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御窑珐琅彩领衔 | 走进中国嘉德秋拍的宫廷艺术世界

科技   2024-11-11 21:13   北京  

秋季拍卖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继伦敦亚洲艺术周后,收藏圈的焦点重返亚洲,落在即将于京城上演的中国嘉德拍卖会。
今回,这间拍卖巨头的古董版块阵容鼎盛,带领我们横跨康雍乾盛世,一睹满清宫廷仿古开今的御窑巅峰,以器形各异、釉色丰富、图纹纷繁,呈现万千诸相。
当中尤为瞩目的重器,乃是绚丽华美的乾隆珐琅彩加洋彩葫芦瓶,腹部开光饰婴戏图,童子以西洋光影透视技法绘就,属满清宫廷最为尊贵的瓷器品种之列。
除此以外,登场者还有品种罕见的雍正珊瑚红九龙闹海图梅瓶、雍正朝独有的青花荷叶盖小罐,首度现身、民国银行家族旧藏、存世极少的雍正五彩龙凤纹碗,乃至传世极少的宣德掐丝珐琅朝冠耳炉等等,将悉数于11月13日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亮相,17日开始举槌。


   

Lot 896


清雍正
胭脂红地洋彩九秋同庆图茶圆


款识:「雍正御制」四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直径:9 cm
来源:

  • 伦敦苏富比,1998年6月16日,lot 282

  • 北京拍卖会,2009年11月30日,lot 599

展览:《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上海龙美术馆,2015年,编号Ⅲ-3-43

著录:《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龙美术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第305页,图Ⅲ-3-43

估价:RMB 1,600,000 - 2,600,000

本品著录

此茶圆以诸色彩料绘就牡丹、秋葵、菊花、兰花、罂粟花、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同庆图。

本品现在通常定名为洋彩,但于清宫内,此式茶圆名为「磁胎画珐琅红彩西番花红地(茶)钟」。同类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洋彩瓷红地花卉钟,馆藏编号:中瓷1264,同落「雍正御制」青花款,纹饰布局、尺寸与本品一致。

「御制 」二字体现出此茶圆的品级不凡,一方面体现出其当为雍正本人方可赏玩使用,另一方面也可视为雍正皇帝本人的指导意志在烧造过程中的体现。耿宝昌先生在其著作《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亦提到了雍正瓷洋彩者中的款识,围有方框用青花写“雍正御制”者甚少。




   

Lot 898


清雍正
珐琅彩万花锦纹折腰小盘一对


款识:「养和堂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直径:11.4 cm x2
来源:

  • 香港苏富比,2004年4月25日,lot 232

  • 香港佳士得,2012年5月30日,lot 3993

估价:RMB 2,400,000 - 3,400,000

盘底所书养和堂是雍乾时期著名的瓷器堂名款,据《明清瓷器鉴定》整理,雍正朝有一例书「养和堂制」款瓷器,其后附录「雍正四年(1726年)圆明园」,由此可知,养和堂应为内府堂号之一,或即位于圆明园内。养和堂款瓷器存世稀少,所见者多为青花釉里红和青花矾红两类,落款亦多为青花和墨彩,其制式、纹样均与官窑如出一辙,是其为内府御用又一佐证。

本品蓝本源自北京故宫清宫旧藏之雍正料款珐琅彩万花锦纹碗,二者风格一致,华贵不失清新,同类风格的万花锦纹碗,如前述清宫旧藏者,目前所知亦仅存四例,香港拍卖会2017年秋季拍卖会曾拍出其中一例,编号3607,以1870万港币高价成交,足见藏家对此品类的青睐。




   

Lot 899


清乾隆
松石绿地红蝠开光珐琅彩加洋彩婴戏图绶带耳小葫芦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高度:17 cm

来源:法国勒阿弗尔(Le Havre)私人旧藏

估价待询

本品开光内所绘婴戏图案,无论用彩还是绘画技法均与这一时期流行的粉彩瓷器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绘画技法上,童子的五官、衣纹褶皱均以西洋光影明暗透视技法描绘,这一装饰技法于雍乾珐琅彩瓷器中颇为流行。
故宫博物院藏品

