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赵无极、谢景兰半生情愁 | 磅礴山水、女舞者汇聚保利香港拍卖

科技   2024-11-17 17:30   内蒙古  


撰文:Ken NG

赵无极与谢景兰,两人识于微时,谱出动人恋歌,结为连理。奈何这对眷侣从中土移居法国之后,婚姻最终画上句号。两人在法国各自追寻自己的艺术路,创出风格截然不同的抽象宇宙。无极透过刚劲有力的笔触,层层叠色铺设内心辽阔磅礴之山水;反之,谢景兰笔触柔软细腻,用虚实线条勾勒出女舞者灵动有力的身姿。

保利香港拍卖2024秋拍,一并带来赵无极与谢景兰各自于1970年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且让我们藉此机会,感受他们如何将内心深处的半生情愁、岁月沉淀的心境倾注在画布之上。




赵无极与谢景兰

若我们以传统方式去形容,赵无极与谢景兰可说是门当户对。两人皆来自书香世家,一同入读杭州艺专,无极修读艺术,谢景兰则学习音乐。两人在校园里邂逅,并于1941年结婚。
二战过后,无极在1948年与谢景兰移居巴黎,立志成为全职艺术家。那时候法国正值战时期,整个欧洲艺坛正掀起一股「不定形艺术」风潮,当中的抽象精神对二人影响甚深。
他们在蒙巴纳斯开设画室,与贾柯梅蒂(Giacometti)、常玉等艺术家结伴交往。那段时期,谢景兰尚未开始作画,她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舞蹈学院和美国文化中心修习音乐和舞蹈。
据两人儿子赵嘉陵所述,父亲有许多作品都会跟妈妈一起商量,妈妈会为作品起名字和提供意见。他忆述,有一次父母为一张画的构图激烈争论。但是一个星期以,他发现爸爸还是按照妈妈的意思修改。赵嘉陵认为,影响爸爸创作的人是妈妈,而不是爸爸影响了妈妈。

Lot 146

赵无极《14.09.70》


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1970年
尺幅:73.1 x 91.8 cm
估价:HK$10,000,000 - 20,000,000

这段美满婚姻只维持到1957年,谢景兰选择了离开无极。面对婚姻挫折,无极选择与好友苏拉吉(Pierre Soulages)展开环球旅行,纽约正是其中一站。
当时正是美国战艺术最辉煌灿烂之时,大师云集纽约,无极和他们相交相知、相互交流,深受抽象表现主义冲击,促使他创作发生转变。
无极认为半具象的元素已非必须,他想挑战自我,纯粹以色彩、线条与光线来绘画。赵无极创作自此进入全然抽象的境地,开启了「狂草时期」。也是这时候起,无极只以完成日期来命名画作。绘画就像无极的图像日记,投射生活经历与情绪。

赵无极、谢景兰与儿子赵嘉陵

今回保利香港拍卖带来的《14.09.70》,完成于1970年9月14日,时间上相当特别。这一天,正好是谢景兰的50岁生辰。画中层层叠加与急促有力的落笔,不单犹如山峦的叠嶂,无形之中蕴含有形画面,承载着无极丰沛情感与绵延的思绪。

细看画面上方,无极以传统水墨的处理方式来控制油彩,加入松节油令油彩变得更为轻灵延展,在画布上营造更空灵和氤氲的虚空氛围,而下方以沿袭自「狂草」时期的强悍线条,演绎远处的群山。

「轻」与「重」的上下分层构图,「白与黑」、「光与影」、「虚与实」的对比,可见此刻的无极,技法与思考已然进入成熟的阶段,超脱对山水的表达,更深入探索中国文化的阴与阳,空间、气韵、光影对立,画面蕴藏着无极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入理解思考。

Lot 147

谢景兰《女舞者》


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1970年
尺幅:130 x 89 cm
估价:HK$1,900,000 - 3,000,000

