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exels
人体肠道中生活着数万亿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单细胞生物等,总称为肠道菌群。
在种类上,肠道菌群包含500至1000种不同的细菌,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其中,有益菌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肠道环境的好坏。
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主要有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数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幽门螺杆菌、沙门氏菌等。
相对中立,属于肠道里的不稳定因素,如果有益菌占优势,就倒向有益菌群,反之则倒向有害菌群。主要有大肠杆菌、肠球菌等。
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之间相对平衡,有益菌压制有害菌,营造良好肠道环境。当饮食结构不健康,滥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下降时,有害菌就会大肆扩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人就会生病。
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身体的慢性炎症,导致细胞毒害、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免疫紊乱等,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降低人体免疫力
肠道掌管着人体70%的免疫功能,是人体免疫的重要防线。一旦肠道菌群失调,人体抵抗外来致病菌的能力就会变弱,更易受各种病毒、细菌的侵害,从而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
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人体消化系统中,有一个特别的细菌,叫幽门螺杆菌。它在人体内会产生胃酸,导致炎症的发生,如慢性胃炎等。在特定情况下,幽门螺杆菌还有可能引起细胞增生,导致胃癌。
引发肠道疾病
肠道菌群失衡,会造成胃肠道酸碱环境的改变,一定程度下损伤肠道,诱发肠道炎症,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大肠癌。
引发神经系统疾病
肠道菌群失衡可通过“肠-脑轴”作用于人体中枢系统,导致一系列的精神心理疾病。研究表明,儿童的孤独症、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破坏皮肤健康
肠道菌群失衡会增加人体易感性,以及破坏皮肤黏膜的耐受性,进而影响皮肤健康。痤疮、湿疹、银屑病等多种皮肤病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中有益菌的数量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婴儿时期高达98%;青少年时期保持在40%左右;中年时期降到10%;60岁以后仅存5%或更少。因此,增加肠道内益生菌数量、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对人体健康很重要。
补充足够的益生菌
根据《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外源补充益生菌是平衡肠道菌群的有效手段。
选择益生菌时,记住三个关键字,“活”“量”“效”。“活”即确保益生菌要耐胃酸、耐胆汁,能够“活着”到达肠胃,并且尽量选择含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专利菌株;“量”即只有达到100亿以上的活菌数量,才能确保在肠道内的效果;“效”即配方需经过多项科学实验及数据分析验证,以保证对人体有效。
益生元是最好的“养菌”方式
益生元是有益菌的“口粮”,可以为有益菌提供充足的营养,被肠道内的有益菌分解、吸收,促使益生菌增殖。常见的益生元有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木糖等。
膳食纤维是“肠道守护神”
膳食纤维虽不能被机体消化吸收,但是可在肠道内进行发酵,像扫帚一样轻松除掉肠道内的垃圾,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成年人每日应摄入25至35克膳食纤维。而我国成人每日实际摄入量只有11克,还不到推荐量的一半!建议选择纯天然成分的膳食纤维补充剂,补足饮食缺口,增强人体排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