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乾隆珐琅彩婴戏图双联瓶中所绘童子亦采用与本品相类手法进行装饰,而且落款亦采用松石绿开光留白形式进行落款。所以综上来看,本品当为乾隆早期所制珐琅彩案头小品。细品研读之下,亦可感受其宫廷气质和不凡之档次。

故宫博物院藏《弘历岁朝行乐图》局部

从图像学角度思考,本品绘头戴金冠者二人,此种身份很可能就是皇子的代表。这从故宫博物院藏几幅《弘历岁朝行乐图》中可见一般。其中一幅,身后一子搭前者肩膀,而这其中第二子手持玉玺以及与乾隆皇帝的互动,似乎诉说着乾隆皇帝的期许。故而有学者认为此子即第二子永琏(1730-1738),亦是乾隆秘定的第一个皇太子。





   

Lot 940


清雍正
五彩龙凤纹碗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带木座,带旧包装,包装题识「雍正款五彩龙凤中碗成对」

直径:15 cm x2

来源:民国时期上海银行业家族旧藏

估价:RMB 3,800,000 - 5,800,000

自粉彩兴起后,传统五彩器在清代官窑瓷器中逐渐减少,然有一类五彩,自康熙朝创烧起便未曾中断,一直延续至清末,这便是五彩龙凤纹碗,清档称「五彩红龙瓷碗」。作为清代官窑的经典品种,五彩龙凤纹碗被历朝官窑沿烧,其中,又以雍正此式最为少见,而本品属雍正时期的特种一式,口沿边饰、凤纹以及碗心龙纹均有明显区别于常见此式龙凤碗,堪称此序列收藏之首,不可或缺。

不同于常见的五彩龙凤纹碗,本品口沿外未采纳传统的结带八宝纹间以三彩如意纹,而于双鱼纹间绘饰编磬及寿字纹,此口沿纹样在历朝五彩龙凤纹碗中十分少见,目前似仅见于雍正一朝中,极为独特。

与之配套的还有碗心戏珠立龙纹,其形象与外壁龙纹和常见龙凤碗碗心龙纹区别明显,长鼻、三爪等特征,均具有熙朝遗韵,十分独特。同时,画面正中少有地添加了一朵正面矾红桃花纹,龙身四周亦绘三朵,替代了传统的云纹,与外壁朵花纹相呼应,也使得本品与同类器相比,气质更加清秀。

本品与本次拍卖中另一件拍品Lot 939清雍正斗彩福山寿海图盘一对同属首次现身拍场,为民国时期上海重要银行业家族旧藏,不仅成对保存,且状态良好,值得珍视。





   

Lot 948


清雍正

珊瑚红九龙闹海图梅瓶



高度:33.6 cm

来源:纽约苏富比,2022年9月21日,lot 376

估价:RMB 3,800,000 - 5,800,000

九龙暗合《易经》中「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九五之尊」之意,颇显皇家威仪。全器纹饰繁密而清晰,龙纹描绘细致,红彩发色明快,于莹润洁白的釉面映衬之下,更显亮丽非凡。历代帝王都将自己比做龙的化身,天地宇宙之间唯我独尊。因此九龙闹海纹也成为清代御窑龙纹中等级最高一种经典纹饰,多用于大型陈设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品所绘九龙图不同于常见九龙图中九龙各守其位,互相独立的布局,细观纹饰,可见瓶身上半部分所绘四龙,领头龙回望身后,而其身后三龙前爪皆攀于前方龙尾之上,或抓或搭,白色龙趾在红色龙尾之上尤其明显。瓶身腹部绘一龙,下半部分绘四龙,其中一龙后爪抓住其身后一龙的后足,其余四龙身尾交错。此种交错九龙纹极其罕见,与寻常龙纹相比,龙身交错使得空间关系更为明显,画面趋于立体。

检索公私收藏资料,可知与本品同式者有两件。其一为香港收藏家区百龄先生藏雍正矾红九龙闹海图梅瓶,通体珊瑚红彩装饰,颈部绘祥云,腹部通景绘九龙闹海图,胫部绘海水纹,其九龙布局与本品略有不同,但同样可见龙爪互攀,身尾交错的细节。另一件为伦敦苏富比1977年12月13日拍卖会第523号,后著录于伦敦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卡纳齐所著《中国艺术品经眼录》,此雍正矾红彩九龙闹海图形制、纹饰、尺寸与本品完全一致,应原为一对。





