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血液中的微小凝块,妨碍血液的正常流通,脑梗、心梗、肺栓塞等都与它密切相关,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身体哪些部位易被血栓“盯上”?血管堵塞时,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如何预防血栓的形成?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不会轻易形成血栓,血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以及血液成分异常,常见于以下3个关键部位:
图源:Pexels
动脉血栓最常出现在心脏。当血管内壁受损,血液流动变慢时,大量红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会在血管内沉积,逐渐导致血管变窄,形成血栓。一旦血块堵塞血管,组织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可能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心脏血栓常见于房颤患者,因其心房正常的收缩运动消失,导致心腔内形成血栓,尤其是左心房栓子脱落后,最易堵塞脑血管,引起脑栓塞。我国房颤患者脑栓塞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的5至17倍,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脑部血栓的常见原因。
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随血液流动至肺动脉,引发急性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多见于手术后长期卧床或久坐不动的人群,由于血流缓慢,血液在深静脉内凝结成块,形成血栓。
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左侧或双侧手臂疼痛,伴有濒死感,可能提示血栓阻塞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长时间静坐或卧床后突然站立,出现胸闷、气短,甚至晕倒,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堵塞。
无法说话、单侧手臂或腿不听使唤、视觉和感觉功能障碍,可能是血栓堵塞了颅内血管或颈动脉,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大脑功能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导致腿部不对称肿胀,一条腿比另一条粗或一侧肿胀,患者还可能感到肢体麻木、疼痛或冰冷感,皮肤表面可能出现色素沉着,表现为红色、紫色或瘀青色。
间歇性跛行是血管堵塞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行走后下肢疼痛,休息后疼痛缓解,再次行走时又会感到疼痛。其主要原因是下肢动脉血管堵塞,供血不足,活动时肌肉对氧气需求增加,缺氧加重导致疼痛;休息时,氧气需求减少,缺氧状况缓解,减轻疼痛。
肺动脉被血栓堵塞,会导致肺循环压力升高和右心负荷增加,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胸痛、焦虑、惊恐、肺水肿、咯血等症状。
补充营养素 维护血管健康
1、深海鱼油,预防动脉硬化
深海鱼富含DHA,可抗氧化、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健康,减少血小板凝集、凝血,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建议每周至少吃2次海鱼,如三文鱼、青花鱼、沙丁鱼、金枪鱼等,每次至少吃1巴掌大的量。
如日常无法摄入足量海鱼,可摄入优质无添加的深海鲑鱼油,富含EPA和DHA,可降血脂,调节胆固醇优劣水平,维护血管健康,对预防血栓有积极作用。
2、膳食纤维,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膳食纤维能调整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避免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起到清理血管、保护血管的作用。全谷物(粗粮)、豆类、蔬菜、水果、坚果中富含膳食纤维,也可选择富含菊粉、抗性糊精、半乳甘露聚糖等成分的天然膳食纤维补充剂,维护血脂代谢平衡,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3、卵磷脂、维生素E:预防血管堵塞
卵磷脂被称为“血管清道夫”,可乳化油脂,促进脂肪代谢,减少油脂在血管内沉积,预防动脉硬化和血管内膜损伤。
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可锁住卵磷脂活性,加快血液循环。选择天然卵磷脂及维生素E提取物作为营养补充剂,减轻血管压力,帮助预防血管堵塞。
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尤其是苹果、海带、玉米、茄子、西红柿、大蒜、茶叶、洋葱等,富含抗氧化物质、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减轻氧化应激,促进血液循环。
多喝水有助于加快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促进体内废物排出,阻止血栓形成,成人每天水分摄入量应保持在1500毫升至2000毫升。
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伸展身体,促进血液循环,经常做踝关节运动,如绷脚尖和跷脚趾,能进一步帮助血液流动。建议每周进行3至5次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30至50分钟,增强心血管健康。
确保每天睡眠7至9小时,睡眠时长不规律(一周内变化超2小时)会增加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吸烟和饮酒可使血液黏稠度大幅上升,尼古丁损害血管内膜,促进血栓形成。避免烟酒和二手烟是维护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
及时做下肢静脉超声等检查;控制血脂、血糖、血压,定期做心脑血管疾病检查。
图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