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了,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设为星标★不迷路
第232篇原创 文 | 鲤鱼 图 | 网络
有个妈妈和我讨论过一个话题:自卑的孩子来自哪些家庭?
这位上海的粉丝妈妈和我倾诉:儿子小学四年级了,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取笑,因为他家境一般,穿着朴素。儿子因此很少参与集体活动,害怕再次成为笑柄。在家里从不反驳,即使他有时是对的。我注意到,他在朋友面前总是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我真的担心这种自卑感会影响儿子的成长和未来。
育儿路上,父母都渴望培养自信阳光的孩子。父母都用自己认为的方式去认真爱孩子,但是,很多孩子却悄悄变得自卑了。究其原因,孩子变得自卑,往往是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很多父母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盯着孩子的成绩,忽视对孩子的情感陪伴,或者恨铁不成钢,对孩子打骂教育,打压孩子的个性发展。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就发生了变化。所以,父母要反思给孩子营造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
心理研究发现:自卑的孩子,常常会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过分在乎他人的评价。长大之后往往活得很累、很辛苦,难以立足于社会。
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指出,自卑的孩子往往来自这五种家庭,它们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负面作用巨大。接下来一起详细探讨这五种家庭环境,并通过五个生活案例,展示它们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父母建议措施。
一、哭穷的家庭
哭穷的家庭养大的孩子,因为童年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往往会对金钱产生过度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或许会因为父母经常性"哭穷"而变得节俭了,但是经济上被严格管控,物质上总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孩子,内心的匮乏感会伴随他的一生。这也会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未来的消费观。
父母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有爱的家庭环境,避免经常在孩子面前强调经济困难。同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金钱的价值,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和节俭习惯,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哭穷"来教育孩子。这样,孩子可以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童年的物质匮乏不仅是生活的艰辛,更是心灵深处难以填补的空缺。"
小明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总是强调生活的艰辛,经常在他面前“哭穷”。小明从小就学会了节俭,但这种节俭逐渐演变成对物质的极端渴望。长大后,小明虽然工作稳定,但总是担心未来,不敢享受生活,甚至在社交场合中因为自卑而退缩。
二、暴躁的家庭
父母总是用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对孩子又打又骂,这是打着教育孩子的旗号,在孩子身上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在暴躁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内心缺乏安全感,懦弱胆小,哪怕遇到不公平的欺压也不敢反抗,总是习惯性地忍耐。
父母应该学会以温和和理性的方式与孩子沟通,避免使用粗暴的语言和行为。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耐心地指导他们,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此外,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树立榜样,展示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的暴躁不是教育的手段,而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阻碍。"
小华的父母经常因为小事争吵,甚至动手。小华从小就学会了用沉默和逃避来处理冲突。在学校,他经常被欺负,但因为害怕冲突,他选择默默忍受。这种长期的压抑和逃避,让小华变得内向和自卑。
三、打压的家庭
中国的父母普遍都是习惯于批评自己的孩子,哪怕心里很为孩子骄傲,但是说出来的话却变成了:“不要骄傲,虚心使人进步。”父母总是担心孩子骄傲变得自满,所以吝啬给予孩子肯定和表扬。打压教育会让孩子变得内向自卑、缺乏自信,影响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心理,甚至还会影响一生的幸福。
父母应该学会适时地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当孩子做得好时,父母应该及时表达赞赏,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可以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过度的批评和打压,是孩子自信心的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他们的潜能。"
小丽的父母总是对她的成绩和行为进行严格的批评。即使小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父母也总是提醒她不要骄傲。这种长期的打压让小丽变得自卑,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在成年后,她仍然难以相信自己的能力,影响了她的职业发展。
四、控制欲强的家庭
长期在父母的控制下长大,会让孩子童年贫瘠,成年窒息。童年时期会没有主见,不敢下决定。成年后会做事犹豫,不会拒绝,摆脱不了父母的遥控,生活感到窒息、压抑。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决策能力。同时,父母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有机会独立解决问题,即使他们可能会犯错。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可以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为成年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控制欲强的父母,无形中为孩子套上了成长的枷锁,让他们在依赖与束缚中失去了自我。"
小杰的父母对他的生活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从学习到社交,甚至到穿什么衣服。小杰从小就习惯了依赖父母,成年后,他发现自己难以独立做决定,甚至在工作中也缺乏主动性。这种依赖性让他在职场上感到窒息和压抑。
五、过度包办的家庭
过度包办可能会剥夺孩子自我成长和锻炼的机会。这不是爱孩子,这是在培养废物。没有锻炼机会,等于是没有成长!孩子缺乏动手力、实践力,长大后生存能力差,缺乏力主人翁意识,缺乏责任感,将来走向社会也容易被排挤的。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和其他日常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同时,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他们犯错误并从中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可以培养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过度包办的父母,虽出于爱,却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让他们在温室中失去了面对风雨的能力。"
小芳的父母总是为她安排一切,从学习到生活。小芳从未有机会自己做决定,也没有机会独立解决问题。成年后,她发现自己难以独立生活,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在工作中,她也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这让她在职场中处于劣势。
作家毕淑敏曾说:“自卑出现了并不可怕,只要把自卑摆到桌面上来,找出自卑的原因和表现,从容面对,自卑就成了一只纸老虎,一戳就破了。”
总之,通过李玫瑾教授分享的五种家庭,我们要明白,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父母,我们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支持和鼓励的环境,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让我们不要等到孩子出现问题时才后悔没有早点看到这些问题,而是从现在做起!
1.李玫瑾:“惯子如杀子”,发现孩子有这4种行为,该打就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