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赵志瀚 Ryan Chiu
宋代艺术以高雅脱俗见称,不但流传逾千载而不衰,深刻地影响到世界其他文明,又与现代美学不谋而合,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神话。
今季秋拍,保利香港拍卖就以赵宋美学出发,带领我们横跨千年岁月,最后踏进满清宫廷的艺术品殿堂。当中备受瞩目的佳品,包括如梦似幻的北宋钧窑折沿盘,以及灵动流淌的乾隆炉钧釉八棱瓶,双双出自鉴藏界风云人物张宗宪的「云海阁」雅蓄。
除此以外,登场者还有清代御瓷中最为矜贵的珐琅彩、色取雪后苍穹的雍正名品、乃至传世品比元青花更罕见的哥窑器等等,将悉数于11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亮相举槌。
鉴藏界风云人物张宗宪
直径:18.9 cm
来源:
伦敦苏富比,2004年6月9日,编号172
欧洲私人收藏
纽约苏富比,2011年3月23日,编号548
云海阁旧藏
注:收益扣除行政费用后,将全数拨捐张宗宪教育及艺术慈善基金会
专场:重要中国古董珍玩
估价:HK$22,000,000 - 25,000,000
宋朝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中,钧窑以变化万千、变幻莫测的釉色而闻名。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呈色在入窑烧制以前无法预测,出窑后也绝对没有相同的。就算配方相同,亦会因色釉厚薄、入窑烧制的位置、温度而千变万化。
这种五色变幻的高温瓷,打破了宋代单色瓷独步天下的局面,开拓出厚釉彩斑的新领域。
由于釉色充满动感,且色与色之间既渐变又似互相渗透,故鉴赏钧窑别有一番乐趣。举例说,釉色流动和渐变之处是否自然?天蓝作为主调,会否只呈现出欠缺变化的单调一色?还是多有浓淡变化?和玫瑰紫斑的交汇处,配合又是否得宜?
这种釉色的布局构图,不但主观地考验藏家的鉴赏,更客观地影响金钱价值。器型相同、尺寸一样、品质相当的钧窑器,单是釉色的分野,成交价往往可以相差几百万之多。
本盘为折沿制式,规整大气。通体遍施天蓝釉,釉质温润湉静,富有乳浊之感。观其盘心,不规则玫瑰紫斑泼洒其上,如晚霞变幻又如山水氤氲,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钧瓷上的斑彩是以铜红釉粗犷刷绘,或涂覆于天青釉面、高温中还原,融合一体而形成。如此斑纹,有赖艺匠刷绘釉料手艺,以釉料分布及两彩比重见高下。若我们以当代艺术视角切入,则可说与抽象画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众所周知,唐三彩之中,挂蓝釉的尤其矜贵;至于宋钧瓷,则以带紫红斑为上品。本盘紫红斑超卓臻善,令人惊叹,无疑属于钧窑早期的代表之作。
钧窑始烧于北宋年间,窑址在河南一带,其中最主要的位于禹县。据文献记载,禹县相传曾为夏禹都城,其子夏启即位后曾召集各旅首领,于北门外的钧台举行大典,钧窑由此得名。时至今日,河南仍然流传「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比玉美」等说法。
钧瓷上的斑彩,乃是以铜红釉粗犷刷绘,或涂覆于天青釉面,在窑中高温还原,融合一体而成。纹虽简,饰却华,犹如书法挥毫,每品均独一无二,故深得文人贵胄青睐,本品正是佳例。
赵宋诸帝中有不少书法高手。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宋徽宗正是受到钧窑启发,创出鼎鼎大名的「瘦金体」。
徽宗一夜醉酒,梦见自己拿笔在洗里一蘸,于大鼓上奋笔疾书。翌日醒来,大臣为之解梦日:此乃取大鼓灵气,融于笔洗,皇上如用鼓式洗练笔,定能写出绝世书法。徽宗闻言大喜,令钧窑工匠制作笔洗,以之练字,终于写出「瘦金体」。
传说虽不足为信,但就侧面说明了钧瓷深受皇室垂青。稍后为大家介绍下一件古玩时,我们再继续这个话题。
北京故宫之例
