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裁撤这一部门,在释放什么信号?

文摘   2024-09-30 22:48   天津  
当不少地方还在加码招商引资、比拼各种优惠政策时,一种“反内卷”的趋势,已经开始暗潮涌动了。

近期,多地政府开始裁撤内部的招商部门,取消基层招商指标考核,转而组建市场化的招商公司,或搭建统一的招商平台,来统筹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
这其实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说明上面对过去那种财政奖补、税收返还等招商模式,已经开始着手治理。说白了,内耗式的招商竞争,即将淡出历史舞台。
而“反内卷”的招商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一、招商“反内卷”

过去,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和保障的“一号工程”,一直被大力推进。
一方面是因为招商引资能带来即时的经济增长,另外一方面则更在于其对当地产业转型、就业、税收等的长远影响。
于是,在激烈的招商竞争中,各地政府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也就造就了严重的“内卷”现象。
最简单粗暴,也是最普遍的做法,就是比拼优惠政策,比如税收返还、土地租金优惠等。
但问题是,“内卷式”招商,既损害了公平竞争,也助长了企业的投机行为——哪里优惠更多,企业就往哪里去,甚至滋生了部分企业的政策套利行为。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还成立了数量庞大的招商队伍,层层下达招商指标、举办招商活动,行政成本高昂。
“内卷式”招商的弊端,早就引起国家层面的注意。国务院在第九次大督查中就发现,部分地方违规设置政策门槛排斥其他经营者、承诺返还税费或土地出让金等,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
为此,国家多次出台政策,要求招商引资需坚持依法行政、公平竞争,并整治一些地方的违规招商乱象。去年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强调招商引资政策不能破坏市场公平竞争。
二、招商“反内卷”,中西部城市最受伤

招商“反内卷”的开始,虽然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但对不同区域的城市,影响也有不小的差异。
对中西部的一些普通地级市来说。由于不靠海、不沿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所以非常依赖通过比拼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反内卷”的开始,这些城市会首先受到较大冲击。
中西部城市的经济实力、产业基础、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比拼不过东部沿海城市。如果连仅剩的“优惠政策”这个筹码也不能使用,无疑会面临招商引资的巨大困境。
当然,从积极的面向上看,倒逼中西部城市去聚焦自身的比较优势,在硬环境和软环境上同时发力,也是一个危中之机。
三、未来,招商拼什么?
未来的招商竞争,到底拼什么?答案很简单,就是拼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是指当地的经济产业或资源禀赋。
比如,一些城市拥有独特的矿产资源或特色产业基础,就能吸引到相关企业入驻。像贵州的大数据产业、江西的VR产业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软环境,是指当地的营商环境。
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其中,政务环境是关键。比如,政府服务是否高效便捷?政策是否透明公正?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
硬环境一般是相对稳定的,而软环境则可以通过持续改革来不断优化。对大多数城市来说,要想脱颖而出,今后必须在营商环境建设上多下功夫了。

行者箴言
分享体制内的工作生活,品味体制内的人生,带你理解体制内的成长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