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2.6%以上的资产?

财富   2024-11-25 08:24   安徽  

摘要

绝对收益策略意外归来。11月下旬,债市行情快速朝着超长久期产业债及中等久期高票息城投债蔓延,与今年7月底8月初,股市调整+超长信用债走牛的节奏相似。另一方面,从组合视角观察,信用风格中,城投债拉久期和二级债拉久期策略成为11月中旬以来涨幅最快的两个组合。事实上,以下三个微观论据,很难支撑超长期限信用债走强,或者下沉拉久期的再一次出现。

  • 其一,行情轮动时间来得过快。11月以来,中短债全价指数的修复仅持续两周左右时间,涨势则集中体现在长久期资产。在缺乏类似二季度增量资金、做多票息资产预期的同时,又多了政策信号和风险偏好摇摆扰动的情况下,票息资产久期轮动的速度显得异常。

  • 其二,中短债的性价比未完全消失,这从品种比价效应中可以得到结论。

  • 其三,量价未配合。一方面,目前普信债85%交易集中在3年内个券,3年至5年普信债交易占比11%,并未回到8月初15%的水平。另一方面,超长信用债近两周成交笔数整体低于6月和7月均值。

以上三点表明,使用常规的轮动时长、比价效应或流动性,难以解释最近超长信用债行情,偏绝对收益思维的策略缘何产生?与化债政策有密切关系。

存量资产配置调结构。去年下沉配置的短债,一边是集中到期,一边是拿不到增量来替代,债务置换催化的提前兑付甚至在边际上加速存量城投债缩减,加之近期机构负债端相对稳定,存量资产结构的再调整,易触发配置行情,而于绝对收益资产有需求的账户,自然会尽可能的往票息相对高的资产增持。事实上,11月中旬,理财加大对3年至10年信用债的配置,也是近期行情的关键推手。伴随产品业绩基准的快速拉升,公募基金出于追涨的考虑,最近一周加大中长期限信用债买入力度,其中或也有去年持有的城投短债到期再增配的因素。而理财提前介入长久期信用债,是负债端成本偏高的考量。

非银若要参与这波行情,仍需对收益来源有清醒认知。11月以来,长久期信用债涨幅可观,资本利得是主要收益来源,以5年AA+中票和城投债为例,两者本月持有期资本利得累计涨幅达到0.81%和0.78%,持有期票息回报仅为0.16%和0.15%,前者资本利得收益甚至超过5年AAA-二级资本债和10年国债。带久期信用债流动性并未显著改善,足见浮盈兑现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于理财而言,做多带久期资产后,若出现负债端压力,应对方式相对多元,而以公募基金为主的非银配置力量,面对相似的市场波动时,盈亏同源的冲击很有可能再次出现,诸如8月至9月,届时难免陷入“赚少亏多”。

综上所述,7月下旬至8月初的行情复刻至近两周,无疑令债市投资者深感莫名,因当下缺乏增量资金,也不具备二季度做多票息资产的预期,相反的是,政策信号、风险偏好和地方政府债集中供给等因素,还在抑制信用债偏好。实际上,带久期的票息资产之所以迎来领涨,一是与去年机构集中下沉增持城投短债,年底将集中到期,需要再增配资产有关,二是11月中旬,理财再配置开启行情后(参考其负债端成本,资产收益要求中枢在2.6%附近,唯有带久期的资产可以满足),基金追涨,强化带久期信用做多。不过,从近两周信用债收益来源来看,与上一轮超长信用债行情相似的是,资本利得贡献绝大部分持有期收益,而目前信用债交易重点集中在3年内,表明要变现带久期资产的难度仍旧不小,盈亏同源是该类资产不可避免的弊病。接下来,地方政府债将迎来集中发行,配置机构如何消化,央行政策会否配合宽松,需要继续跟踪。

策略执行方面,负债端不稳定的账户,需在年末关注仓位流动性,中短债的确定性依旧较高,2年至3年银行次级债交易机会可适当留意。负债端稳定的账户,1)超长久期信用债博弈资本利得难度较大,若有浮盈,关注止盈机会,以防赚少亏大,2)3年AA+及AA等级优质地级市平台债策略相对有效,亦是目前各方面相对平衡的品种,关注配置机会,同时为明年做资产储备,3)二永债交易机会,左侧比右侧值得期待,4年至5年国股行二级资本债建议关注2.45%附近的机会。