欣赏这件钧窑折沿盘时,也别忘了要翻转来看看外底。除了釉色班彩外,三颗支钉痕迹亦是重点。
综观传世钧窑器,大多是圈足素胎立烧。其中,只有少数如本品一般,采用三颗或五颗「芝麻钉」支烧,以达至满釉效果。如此技术,有可能借鉴自宋代另一名窑 - 同样位于河南的汝窑做法。
同样用「芝麻钉」支烧的钧窑盘,两岸故宫及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俱有近例可寻。
市场之上,William Cleverly Alexander及Peter Harris递藏一例,曾于东方陶瓷学会展出,二十世纪内四度于伦敦及香港苏富比举槌,第一次为1931年,最后一次在1998年。此外,香港潘氏「小听颿楼」及「中国古董教父」Eskenazi递藏一例,2021年于香港苏富比举槌,近HK$2,700万售出。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高度:21.3 cm
来源:
香港佳士得,1991年3月18日,编号588
香港佳士得,1994年5月2日,编号724
香港苏富比,2005年5月2日,编号674
香港佳士得,2007年11月27日,编号1723
云海阁旧藏
出版:《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回顾1986-2006: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精选》,香港,2006 年,页160
注:收益扣除行政费用后,将全数拨捐张宗宪教育及艺术慈善基金会
专场:重要中国古董珍玩
估价:HK$12,000,000 - 15,000,000
炉钧釉创烧于雍正一朝,名字「炉钧」透露出玄机 - 它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仿照宋代钧窑,再变化创新而出世,乃清代单色釉中饶具特色之高贵品种。
炉钧可贵之处,在于单靠人力难以控制。窑中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微妙变化,都会影响窑变效果,出窑瓷器俱是独一无二,绝无相同。箇中工艺颇为繁复,需要先以高温烧制素胎,后吹炉钧釉,再入窑低温烧制方成,蓝、绿、红紫、月白各色交融垂流,具流淌灵动之感。
雍乾两朝所烧炉钧器各有特色,前者红斑较多,后者以后则釉面流淌较小,且多见蓝点。清人张九钺《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
至于本品所施炉钧釉,明艳的松石绿色与紫蓝色交融,色近雍正时期著名的「高粱红」,垂流如瀑如峰,气象万千,似将天地之灵气与无言大美融汇于斯,诚为上品。
炉钧釉之卓越,一方面源自雍正高雅脱俗的审美,另一方面则有赖传奇督陶官唐英的不懈努力。
钧窑之美,令历代帝王深感着途。然而,宋钧名贵稀少,即使是九五之尊亦不可多得,所以早在明代宣德之世,景德镇便踏上了仿钧之路。及至有清一代,皇帝好古敏求,仿钧更是盛行。
雍正六年,唐英奉命往景德镇协助年希尧佐理陶务,翌年即派人前往调查钧窑配方,借此研制出炉钧、窑变等仿钧色釉,以合圣上摹古之心。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碑记》,总结此朝「厂内所造各种釉水」,试配成功与通用的十九种官窑之中,炉均釉便居首位。
北京国家博物馆亦在官方介绍中指出,雍乾两朝,仿宋代五大名窑的颜色釉瓷取得辉煌成就,当中尤以仿钧和仿官窑最为成功。
事实上,清代官窑此后虽然有续烧炉钧釉,却无法重现自然垂流的效果,无奈只能以笔绘仿之,可见雍乾盛世工艺可其卓越。
釉色之外,本瓶所取器型,同样承袭了宋瓷遗风。
本瓶长颈纤秀,口部外撇,腹部饰四道凸起弦纹,呈竹节效果,简洁典雅,器身呈八棱式,饶见匠心独运。扁圆器腹相形巧致,颈腹交接处角度干净利索,崭露瓷匠高艺。弦纹瓶内敛婉约,实为美感及技艺之至高成就,器身瓷胎造形无瑕,罩以纯净釉色,烧造温度精准掌控,才得此完美结晶。
如此器型,乃是以南宋官窑长颈八棱瓶为基础,再加以化裁烧制而成。
