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之名,承载大地之声的建筑群像

文摘   2024-09-02 10:03   上海  


里山现代美术馆Mon ET



“世界上无论在哪里,只要是有人生活的地方,那里的生活文化就是无可替代的。对于当地人来说那些理所当然的生活琐事,即使是严酷的现实,其特征也可能被艺术家们捕捉到并作为素材创造出主题继而发掘出其价值。


作品的具体创作场所是别人居住的地方,是在和艺术家所处环境不一样的文化传承中生活的人们所居住的地方,在那里存在着各种矛盾、冲突与纠结。但是,如果对那片土地的生活文化不心存敬意的话,就不可能充满热情地进行制作。”

——北川富朗



艺术节海报 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2022年、2024年


三年一度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今年再开,在7月13日-11月10日期间举办,由北川富朗担任总监。大地艺术节是人类与大自然相联系的一种方式,是对地域再发现的长期历程。




以艺术之名

唤醒乡土间失落的人



当乡土嵌入城市化的涌动中,大地渐显荒芜,人们困顿于疲惫的土地间消沉叹息。随着“乡愁”一次次地被唤起,日本出现了两位乡土家园的拯救者(“大地艺术节”模式的创立者、“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总监北川富朗和“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总制作人福武总一郎),他们将艺术带出展厅,进入到乡村的广阔天地,借“大地艺术节”之名重新唤醒了乡土。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是“大地艺术节”的基本理念。“大地艺术节”希望发挥艺术的力量,让当地民众一同参与进来,遵循地域的自然空间,唤醒被遗忘的事物,并延伸到更美好的未来。


纷至沓来的艺术家们以各地的人文历史、自然水土等为创作基石,将艺术作品散落在在村庄、田地、空屋、废校、隧道等广阔土地上。艺术从乡土里走来,再与大自然共生。


像这样被称之为“地域创生”的乡建实践,发生在日本北国“越后妻有”地区的乡间,也发生在濑户内海群岛环抱的乡土上。2018年,一直在国内致力于推广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策展人孙倩联合北川富朗共同发起了“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计划”,随后“艺术在浮梁”“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等基于大地艺术节模式的项目相继落地。



艺术节海报 图源:艺术在浮梁、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


艺术在创作和呈现中,也让人和人碰撞在了一起。


在大地艺术节发生之前,越后妻有地区的乡村和濑户内海的海岛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流失和老龄化问题,那些被淡忘的老人逐渐失去了生活的根基和热情。而艺术节的到来也帮助留下来的老人重新唤起了精气神。


艺术节海报 图源: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2022年


在艺术节的历程里,总是以“强边界感”对外留下刻板印象的日本人,却在曾经闭塞的雪村和海岛上,作为志愿者深入参与艺术节,用一颗颗质朴的心,和他人发生着连续不断的对话。


他们不擅于解读那些深刻的“艺术理念”,但会毫无保留地,和你从建筑作品、艺术空间、公共设施、活动内容、甚至是参与艺术节的缘由来认真说上两句。溢于言表的自豪和真诚,给予了这片土地盛大的祝福,并为每一位远行的客人传递了有温度的在地文化。




在流动的空间里,

伴乡土而居  



大地艺术节不是一味地将某一处与艺术相关的乡建模式,原封搬到另一处去。拥有不同价值观和文化的人们从世界各地聚集到此,交织所知所想,在每一片流动的乡土间跃动和呼吸。


越后妻有地区,是位于新潟县南部自然环抱的山间地区,在川端康成笔下被称为“雪国“的地带。这里孕育出了代表着日本传统而又与自然融合的“里山文化”。艺术装置在田间地头与民宅校舍随处可见,在踏上艺术之旅的同时,可以饱览山林间的自然风貌和农耕梯田,或者参加艺术教室等,全身心沉浸体验当地的四季风土文化。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必打卡点:



Christian Boltanski、Marina Abramovic作品

《最后的教室》|越后妻有艺术节常设展


以当地废弃的小学校舍为舞台,反映着“雪国”生活的痕迹。作品使用越后妻有的生活中常见的稻杆和防雪栅等,灯泡如星辰般散落。艺术家还采集了村民的心跳声,向村民征集了许多与学校有关的纪念物,如奖状、报纸、毕业照、玩具,让整个空间弥漫着那里曾经有过的人们的存在和记忆。




马岩松作品| 《光之隧道》 |越后妻有艺术节常设展


光之隧道其实就是原来的清津峡隧道,早年,作为“日本三大峡谷”之一的清津峡,由于落石事故与经济衰退接连出现,清津峡隧道一度关停。2018年,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将这里进行了重塑,利用“光、风、温泉和溪水、反射和色彩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在隧道尽头设计了一片水面,利用不锈钢材料将自然美景反射到隧道地面的水面上,并允许游客在这里尽情互动。



