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大猩猩

财富   2024-10-24 07:41   湖南  

在《看不见的大猩猩》一书中,两位作者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和丹尼尔·西蒙斯介绍了一个研究,他们设计了一个影片,两个球队在一起传篮球,一队穿白色球衣,一队穿黑色球衣,而观众的目标则是数白队的传球次数。在影片中间,有一个穿着大猩猩服饰的人出现,捶胸穿过球场。上万人观看了这个影片,其中大概有一半的人没有注意那只“猩猩”。

也就是说:“当人们太过专注于某件事时,就会屏蔽掉其他事情,即使是平时很感兴趣的事也不例外”。

这是一个注意力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毕竟人类的大脑空间是有限的,将精力集中在某个事情的时候,对于其他事情可能就不一定能做好了,如果事情很多,还会失去耐心,心烦意躁。

丹尼尔·卡尼曼将大脑的思考分为系统1和系统2,系统1是直观的,而系统2则是非直观的。从耗费能量来看,系统1显然更为“节能”,而系统2的能耗比较高,但是处理任务的能力则更强。

这里没有用“感性”来形容系统1,或者用“理性”来形容系统2,这是因为直观的并不一定就是感性的东西,有时候直观并不会带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并且,即便“直观”到的是真相,可能就是有些人不愿意相信,还想着用系统2计算计算。

“看不见大猩猩”是因为专注于数传球次数,系统2在发挥作用,而忽视了大猩猩的出现,看到大猩猩出现是系统1的功能。但是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那些注意到了“大猩猩”的观众,可能就无法数出白队传了多少次球。

那么,哪个系统看到的东西是我们所需要的呢?并没有定数,取决于具体的任务,总的来讲,最容易被众人所忽视的部分,往往价值量比较高,所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在股票市场中,我们可以将注意力的转移带来的思维盲区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来自外界的干扰。股市中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事情可就太多了,盲点也自然很多。比如情绪化的新闻、帖子,掩盖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剧烈波动的板块带来的话题性,转移了自己对能力圈内板块的长期关注;权威或专家的观点,让自己失去了独立性。

第二种是自己精力的分配。比如说我们将大多数精力都放在寻找一家公司值得买的地方,专注于利好点,就会忽视这家公司的风险点,反之亦然。

如果将大多数精力来研究牛市的特点,想要证明某种行情是牛市,也很容易被某些市场偏见带节奏,反之亦然,总是想证明是熊市,同样会出现心理偏见。

第三种则是自己的期望。这也是一个容易带来思维盲区的东西,期望越高,就会对这个期望过大的东西失去批判性,尤其容易引发“赌徒”倾向。

从一个个体的角度出发,我们当然是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盲点,但是认识心理趋势,往往不仅仅是规避。如果我们用这个心理现象去看待股市,以及对于股市的影响,则是另外一种视角,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人们总是会有注意力的盲区,专注于一个事情的时候,对于明显的东西可能都不会在意,也就有了市场趋势的惯性,并且还往往具有极端化的特点。很多东西,事后看起来很荒唐,但是事情发生时候,有很多人不会觉得奇怪

并且对于整个市场而言,这常常是无法阻止的。只能认识,然后顺势而为。

逸柳投研笔记
著力即差,厚积薄发;一篇珠玉,无愧生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