2015年,香港苏富比有一件八棱瓶举槌,当时以逾HK$1.13亿天价易手,刷新南宋官窑拍卖纪录。此外又有一例,据传属清宫旧藏,曾于1940至1970年代,于伦敦苏富比及佳士得上阵,后入日本顶尖藏家安宅英一雅蓄,再捐赠予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八棱瓶之美,可见一斑。
2015年,香港苏富比,HK$113,880,000成交
若论稀有程度,本瓶丝毫不输南宋官窑八棱瓶,名副其实是凤毛鳞角。
综观各地收藏,施炉钧釉的八棱瓶仅见三例。一例由台北故宫珍藏,一例为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最后一例即为本品。
另有一点值得留意,就是景德镇虽然烧制不少炉钧釉器,惟无款者不在少数,只有本瓶般的精品方署以雍正或乾隆年款。
本瓶之罕见,可想而知。
本品以及上述的钧窑盘,同样不止一次于苏富比或佳士得举槌,后归入张宗宪「云海阁」雅蓄,来源无可挑剔。这两件珍品的收益,更将于扣除行政费用后,全数拨捐张宗宪教育及艺术慈善基金会,福泽后世。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长度:18.4 cm
来源:
香港苏富比,1982年5月18日,编号291
重要私人旧藏
香港苏富比,2005年5月2日,编号673
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289,购自Eskenazi
展览:《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出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270,编号103
《埃斯肯纳齐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肯纳齐,伦敦,2012年,页166,图版159
专场:得遂初心——花、茶、佛道艺术珍品
估价:HK$18,000,000 - 25,000,000
清三代之中,雍正以品味高雅见称;百花里头,这位皇帝则对象征高风亮节、恬淡隐逸的菊花情有独钟。
清宫《雍正行乐图》入面,就有他扮作陶渊明,东篱赏菊的画像。此外,他不但喜欢在御窑上描绘菊花,更爱以菊花造型制器,当中以菊瓣盘与菊瓣茶壶最为有名。
相对菊瓣盘,菊瓣茶壶更为鲜见。
《雍正行乐图》之采菊东篱|北京故宫
清雍正 窑变釉菊瓣纹茶壶|北京故宫
雍正七年《活计档》:「八月初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闰七月三十日郎中海望持出菊花瓣式宜兴壶一件,奉旨做木样交给年希尧照此款式仿均(即钧)窑,将霁红、霁青釉色烧造,钦此。」
本品造型典雅俊秀,前置曲流,后设执柄,壶身扁圆,上下装饰模印对称菊瓣纹,外底青花书「雍正年制」篆书款,外环饰花瓣纹,配合上述记载,可知该为年窑奉命烧造供御之作。
时至今日,菊瓣茶壶已无霁红釉版本存世,北京故宫和北京国家博物馆有仿钧釉版本,至于霁青釉则以本品为佳例。
令蓝色在瓷器世界发扬光大的,乃是于苍穹下征战四方的蒙古人。元代不但烧制出真正意义上的青花,又创烧出矜贵的高温霁蓝釉,从此改变了中国陶瓷发展方向。
不少权威学者及顶尖藏家,包括「天民楼」主人葛师科都认为,蓝并非中华传统主流色彩。青花与蓝釉所以于蒙元时期崛起,或许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也可能源自游牧民族的苍天崇拜。
霁蓝又称霁青,名字取雨后或雪后蓝天之意,又因色泽靛青幽谧如宝石,故得「宝石蓝」美称。元朝以降,高贵的霁蓝继续受到帝王垂青。宣德窑在古董收藏界地位崇隆,三大上品即为甜白、霁红、霁蓝。及至雍正一朝,仿宣窑霁蓝,再把这种高温蓝釉推上高峰。
本品所施霁蓝釉,质地厚润,鲜妍夺目,尽显皇家御窑本色。此外历经近300年岁月流传,仍然配有原盖,亦是颇为难得。
来源方面,80年代起两度于苏富比售出,此后由「中国古董教父」Eskenazi把关掌眼,归入鼎鼎大名的「北美十面灵璧山居」珍藏,出身亦是显赫。