   

Lot 942


清雍正
斗彩灵仙祝寿图盘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带旧包装,包装题识「雍正斗彩灵仙祝寿盘」

直径:21 cm x2
来源:

  • 比利时收藏家Robert Strycker伉俪旧藏,1940年3月15日购自于伦敦古董商Buchard

  • 北京拍卖会,2014年5月17日,lot 31

展览:比利时鲁汶市博物馆,1964年7月18日-10月18日

估价:RMB 3,200,000 - 5,200,000

如此精美雅致的构图与设色必当出自内府画师之手,目前虽未见清宫档案记载,但作为如此重要而珍贵的瓷器,其画稿之构成绝对不会随便而来,凭空设计,必是代表雍正皇帝的某一类喜好或审美要求。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崔白款缂丝《芝仙祝寿图》题材、构图均与本品十分相近,可视为粉本。同时,从故宫博物院藏《胤禛行乐图.书斋写经》册页局部图中亦可见端倪。画中雍正皇帝着汉服闲坐书斋,展纸写经,其门外正是天竺、水仙与迭石,布局与色彩和本品主题纹饰非常相似,可以推知本品的纹饰布局为内廷所珍视。

《芝仙祝寿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胤禛行乐图·书斋写经》|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另一独特之处则是灵芝的频繁出现,背面所绘还是长在石头上的灵芝。检阅史料文献可知,灵芝是雍正皇帝最为喜爱的瑞物,具有非凡的涵义。

雍正七年(1729年)和十二年(1734年)均在景陵二度发现灵芝,以致雍正十年十月底清军大胜准葛尔部。雍正皇帝认为瑞芝是上天预示军事胜利的神物,说明此次战争是符合天道,故受上天庇佑。雍正十年(1732年),时为皇子的弘历还专门绘画景陵瑞芝,名为《御笔瑞芝图》,可见皇家上下对瑞芝极为珍视。




   

Lot 943


清雍正
斗彩龙马负图折沿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直径:20 cm

来源:

  • 香港苏富比,1990年11月13日,lot 336

  • 香港佳士得,2005年11月28日,lot 1337

  • 马钱特(S.Marchant)旧藏

  • 香港佳士得,2012年11月28日,lot 219

著录:

  •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苏富比编,两木出版社,1993年,第196页,图264

  • 《Recent Acquisitions》,马钱特(S.Marchant and Son),2006年,第84页,图45

展览:《Recent Acquisitions》,伦敦马钱特(S.Marchant and Son),2006年,编号45

估价:RMB 2,400,000 - 3,400,000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是中国术数的根源,也是中国最早的吉祥图案。古人常用龙马、神龟与图、书结合一起的图画来象征我们文化的古老源头,《易经·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后世将「河图洛书」视为圣王治世的祥瑞征兆。

斗彩于明代成化年间名盛,与五彩同为釉上彩瓷。雍正时期,因粉彩已发展得炉火纯青,烧制斗彩加粉彩、斗彩加金的新工艺,形成别具一格的斗彩风貌。以物寄古,以古喻今是清代官窑瓷器的一大特色,本器以「龙马负书」寄托盛世祥瑞,纹饰精美,釉色鲜艳夺目,堪为雍正官窑之传世珍品,流传数百年且品相完好,极为难得。





   

Lot 969

清乾隆
仿汝天青釉螭耳鹿头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带旧包装

高度:35 cm
来源:山中商会旧藏

著录:《东瀛遗珠——山中商会及日本旧藏名窑瓷器》,金立言主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20年,第478、479页,图88(一对之一)

展览:

  • 《世界古美术展览会》,山中商会、日本美术协会,1932年11月22-27日,编号672(一对之一)

  • 《世界古美术大展观》,山中商会,1938年,编号1214(一对之一)

