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发布初裁公告,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根据公告内容,比亚迪、吉利集团和上汽集团——这3家被抽样调查的中国车企分别被征收17.4%、19.9%和37.6%的临时反补贴税。与6月12日初裁披露的税率比较,上汽集团和吉利集团的税率分别下降了0.5%和0.1%,比亚迪则保持不变。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原因
从2024年7月5日到2025年11月4日,欧盟将进入临时征收阶段。在此期间,欧盟成员国将通过投票决定最终的反补贴措施。如果获通过,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正式征收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这一措施将对中国车企产生重大影响,在加税的情况下,企业的进口税最高可达50%。中国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原因具体如下:
1) 欧盟认为中国纯电汽车倾销
目前,中国对欧盟的汽车出口量是其他国家总和的两倍多,但平均价格仅为2.5万欧元,不到美国的一半,且比日韩系车型低1万欧元。中国纯电动汽车在欧盟的进口量高且价格低。欧盟通过对合作出口生产厂商的调查得出结论,发现中国出口生产商的产能和闲置产能持续增加。同时,尽管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乘用车产能过剩并实施了更严格的监管审批制度,但仍有新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商在中国设立工厂,例如小米。
2) 欧盟认为中国纯电汽车存在产业补贴
欧盟通过调查车企的信息总结出,中国车企存在包括定向信贷、技术创新、研发补贴等10多项不同类型的新能源车相关补贴。欧盟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会严重损害欧盟汽车产业的发展。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续看法
目前,欧盟内部意见并非一致,部分国家没有汽车生产能力,消费者则受益于低价电动车;而另一些国家与中国有较多的经济利益,这些国家在终裁时可能会投下反对票。
欧盟的反补贴措施相对温和,进一步的对话和磋商可能带来转机。根据欧盟公告,近期中欧双方在世贸框架下加强了对话与磋商;鉴于电动化是全球汽车发展的普遍趋势,我们仍然看好中国电动车的出口潜力。
中国整车出海现状
当前,中国汽车出海长期趋势明确,汽车出口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522.1万台(2022年同期331.7万台),出口增速57.4%,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传统车企上汽、 奇瑞、 吉利、 长城等为出口主力,具体出海模式请参考以下内容:
中国整车企业出海其他挑战
1) 产品认证法规及需求多样
各地区准入法规严格:车企在进入海外市场时必须遵守各国的强制性认证、环保法规和数据安全法规,增加了出口成本。目前,主要的认证标准包括欧洲e/E-mark认证、美国DOT认证、澳大利亚ADR认证、俄罗斯GOST认证等。
产品适应性需要改变:由于各地区气候、道路条件、经济水平和消费习惯存在差异,出海产品需要根据这些个性化要求进行调整。例如,左舵和右舵的差异、道路条件对车型的偏好,以及特殊气候和地形对配置的要求等。
2) 销售模式差异
海外市场租赁购车比例较高:欧美市场租赁购车比例较高,销售模式与中国不同。渠道网络搭建难度大,需要在各国寻找不同经销商集团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对相关事件进行梳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所含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专家观点和BCC研究,对使用本文观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欲了解更多相关话题和访谈纪要,请点击下方#商霖文库 入口~
『点击进入商霖文库小程序获取更多信息』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