同场亮相的谢景兰作品《女舞者》也是于1970年绘成,两幅油画仿佛在无言的对话中遥相呼应,互相映衬。

事实上,谢景兰是跟无极离异之,才开始发表画作,展开个人的艺术创作生涯。两人离婚一年,谢景兰改嫁法国雕塑家范甸南。
谢景兰赴法初期,学习音乐和舞蹈。她会将身体的动作,化成画作中的构图和线条。在举办展览期间,她更会播放自己创作的先锋电子音乐,在画作前跳现代舞,开启音乐、舞蹈、绘画合一的「综合艺术」。

展览期间,谢景兰更会在画作前面起舞

谢景兰的早期画作,大多以抽象构图和线条为主,颜色亦主要是单色调。虽然画作骤眼看与赵无极留法初期的作品很相似,但谢景兰笔下的线条,像跳舞般比较活泼跳脱,不会在赵的作品里出现。这也许可解释为男女用笔之别。

直至1970年代,谢景兰延续早期浓墨重彩的抽象绘画脉络,并把线条更加具象化地指向舞蹈的柔韧灵动姿态、山水风景、与音乐的韵律,色彩逐渐变得清新淡雅,突出充满动态的线条,如同清丽婉转的咏叹调,充满艺术家内心的关照与投射,摄人心魄。

今回举槌的《女舞者》便是一例,画面深刻呈现音乐的韵律节奏,呈现出女舞者优雅的舞蹈姿态,可谓70年代转折时期的绝佳代表。

此作采用垂直构图,灵动的线条自上倾泻而下,黑色、褐色、紫色线条交织缱绻,如同肢体纤细有力的芭蕾舞者在舞台中央的旋转。极致抽象的背景,以油彩呈现笔墨层层叠叠的丰富效果,与画面中央的线条形成虚实相应的空间,亦强调了线条所带来的「翩若惊鸿,宛若游龙」之感。

赵无极的作品深受藏家追捧,屡次拍出天价,「赵无极热潮」更成为近年亚洲艺术市场的关键字。然而,这位抽象大师的艺术生涯还有诸般作品,价钱其实亦可丰俭由人。

Lot 145

赵无极《无题》


水彩 纸本

创作时间:1979年
尺幅:72.8 x 54 cm
估价:HK$500,000 - 800,000

相比油画作品,无极的纸本创作价钱定位较为相宜。以这件绘于1979年的《无题》作例,尺幅72.8 x 54 cm,尺寸适合展示,估价HK$50万 - 80万。

此作属无极「无境时期」之作,这时期的无极在创作上寄情水墨,思想则寄托于道家的逍遥自在之境。透过稀释的颜料,营造出淡墨般的透明质感。

Lot 144

赵无极《无题》


水墨 纸本

创作时间:1971年
尺幅:20 x 21 cm
估价:HK$120,000 - 180,000

同场另一件无极水墨纸本作品《无题》,估价HK$12万 - 18万,即使是新手藏家也可放胆竞投。

此作跟前文提及的水彩纸本《无题》,影响价钱的最大分野在于尺幅。这幅水墨《无题》尺幅20 x 21 cm,大约是前者的10%。纵然尺幅较小,此作亦能清楚呈现出无极以中国传统水墨营造出磅礴气势。

Lot 143

赵无极《无题》


石版 版画

创作时间:1963年
尺幅:32 x 59 cm
估价:HK$30,000 - 50,000

还有一种「大家都买得起的赵无极」,数万港元有交易,一般人亦能负担,大多为无极的书信、签名画册及版画等。

事实上,无极在艺术生涯不同时期多次重返版画这创作媒介,无拘无束地进行色彩、线条、构图等实验创作,可说是他创作大尺幅油画前的第一步。

这幅《无题》版画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来自无极继女赵善美收藏,绝对是来源有绪,值得收藏。







「古巴毕加索」林飞龙


下来让我们转转口味,从亚洲转至美洲的古巴。在这个加勒比海岛国里,出现过一位拥有华人血统的艺术家 - 林飞龙(Wifredo Lam)。

林飞龙喜以森林为题材,创作超现实主义作品,有「古巴毕加索」之称。他父亲乃古巴华人,母亲则有非洲血统,自小生活在文化碰撞中。林飞龙的「融合」创作手法,混合了植物、人类、神、魔法等图像,将现代主义与魔幻风格合而为一。