「中国古董教父」Eskenazi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帝曾多次规定茶壶的造型,花纹图案,色彩调配,不仅要求烧成的茶壶各部份尺寸适度,更重视气势神韵,讲求轮廓线条的韵律美。
对于要烧造的新式样茶壶,必须经由他本人审定,方可烧造。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为此景德镇御窑厂根据旨意,集中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不惜工本,竭尽全力,以博取圣上欢心。
菊瓣纹茶壶受到雍正如此重视,正是让我们得以一觑帝心的顶尖宫廷艺术品。
以本品为例,器身扁矮,高和宽比例相差悬殊,肩部斜度小而腹径颇大,乃是为了使用时便于一手握持,对口自斟吮饮,体现雍正在铁腕施政的龙袍底下,也是懂得玩味作乐的。
粉彩过枝八桃五蝠「福寿双全」图盘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直径:13.4 cm
来源:
Barbara Hutton旧藏
伦敦苏富比,1971年7月6日,编号249
香港苏富比,1978年11月29日,编号315
赵从衍旧藏
香港苏富比,《赵从衍基金专场拍卖-二》,1987年5月19日,编号312
佳士得香港,2007年11月27日,编号1760
佳士得香港,2010年5月31日,编号1880
佳士得香港,2018年11月28日,编号2935
专场:重要中国古董珍玩
估价:HK$15,000,000 - 25,000,000
传统中华文化,蟠桃乃典型长寿象征,然而并非传统陶瓷纹饰,直到雍乾之世才真正大行其道。不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雍乾桃纹官窑基本上都是名品重器,不是博物馆珍藏,就是拍场高价成交。
若论公共收藏,上海博物馆的「雍正 粉彩蝠桃福寿纹橄榄瓶」就尤为闻名。市场例子,见一对「雍正 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古董大亨」徐展堂旧藏,2015年于香港苏富比以HK$8,980万易手。香港佳士得早前为传奇藏家区百龄举办特展,亦有一对和本品相似的「雍正 洋彩过枝福寿双全盘」,不过「眼看手勿动」,只展不卖。
赵汝珍为清末出生的学者,他在著作《古玩指南》忆述道,清代官窑瓷器中「以古月轩(珐琅彩)为最贵,每杯一双,可值五百元。每碗一个,可值千元上下。次则雍正粉彩过枝…等粉彩,过枝之五寸盘,值二百元。七寸者,需三百五十元」,亦足见何其珍贵。
从清初到光绪的近二百年间,清宫都有制作多桃粉彩器,而北京故宫认为当以雍正朝的纹样着色最鲜艳、最多样,绘画水准亦属最高。
本对粉彩盘正属水准最高的雍正朝出品,通体施白釉,滋润莹亮,粉彩饰苍茂桃树,从外壁近足处拔地而起,遒劲盘亘,蜿蜒伸延至盘心。枝上绘盛开桃花,缤纷花蕾,花蕾含苞,结硕桃八颗,圆润饱满,色彩过渡自然,可爱讨喜。
枝叶繁茂,桃叶施绿彩,正反阴阳,一浅一深,节奏鲜明;桃枝盈间,矾红绘五只飞舞蝙蝠,内三外二,随风飞舞,自在轻盈。
至于整体布局的巧妙,则见于「过枝」技法之运用。过枝又称「过墙」,图案自盘外壁攀延过盘边伸展,铺陈于盘心,使内壁和外壁相通,两者图案独立成章的同时,又浑然一体。
如此纹饰,暗藏众多吉祥寓意。五蝠取「五福」谐音,指高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过墙枝」音谐「长治」,借喻政通人和、长治久安;「蝠」取谐音,桃象征长寿,则为「福寿双全」。
由于清代桃纹官窑之中,雍正多绘八桃,乾隆多绘九桃,故有「雍八乾九」之说。本品为「雍八」之例,亦含八仙祝寿之意。
本品所施粉彩、所绘图纹,皆为清代所创。然而,落款当中,还是隐含摹古之意。
雍正款识,初期流行楷书六字三行,中晚期改为六字双行,以本品般落于双方框内的,有「大明成化年制」及「大清雍正年制」两款。如此落款,乍看似不工整,实则是效仿成化之法,颇得晋唐小楷法度笔意在楷隶之间,饶富古趣,可说是向成化御窑方栏款致敬之作。