估价:RMB 3,600,000 - 5,600,000

本品款识书写方式特殊,此为乾隆早期官窑款识,「大」与「乾」二字运笔转折圆滑,线条显柔美,整体甚有雍正御窑款识余韵,因此可确认本品为乾隆早期御窑作品,亦当属唐英榷陶时期之作。本品以仿古釉施于本朝新制器型,集摹古、创新为一体,可谓熔古铸今,别具风韵,制作精良尽显乾隆御窑炉火纯青之水平。

更值得关注,本品为山中商会旧藏,参加其1932年举办《世界古美术展览会》及1938年《世界古美术大展观》等早年展览,流传有序。据其展览图录、入札及提供老照片可知,本品原为一对,其一已于2023年于上海释出,成交价人民币713万元。

本品著录及原展陈陈设图





   

Lot 902


清雍正
青花岁寒三友图荷叶盖小罐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高度:19 cm(不含座);21.3 cm(含座)
来源:

  • 香港苏富比,1980年11月26日,lot 287

  • 北京拍卖会,2013年12月4日,lot 614

著录:《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保利艺术研究院编,文物出版社,第246页,图303

估价:RMB 4,400,000 - 5,500,000

中国古代文人常以岁寒三友以喻士大夫的高洁品格及彼此间忠贞的友谊。常以文人儒士自居的雍正皇帝,更能深刻领会到这一精神内核,故而将其应用于御窑瓷器之上。本品器身与盖面皆以岁寒三友图为饰。其与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青花松竹梅纹盖罐装饰风格一致。诸多细节可对应,绘画风格与效果亦如出同一人之手。

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秉承皇帝审美理念,再度恢复烧制荷叶盖罐。诚如本品之诞生,颇见匠心独运,与元明荷叶盖罐相比,本品体量较小,盈手可握,推其功用,当为宫廷内盛放茶叶的诸式茶叶罐。

此式作品不仅雍正一朝所独有,以后官窑不复制。其造型、画工、胎釉、写款皆无一不精,档次不凡。检阅馆藏公开资料,可知两岸故宫博物馆亦未见同类之收藏,存世之罕,由此可见一斑。





   

Lot 878


清乾隆
青花御制诗「荷露烹茶」盖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直径:11 cm

来源:中国嘉德,2010年11月21日,lot 2542

估价:RMB 900,000 - 1,500,000

碗心绘荷塘,应和外壁及盖面以楷书题写的御题诗《荷露烹茶》:「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白帝精灵青女气,惠山竹鼎越窑瓯。学仙笑彼金盘妄,宜咏欣兹玉乳浮。李相若曾经识此,底须置驿远驰求。荷露烹茶一律。乾隆己卯(1759年)新秋御制」,并钤「比德」阳文印及「朗润」阴文印。

本品御制诗文为《御制诗二集》卷八十八《荷露烹茶》,该诗描述的为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年)秋日,皇帝驻跸圆明园时效法古人,采集园内新秋荷叶上的露水,于荷亭烹茶时有感而作,后命人题写于茶壶、茶碗之上,诚如本品。

本品据御题诗内容,似为皇帝个人取荷露烹茶时所用,且以三清茶碗为母本,品级之高可见一斑。本品无论在博物馆藏还是私人收藏中,均甚为罕见,可参考故宫博物院藏两例,其一为青花例,纹饰与本品相同,外壁御题诗与本品不同,但同为乾隆皇帝在十九年(1754年)至三十二年(1767年)所写六首《荷露烹茶》诗之一;另一矾红例则与本品除施彩外完全相同。本品不仅存世珍罕,更为难得的是,历经三百年原盖尤在,必为历任藏家宝藏,值得珍视。





   

Lot 938

清康熙
青花五彩鱼藻纹盘


款识:「在川知乐」四字双行楷书款
直径:20.3 cm
来源:

  • 上海文物商店旧藏;上海敬华,2001年6月23日,lot 9

  • 北京拍卖会,2011年11月17日,lot 359

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

该盘内外壁均绘五组水草,浮萍之间五尾游鱼呈追逐之势,水草浮萍漂浮摇曳,衬托出「水」的动感,鱼儿以红彩勾腮描鳞,淡红色染鱼,黑彩点睛,体态肥腴,游姿各异,描绘精细逼真,寓意富贵有余。盘心一尾鲤鱼由水中一跃而起,动感十足,另一尾则悠然自得,游弋于荷莲之间。外底心青花双方框内书「在川知乐」 四字双行楷书款,此款取意自庄子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其意饱含哲理,发人深省。

