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在抱怨,而他们本有可能改善一切的

文化   2024-11-10 07:30   北京  

因拒绝缴税入狱;


不慎放火引起森林火灾,受到舆论强烈谴责;


至亲兄长因破伤风而早逝;


从哈佛毕业后,无法做发自内心喜欢的工作,转而做家庭教师,后又不得不在父亲的铅笔厂帮忙。


经历了这些,我们的主人公萌生并且坚定了一个想法——他要当作家。



他下定决心,抛弃了一切世俗的欲望,不要工作,不要家庭,也不要一所城市的房子。他决意离开拥有的一切,隔绝所有杂务,独自一人,来到离家不远的乡下,靠水而居。他在这里盖起小木屋,种植菜豆和玉米,采摘苹果,挖蚯蚓和地栗子,阅读、写作、和想象中远道而来的老人对话。两年两个月又两天之后,他带着两份手稿,和满胸平湖一般的静气,离开了那里,再也没有回来。


听上去是不是特别像某个盖世武侠的标准开局?下一步,应该是厚积薄发,一鸣惊人,拿出一部旷世巨著,名扬天下,成为万众瞩目的大作家。一时间洛阳纸贵,天下谁人不识君。


可事实是,没人愿意要他的稿子。无奈之下,他只能听从朋友的建议,负债自费出版了1000册。这还不是最惨的,四年时间过去,借的钱还没还清,出版商要把剩下的书退回来,因为实在太占地方了,人家地窖还有别的用呢。


于是,他收到了满满一车,七百多本的滞销书。他突然释怀地笑,写信给朋友说道:


现在我拥有一座藏书近900册的图书馆啦,而且其中有700多册是我自己写的哦。


不过没关系,这只是从湖边带回来的第一份手稿,还有一份呢。自己也还年轻,未来的机会还很多。他依然每天勤勤恳恳地写作,精心打磨他的稿子。七年间,他七易其稿,这第二份珍贵的湖边记录,终于也得以出版。


这本书出版后,获得了不少的好评,但它并没有成为畅销书。上市后前五个星期,得益于出版社的宣传,这本书卖掉了689册,比起第一部有了质的飞跃。可是随后一年只卖了65册,而且在作者生前并没有加印。


他并不在意自己的声望,也不在意这本书的销量。在这期间,他除了写作、研究大自然和印第安人的历史之外,还从事着各种兼职,包括四处宣讲自己的思想主张。父亲去世后,他还接下了父亲的铅笔厂。


只是,他自己也不知道的是,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因为在森林中考察,他不慎受寒,患上了肺炎,慢慢转化成在当时无药可治的肺结核,在45岁这一年与世长辞。距离他离开那片湖泊,不过刚刚15年。


我离开森林,和我到那里去生活一样,有着同样充分的理由。也许我感到自己有好几种生活要过,不可能在这一种生活上花去更多的时间。


人要如此牢固地将自己植根于土地之中,不就是为了能够同样地伸向天空吗?


只有我们醒着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会有更多的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


可以想见,对于他来说,死亡或许也是另一种新生。他淡然地离开了他现有的生活,迎接死亡,飞往了独属于他的晨星,继续散发着夺目的光芒,照耀着整个夜空。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作亨利·戴维·梭罗。他从森林与湖泊带回来的那两份手稿,第一份名叫《在康科德河与梅里麦克河上的一周》。


比起这本,第二本的名气显然更大一些——《瓦尔登湖》。





“最好”的时代

“最坏”的人生



梭罗1817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1862年去世。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在康科德及周边。康科德和列克星敦很近,就是我们课本上写到的打响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的列克星敦。瓦尔登湖也离康科德不远。


彼时的美国,处于一个快速的成长和扩张期。首先是领土扩张,1850年美国的领土面积,是刚刚建国时的数十倍。同时,政治和文化上疏离英国,奴隶制还没有被废除,且随着工业的进步,美国的经济发展迅速,铁路和电磁电报系统已经在美国得到普及。


但在1860年,全美国只有241所大学。


也就是说,在梭罗所处的现代社会初期,已经具备了以下特征:


消费主义盛行、物质主义猖狂。社会分配严重不均。美国经济完全仰仗奴隶制,无法保证一般民众的人权。民众教育资源有限。转型时代,债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即使是梭罗也难以躲开这一切。他在瓦尔登湖进行他的离群索居实验时,铁轨已经切掉了湖泊的一角。每天有至少20辆客运和货运火车从他的小屋边穿过。梭罗的一生也一直伴随着经济问题,图书出版需要负债,因为拒绝缴纳“人头税”而入狱,为了养家糊口,做过园丁、木工、涂料工。虽然梭罗对于现代文明的进步持保守看法,但他本人却也受惠于铁路事业的发展,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土地测量员。梭罗晚年(1857年)遭遇了由美国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梭罗的父亲离世后,他不得不接下家里的生意,承担起巨大的经济和经营压力。经济危机后,南北战争爆发,没多久,梭罗就因病去世了。


梭罗生在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社会转型,科学经济飞速发展,但泡沫居多,高开低走;社会矛盾尖锐,国族、身份等敏感问题堆积,战争一触即发。对梭罗个人来说,虽然才华横溢,自命不凡,但在当时,由于民众受教育程度有限,能够理解梭罗的人并不多;终生未婚;挚爱的兄长早逝;为解放黑奴事业奋斗终生,四处奔波宣讲,但直到他去世也没见到理想实现。


