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一届人大481名代表中,农业劳模、农村工作者共计135人,占比达28%。时任南京市第七区李玉生产合作社主任的李玉,便是其中的一位。“浦口区当时在南京叫第七区,是发展比较落后的一个区。想不到的是,一个农民能去当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我们老百姓也能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真的是非常高兴。”95岁高龄的李玉仍把“我是农民”挂在嘴边,说起70年前的当选经历,清晰而坚定的话语中流露出无限感慨。
1929年12月,李玉出生在江苏省东海县一户雇农家庭。1947年婚后不久,李玉随丈夫逃荒至南京,辗转来到浦口区吉袱乡(现顶山街道)五宫村安家落户。1951年,为解决种地过程中劳力、畜牧、农具不足等问题,李玉和村里农民结为互助组,作为组长,年轻的李玉总是急他人所急,帮着优先处理别家地里的农活,受到村民一致认可。
“后来,互助组又转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南京市郊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制定了章程,成立了社委会,实行按劳分配,男女同工同酬,这样一来,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更高了。”
在政府的指导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比单干农民超出一倍多。李玉因此获得了“华东地区小麦爱国丰产模范”的光荣称号,后来又被评为华东地区农业劳动模范,当选为南京市的妇女代表。
1954年,经过村社的层层推选,李玉被选为省人大代表。“大家听说我要去省里开会,都过来提建议或者捎句话。”面对热情的乡亲们,25岁的李玉高兴之余却也因不识字而为难。于是她叫来村里的会计,大伙儿一边反映问题,会计一边记录。李玉对照着记忆和笔记,反复加深印象,直至把内容全部背下来。“农业生产上的问题最多,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和农业技术指导,还有的人说了农村卫生和村民健康问题。”当年联系群众的情景,李玉至今依然记得清晰。
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李玉结识了水稻栽培专家陈永康和来自全省各地的农业界代表,并和他们交流了农业病虫害防治和提升水稻亩产的方法。李玉在讨论中提出,政府要对农业投放更多资源,技术上积极指导如何提高产量。让她没想到的是,会议闭幕没多久,技术专家就来到了村里。“南京农学院院长金善宝亲自到我们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南化公司厂长直接把化肥带到我们这儿,指导化肥使用。”李玉头一次对发挥代表作用有了直观感受。
李玉记得,那时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落后,因为喝的水不干净,血吸虫病一度流行。面对政府的免费救治政策,农民们都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无人敢尝试。见此情形,李玉带头报名进行治疗。看到李玉等人身体一天天健康起来,村民们才放下防备,纷纷前往血防站接受治疗。“后来,各级人大和政府一起努力,我和他们一个个乡镇跑,进行改水,逐渐消灭了血吸虫病,老百姓因此对我们人大代表越来越尊重和信任。”
时至今日,李玉心心念念的还是粮食生产。“我是农民选上去的代表,最关心的还是农业发展,我还想为农民代言。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生产粮食可不简单,一粥一饭更是来之不易,希望整个社会更加节约粮食、杜绝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