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产医疗机器人的8个观点与建议
文摘
社会
2024-09-06 10:02
四川
主题:雨前听涛(第27期)——国产医疗机器人辟新路径企业嘉宾: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博恩思、与睿创新、厚凯医疗1. 医疗器械行业需要“更长期”的投资心态。在医疗器械领域,企业普遍感到困扰。因为医疗器械产业的投资周期往往长达10至15年,而投资者向有限合伙人(LP)寻求资金支持时,商业资本往往更倾向于那些能在5至10年内迅速带来回报的项目,视此类为优质投资。这种偏好往往忽视了医疗器械产业的本质特征——从研发启动、市场准入获取、市场开拓直至构建稳定市场份额,每一步都需历经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建议:投资者应调整心态,采取更长期投资策略,同时加强行业教育,让资本理解并适应医疗器械产业从研发到市场存量的漫长周期。2. 医疗机器人是一个一“出生”就很拥挤的赛道。由于高水平医生资源稀缺、就医难度日益增大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实现医疗普惠化、解决医疗资源及医院短缺变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医疗机器人的应用凸显出其关键性价值。然而,国内该领域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以腹腔镜医疗机器人为例,国内总装机量大约在350~400台之间,而国产机器人的装机量则不足50台。建议:国内医疗机器人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手术机器人头部企业,如精锋医疗(深圳)、微创医疗(上海)、康多医疗(苏州)等都在布局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市场,博恩思重点布局印度市场。3.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机器人取证挑战更大。在医疗器械创新领域,获取注册证是产品上市的关键,而这一过程不仅要求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还需历经繁复的审批程序,包括检验、体系核查、注册审批等。以与睿创新为例,其国内首张智慧手术二类医疗器械证已完成全部流程,处于发证阶段。然而对于创新AI产品的审评缺乏丰富的审评经验、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审评标准,整个过程相对保守,增加了拿证周期和难度。建议:构建企业与政府间的高效沟通与协作机制,确保医疗器械创新产品能够顺畅取证。该机制应清晰界定技术标准,详细阐明安全规范,同时优化并简化审批流程,打破信息传递障碍。4. 地方卫健委解决入院难招商医疗器械企业。医疗机器人要真正的应用到市场上,需要企业与政府携手合作。深圳南山区采取了创新的合作模式,即由地方卫健委直接引领医疗器械企业的招商工作,而非依赖传统的政府产业基金路径。南山区卫健委直接招商医疗器械企业,推动创新产品入院。规划每家医院部署两台机器人,并启动医生培训计划,初期培育数百名医生,通过实战加深技术掌握,促进医疗机器人技术普及。建议:利用地方卫健委作为招商核心,促进医疗机器人企业与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如推动博恩思的偌思®手术机器人进入医院,该产品预计2024年将获得中国及印度的三类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计划明年出货10-15台。5. 医疗机器人要以销售“为王”。在医疗器械领域,即便获得政府支持,若缺少高效且专业的销售团队,仍可能致使产品推广遭遇失败。以厚凯医疗总经理高海平为例,他在迈瑞12年,领导20多人团队,使销售额从2亿增至300多亿,关键在于其全国及全球销售架构的设计能力。具体而言,他采取了三大关键策略:一是定价策略,价格略高于原价,保持50%-60%毛利率。二是商业模式,设备免费配耗材,耗材价低于医保,保证医院盈利。三是快速推广,免费试用半年,加速市场渗透,减少价格障碍。建议:医疗机器人企业应构建高效销售团队,合理定价并创新商业模式,如设备免费配以低价耗材保障医院盈利,运用免费试用策略快速推广,加速市场渗透。6. 医疗机器人的科研与临床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众多医疗机器人企业及研发大模型等算法的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往往偏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对于医疗器械而言,其核心在于满足临床的重大需求。实践中,不少企业在进行创新时,倾向于进行无规则、非目标性的探索,臆想出创新方向,而非真正基于临床、患者或医院的实际需求来产生创新点子。建议:医疗器械的研发应以需求为导向,即需求应成为推动研发方向的主要动力。企业应深入临床、与患者和医院紧密合作,明确并理解实际需求,进而倒逼出真正有价值的研发方向。7. “缺芯”与“缺材”是制约医疗机器人国产化的关键因素。芯片与材料对医疗机器人的性能、质量和成本至关重要。然而,我国在高端芯片研发与生产、关键材料供应方面面临挑战,依赖度高且存在短板,如“缺芯”和“缺材”问题。这不仅影响医疗机器人国产化进程,还增加企业成本与风险。以厚凯医疗为例,其超声刀采用钛合金制造,但进口钛合金成本高昂且供应受限,转向国产钛合金又面临诸多难题,这深刻暴露了国家工业转化系统及医疗机器人供应链体系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大高端芯片研发与关键材料国产化力度,降低依赖度,弥补短板。优化医疗机器人供应链体系,提高国产钛合金等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水平。8. “集采+资本市场”变动导致医疗机器人赛道融资大幅下滑。2021年资本市场火爆时,手术机器人及医疗器械行业融资达到高峰,案例融资规模高达一百多亿元。2022年至2023年,融资规模急剧下滑至80亿元。今年上半年,融资案例仅11例,融资规模仅5亿元,预计全年案例也不过20多例。建议: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稳定市场预期,企业则提供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共同推动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END——
联系电话:028-65258122
相关阅读:
关于核药与生物药发展的8个观点与建议
关于四川低空经济的10个观点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