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 阳气由收到藏的15天,平补脾胃是关键

文摘   2024-10-23 15:02   广东  
霜降,秋天里最后一个节气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天儿真的冷了,梧桐叶黄,候鸟南飞,我们也盖上了厚被子。

霜降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节气,在从生长转化收藏的变化规律中,此节气是处于从收向藏过渡的阶段,所以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图源:摄图网

阳气由收到藏
霜降后注意气机变化

霜降时节的气候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昼夜温差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这种变化与冷空气频繁有关,在北方地区,气温可能已降至0℃以下,出现初霜;而在南方地区,虽然初霜日期相对较晚,但昼夜温差也明显增大。

冷空气增强,说明寒气增强,身体阳气也随之发生变化。

①体内气机淤堵:阳气为了躲避寒凉,进一步收敛于身体内部气血运行也随之放慢,保持脏腑温暖。同时,很多人饮食放纵或者开始进补,容易导致脾胃气机淤堵出现一些腹胀、消化不良,以及眼干、鼻出血等“上火症状。

②体表阳气相对不足:由于阳气往里走,体表阳气相对薄弱,由于体表阳气减少,身体的防御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风寒等外邪的侵袭,从而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所以霜降养生,一方面要疏通脾胃淤堵,一方面要预防寒气侵袭。

图源:摄图网

霜降 · 饮食

/ 清淡少辛 平补为先 /


霜降节气饮食需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辛辣

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特别是辛辣火锅、烧烤食物要少吃,以防“上火”。

2、平补脾胃

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霜降滋补以平补为原则。

平补脾胃,则是通过食用一些性质平和、不寒不热、不腻不燥、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来调养脾胃功能,使其保持正常运作状态。这种方法既不会过于温补而导致上火,也不会过于寒凉而损伤脾胃阳气。

可选择一些平补食材,如茯苓、山药、扁豆、山楂、莲藕、萝卜、芋头、苹果、粳米等。

不妨在熬一碗霜降版羊肉汤。

【食材】羊肉250克,五指毛桃30克,鲜山药250克,杞子10克。


【制法】将羊肉焯水,洗净,同五指毛桃、鲜山药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炖煮60~80分钟,出锅前10分钟,撒入枸杞,放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温馨提示:


  • 孕妇服用的话,建议将羊肉替换成乌鸡或猪脊骨。

  • 如果有感冒,发烧,外感表现,此食疗方暂停不能喝。


霜降 · 起居

/ 护阳防寒 预防感冒 /


1、注意保暖,预防贼风

秋风有“贼风”之称,总是悄悄地来,乘虚而入,往往让人防不胜防。

为什么秋分叫贼风?

第一因为秋天气候多变。霜降时早晚温差大,天气忽冷忽热,这种不稳定的天气条件使得人体难以适应,容易受到外邪侵袭。

第二因为冷空气侵袭。霜降期间特别是夜间,当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各器官活动减弱,免疫机能降低时,如果不必窗户,秋风容易趁机而入。

所以,霜降时节,特别是夜间,要注意保暖,添加衣物,盖好被子,关好窗户,避免受凉感冒

图源:摄图网

2、常灸大椎,助阳防寒

对于那些体质虚弱,易在秋冬受寒感冒的人来说,用艾灸温煦一下身体,补充阳气,固表防寒,是秋冬时节最幸福的一件事情。

具体的方法是:可于每周艾灸大椎穴2-3次,每次灸5-10分钟,补足身体阳气,不再畏惧寒风侵袭;且能缓解和预防肺系冷空气过敏症。

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但此时因人体阳气正处在收敛向内养过渡的阶段,因此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建议大家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明医介绍



明医简介

董其俊 大夫


【内科疑难杂症、中医妇儿、皮肤病】


七代中医世家,师从广东省名老中医妇科专家罗元恺教授。中医临床30余年,成立《董其俊名老中医工作室》 ,擅长针灸并用调理妇、内、儿、骨科诸病。


擅长领域:

顽固性咳喘、过敏性鼻炎、痛风、高血压、三叉神经痛、失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冠心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等疑难病;
女性疾病:闭经、痛经、崩漏、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等;
儿童疾病:小儿慢性咳嗽,小儿过敏性鼻炎、小儿抽动症等;
皮肤疾病: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带状疱疹、痤疮等。
男性综合调理:前列腺疾病、不育症等
骨伤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骨髓炎,腱鞘囊肿等。


▌出诊时间

花城店:周三、六、日全天,周五下午

番禺店:周二 全天,周五上午


▌微信预约


花城店 

番禺店

▌版权声明

• 本文系转自「正安中医馆」,如需合作,请联系原作者。

• 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正安中医广州
正安中医是正安旗下中医医馆系,作为一家尊重生命的新古典主义中医机构,秉承“正心诚意,温暖喜悦”的服务理念,一直深耕医疗服务,潜心打造“好医、好药、好文化、好服务”的中医诊疗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