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科研·公开组会] 回顾 | 国际会议获奖论文分享

教育   2024-10-18 23:13   北京  

10月10日,“清新科研·公开组会”活动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3举行,2022级博士生朱泓宇、2023级博士生倪若愚、李涵沁分享国际会议论文获奖经验


要点分享


主持人张琪云开场


朱泓宇同学结合自己在ICA、IAMCR的获奖经历,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国际会议论文的写作、投稿与展示


朱泓宇同学分享


首先,写作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个人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从探索性问题到研究问题层层递推。可以努力拓宽横向合作范围,积极与在议题熟悉程度、理论与方法掌握情况和语言写作能力等方面有专长的同学协作。不论是提交长摘要还是论文,都应当重视原创性的研究发现,以及对现有领域的关联回应。在投稿方面,朱泓宇同学提示大家应严格按照官网要求,适时留意会议网址信息和邮箱,并主动申请奖项与资助。在展示方面,他建议大家PPT应简洁鲜明,演讲自信诚恳,问答环节可多分享鲜活的感受或案例。

同时,朱泓宇同学还与大家分享了参与国际会议给他带来的启迪和思考。他认为,国际会议和海外发表不仅能拓展自己研究的可能性,还可以将已有的学术积累“串”起来,使之更加深入。他提出,我们不仅是在“做中国的研究”,还是“在中国做研究”,发生在祖国大地上的案例,也能与国际学术共同体交流对话。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化与他人的横向连结,拓展学术社交网络。


朱泓宇同学分享


倪若愚同学和李涵沁同学主要关注政治传播与国际传播,她们基于自己在NCA中获奖的论文进行了分享。


倪若愚同学分享


首先,她们从方法展开,介绍了她们在论文中将语料库语言学、话语分析和传播学进行的跨学科交叉。倪若愚同学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AntConc软件进行搭配词上下分析和高频词丛分析,并最终总结出语料库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她指出,在投稿时应当选择与研究主题最契合的分会,并积极通过邮件等方式与主办方进行沟通,以尽可能争取更多机会、获得实时反馈。


倪若愚同学分享


接着,李涵沁同学分享了自己的体会。面对国际学术会议应当保持平常心,国际学术会议是帮助大家展示自身学术成果、与志同道合的研究者进行交流的良好平台,但绝非定义文章好坏的唯一衡量标准。在投递国际学术会议时,应当思考目标会议和目标期刊所在的研究语境和所关注的问题,找到自身兴趣和目标会议之间的平衡点。


李涵沁同学分享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讨论环节


 “清新科研·公开组会”系列品牌学术活动旨在加强学术氛围,拓宽师生学术视野,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建设良性学术生态。


分享会现场合影



文字|赵怡霖

版|张琪云

摄影|张琪云

审核| 张铮 黄一洋 雷凌雯

清华传媒评论
清华传媒评论(Tsinghua Communication Review),关注业界动态,观察学界前沿,从新闻传播读懂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