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板大厂相继入局先进封装,板级封装技术加速成熟
2、大模型商业化进程提速,央国企成争夺焦点市场
3、我国无人机操控员规模持续增长,超20万人拥有执照
4、我国首个业务化激光通信地面站建成,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市场将迎快速增长
5、车网互动进入规模化应用期,城市需从三方面发力
6、谷歌发布芯片设计系统AlphaChip,AI持续赋能芯片创新
7、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数字低空成为新亮点
8、国内AI 应用竞争如火如荼,国产AI“出海”争取新变量
9、微软创建12个逻辑量子比特,加速商业化进程
10、1.6T光模块时代加速到来,行业标准已制订
11、国产大模型再次“提质降价”,正从产业边缘走向大众日常
12、国家支持组建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推动回收平台建设
13、知名创投机构瞄准生物医药领域,高效投资流程备受瞩目
面板大厂相继入局先进封装,板级封装技术加速成熟
车网互动进入规模化应用期,城市需从三方面发力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将选取不少于5个发展基础好、政策力度大、带动效应强的城市及不少于50个V2G项目列入本次试点范围。这也意味着,车网互动将正式进入规模化应用期。
车网互动,即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大型“移动充电宝”,在电网需要时将存储在电池中的电能反向输送到电网中,也就是所谓的“车辆给电网充电”。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3年全年公共类充电设施总充电量为359.7亿度,同比增长68.7%,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80.1%。预计新能源汽车作为终端海量分布式负荷对于用电高峰时段电网的平衡性调节会带来一定压力,因此发挥新能源汽车可控负荷或者电化学储能的特性尤为重要。
从运行方式看,车网互动具有有序充电、V2H、V2B、V2G等多种运行方式。从应用场景看,车网互动涉及有序充(放)电、微电网运行、电力市场、应急供电等多种应用场景。从利益相关方看,车网互动涉及电动汽车用户、电网企业、充放电服务运营商、电力交易机构、虚拟电厂运营商等多类利益相关方。
城市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需从3个方面发力,一是车网互动横跨电网、交通、充电等多个环节,产业链条长、涉及部门多,需加强充电基础设施、政策机制、用户引导等方面的协同;二是开展能源交通协同转型的顶层设计,在明确技术路径、重点领域和部门分工的基础上,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终端设备、技术标准、市场运营及服务小区物业配合等多个环节同步升级;三是研究出协同转型实施方案和时间表,明确电网企业、运营商、车企及充电设备制造商、小区物业等主体的具体职责,制定协同转型的评价标准和考核规则。
谷歌发布芯片设计系统AlphaChip,AI持续赋能芯片创新
日前,谷歌DeepMind推出芯片设计AI系统AlphaChip,并开放预训练模型检查点,其可在数小时内生成不亚于人类专家水平的芯片布局,已应用于谷歌多款芯片(TPU、CPU等)设计,联发科等芯片厂商也将其应用于先进芯片开发。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兴起,AI应用于芯片设计、制造等环节的探索不断增加,芯片设计大厂、EDA龙头企业率先实现AI辅助芯片设计布局。除谷歌发布基于强化学习的芯片布局模型外,英伟达在AI辅助芯片架构设计、AI生成EDA脚本及内部错误汇总分析方面开展研究,全球EDA巨头Synopsys、Cadence在AI EDA工具领域持续布局,在数字及模拟芯片验证、布局布线、芯片测试等环节引入AI技术,有效提升芯片开发效率。国内企业也开启AI+EDA布局,芯行纪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数字EDA,并推出ME机器学习平台;芯聚科技发布AI赋能的芯片后端自动优化与仿真签核软件。
当前,AI赋能芯片设计多聚焦于芯片验证、布局布线等环节,雨前顾问调研发现,将AI技术广泛应用于芯片设计、生产仍存在两方面制约,一是训练数据稀缺,对于芯片设计企业来说,芯片版图数据属于核心资料,高质量的开源电路设计数据相对匮乏;二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于垂直行业的能力尚待提升,芯片设计领域高专业性、高复杂度对AI模型的设计和训练提出更高要求。预计在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尚无法完全取代芯片设计工程师开展复杂芯片设计,但在物理布局布线等环节,芯片设计企业所需人力工作将逐步减少。
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数字低空成为新亮点
9月25日,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启幕。本届数贸会设置1个综合展区和8个特色数字产业展区,其中,数智出行领域重点展示当下热门的低空经济、自动驾驶和新能源等板块。在低空经济主题展专区,广州亿航、沃飞航空、凡双科技等90余家展商展出近200件低空领域展品,覆盖巡检作业、安全应急、物流运输、文旅出行四大典型应用场景。
当下,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领域,正呈现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在产业层面,通用航空、无人机等低空产业与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大数据等数字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培育低空数字产业新业态。在技术层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将实现对通用航空器和无人机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在平台层面,整合低空领域的各类资源,建设统一的低空数字平台,可实现对通用航空器、无人机、机场等低空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运营,通过平台,可以提供航线规划、飞行监控、气象服务、维修保养等一站式服务,提高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是低空数字化的关键一环,今年4月,国家数据局就《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有望将数字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算力网。未来,低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速,将推动数字低空成为产业新亮点。
国内AI 应用竞争如火如荼,国产AI“出海”争取新变量
据行业统计,8月国产AI产品出海量首次破百,规模以上出海产品数达108个,较上月环比增长了13.68%,热门应用主要围绕视频编辑、视频生成与图片生成展开,音视频应用以36.85%的市场份额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字节跳动旗下的剪映海外版以4039万的月访问量,成功占据了出海AI产品榜首的位置;恒图科技旗下的创意图文设计产品Fotor,凭借其1535万的月访问量,稳居第二;快手推出的视频大模型可灵海外版KLING AI,以1489万的访问量,位列第三。
市场需求和用户付费意愿是推动AI企业“出海”的核心动力。一方面,国外付费用户有更细分的场景需求,相比国内普遍的同一个应用完成营销广告文案、视频脚本、小说等不同任务,海外用户更希望看到针对单一场景的应用。另一方面,相比国内市场海外用户对 AI 应用的付费意愿更高,接受SaaS订阅模式,产品更容易在海外获得收入甚至率先盈利。