林飞龙

Lot 149

林飞龙(1902-1982)《无题》


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1974年
尺幅:25 x 35 cm
估价:HK$260,000 - 300,000

说林飞龙是「古巴毕加索」,实际上是指他的创作深受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和野兽派运动影响。事实上,他也确实深受这位西班牙巨匠赏识。

林飞龙早年曾经修读法律,来发现志不在此,绘画才是他的志趣所在,遂潜心学习绘画,并前往西班牙马德里深造。及至1930年代,西班牙内战爆发,林飞龙因而到了巴黎,并在花都遇上毕加索。
林飞龙的多元背景,造就了他的独特风格。他将欧洲的超现实主义和立体主义技法,与他成长过程里接触过的非裔古巴民俗仪式结合起来。
正是这种非洲元素结合超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吸引了毕加索注意。得到这位名人加持,林飞龙在毕加索的引荐下,举行了首个巴黎展览。

Lot 150

林飞龙(1902-1982)《无题》


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1973年
尺幅:40 x 49.7 cm
估价:HK$360,000 - 500,000

林飞龙的作品,以非洲面具和几何形状为重心,他将这些原始图腾转化成绘画符号,富有不可思议的魅力,带有浓厚的风土色彩,亦充满神秘感。
今回保利香港拍卖带来的两幅《无题》,亦贯彻这创作风格。这位「古巴毕加索」1982年在巴黎逝世,骨灰则运回古巴安葬。时任古巴领袖卡斯特罗亲身出席他的葬礼,足见其地位。







亚洲市场新势力 - 东南亚艺术


亚洲艺术市场近年除了「西风东渐」,位处近邻的东南亚艺术亦在急速冒起。香港拍场已不只一次见证着越南、新加坡艺术家的作品突破千万成交,其中一位代表性人物便是黎谱(Le Pho)。

Lot 151

黎谱(1907-2001)

《有花束的年轻女孩》



油彩 绢本 裱于木板

尺幅:63.5 x 90 cm
估价:HK$400,000 - 600,000

说起越南艺术家,黎谱是个无法绕过的名字。黎谱1907年生于河内,少年时对绘画及素描有极高的天分和兴趣,就读于河内美术学院,进而接触到西方艺术与油画的绘画技巧。

1931年,美术学院创办人Victor Tardieu十分赏识黎谱的天份,让其以助手身份,一同出席在巴黎举行的殖民地大展。到达法国不久,黎谱接触到雷诺瓦,莫内等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深受启发,继而开启了自己的创作技巧的演变,并于1937年定居巴黎。

黎谱将传统亚洲美学与欧洲绘画完美融合,由传统绢本水墨,逐步扩展至西方油彩。他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女性主题,尤其是故乡越南的女性形象。

黎谱

黎谱笔下的女性,椭圆形脸庞微微倾斜,目光低垂,呈现出越南女性的温柔面貌。举如今回的《有花束的年轻女孩》,画中年轻女子看着眼前花卉,却像略有所思,神游物外。

可见黎谱利用传神的笔触,带领观者进入画布背充满诗意且神秘的想像空间。

此作最早来源自威利·芬尼画廊(Wally Findlay Galleries),这间美国画廊自1963年起代理黎谱以及另一位越南艺术家武高谈的作品。黎谱在这段时间创作的油画,色调活泼鲜艳,深受美国藏家之喜。

Lot 152

锺泗滨(1917-1983)

《姐妹(沙朥越)》



油彩 画布 裱于木板

创作时间:1976年
尺幅:61.1 x 46.3 cm
估价:HK$700,000 - 1,400,000

本场值得留意的东南亚艺术,还有锺泗滨作品《姐妹(沙朥越)》。扎根新加坡的锺泗滨,被誉为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华人艺术家之一,创作生涯长达四十多年,绘画技巧缜密细致、风格多变。

锺泗滨1917年生于厦门,1935年从厦门专科美术学校毕业,1946年移居新加坡。在东南亚各地游历,为锺泗滨带来崭新的创作灵感。1952年,锺泗滨和其他三位华人画家陈宗瑞、陈文希和刘抗一同前往印尼峇里岛旅游与写生。

