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之十五
我们首先看第一句,意思是:最上等的“好”就跟水一样。水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处在大家不愿意待的低处,因此最接近“大道”。
而对我们做事情有什么启示呢?就在于第二句:选择居所时随遇而安,心态保持平静深沉,与人交往讲究同理心,说话平实而有信用,处理政务无为而治,做事情量能而为、不偏离自己的能力圈,行动时候随机而动、不强为。总的来讲,就是不违背规律,不刻意争取,也不与人争抢,因此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差池,或者招人怨恨。
要理解“上善若水”,得理解“水”的特性,主要是这么几个。
一是“善利万物”,水是生命之源,离开了水,绝大部分生命都活不了。
二是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随遇而安,不会非要争取某种特定的形态和资源,放在什么容器里面,其形状就会跟容器一样。
三是“处众人之所恶”,水往低处流,而且是自然而然地往低处流。
这三个特点,就让“水”很符合“道”的特征,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主观强求,完全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也不强行跟趋势做对抗。
而对我们为人处事的启发,就在于后面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意思的话在前面已经介绍到了,这里关键是一个“善”字,因为最优等的“善”是跟“水”一样,所以,这一句中每一种“善”都会带有“水”的特点,不管是选择居所,还是言谈举止,还是为人处事,或者追求理想,抑或是把握时机。
并且,还有一层隐含的意思,就是这里的“善地”、“善渊”、“善仁”、“善信”、“善治”、“善能”、“善时”几个,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说是“众人之所恶”,人性的特点,让人们总是会想耍些小聪明,难以控制见利忘义,沉不住气,不喜欢静止和等待,过度追求短期利益。
最后,本章做了个点题,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水”的特点就集中体现为“不争”这个品质,因为“不争”,所以愿意做一些其他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不争”,所以就不会盲目跟趋势对抗;因为“不争”,所以才能克制自己的主观偏见,而用一种客观的态度看待事物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