综观全球各地收藏,包括北京故宫、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公共机构,乃至「天民楼」葛士翘、区百龄、张宗宪等一代藏家,同类五蝠八桃盘多见三种尺寸,约介乎50.6 cm至15.7 cm。
本品直径仅13.4 cm,传世品中未见相同尺寸者,且来源有序,先后为美国名媛Barbara Hutton和香港「船王」赵从衍雅蓄。
Barbara Hutton曾经是全球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2024年,香港苏富比,HK$864万成交
Barbara Hutton出身显赫,外公是美国连锁百货公司Woolworth的创办人,父亲则是著名股票经纪行EF Hutton的始创人。二十世纪初,她从家族中承继了数以千万计美元的遗产,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穿梭各大社交场合以外,Barbara亦是相当有名的收藏家,藏品囊括东方艺术、西方雕塑、古典大师油画、以及多不胜数的名贵珠宝等等,兴趣非常广泛。
她珍藏的瓷器品质极高,举如「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历经古董界大腕戴润斋、「天民楼」葛士翘、张宗宪与胞妹张永珍递藏,去年在香港拍卖以HK$1.98亿易手。
此外又如她旧藏的「康熙御制紫红地珐琅彩牡丹纹杯」,近日由潘氏「小听颿楼」释出,于香港苏富比举槌,估价HK$60万,结果在炽热竞投下以HK$864万售出。
清乾隆 珐琅彩仕女婴戏图小贯耳瓶
款识:「乾隆年制」
高度:9 cm
来源:
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8日,编号1119
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1日,编号2841
法国重要私人收藏
专场:重要中国古董珍玩
估价:HK$16,000,000 - 20,000,000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清三代所以成就盛世,主因在于天子胸襟广阔,能够包容接纳各种优秀的文化事物。在追摹前朝艺术的同时,亦乐于把西方美学带到中华大地。
康熙时期,欧洲珐琅彩经由传教士引进中土,皇家作坊首先研制出铜胎画珐琅,之后再创烧出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从诞生那天开始,它就比其他御窑瓷器都要矜贵。
清代官窑,从无到有,基本上都在景德镇完成。珐琅彩却与众不同,先由宫廷画师草绘样稿,选用景德镇精制的白瓷素胎,再千里迢迢运至京城绘图、填彩、烧造。珐琅彩料最初由西洋进口,后来朝廷研发出国产彩料。由于烧成后有透明玻璃质感,又以色彩众多且深浅不同的颜料巧妙配合,故画面有层次分明的实感。
据清宫记载,如本品般的乾隆朝白地珐琅彩瓷,乃是由紫禁城「如意馆」的画师精心绘制。皇帝对珐琅彩的重视,可见一斑。
本瓶直颈细长,双耳绘蓝料纹饰,颈部以黄、绿、胭脂红珐琅彩绘西洋花卉为饰。器身呈椭圆形,圈足外撇。外壁前后对称开光,以诸色绘以卷枝纹为边框,开光内绘制两组仕女婴戏图案,底足以罕见之红料彩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虽然图纹乃中国传统主题,但就用了西方写实笔法去呈现。仕女面部以「晕褪法」绘制,不勾勒轮廓线,绘画柔美细腻,明暗有致。如此手法,与一代宫廷画师郎世宁绘制的帝后宫妃肖像颇为一致,如明镜涵影,栩栩如生。
据载,康熙曾敕郎世宁绘于瓷上,惜成品不传于世;雍正之时,郎世宁曾绘绢本「瓷瓶花图」多幅,直至乾隆一朝,这位意大利传教士的作品愈加繁复,更在宫廷画师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乾隆皇帝御命研制有数例珐琅彩瓷器,其上以模仿西方油画技法施彩之例,可见郎世宁画风对珐琅彩瓷的影响。