此次旅程让众人深受当地人文风情的启发,进而造就独树一帜的南洋画派。

钟泗宾

钟泗宾笔下人物,拥有形态夸张的修长肢体,以及杏仁形的眼睛,可见他同时受到莫迪利安尼、贾克梅蒂等西方现代画家的启迪。

《姐妹(沙朥越)》创作于1977年,属钟泗宾晚期作品。画中描绘马来西亚沙朥越的乌鲁人,钟泗宾笔下的乌鲁人拥有一个特徵,就是长有细长的耳垂。

不同于1950年代描绘的人物形象,钟泗宾晚期作品展现了他对题材和材料的深刻理解,例如在画中加入铜、金等金属色彩,令画面背景更细致。

据文献记录,钟泗宾描绘沙朥越女性的作品不到10件。今回是这幅《姐妹(沙朥越)》首登拍场,也是钟泗宾晚年描绘沙朥越女人的作品,睽违8年再于拍卖市场亮相。







自学成才的东瀛艺术先驱——児岛善三郎


20世纪初旅法的日本艺术家,相信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起藤田嗣治。但除了藤田以外,1920年代曾经旅居巴黎的日本画家,还有児岛善三郎。

这位自学成才的画家,1893年生于福冈,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专艺术教育,却是观察研究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透过不断的创作实验,发展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1925年,児岛善三郎旅居法国巴黎,游览罗浮宫,又到了罗马、伦敦、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等四处游历。这段期间,他受到古希腊罗马宏伟的大理石雕像影响,奠定日对裸体画、人物画的基础。

児岛善三郎

Lot 153

児岛善三郎(1893-1962)

 《坐在藤椅上的裸女》



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约1932年
尺幅:65.5 x 53 cm
估价:HK$120,000 - 220,000

1920年代至1930年代前期,児岛善三郎多以裸女为创作主题。但他并非单纯效法西方大师,而是将西方艺术的形、色和立体感,与日本传统美学融汇贯通,再创出独特的「新日本主义」风格。

举如这幅《坐在藤椅上的裸女》,児岛以粗犷、厚重的笔触,呈现出女体身躯的丰润与量感。画中暗面与阴影对比,营造出立体感。画面既呈现出欧洲雕塑的厚重感觉,同时也结合了日本艺术的细腻画风。

据艺术家全集所示,児岛毕生所创的裸女作品大概只得五十多幅,并且集中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初,不少已落入艺术馆收藏。事实上,児岛在1934年停止裸女系列创作,其中一个原因是缺少模特儿。

Lot 154

児岛善三郎(1893-1962)

 《菊花》



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1937-1939年
尺幅:59 x 45 cm
估价:HK$60,000 - 85,000

児岛停止裸女系列创作之,转向以日本风景与静物为主题,但仍然延续融会东西方艺术的特质,以现代绘画方式诠释日本传统美学,营造出平面丶简洁,具装饰性的表现。

浮世绘色彩的平面化与强烈对比、讲求用色华丽的琳派画风,皆造就了児岛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此幅《菊花》里的花卉与花瓶置于画面中央,成为画面的垂直轴,桌面则构成横向轴,在空间构图上呈现出一种安稳、闲静、平和的情绪气氛。







扬威巴黎艺坛的中国女性第一人 - 方君璧


20世纪初,前赴法国的亚洲艺术家大多为男性,方君璧是为数不多的女性,更是第一位在巴黎画坛闯出名堂的中国女性艺术家。

方君璧乃福建闽侯人,1898年出生于名门望族,早于14岁远赴法国留学,是首位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的中国女学生。马蒂斯、林风眠、徐悲鸿、吴冠中等名家亦是此校的毕业生。

1924年,方君璧两幅作品入选巴黎沙龙画展,当年展出的画作《吹笛女》受到极大关注,获选为《年鉴》艺术杂志封面。方君璧更被《巴黎妇女画报》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顺带一提,《吹笛女》2016年在保利香港拍卖以HK$944万成交,创下的艺术家拍卖纪录,至今一直未被打破。

