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藏书阁 | 艺术家不应该把自己变成偶像:阿布拉莫维奇的书单

文摘   2024-10-17 18:36   中国  

2024年10月11日,国际之名艺术家、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的大型个展《能量转换》正式登录上海艺仓美术馆。

从早期单纯艺身体为媒介的行为艺术探索到与德国艺术家赖斯潘(Uwe Laysiepen)的共同尝试,再到二人离婚后更为广泛、先锋的行为艺术实践,阿布拉莫维奇以其炽烈的勇敢和对艺术的崇敬定格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类艺术时刻。

正如她在《一位艺术家的人生宣言》(An Artist’s Life Manifesto)中所表达的那样:
艺术家不应该对自己和对别人撒谎
艺术家不应该从别的艺术家那里盗取想法
艺术家在自己面前、在艺术市场面前都不应该妥协
艺术家不应该杀另一个人
艺术家不应该把自己变成偶像
艺术家不应该把自己变成偶像
艺术家不应该把自己变成偶像。
阿布拉莫维奇不妥协、也不骄纵,用生命诠释着一位艺术家的价值与认同。

在《能量转换》的展览中,一排排列整齐,分布错落的书籍尤其引人注目。在这个书架上是阿布拉莫维奇所借鉴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为她的思想、概念和实践提供了信息,包括政治理论、哲学、存在主义和形而上学以及小说的经典作品。我们将其悉数总结,形成了今天的阿布拉莫维奇书单。

在当下,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对于誌屋而言,这样的追问永远都不会失效。

阅读是通往世界的密钥,唯有阅读能够延展生命的长度、宽度与高度。每个人的书架都是其独具个人特色的展览天地,代表他的知识品味与观察世界的方式。ZiWU誌屋作为都市灵感空间,特别策划“灵感藏书阁”栏目,分别走进艺术家、作家、诗人、音乐人、导演等创作者的阅读书柜,看看建构他们创作世界的知识来处。

本期ZiWU誌屋灵感藏书阁,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阿布拉莫维奇的书柜。

  康德《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创作的美学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790年,是康德的哲学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前两部是《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讨论了天才、艺术和审美意象等问题。康德认为,美在于形式,美排斥一切实际利益或目的;强调美是杂多的统一,是和谐的表现,是“道德的象征”。

《判断力批判》出版后受到整个欧洲哲学界、美学界的重视,对费希特席勒谢林叔本华等人都产生过深刻影响,成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著作。

 卡夫卡《变形记》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完成于1912年,1915年首次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 月号上。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笔调,用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人变成甲虫事件”进行艺术再造,使作品呈现出荒诞、不可思议的基调。

《变形记》反映20世纪初刚进入工业化时代的人们对生活和命运的焦虑与恐惧,其中承载着卡夫卡对于“孤独”与“异化”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本书系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儿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


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全面阐述了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哲学观,本书的理论依据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充分根据律的四重根》,这篇论文主要对根据律进行了分析,即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说不存在无法被解释的事物。叔本华将这一观点看作是人们探知周围世界、事物,获取知识的基础。《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的出版虽然历经坎坷,但在叔本华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在整个世界哲学史上的意义更非同不一般。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在1895年写成第一稿,1899年定稿。
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申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海明威:《海明威书信集》

本书将呈现一位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达人。作为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为我国读者所知的一位作家,海明威的公众形象、传奇人生早已通过其作品为人所知,但这批世人陌生的私人书信却让一个崭新的海明威浮现出来。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从海明威留给世人的卷帙浩繁的海量书信中精选了其从18岁至逝世这40多年间写就的近600封信件,书信中的海明威用作品外的“私人”语言坦诚地向各色人群——家人、朋友、敌手、编辑,以及当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揭示了自我,记录了他生活与写作生涯的方方面面,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作家也不为过。

本书所选的书信不仅记录了作家人生各个转折点,更展现了他的性格与智慧,及其对狩猎、垂钓、饮食等的特殊嗜好。这些信有趋奉讨好的,也有直截了当粗暴好斗的;有表达自己写作与读书观的,批评朋友或敌手论著的,也有谈论女人、士兵、政客、拳击手的。其流露出的幽默与狂野大大超过了他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非常规的作家自传。而其中描画的众多国际性、社会性事件,以及一众名噪一时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从侧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与艺术影像。这些信不仅成为一般读者的指南和阅读享受,而且为认真研究文学的人提供了考证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巨人之一的生平与成就所需的原始文件。

未尽书目,参见书单



《能量转换》展览作为阿布拉莫维奇中国首个美术馆大展,重点关注以观众参与为核心的系列艺术品和物件,其中包括加入了水晶为载体的艺术创作,为艺术家和参观者提供了能量转换的源泉。此次大型展览占据艺仓美术馆三层空间,观众可以沉浸在阿布拉莫维奇丰富的艺术生涯中,并一睹她最新艺术创作的首次亮相。


展览呈现了阿布拉莫维奇过往几十年内的各种作品,包括她从巴西运来的水晶为基础的创作,享誉闻名的雕塑系列《须臾之物》。本次展览对于深入体验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旅程的演变是一个全面、独特与重要的机会。



   粉 丝 福 利   


关注ZiWU誌屋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官方账号并留言,谈谈你印象最深的阿布拉莫维奇作品或是对阿布拉莫维奇其人其事的认知,我们将挑选走心留言并邀请粉丝免费走入阿布拉莫维奇的能量之场!


新媒体编辑:娃鱼



ZiWU誌屋
ZiWU誌屋,言志之屋,都市文化杂食者的灵感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