「在川知乐」款五彩鱼藻纹盘为康熙朝著名的吉语款瓷器,乃一代名品,其工之细,料之精,为康熙御瓷首屈一指之精品佳作,甚为珍罕。此类盘有大中小三种不同规格,本品为最大尺寸。与本品尺寸、造型、装饰及落款皆相同的例子藏于上海博物馆及徐氏艺术馆。

除了上述明清御窑珍品外,还有玉器、紫砂、文房杂项、佛像等各类精彩之作呈现。




   

Lot 992

清乾隆
白玉蓬莱仙侣图大笔筒

直径:19 cm
来源:民国时期上海珠宝古玩巨贾、围棋国手杨寿生先生旧藏
估价:RMB 4,800,000 - 6,800,000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自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乾隆皇帝,能书善画,深受宋以来文人「尚古」观念影响,故此时期精美的玉制文房用具品种增多,且制作精细,深受皇帝喜爱,此件笔筒即为其一,不仅是一件体量大而精的文房用具,更是乾隆皇帝非常欣赏的文人逸事题材。乾隆帝素以风雅自许,因此对于玉器的品味也沿袭古典,以表现画意为雅。本品选取整料,以通景雕琢山水人物的纹样构思,尽现画意,于乾隆玉器分类中,当属「画意玉器」一类,乾隆皇帝也认为此类玉器最有雅趣,可玩矣。

本件笔筒取料巨大,气韵恢弘,极富皇家富贵气息,直径达19 cm,尺寸之大,亦非常罕见,所雕刻之文人雅事图案可参考故宫博物所藏青玉山水人物笔筒、清乾隆碧玉西园雅集图笔筒、清乾隆碧玉竹溪六逸图笔筒等。

本品原为民国时期上海珠宝古玩巨贾、金融家、围棋国手杨寿生先生旧藏,首次释出,惊现拍场,尺寸之大,不为多见,以刀代笔,呈现出一幅山水长卷。

故宫博物院藏品




   

Lot 1177

清早期
竹雕东方朔坐像


高度:17.7 cm

来源:

  • Michael Merton,1970年代好善簃主人珍藏
  • 香港佳士得,2008年12月3日,lot 2320
估价:RMB 600,000 - 800,000

此作品充分利用竹根之材,圆雕东方朔形象,东方朔宽额丰颊,茂髯披胸;束发岸帻,腰系绅带,广袍长袖。双手捧桃;背后腰际携有灵芝,身倚山石而坐。山石雕琢如天然石椅,生动形像。通过阴线、圆雕、透雕和浮雕等技法,更将东方朔精微化,繁而不紊,整体层次丰富,同时细节又生动细腻,体现出作者娴熟的雕刻功底和良好的艺术表现力。相较于同类作品,雕刻技法及艺术水准可堪上乘,具有清早期嘉定派封锡禄一门的经典艺术风格,不失为清代竹雕艺术的优秀代表之作。

此作刻划了东方朔倚石端坐,目视远方,长须飘然,衣襟洒脱,神情欢愉。一手捧鲜桃置于腹上,一手微拢置于胸前,似在向人们诉说着关于桃子的美好传说。





   

Lot 916

清乾隆
紫檀雕海水江崖云龙纹宝玺印盒

高度:19.5 cm
来源:上海私人旧藏

估价:RMB 600,000 - 800,000

宝玺是国之重器,皇权的象征。宝玺与玺盒之间犹如一体,具有浑然天成的必然联系,均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端庄凝重和气势恢宏的内蕴。而对于玺印印匣的制作材质,则多以不会伤及玺印的名贵木材为主。

此件紫檀雕海水江崖云龙纹宝玺印盒即为乾隆时期制作。通体以紫檀木雕刻精制而成,呈立方体形,天盖地式,造型规矩严谨,顶部与四周面板以榫卯结构嵌装成为一个整体,五个面均以连绵不断回纹围缘,雕刻采用高浮雕手法,盖顶浮雕正面海水江崖立龙图案,盒身四面浮雕云龙纹,威严遒劲,气势威武。