微软创建12个逻辑量子比特,加速商业化进程
2024年9月10日,微软宣布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创建了性能最佳的12个逻辑量子比特,这是目前数量最多、保真度最高的量子纠缠比特,同时,首次在催化反应手性分子模拟中,演示了“端到端”的高性能计算(HPC)、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组合。该突破为量子计算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以及未来实现更大规模、更高精度的量子计算奠定了坚实基础。
量子计算有巨大的潜力,但其目前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存在许多技术和物理挑战,其重要阻碍之一在于,单个物理量子比特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且量子门操作的保真度需要非常高,任何不完美都可能导致计算错误,量子纠错技术至关重要。因此,通过引入逻辑量子比特,能够提高量子信息的稳定性和错误容忍能力,从而实现克服物理量子比特的上述缺陷。
微软本次量子纠错技术不仅是理论上的进展,也在现实世界中展现出充分潜力。一方面,该成果可极大地提升计算的并行性和精度,使在量子计算中处理复杂问题时的错误率相比传统物理量子比特电路降低了22倍。另一方面,通过结合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微软利用可靠的逻辑量子位进行了复杂的化学模拟,成功预测了一个化学催化剂的基态能量,这种模拟对于传统计算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它需要处理极为复杂的计算任务。因此,这也标志着量子计算在化学模拟、药物开发、新材料设计等领域的巨大潜力,未来量子计算有望助力设计出更加环保高效的能源,甚至开发出对抗复杂疾病的新疗法。
1.6T光模块时代加速到来,行业标准已制订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上,国内外光通信行业领先厂商展示其最新成果,包括1.6T光模块以及硅光、CPO/LPO/LRO等前沿技术方案,华工正源、海信宽带发布1.6T新产品,中际旭创、光迅科技等光模块厂商也重点展示了1.6T光模块产品。
继400G/800G高速光模块之后,1.6T光模块正在加速落地。一是行业标准制订完成。1.6T光模块的行业标准已由行业标准协会OSFPMSA制订完成,目前市场推出的商业化方案遵循该标准,以8×200G为主,具有封装难度低、体积小、功耗低的优势。二是高速光模块迭代周期缩短。过往400G升级周期约为4到5年,随着AI产业发展,算力硬件能力逐步抬升,光模块新产品的加速落地,1.6T产品预计25年开始放量,升级周期缩短至约两年。
国产大模型再次“提质降价”,正从产业边缘走向大众日常
近日,阿里巴巴在2024云栖大会上宣布,旗下通义千问大模型系列再度引领降价潮,后续其他大模型厂商跟进将成必然。其中Qwen-Turbo价格大幅下调85%,至每百万输入tokens仅需0.3元。Qwen-Plus模型在推理能力上与GPT4不相上下,降价80%后性价比显著提升。在降价的同时,阿里通义千问还推出了升级版的旗舰模型Qwen-Max。该模型性能逼近GPT-4o,并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显著的能力提升。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理成本的指数级下降,为AI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带动更多微调及推理等需求的增长。例如,降价后百炼付费客户数较上个季度增长超过200%。许多企业和开发者由于降价而选择放弃私有化部署,转而直接调用各类AI大模型。这一趋势显示出AI大模型正在从产业的边缘走向大众的日常应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运作中的核心支柱,这将有助于盘活国内AI应用市场,并推动国产算力的发展。整体来看,降低成本已成为推动大模型进入“价值创造阶段”的关键因素。
国家支持组建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推动回收平台建设
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总体进展成效,指出“两新”工作持续推进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产生大量废旧物资,需通过回收循环利用工作应对此问题,因而明确支持组建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推动设立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正快速发展,畅通回收循环利用链条不仅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将开启资源的“第二矿山”。
当前我国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全国建成回收网点约15万个,各类大型分拣中心约1800个。同时,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不断强化。目前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9%,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10种主要再生资源利用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长,废钢铁每年利用量已经达到2.6亿吨。未来应继续加快构建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一是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进一步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二是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企业牵头建设回收废旧产品的逆向物流体系,推进退役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高效利用;三是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完善相关资源进口标准和政策,构建国际化回收循环利用更大的体系。
知名创投机构瞄准生物医药领域,高效投资流程备受关注
本机构是一家股份制创投公司,管理资金规模达百亿级别,其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投资退出的收益,确保了投资决策流程的高效性。该机构最初为国资背景,自2012年转型为民营股东控股,自2015年起,便将投资重点转向生物医药领域。机构在多种分子形式的赛道上进行了深入的投资布局,自2015年起持续稳定地投资于各细分市场,并未受近两年医药行业资本寒冬的影响。得益于自有资金和标准化流程,该机构的投资流程高效且无退出压力,体现了其作为耐心资本的特质。鉴于成都地区在多肽、放射药物、核酸药物等领域的产业优势,该机构对成都市场给予了高度重视,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成都作为重点投资区域。
投资概况:专注于化学领域的小分子药物、小核酸药物、ADC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上游原料药;核药创新平台;核药开发;多肽类药物。投资阶段:覆盖天使轮至B轮融资。投资额度:单个项目投资额介于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投资标准:寻求具备坚实核心技术的项目,要求产品管线进度与估值相匹配,且在细分赛道中具有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