方君璧

Lot 155

方君璧(1898-1986)

《日本京都近郊》



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1955年
尺幅:47 x 38.5 cm
估价:HK$100,000 - 200,000

方君璧的油画作品温柔细腻,她将西方艺术的解剖及透视原理,与中国艺术融会贯通。她强调轮廓线和固有色,强调勾线平涂,既不纯抽象,也不纯写实。

在她笔下的静物、风景、人物、动物、花卉,都以含蓄舒雅,同时充满表现力的手法刻画。此幅《日本京都近郊》绘于1955年,画中几株高耸的树木,坐落群山之前,呈现出画面的透视感。至于画面上方的呈淡澄色的夕阳暮色,则显示出中国绘画的留白概念。

此作完成,1978年曾在香港艺术中心「方君璧作品回顾展」展出,足证其代表性。







纯粹视觉的超现实抽象画家 - 李仲生


中国现代艺术的三大起源 - 旅法、旅美、旅日系统,「留法三剑客」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以及前文提及的方君璧属旅法一派,旅美代表则有朱沅芷,旅日的章节则可数李仲生。

这位广东人1912年生于韶关,父亲李汝梅是一位擅长书画的清朝进士。李仲生早年跟随父亲习得中国水墨的基本技巧,来他在上海修读美术期间,遇上留日归国的关良,启导了他对绘画线条运用。

1932年,李仲生加入中国最早提倡现代艺术的决澜社,随赴日深造,在「东京前卫美术研究所」受教于东乡青儿、藤田嗣治等名师。当年身在研究所的同侪,还包括韩国单色画始祖金焕基及日本具体派的创办人吉原治良。

李仲生

Lot 163

李仲生《作品170》



水彩 墨 纸本

尺幅:36 x 26 cm
估价:HK$120,000 - 200,000

李仲生形容,自己作品属非主题性、非叙述性、非文学性、非眼所见的心象世界。李仲生每幅作品的构图并非从物象分解变成抽象,而是来自艺术家潜意识里的抽象空间。

事实上,李仲生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以抽象手法结合超现实画风,创出独树一帜的超现实抽象绘画。他所创造的,只是一个以形、色、线、面构成的纯视觉空间,无须刻意进行文学性的联想。

因此,李仲生的作品没有特定主题,通常只在完成冠上编号。

Lot 164

李仲生《作品133》



水彩 墨 纸本

尺幅:25.3 x 37.6 cm
估价:HK$120,000 - 200,000

从日本返国,李仲生开始执起教鞭,先在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讲师,与李可染丶关良等成为同事。来随着时局发展,李仲生迁居台湾,开始大力宣扬现代艺术。

他在台北开设画室,培养出许多战前卫艺术先锋。萧勤丶李元佳等台湾艺术家,都是他的门生。

李仲生以「精神传精神」的方式代替单纯传授技巧,着重在激发个人的创造力,传达现代绘画精神。这一点可谓传承自恩师藤田嗣治,者强调绘画的精神性及独创性,反学院主义及制式化的教学,令李仲生深受启发。

Lot 162

李仲生
《作品612;作品615;作品616;及作品629》

(共四件)



1、原子笔 素描,尺幅:14.5 x 20.5 cm

2、原子笔 素描,尺幅:14 x 20.5 cm

3、原子笔 素描,尺幅:14 x 20.5 cm

4、原子笔 墨 纸本,尺幅:19.5 x 14 cm

估价:HK$200,000 - 280,000

李仲生毕生致力于推广战亚洲艺术现代化,可说是中国现代艺术的传道者。他在1984年辞世人成立「李仲生现代绘画文教基金会」延续他的遗志。

基金会在1989年,将李仲生作品及手稿全数捐予美术馆。今回在保利香港拍卖亮相的三件李仲生作品,最早均由台南东门美术馆释出,再落入现藏家手上。







保利香港拍卖2024秋季拍卖


专场
现当代艺术

预展日期
2024/11/24-26︱10:00am - 6pm

拍卖日期

2024/11/27︱10:30am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值点网
一个三文两语的艺术新闻平台,为国际读者带来有价值的市场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