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达也:微型世界里一幕幕的“正在发生”

文摘   2024-10-28 12:44   上海  


作品:Parthenon

神化与历史的累积


“我只是把我最终想要实现的想法先在记事本上写下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完全无关的事情会和那个灵感连接在一起。” “但我不会让灵感占满大脑的记忆空间,腾空一部分,并记录下来,去完成下一个作品。”
——田中达也



在微型摄影师·拟物创作者田中达也的艺术解构中,“书”时常作为他灵感的一部分被呈现出来,可以是历史与神化的纯白载体,可以是《千与千寻》中鲜艳的油屋,也可以是庄严的神社正殿。



就像ZiWU誌屋为都市创意文化杂食者打造灵感空间一样,田中秉行着他的生活哲学,拾起日常每一个偶然与想象的碰撞,努力打造着一个观感共通的想象之地。


就在今年9月,田中在MUJI HOTEL北京举办了他的个展,名字叫《“small MUJI”展-享受每日生活好物-》。






提及与MUJI理念的共通之处,他说:“我在凝练创意的时候,会选择大家熟悉的东西作为主题和创作灵感。从这个角度来看,MUJI的产品和我的作品非常契合。”“此外,MUJI的产品也是用来整理日益增多的材料的好帮手。MUJI产品的优势在于它收纳可重叠、可连接、可替换,可以配合材料的增加便捷地扩展收纳空间。它的普遍可扩展性非常接近我对创意想法的整理整合。”


他用微缩模型的小人偶与MUJI里随处可见的日常用品,浓缩成了一幅幅被“还原”的微小生活像。


这一切都仅仅发生在尺寸之地,目光敏感地追随微型世界里一幕幕的“正在发生”,真实的日常悄然跃出缤纷的底貌。平时陈列在货架台上的,那些毫无生气的梳子刷毛,眼影盘,糕点......在田中的构想世界里,化作被收割的农作物,眼影冰柜,香甜柔软的跳台......



他用15组意料之外的日用品元素,重新解构着我们几乎不会去刻意感知的“日常小事”。



15组日常之外,田中还在这次的北京展上搭建了一座迄今为止最大尺寸的作品——“想象的长城”(The Create Wall)。


作品:The Create Wall


他从在日本的时候就开始构思这个作品,“最大的困难是去将这样庞大的物件量运输过来,一部分道具也得从日本搬运到北京。我在日本的时候先假设做了一个‘长城’,在北京的时候再重新将它展现。”


作品将MUJI的文具、厨具、化妆品等产品进行了分类,并处处融入了田中事先实际游览长城、考察长城时看到的场景。作为“山体”覆盖着长城的衣物、微型树木、观览的人偶......


甚至还设计了“熊和人在拖鞋洞中决斗”这样的想象场景。



长城的左端是作品的起点,田中回溯着长城的特征进行了产品的堆叠摆放,在视觉上让人可以辨认出是长城。越往右,产品的种类就越多,长城的外观也越复杂。长城的两端仿佛被从中间截断,这样观众就可以想象长城仍在继续向外延伸。


“选择‘想象的长城’作为标题,是希望观众的想象力能像长城的长度一样,延续得更长。”



与生活共融的命名灵感


延绵的“长城”承载着田中丰厚的想象,灵感延接至展览之外。自2011年4月至今,他在命名为“MINIATURE CALENDAR”(微型摄影日历)的空间里不间断地讲述着每一个落于顷刻间的“真实”。


MINIATURE CALENDAR


“我希望大家能从外形的比喻和语言的比喻两个层面来感受作品。”田中在为每一件作品立名的时候,会寻求一种开放的角度,打通语言和场景,与生活共融。


譬如这次展览的作品“数据种田”,在MINIATURE CALENDAR上发布的当天,正是“计算器之日”。


MUJI北京作品:数据种田


“将计算器(日语为‘電卓’)看成稻田,以及将电子产品比喻成自然的事件,这样的反差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实际插秧过程中,天气状况和引水时间都是需要计算好时机的,因此用计算器来表达这一点非常有趣,你还可以想象水稻在计算器的太阳能电池上生长的情景。”


