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互助,是推动家园合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改善儿童早期教育品质的重要途经。
搭建沟通平台,促进交流互动
许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较少精力,更多依赖幼儿园,甚至对孩子的发展表现出随意态度,无暇陪伴孩子,更谈不上进行家庭教育。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如家长会、幼儿成长手册、网络交流平台等,向父母传达正确的教养方式和亲子活动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配合幼儿园教学,推动幼儿健康成长。
例如:在家长会上,老师可以详细讲解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幼儿成长手册,老师可以记录孩子在幼儿园的点滴进步和表现,同时给予家长一些教育建议,促进亲子互动;在网络交流平台上,老师可以分享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方案,如一起制作手工、进行户外运动等,鼓励家长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同参与。
交流前充分准备工作
了解幼儿的状况以及家长的基本情况,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基础。在进行交流之前,老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并从日常观察、老师的观察、同学的了解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在幼儿园里,幼儿与同伴相处时间最长,同伴和老师眼中的孩子有所不同,因此,对同伴的观察也很有必要。充分的准备工作还包括了解家长的个性、工作特点以及他们在家中的教育方式。了解这些内容后,就能有针对性地明确与他们交流的重点和程度。
获取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只有基于互信的交流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沟通,而教师的工作需要家长的支持,支持的前提是信任。所以,教师要以诚恳、负责的态度对待家长,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用心。在交流之前,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注重细节,列出交流提纲,用有逻辑的语言表达,这样更能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细心和专业素质,体会到老师对幼儿的关心,最终给家长留下教师认真负责的印象,从而提升家长对教师的信任,进而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在情感上更好地交流,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更有效的沟通。
构建高效沟通机制,增强家校共育意识
家庭与学校合作共育意识薄弱,主要原因是缺乏互信基础。因此,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增强互信,从而提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作。在构建有效沟通机制时,要注重“沟通”的内涵。在家庭与学校的交往实践中,多数交流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家长往往只是服从者甚至受训者,没有真正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导致家校合作效率低下。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不同需求,避免“功利性”和“形式化”的“协作”。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家长和学校对相关政策法规的深入解读和沟通,有助于更好地关注和配合家校合作。
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以儿童为中心的主题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讨论,分享教育经验,增进互信;建立线上沟通平台,老师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全面表现,包括品德、兴趣爱好等,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发挥主体作用;学校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的家校活动,如亲子阅读活动、户外实践活动等,避免功利性和形式化;组织家长和学校共同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召开专题研讨会,促进双方更好地理解和配合家校合作。
总之,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通过搭建沟通平台、做好充分准备、获取信任与理解以及构建高效沟通机制等措施,我们能够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为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家园合作,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关爱与教育中茁壮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邗江区念香苑幼儿园教师 徐丽
拟稿:徐 丽
审核:刘志东 时金林
发布:钱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