盖内同样以海水为地,其上装饰海水游龙戏珠纹。器底承托仰覆莲纹须弥四方宝座,座面格角镶平板心,面上设镂雕夔龙纹围栏;束腰处繁简适宜的雕饰流云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翻阅公私收藏,同类紫檀雕龙宝玺印盒可参见三例,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二例,香港故宫展有一例,均为乾隆时期制作,雕刻采用高浮雕手法,上雕云龙纹,与本品之样式与装饰风格如出一辙,可互为考据依照。

拍卖市场上所见同类,鳞毛凤角,仅见一例「清乾隆 紫檀雕江崖海水云龙纹玺印盒」,曾售于北京拍卖会2010年10月24「京华余晖—清宫木器杂项专场」中的lot 1458,以人民币482万成交。其造型与纹饰皆与本器相似,可兹比较。





   

Lot 999

明宣德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朝冠耳炉

长度:32.8 cm
来源:上海私人珍藏

估价:RMB 900,000 - 1,200,000

宣德掐丝珐琅器,虽以无款者居多,但凭存世带款作例,从中可知此时期之风格及质量。无论器型及纹饰,宣德掐丝珐琅器与其他宣德瓷器、漆器等工艺风格同出一彻。纹饰方面,主要以莲纹为主,亦见如本品缠枝宝相花纹者。总之,传世的明代早期掐丝珐琅器寥若晨星,多已归入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典藏,民间流通者更是罕见。

根据其缠枝莲纹饰风格、胎体厚重、釉层深厚、部分叶片简化、以及掐丝末端渐趋卷曲的处理方式,具有典型的明代早期特征,属十五世纪中早期的制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早期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洗式炉」,其上掐丝技法及设色均与本品一致,故本品应为宣德时期之物。

故宫博物院藏品

同类馆藏可见,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明早期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洗式炉」,见《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编1—元明掐丝珐琅》图版35。唯耳部为卷草纹饰,本品为回纹,略有不同,可作比较。

北京拍卖会,2015年6月7,Lot8140

再有,英国A&J.Speelman旧藏一例,明宣德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朝冠耳炉,同样定年宣德,曾售于北京拍卖会,2015年6月7日,拍品编号8140,以人民币345万成交。与本品形制、工艺、纹饰、尺寸等如出一辙,可兹比较。上述出版论证该器为明代御用监制造,当为宣德掐丝珐琅器之隽品。





   

Lot 1222

15世纪
合金铜毗鲁巴像
(嵌金、银、红铜)


通高:21 cm

佛高:15.5 cm

展览:1989年6月17日至11月28日,荷兰鹿特丹民族学博物馆「神与大师」展,见《西藏神像——荷兰藏传佛教私人收藏》展览图录103页。

估价:RMB 4,000,000 - 6,000,000

此次上拍的这尊毗鲁巴大成就者赤身裸体,而身上满戴鲜花,正是他走出寺庙进入俗世之后的样子。与常见的毗鲁巴姿态不同,此件造像并没有以手指天,而是双手于胸前结说法印。只见尊者轻松地盘腿坐定,双手当胸执说法印。

仔细观察,整个身体似乎处于一种微妙的运动之中。微微侧头,目光炯炯,坚定中透露着一种灵活的神色。嘴唇饱满,笑意盈盈,洋溢着自信圆满的风采。制像者以极高的艺术水准塑造了毗鲁巴浑圆的身姿,一股饱满的生命力从头顶贯穿足尖,最终含蓄地收敛于他的体内。这种真气内收的境界,正是古今造像艺术的最高追求。

此像塑造的另一亮点在于周身的花环。鲜花易朽,往往象征着无常的当下。此类毗鲁巴造像常以花环为特点,也许是毗鲁巴入世的象征。在这件造像身上,花朵用一种非常纤细华美的方式被塑造了出来。花朵轻盈,花瓣柔软,花心中镶嵌了银和铜。花朵之间还有蜷曲的叶片,生意盎然,分外动人。这条花环优雅地跟随大成就者敦实的身躯起伏,是整件造像的点睛之笔。