MUJI北京作品:旅行是人生的调味料



一眼共通的想象世界


“我总是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出我想要创造的世界。”“不希望作品掺杂太多人为的痕迹。”


面对复杂的概念,田中驻足在每一个日常里观察,追求用简单的发心织捕出令大家一眼共通的作品。


田中的艺术讲究的是和观众心有灵犀。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都是人们熟悉的物品,隽携着“万国通用”的意识。




“我在制作每一件作品的时候,非常重视它在每个国家都能够跨越语言被熟悉和共鸣,虽然目前我发现还是有一些作品不太会被一些国家的人所理解,但这次在MUJI中展示的作品,我观察下来还没有不被理解的作品出现,所以每个作品我都会想推荐给大家。”


在他过去的作品中,有一些出现频率很高的元素。比如铅笔芯。


作品:Bamboo Pencil

芯が強い職人たち(内“芯”强大的匠人们)

MUJI北京作品:文具披萨店


“芯”在日语中和“心”字的发音相同,这点中国也是一样。即便人心之间总是发生龃龉,即便身隔渺远的世界,在田中的想象之地,一切都将被织捕进真实里相连。



ZiWU:除了长城之外,这次来北京有收获其他新的灵感吗?或者说您之后想在中国创作什么样的元素呢?


田中达也:之前在上海布展的时候,用小物件还原过上海的建筑,比如用话筒比作上海的东方明珠,像这类作品今后有机会的话希望可以继续创作一下。另外感觉会用一些中餐的元素,比如用玻璃转桌做一些可动性的场景,这些是目前脑海里会想象出来的,但还没有具象出来。


ZiWU:您用简单的立意便创作出了让大家共通的东西。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之下,很多人不自觉的去追求快的复杂的东西,想得到别人的认同或者共识。从您这得到的启发是:以简单纯粹的心去发心去做东西。您能围绕这么多年来都能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去做这件事,来谈谈田中达也自己的 “用心 ”之道吗?


田中达也:虽然我自己在网上发表作品,但我几乎是不去关注网上发布的东西。本身比较忙碌的时候,如果有些必须查找的东西会去查,但会尽量减少漫无目的在网上浏览这样的行为。把这一步减掉之后,会有一半的时间节约出来,这是我比较“用心”的地方。不过大家可以减少上网时间,但我的作品还是要记得来看哦(笑)。


ZiWU:您通过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去获得灵感创作,很小的细节也可以被您捕捉,并联系想法去创作。像这样每天持续创作,我们都知道转换模式给大脑一些放空的时间也很重要,可不可以给那些正在苦恼创意的创作者一些建议呢,例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大脑休息好,令潜意识发挥最大作用?


田中达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做笔记。脑海中的想法一直想的话它就会存在脑子里面,会占用大脑的记忆空间,你把它记下来的时候,大脑的空间就可以腾出来去做下一个作品,你想看之前的想法去翻笔记就可以了。这点和我之前提及的减少上网的时间也是有些共通的,现代人不停接收网络信息,总是“输入”过载,“输出”却少了,找对“输入”和“输出”的平衡,是对创作和制作过程来说十分重要的。


ZiWU:提到“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想问一下您的“输入”会从哪些方面汲取?比如读一本书或者杂志(如果最近有在阅读的书希望可以推荐一下),我发现您之前会在作品里加入书的元素,例如之前用书重现了《千与千寻》电影里的油屋,还有最近发布的用书搭建的神社正殿,您是否会有因为一本书而获得灵感的经验呢?


田中达也:我在创作的时候,比起读书,更多的时候是在买东西、找寻想要的东西时会有新的发现,会想着这个东西看起来像什么别的东西。关于找寻灵感,我不是很推荐通过书,因为我的“职业病”,在看书看电影的时候,更多的时候看到的不是情节,而是看见里面的某些东西时会立刻去做想象,所以灵感的方向没有办法去推荐书。不过与创作无关,单从内容有趣的方面来说我会想要推荐一下小说《三体》。


采访、编撰:杨柳



ZiWU誌屋
ZiWU誌屋,言志之屋,都市文化杂食者的灵感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