带着这样的前提,进入梭罗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回归自然”“不问世事”“世外桃源”“脱离现实”,只是它的表象,或者只是一种进入方法。真正的瓦尔登湖,绝非一片波澜不惊的平静之水,它的内在积蓄着将当时的美国全盘改写的力量。





《瓦尔登湖》



梭罗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瓦尔登湖》也是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他在瓦尔登湖边两年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包括对瓦尔登湖及周边森林自然环境、动植物生灵的观察,自己在湖边如何建房、种地、解决生计问题,和他的阅读、写作感悟,以及生发出的思考,等等。


梭罗除了掌握自己的母语英语之外,还懂得法语、希腊语、拉丁文等多种语言文字,这让他可以无障碍地阅读世界范围内的经典作品。《瓦尔登湖》也极度推崇阅读对人的影响和塑造:


好好读书,也就是说,以真正的精神读真正的书,是一项崇高的活动,会比被它同时代的习俗所推崇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更需要读者竭尽心力。


《瓦尔登湖》中的旁征博引,也证实了梭罗阅读范围之广。博览群书为梭罗的思想体系注入了一条区别于当时大多数西方作家的文化脉络,即东方哲学。梭罗在书中不止一次引用了《论语》的故事,且《瓦尔登湖》中回归自然、修身养性的思想,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佛家、道家思想的影响。梭罗的所谓“隐居实验”,也并非他的独创,中国自古以来的隐居之士早已将梭罗的实验内容做足做透了。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与古代许多士大夫的隐逸相同,梭罗的逃隐,也包含着对时下社会的强烈不满,甚至隐隐有着一点不被理解认同的苦闷。因此,《瓦尔登湖》的文字中,并不是一派安宁,里面还包含着强烈的愤怒。


我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了大约三十年了,至今尚未从我的长辈那里听到过一个字的有价值的忠告,就连认真的忠告也没有。


我主要想对那些感到不满、对生活和时代的艰辛做无聊的抱怨的多数人说说,而他们本来有可能改善这些的。有些人对任何事情都抱怨连天、难以劝慰,因为,如他们所说,他们是在尽自己的职责。


是骄奢淫逸之徒开创了民众奋力紧跟的时尚。


谁说《瓦尔登湖》是一部“远离尘嚣”的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内味儿,这不就出来了。


在《瓦尔登湖》中,也包含着直指当时现实社会的论断与批评,虽然评论的是19世纪的美国,可是放在百多年后21世纪的世界,依然余音绕梁。


有的时候我感到奇怪,我们竟会——我几乎可以这样说——如此轻率,竟然从事于那被称作黑奴蓄奴制的极端野蛮但是多少有点外来的奴役方式,竟有这么多精明狡诈的奴隶主奴役着北方和南方。

 

现在生活是太放荡了。人们认为商业对国家是绝对必要的,出口冰块,通过电报交流,一小时行进30英里,毫不怀疑是否真需要如此;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活得像狒狒还是像人,还有点难以断定。

 

清楚了自己的方向,我感到高兴,——我不愿招摇炫耀地在引人瞩目的地方列队前行,如果可能的话,我愿和宇宙的建造者同行,——不愿生活在这个浮躁的、紧张不安的、乱哄哄的、浅薄的19世纪,而愿沉思地站着或坐着,任凭它逝去。


所以,当我们回到1845年的康科德,一个28岁的年轻人,拿着纸笔、几本书,以及一些造房和种地工具,只身独立向森林湖畔时,千万别以为他是去享福的。换句话说,如果你只从《瓦尔登湖》中看到了湖泊、自然、安宁的精神,那就千万别学梭罗回老家种地盖房。


他的老兄弟,林肯口中“美国的孔子”,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爱默生看得透。梭罗去世后,他曾说道:


这个国家还不知道,或者说还完全没有意识到,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儿子。


他是要借一片宁静的瓦尔登湖,改变美国,乃至世界。



撰文:王昊

图片来源:Unsplash


尾注:

“从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梭罗更热情地投身于社会运动,他把他的北方邻居和南方持续的奴隶制联系起来,这带来了之后的一系列抗议壮举。”


“美国的十九世纪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独特的美国文化诞生和成长的时期,是继政治独立之后美国精神、文化从欧洲大陆的母体断乳而真正独立的时期。这一时期中以爱默森和梭罗等为代表的‘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思潮尤其令人注意。”


1862年9月22日,林肯总统向世界公布了《解放宣言》,宣告从1863年1月1日起解放黑人奴隶。


在《瓦尔登湖》诞生170年后的2024年,美国的大学数量,已由梭罗时代的两百多所,发展到五千余所。世界范围内已有超出五万所大学。


梭罗热爱自然、摒弃物欲、追寻文化与真理、重视精神世界的富足等思想,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被大众所接受,并且影响了一代代人,从政治上启发了甘地、马丁·路德·金,在文学上影响了马赛尔·普鲁斯特、威廉·巴特勒·叶芝、欧内斯特·海明威。《瓦尔登湖》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名著,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被无数人奉为思想的指引和精神的“圣经”。


参考资料:

梭罗著、王家湘译,《瓦尔登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年8月版

李继宏《导读》,引自梭罗著、李继宏译,《瓦尔登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版

劳拉·达索·沃尔斯著,钱佳楠译《梭罗传》,河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1月版






新经典
优质内容的发现者 创造者 守护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