说法印的毗鲁巴存世罕见,此像几乎是公私收藏中最为精美的一例。仔细观察,可见胡须发丝的錾刻工艺纤毫有致,细腻规整的程度堪比中原的宫廷艺术。同类造像可参考一件收藏于巴尔的摩沃尔特斯美术馆,来自福特旧藏的一件毗鲁巴像,然而论其工艺气韵,与嘉德此次上拍之像相比,可就相去甚远了。





   

Lot 1225

明晚期
周季山制天启五年款水仙菱瓣壶

尺寸:宽15.5 cm;高9 cm;重285 g
钤印:周季山(底款)。
题识:天启五年上巳,季山手制(壶底)。
备注:附龚心钊旧藏瘿木盒。

估价:RMB 3,500,000 - 4,000,000

此周季山菱花壶,属筋纹器造型,壶身呈现出典雅的菱花形设计,线条流畅,动人心弦。菱瓣盖从几种角度盖合之后,均能做到严丝合缝,筋纹连贯,极尽工巧。俯视呈六菱花瓣,自壶钮含苞,至壶盖延伸到壶身,层层递进、徐徐绽放;壶口委婉转折至颈部微收,开合有度,收放自如,饱满而富有立体感。壶流细长优美而不失力度,流把与壶身衔接处亦作花形设计,增强了整体的艺术性。环形壶把带扣,又称「飞把」,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既美观又便于握持,展现出工匠的巧思和高超技艺。





   

Lot 1122

清乾隆

竹炉山房御制诗文池款桃花泥莲子壶



尺寸:宽15.5 cm;高7 cm;重215 g

钤印:大清乾隆年制(底款)。
题识:文池(把下缘)。
备注:上海拍卖会,2004年4月15日,编号0989。
来源:于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出版:《文荟菁英-和正斋宜兴紫砂珍藏》第214-215页,图77,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2年。
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
壶身一面刻铭:「御制诗。竹炉是处有山房,茗碗偏欣滋味长。梅韵松蕤重清晤,春风数典哪能忘。」另面刻折枝梅花图,诗与画结合,充满乾隆皇帝一生不断追求的典雅气韵,为宫廷紫砂壶中罕见的逸品。此御制诗收录于:《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4册第528页。把下镌刻「文池」应为制壶者之名,底钤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印款。

这些年在拍卖与古玩市场出现的「御题诗」紫砂器多为泥绘工艺字体。此壶「御制诗」为窑烧成后以楷体铭之,参阅故宫所藏同类御制器,皆为隶书体铭之,而楷体者为罕见,其铭刻工艺技法与玉器「砣刻」文字的工艺一致。同时,同类器物中又多以「乾」、「隆」署名,且无制壶者之名,而器底钤有「大清乾隆年制」为稀。

乾隆皇帝雅好品茗,宫廷定制的茶具品种和式样繁多,他对紫砂器也情有独钟,常命人将所作诗句和山水、花卉等纹饰,刻绘于宜兴紫砂器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数件带乾隆御制诗的紫砂少茶壶,均为宫廷定烧的御用器,本品即属此类,极为珍贵。

乾隆十八年(1753)于北京玉泉山下的静明园内仿建惠山听松庵,添建一座草房,将竹炉置放其中,取名「竹炉山房」。他为竹炉配制了银茶铫,每每往返紫禁城与圆明园, 必在玉泉山下的竹炉山房小憩,用竹炉、茶铫亲手烹茶、品饮。为突出竹炉山房的品饮气氛,乾隆帝亲笔绘制《竹炉山房图》。










2024/11/17(周日)A厅拍卖日程



瓷器及古董珍玩集萃(瓷品)|10am

湛园.珍藏 |3:30pm

玲珑|7:30pm

宸赏——明清御瓷珍玩|顺延






2024/11/18(周一)B厅拍卖日程




紫泥菁英— 紫砂古器与近现代臻品 | 10am

瓷器及古董珍玩集萃(玉器 工艺品 西洋古董)| 1pm

霞晖阁— 文房竹刻逸品 | 5:30pm

旃檀林— 佛教艺术集萃 | 8pm

值点网
一个三文两语的艺术新闻平台,为国际读者带来有价值的市场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