风险提示:测算失真,计算方法需调整,超预期信用事件,机构负债端面临压力。


正文

绝对收益策略意外归来。过去两个多月时间,宏观增量政策不断,抬升风险偏好,权益资产的强势与理财赎回频繁共振,债市波动可谓惊心动魄。信用债倍受诟病的流动性问题,亦在大开大合的行情中暴露,尤其是依靠票息回报扛资本利得亏损的传统思维,在低利率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迈入11月,政策信号密集度降低,资本市场顺势观望,而债市率先走出修复行情的资产,毫无意外的向高流动性品种倾斜,利率债、银行次级债及中短信用债表现尚可,其中活跃10年国债24附息国债11再次下破2.08%,与前低2.03%相差无几。出乎意料的是,债市行情快速朝着超长久期产业债及中等久期高票息城投债蔓延,与今年7月底8月初,股市调整+超长信用债走牛的节奏相似。

另一方面,从组合视角观察,信用风格中,城投债拉久期和二级债拉久期策略成为11月中旬以来涨幅最快的两个组合,累积收益均高于80%仓位在10年国债的利率风格策略。并且,信用策略组合设定时,都留有16%10AA+超长信用债,近两周该部分的收益贡献均值在49%(所有信用组合均值),走强幅度可见一斑。

这一结果之所以超出投资者预期,并不难理解,原因有二:一是距离上轮剧烈调整不足一个月,被动扛跌还心有余悸,短时间再买回来自然难度不小,二是年末产品收益排名考核将至,保收益心态理应强于做收益,避免再次出现“赚少亏多”。事实上,以下三个微观论据,很难支撑超长期限信用债走强,或者下沉拉久期的再一次出现。

其一,行情轮动时间来得过快。一般情况下,做多信用债久期拥有较强的前提——中短信用债已经走过较为完整的利差收窄,债牛还在延续,收益增厚策略会驱动超长信用债布局。今年6月底至8月初就是最好的说明,以AA+中票信用利差(国债为计算基准)为例,7月初债市暂别扰动后,久期行情率先在3年和5年演绎,持续三周左右时间后,10年和15年AA+中票信用利差迅速收窄至23bp附近。

11月以来,中短债全价指数的修复仅持续两周左右时间,涨势则集中体现在长久期资产。在缺乏类似二季度增量资金、做多票息资产预期的同时,又多了政策信号和风险偏好摇摆扰动的情况下,票息资产久期轮动的速度显得异常。

其二,中短债的性价比未完全消失,这从品种比价效应中可以得到结论。实际上,以1年AAA存单收益作为测算基准,观察中短债性价比不难发现,除1年中高等级信用债之外,3年AA+及1年AA中票与存单价差都还没有回到7月底8月初极致行情阶段,特别是3年AA+的相对价差距离低点还有15bp,与上述轮动过快的情况是一体两面,抢跑超长久期的性价比不足。

其三,量价未配合。一方面,目前普信债85%交易集中在3年内个券,3年至5年普信债交易占比11%,并未回到8月初15%的水平,佐证投资者心态普遍谨慎的状态,亦与上述中等久期信用债价差尚未回到低点相呼应。

另一方面,超长信用债近两周成交笔数整体低于6月和7月均值,即使是近期表现较强的7年至10年产业债,周度成交维持在150笔上下,透露缩量博弈特征。

以上三点表明,使用常规的轮动时长、比价效应或流动性,难以解释最近超长信用债行情,偏绝对收益思维的策略缘何产生?与化债政策有密切关系。

去年这个时候拿的高收益城投债,正在陆续到期。去年7月,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1]化债预期升温,城投债迎来配置时点,短端下沉策略成为彼时债市追捧的投资方向,这意味着当时集中增持的短债,如今将面临到期,涉及的规模有多大?

以2023年11月1日城投债存量券为样本,并按照当时的收益进行测算(含权债则采用行权前收益,并假定行权日发行人提前赎回,判断总偿还规模)。结果来看,今年11月至12月到期的城投债,集中在3%至3.5%之间,占去年11月至今年年底到期规模的21%(4200亿左右),收益在3.5%以上的城投债同时间到期规模接近2800亿,占比16%。

问题是,11月以来,城投债净增节奏较为缓慢,月度净增量不足500亿,当然新债收益难以企及去年水平。同时考虑到新一轮化债行情开启,拿到置换资金的城投债,会有提前兑付存量债券,降低融资成本的行为。事实上,根据企业预警通,按照城投债提前兑付公告时间来统计,10月以来,无论是提前兑付规模(尽管单月量还未超百亿),还是兑付只数,都在提升。