马岩松作品|《野泡泡》|越后妻有艺术节、2024年


2024年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上,马岩松再次带来了新的作品。“野泡泡”是面向位于室野村华园老屋东侧的庭院中展示的装置作品,从华园的房间内部“吐出”半透明形状的一个大泡泡。


通过在被自然包围的传统民居排列的风景中插入未来的形状,对环境产生新的关联。来访者可以体验从内部到外部以及艺术节之间出现的虚幻风景。



绘造社作品|《町的漫步》|越后妻有艺术节、2024年


当作为与当地息息相关的艺术表现,当“大地艺术节”回到中国的乡村,注入在地血液时,自然风光、建筑特色、传统礼俗的一部分根植在了艺术里,也重塑着村民的价值认同。继南海大地艺术节后,绘造社今年也同样在“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上,带来了新的巨幅壁画作品。


在里山现代美术馆MonET中展出的《町的漫步》以立板古的形式对十日町的日常空间和普通房子进行推衍、重构和想象。试图在普通的景物中发现奇迹,以此证明在小镇的日常漫步才是一次真正的探险。它不仅是一张壁画,也是一张图纸,呼唤观众将它从二维的平面折叠成三维的模型。



“乡愁”归来的人

作为“休息站”存在的建筑



大地艺术节不仅吸引着更多人回到了乡村创作,也带动着本地的年轻创作力量,新的碰撞和交流都寄语着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另一方面,当看到艺术家们在现场进行各种尝试,辛劳摸索创作的时候,原本认为‘不知道艺术家究竟在做什么’的当地民众,也开始对此有所理解,并产生了一定的共鸣吧。”


——北川富朗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自然和人质朴地存在着。不再依附于城市的优渥条件,挽起袖子在田野村宅间奔走的艺术家,尊重当地、融入当地,村民们便也自然地一同加入。创作的过程于是也成为了艺术本身,作品成为了生长在这里的人和走进到这里的人共同的心灵“休息站”。


大地艺术节的建筑作为每一个乡人和新客的心灵“休憩所”,借助自然之力将目光投向了乡土空间的过去和未来。让我们带着相近的理念,一同找寻散落在ZiWU誌屋的建筑群像吧!



誌屋推荐

ZiWU's Pick



《Rough Past meets New Design》


这本书讲述了有过去痕迹的建筑物和空间被融入了新的功能,由此产生艺术概念,激发了建筑和设计场景的构想。由于人们对可持续性问题和现有建筑结构的认识不断提高,在经济因素考量下,有时会做出更改而不是拆除的决定。本书探讨了尊重现有结构的空间所产生的功能和创造可能性的问题。现有的建筑结构没有经过翻新甚至修复,而是留下了过去使用的痕迹,通过与现有空间的积极对比,所做出的干预措施总是表现出尊重和考虑,并在新旧之间建立一种迷人的关系。



《Twenty Houses by Twenty Architects》


本书展示了一系列与众不同的、独立住宅的设计方法,以建筑师敏锐的目光捕捉21世纪新出现的一些生活模式。事实上,家的话题是非常丰富的,里面包含一系列私密空间的范例。


《20个世界著名建筑师事务所作品集》引导人去研究一通过特定的度量尺度一去感受正在进行中的家的深度变化,从它的结构、外形、日常生活的节奏、工作与娱乐的方式等方面;同时,还要进一步思考私密空间的变化对家中空间层次的划分的影响。设计从不同的现代建筑风格出发,这些建筑虽然形态模糊,一些设计理念也常重合,但这些住宅实例与20世纪激扬的建筑主题截然不同。这让人想起实验室里短暂却令人激动的那种感受。


从设计的条件来看,这些建筑无疑是独特的,例如:与当地自然状况或与城市的关系,方案的复杂性、可利用的场地、空间的流动性、舒适度、所用材料的质量,技术的创新性、设计在室内装饰中的作用等。这些别墅位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从美国到日本,从欧洲到拉丁美洲、澳大利亚,或在城市或在乡下,或靠海或在大都市的中心,或在地中海或在太平洋中静谧的小岛上。这20所住宅无疑是当代建筑研究的结晶。



《The Last Stop: Vanishing Rest Stops of the American Roadside》


《最后一站》不仅仅是对国家道路站点的设计集锦。它保留了一个正在迅速消逝的时刻,那是美国旅行经历中一个独特的时期。


原始的休息站吸引了奥斯汀(Austin)摄影师 Ryann Ford 的注意——最初她在德州花岗(Flower Mound)35 号公路旁遇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红白蓝休息区,然而在她拍摄的几周之后,这里就被拆掉了。Ford 这个记录原始休息站的摄影项目,集结成这一本精装摄影书《最后的驿站:美国公路旁消失的休息站》(The Last Stop: Vanishing Rest Stops of the American Roadside)。




编辑/杨柳


ZiWU誌屋
ZiWU誌屋,言志之屋,都市文化杂食者的灵感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