本品所施釉彩新奇,颜色多样,艳丽瞩目,细如胭脂红料彩等副纹饰也施五色,属典型北京画珐琅风格,与景德镇常见粉彩大相径庭。
比较北京故宫所藏「乾隆 玻璃胎画珐琅西洋仕女图鼻烟壶」,绘有类似的珐琅彩装饰,尤其腹部人物外开光装饰,绘画风格与用笔之法,俱与本品如出一辙。
纹饰以外,本品器型亦可谓精雕细琢。
贯耳瓶乃商周流行的青铜盛酒器,一度成为士大夫饮宴「投壶」游戏所用器物,瓷胎自宋代复古风潮兴起,影响延及元明清三世。本器把之化裁成仅9 cm的玲珑版本,形体秀美,胎质坚质轻盈,予人「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之感。
北京故宫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天球瓶
尺寸:高43.3 cm;直径27.2 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来源:
香港佳士得,2022年6月7日,编号3139
香港私人收藏
专场:重要中国古董珍玩
估价:HK$1,200,000 - 1,800,000
天球瓶为瓷器界名物,始烧于明朝永乐年间,器型源自西亚回教金属器,球形鼓腹,因似天上星球而得名。由于塑形时瓶颈容易坍塌,故非常考究匠人手工。能制作出器型硕大而颈身笔直的天球瓶,相当不易。
相对永宣时期的天球瓶,本品线条有所化裁,腹部宽度比例有所减少。器型少了一点霸气,多了一分清秀,与缠枝莲纹甚为相衬。
本品器型规整,纹饰丰富华丽,细密严谨,构图疏朗有致,青花发色明艳,为典型清代宫廷陈设用瓷,所绘缠枝花卉亦是意仿前朝永乐之例。
鉴赏瓷器,自然是从器型、釉色、图纹入手。仔细鉴赏此件天球瓶的纹饰,尤其肩部以上至外口沿辅助装饰,皆是难以寻到相同例子。事实上,颈部所饰之变体缠枝莲蕉叶纹殊为罕见,很可能是存世孤例。
与此瓶纹饰风格相近之作,暂时仅见北京文物公司旧藏的「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天球瓶」,后于2010年在北京翰海的「北京文物公司五十周年庆典夜场」上阵,连佣RMB 1,108万成交。另见北京保利2021年拍出的一件「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扁瓶」,画工纹饰亦与本品颇为相似。由此可以推断,两件瓷瓶与本件拍品应为同时期之作。
而仔细观察上述这两件瓷瓶,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落款暗藏玄机。乾隆登基初期,御瓷款识并无专门规定,远在江西的御窑厂倾向沿袭雍正朝写款传统,故楷篆并重,亦有书写不工整的情况。
及至乾隆二年,这位皇帝下发谕旨,要求落款跟随一张特定篆书纸様书写,不能再随意而为。而北京翰海与北京保利两件瓷瓶的落款,应为此道谕旨命令前的写法,及乾隆元年至二年之间的唐窑(即唐英督陶期间)名作。
而本品与上述两件瓷瓶纹饰、画工极其相似,款识书写虽与二者不同,但亦不及乾隆后期款识工整,由此可以推断,本品亦应为乾隆早期的唐窑作品,寥若晨星。
清乾隆 仿哥釉六方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高度:49.3 cm
来源:Alexandre Hougron 旧藏
出版:Alexandre Hougron,《La Céramique chinoise ancienne》,页223
专场:重要中国古董珍玩
估价:HK$1,100,000 - 1,500,000
清三代仿宋功力究竟有多高?且让笔者用一个小故事说明。
清宫有一件穿带瓶,錾刻乾隆御题诗,现为台北故宫所藏。由于器型和胎釉特征,俱与哥窑不相伯仲,竟然连见多识广的乾隆皇帝也被遮目,以为是宋朝真器。
事实上,它是不太久之前,雍正帝治下御窑所出之器,工艺之出众竟然连亲生儿子也成功「骗过」。
哥窑遍身满布大小开片,黑色与金色线交相呼应,是为「金丝铁线」。
