中浸沤三个月。
梁成富家有四个大料池,每年砍竹沤料都要下大力气。完成“料”的前期准备后,接下来才是最考验造纸匠人真功夫的环节。蔡伦造纸工艺有五道工序,即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烘干。这些工序中又细分出无数道小工序,林林总总下来有几十道。

用来造纸的捣料槽,将竹子捣烂后造纸

竹料经过三个月的沤制,去除植物纤维中的果胶以及木质素,再进行捣料。需要将沤制的竹料用当地山泉水反复清洗三次,再将洗净之料放入石臼中舂捣成细末,加水稀释成纸浆。纸料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古法纸成品的质量,每次捣料环节,梁成富都耐着性子把竹料舂捣成均匀的纸浆。

捣料池内已经捣碎的竹子,可以作为造纸材料 

造纸成败的关键环节是抄纸,这是一项最具视觉美感也最考验造纸师傅技术的工序。在此之前,还需要一味神奇的“纸药”入局。这是由当地山胡椒叶和山泉水一起熬煮后,形成的绿色粘稠汁液,闻起来有胶的味道。将舂捣成纸浆状的竹料放入盛满水的石砌纸槽中,再加一味纸药反复搅拌。经过静置,抄纸槽中发生奇妙的反应。那些原本松散的竹纤维在水中漂浮,成为真正意义上用来抄纸的纸浆。用这种纸浆抄纸,能让湿纸经压榨去水后又能分张。“纸药和纸浆的比例是老师傅凭感觉把控的。”梁成富说,在蔡伦竹海的古法纸作坊,家家户户都有这种经过千锤百炼的老师傅。
在耒阳,会古法造纸的师傅个个都是“全能选手”,他们能将每道工序把控得恰到好处。48岁的梁成富从小耳濡目染,他把古法造纸的每道工序都练得炉火纯青。看他抄纸,就像欣赏一次艺术展示。纸浆倒入纸槽,他将平整好的抄纸帘往纸槽中一压、一摇、一摆,竹竿弹跳之间,就是一张纸的雏形,再揭开纸帘,连纸带帘送到湿纸堆上。这几个平常动作关乎纸张的厚薄、均匀、平整度。“好的抄纸师傅可以不靠灯光,根据水声就能掌握纸张的好坏。”梁成富说,这项技能,他练了三十多年。

蔡伦纪念园内古法造纸制作的纸张

抄好的纸,榨干水分后,摞得像“豆腐”一般送进晾纸坊里。在晾纸之前还要施展一次“绝技”,这道工序叫分纸。需要用竹镊摩挲纸边,待纸角翘起,用竹镊子将薄如蝉翼的纸张一张张分离开来,进行晾晒。古法造纸的最后一步,则需要屏息凝神,撕下纸张。至此,蔡伦古法造纸所有工序才完结。这张纯手工的古法纸不同于寻常书写的白纸,平整、通透之余,颜色泛黄,呈现出原料的本色,仔细查看,竹料的纤维痕迹隐于纸中。

蔡伦纪念园内古法造纸制作的纸张

“完全遵照古法造纸,一张纸的成型要历经4个多月。”梁成富总结,从开春上山伐嫩竹,回坊沤料、洗料,再到捣料、打槽,最后的抄、分、晾纸,一张“蔡侯纸”的制作,需要跨越两季。“古法造纸工序繁杂,我跟着父亲学造纸时,花了三年,才造出第一张纸。”在他看来,传承蔡伦古法造纸技艺需要体力和耐力相结合,它不仅耗时长,上山伐竹、脚踩近两米长的木棒捣料、用木板等重物压纸等工序还需要力气。幸运的是,虽然古法造纸行业式微,这项费时费力的技艺,在耒阳已传承1900多年并一直持续。
幸好世间有耒阳,传承千年纸脉。文明因纸而灿烂,纸张的旅程依然马不停蹄。 

+

与自然时序同呼吸


文字|伍婷婷  唐兵兵  孔晓芳(实习生)


图片|卢七星  钱烨


微信编辑|孔晓芳(实习生)


往∣期∣回∣顾

湖南有个神秘的地方,只能走路到达


一个老口子眼中的长沙美食


“南湘大”拼什么曾与“北北大”并列?



湖湘地理
《潇湘晨报》湖湘地理周刊。秘境寻幽,踏古访史,借此点滴乡愁,触摸大地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