存量资产配置调结构。去年下沉配置的短债,一边是集中到期,一边是拿不到增量来替代,债务置换催化的提前兑付甚至在边际上加速存量城投债缩减,加之近期机构负债端相对稳定,存量资产结构的再调整,易触发配置行情,而于绝对收益资产有需求的账户,自然会尽可能的往票息相对高的资产增持。

事实上,11月中旬,理财加大对3年至10年信用债的配置,也是近期行情的关键推手。伴随产品业绩基准的快速拉升,公募基金出于追涨的考虑,最近一周加大中长期限信用债买入力度,其中或也有去年持有的城投短债到期再增配的因素。

理财提前介入长久期信用债,是负债端成本偏高的考量。截至11月22日,理财产品业绩基准下限均值分布在2.37%至2.56%之间,虽较10月下降,幅度却相对有限。反观资产端分布,能够满足理财需求的资产多分布在中高等级5年附近或者3年至5年AA及AA(2)品种。为何理财等到11月才开始布局长久期信用债?过去两个月债市有调整压力,加之负债端不稳的考虑,理财配置势必要保持谨慎,以应对赎回;政策效力观察期的到来,与存量资产集中到期,为了达到业绩基准,调整资产结构,积极增配的必要性增加。

非银若要参与这波行情,仍需对收益来源有清醒认知。11月以来,长久期信用债涨幅可观,资本利得是主要收益来源,以5年AA+中票和城投债为例,两者本月持有期资本利得累计涨幅达到0.81%和0.78%,持有期票息回报仅为0.16%和0.15%,前者资本利得收益甚至超过5年AAA-二级资本债和10年国债。

带久期信用债流动性并未显著改善(以上成交笔数有说明),足见浮盈兑现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于理财而言,做多带久期资产后,若出现负债端压力,应对方式相对多元,而以公募基金为主的非银配置力量,面对相似的市场波动时,盈亏同源的冲击很有可能再次出现,诸如8月至9月,届时难免陷入“赚少亏多”。

高流动性资产的赔率是问题。适合赚资本利得的资产,需要高流动性作为辅助,尽管银行次级债满足条件,但目前活跃样本距离8月低点多在15bp以内,4年至5年样本更是低于7bp,而与10年国债的距离亦偏窄,赔率问题依旧尴尬。

接下来,地方政府债供给相对集中,11月25日至12月1日,计划发行地方政府债63只,预计募集规模高达9413亿,这是过去几年较为罕见的现象。恰逢跨月的到来,需要进一步观察货币政策会否有更进一步的配合,否则对利率债及银行次级债定价易形成扰动。

综上所述,7月下旬至8月初的行情复刻至近两周,无疑令债市投资者深感莫名,因当下缺乏增量资金,也不具备二季度做多票息资产的预期,相反的是,政策信号、风险偏好和地方政府债集中供给等因素,还在抑制信用债偏好。实际上,带久期的票息资产之所以迎来领涨,一是与去年机构集中下沉增持城投短债,年底将集中到期,需要再增配资产有关,二是11月中旬,理财再配置开启行情后(参考其负债端成本,资产收益要求中枢在2.6%附近,唯有带久期的资产可以满足),基金追涨,强化带久期信用做多。不过,从近两周信用债收益来源来看,与上一轮超长信用债行情相似的是,资本利得贡献绝大部分持有期收益,而目前信用债交易重点集中在3年内,表明要变现带久期资产的难度仍旧不小,盈亏同源是该类资产不可避免的弊病。接下来,地方政府债将迎来集中发行,配置机构如何消化,央行政策会否配合宽松,需要继续跟踪。

策略执行方面,负债端不稳定的账户,需在年末关注仓位流动性,中短债的确定性依旧较高,2年至3年银行次级债交易机会可适当留意。负债端稳定的账户,1)超长久期信用债博弈资本利得难度较大,若有浮盈,关注止盈机会,以防赚少亏大,2)3年AA+及AA等级优质地级市平台债策略相对有效,亦是目前各方面相对平衡的品种,关注配置机会,同时为明年做资产储备,3)二永债交易机会,左侧比右侧值得期待,4年至5年国股行二级资本债建议关注2.45%附近的机会。

[1]资料来源:《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7/content_6893950.htm。


本报告分析师

尹睿哲  SAC执业证书编号:S1450523120003

李豫泽  SAC执业证书编号:S1450523120004


交易圈
最具价值的银行间金融市场资讯与知识,优质的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