形成原因是胎、釉在烧制和冷却时,以不同速率膨胀或收缩所致,本乃一种缺陷,但匠人却把之巧妙利用,在一定控制之下创出错落有致、独树一帜的开片美学,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美谈,令千年以来的收藏家纷纷拜倒裙下。
本品应属乾隆三年左右,唐英督造御窑厂时奉旨按宫中发样烧造的哥釉精品大器。瓶体六方形,口沿外撇,长颈折肩,六方足外撇,器形古朴,端庄大方,线条舒展起伏,古意悠然。
通体施仿官釉,釉质滋润厚腴,釉色呈灰青色,厚润素雅,堪称乾隆时期仿哥釉器代表。
此六方瓶,非琢器拉胚成形,而是预先做好六片,后粘合而成,全过程没有拉胚工具协助,靠手塑造,极其考究工匠的工艺水平。
若瓷土揉打不结实,或粘合技术不臻熟,易发生塌陷或窑裂,成品率低,故弥足珍贵。正如明朝王世懋《窥天外乘》所言:「盖窑器圆者,旋之立就,倏忽若神。独方物即至小,亦须手捻而成,最难完整,供御大率十不能一二,余皆置之无用。」
此类六方瓶多见两侧饰耳的贯耳瓶,如本品颈部光素,则更显器形线条之洗练。同类瓶式,还见仿汝、仿官等装饰,尽显清帝摹宋之心。
欣赏过乾隆仿哥釉器,最后我们看看如假包换的哥窑真品。
南宋 哥窑 四方倭角小洗
尺寸:7.1 x 7.1 x 3.7 cm
来源:
日本私人收藏,1950年代于小山富士夫推荐下购得
香港苏富比,2019年4月2日,编号3016
专场:中国古董珍玩
估价:HK$4,000,000 - 6,000,000
哥窑令人着迷之处,除了它的开片美学之外,还在于其神秘身世。
哥窑乃陶瓷史上一大悬案 - 不见于宋墓出土,窑址尚未被发现,文献也是元明之时才有所提及。与此同时,这些记载不是语焉不详,就是往往零碎矛盾。
最为人熟悉的说法便是「哥窑与弟窑」。话说宋代有章姓兄弟二人,同时在龙泉烧制为生,兄长执掌的称哥窑,胞弟执掌的称弟窑。此后又衍生各类传说,例如说弟弟妒嫉哥哥出品精美,恶意往刚出窑的瓷器泼冷水,反而意外创出哥窑的开片之美云云。
来到近代,在考古发掘与学术研究下,大家对哥窑之谜似乎逐渐有了一点眉目。
据记载,南宋官窑有两处,分别位于杭州郊坛下与修内司。九十年代,杭州老虎洞窑址被发现后,主流意见倾向接受即为修内司官窑。
2017年,北京故宫举办「金丝铁线 - 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成为一时热话。展后,院方以科学仪器分析哥窑展品的成份元素,发现相对于浙江龙泉,或是江西景德镇等地,传世哥窑的釉与老虎洞出土瓷片更为接近,窑址可能便在老虎洞一带。
再有学者综合文献与考古成果,进一步推测哥窑其实便是老虎洞窑、即南宋修内司官窑,由南宋延烧到元代方止。这一点,与传世哥窑全为宫廷用瓷式样,且采用支钉烧制的特征亦为吻合。
本器外底之四角钉痕,正是数百年前支钉烧制时所留下来。此外若仔细鉴赏,会发现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称为「聚沫攒珠」,亦是宋朝名瓷常见特征。
本件倭角方洗,造型小巧可人,四方倭角,斜直壁,器身随口沿起伏凹凸变化,内外满施灰青釉,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周身纹片致密,静穆古雅,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
本器原为日本私人收藏,藏家于1950年代在小山富士夫推荐下购入,后于2019年在香港苏富比亮相易主。
小山(1900-1975)乃东瀛学者,主攻中国古代陶瓷史与考古学,曾任东洋陶瓷所研究员、文部省国宝调查室嘱托、东京国立博物馆研究员、东洋陶瓷学会委员长等职位,着有《宋瓷》、《唐宋的青瓷》、《中国名陶百选展》等书。定窑遗址发现后,他属首批实地考古学者,为定窑早期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天津博物馆统计,全球传世哥窑仅一百余件,数量比元青花更少。其中,台北故宫有两件小洗与本器相似,可作参考。私人市场亦有一例,为敏求精舍资深会员关善明的「沐文堂」旧藏,2017年在北京保利亮相,估价RMB 300万,最终在烩热竞投下以RMB 2,645万高价成交。
台北故宫的两件宋朝哥窑近例
金-元(十二至十三世纪)菩萨立像
