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qeubee
时隔两个多月,又有30年期信用债成功发行,再次引起市场关注。由于30年期信用债的长久期和良好的信用资质,市场一度将其与“伪利率品”相比较,低估了其信用风险。机构提示,忽略长久期信用债的信用风险是不合理的,目前其利差保护厚度有限,适合的参与者更多为保险和自营类资金。
qeubee数据显示,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所发行的科技创新公司债券“24电建K5”于11月14日成功发行,并已于21日上市流通。“24电建K5”发行规模为5亿元,发行期限为30年,票面利率为2.99%。
2024年3月15日,首只30年期信用债“24诚通控股MTN009B”问世,引起市场轰动。后随市场利率的逐步走低,多只30年期信用债陆续发行。
但“924”新政后,受到政策影响,市场利率一度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发行利率也随之走高,30年期信用债也出现了为期2个多月的“空窗期”。直至近日,财政政策悬念落地后,信用债发行利率才开始逐渐回落,30年期信用债才重出江湖。
qeubee统计,2024年以来,共有23只30年期信用债发行,规模总计达342亿元,主体信用评级均为AAA级。
数据来源:qeubee——数据浏览器
投资价值思辨
曾几何时,10年-30年期限一直被认为是利率债专用的期限,此前市场能够接受最长的信用债期限是7年。但是2024年以来,10年、20年、甚至30年期限的信用债已经开始扎堆出现,时代洪流滚滚而来,投资者到底是观望还是去接受适应呢?
从好的角度来看,30年期信用债自带的信用杠杆和长久期在利率下行阶段能够增厚收益,似乎是个香饽饽。此外,超长的发行期限使其有了一定的利率品特征,而且敢于发行30年期信用债的主体基本是超级央企或者是地方龙头国企,因此很多投资者会将30年期信用债与“伪利率品”去做比较,忽略了其内在信用风险。
但综合多家机构观点后不难发现,如此简单的评价30年期信用债是不客观的。判断30年期信用债是“砒霜”还是“蜜饯”,还是得基于信用角度出发。
首先是信用风险层面,虽然30年期信用债发行主体信用资质好、背景强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信用债可以同铁道债、汇金债一样,可以被视为伪利率品。原因也显而易见,这类信用债发行主体不能满足永续经营假设,30年的发行期限很可能超越了其经营周期。
以某AAA级产投平台为例,其在今年6月份发行了一只30年期限超长信用债。信堡投研曾在九月研究分析是表示其主要信用风险点在于对外投资方面,其所投资的两家上市公司,一家主营业务是燃油车配件销售,另一家则在半导体转型过程中。而且从母公司报表来看,最核心的资产就是这两个并表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那么一旦这两个并表企业因为行业周期性风险出现经营困难,那么也将会影响到该企业的持续经营。因此,30年期信用债本质还是信用债,并不能忽略其信用风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其信用风险还因其超长期限需要格外关注。
另一方面便是其定价是否合理,换而言之就是信用利差保护厚度是否充分。
资料来源:qeubee—利差分析
此外,截至11月22日,1年期、5年期与10年期AAA中短期票据与国债的信用利差分别为30.84bp、32.73bp和43.95bp,而30年期企业债信用利差仅为32.43bp,可见目前30年期信用债风险补偿明显不足。
综上,目前市场对于30年期信用债的风险定价是不充足的。信堡投研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投资者不适合参与到这类品种,天然的参与者应该是两大类。
第一类就是保险资金。保险有较大的重新投资压力,因此有天然的投资长久期债券需求。如果债券利差合适,保险将其放在OCI账户,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有限,每年利息支付覆盖资金成本,那么这个投资的性价比其实还不错。
另一类就是自营类资金,这类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更关注趋势。而在趋势下行的情况下,长久期信用债久期和信用的杠杆能放大收益,对这类资金有天然的诱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