木雕 彩绘
高度:142 cm
来源:
霍明志(Paul Houo-Ming-Tse)北平
Hotel Drouot (拍卖行)1932年 「霍明志旧藏:中国艺术品」专场,Lot 84
Gerard Devillers 巴黎
Eskenazi 纽约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珍藏(The Ten-Views Lingbi Rock Retreat Collection),编号EK106
展览及出版:
霍明志着,《达古斋古证录》 (「Preuves des Antiquites de Chine」),北京,1930,第314页
Hotel Drouot,《霍明志收藏:中国艺术品》(「Objets d' art de la Chine: Collection Paul Houo-Ming-Tse」),1932年,巴黎,84号
Eskenazi,《北魏至明代佛教雕塑》,2002年3月,纽约,图16
估价:HK$10,000,000 - 18,000,000
大理 十一世纪 铜鎏金阿弥陀佛
高度:33.5 cm
来源:日本私人收藏
估价:HK$4,000,000 - 4,800,000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团蝶纹海棠形象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高度:36.1 cm
来源:印尼私人收藏
估价:HK$3,800,000 - 5,000,000
明永乐 霁红釉盘
直径:14.4 cm
来源:香港苏富比,2000年5月2日,编号607
估价:HK$2,300,000 - 2,800,000
清雍正 柠檬黄釉碗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直径:10.2 cm
来源:保利香港,2018年4月2日,编号3052
估价:HK$1,800,000 - 2,500,000
清雍正 胭脂红釉菊瓣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宽度:16.1 cm
来源:Spink & son ltd.(根据标签)
估价:HK$1,800,000 - 2,200,000
十五世纪 铜鎏金嵌银嵌宝石金刚总持
高度:22.5 cm
来源:香港私人收藏
估价:HK$1,300,000 - 1,800,000
唐 石雕马头
尺寸:高85 cm;宽45 cm;长118 cm
重量:550 kg
来源:
1970年代购自法国酒庄
汪氏家族收藏,香港
展览:
《中国古代石雕展览》,香港维多利亚公园,2003年
《天马神骏──中国马的艺术和文化》香港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文物局和香港 特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2008年7月16日
估价:HK$1,200,000 - 1,500,00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拍卖日期:2024/11/27|3:30pm
预展日期:2024/11/24 - 26|10am - 6pm
拍卖日期:2024/11/28|10:30am
预展日期:2024/11/24 - 27|10am - 6pm
拍卖日期:2024/11/28|11:30am
预展日期:2024/11/24 - 27|10am - 6pm
拍卖日期:2024/11/28|2pm
预展日期:2024/11/24 - 27|10am - 6pm
拍卖日期:2024/11/28|4pm
预展日期:2024/11/24 - 27|10am - 6pm
拍卖日期:2024/11/28|4:30pm
预展日期:2024/11/24 - 27|10am - 6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