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草原上,常常会有野马奔驰,而有一种吸血动物,可能是蝙蝠或者其他的什么,有时候就会叮在马腿上吸血。吸血量本身不多,不足以给野马带来致命伤害,但是,因为有蝙蝠叮着,野马会变得躁动不安,并到处狂奔以摆脱蝙蝠,最后力竭身亡。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野马效应”(wild horse effect),用于表示由于情绪控制力差,导致因为各类小事情而过度伤害自己的行为。
“吸血蝙蝠吸血”是一种一次伤害,直接伤害,或者说是作为触媒的伤害;而野马到处狂奔导致耗尽体力则是派生伤害。
直接伤害因为感官就能感觉到,不用做过多的思考,只要有正常的感觉器官,就能够意识到。
派生伤害则需要一些条件才能认识到,比如冷静的情绪、强大的自我意识、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等等。
从“直接伤害”到“派生伤害”这个过程,就是“野马到处狂奔”,对应的就是情绪的肆意宣泄并造成失去理智的行为。情绪宣泄不会直接造成害处,但是导致一些不理智行为,那就带来伤害了。
那么我们的关注点就在于这个“派生伤害”。在股票市场中,一个判断失误、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是很有限的,问题同样是在于这个“派生伤害”,会带来一个损失链条,在这个链条中,一环扣一环,最后累积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有时候,在底部割肉的人,和在市场高峰时候挤破脑袋都要进入的人,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同一批人。
因此,第一要务就在于打断这个损失链条。
打断链条的一个笨办法是给自己的决策添堵,不要让自己买卖那么顺畅。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在决策的时候,等待十几二十秒再行动,这个过程不要看盘面,只进行深呼吸,或者是反复问自己“买入的理由”是啥,“买入的最坏后果”是啥,是否愿意承受等等。
很多事情,只要问自己原因,就能够冷静下来,很多看起来很热门的事件或者股票,通常细细地研究下,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吸引人。
如果实在是无法阻止自己的情绪化决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退出市场。
当然,我们能够阻止自己的“野马效应”,但是对于整个群体而言,“野马效应”是难以避免的,总有些人会情绪化,而且还是不少的比例。一群人的“野马效应”,那就会带来巨大的威力,产生一些市场现象。
所以说我们观察市场的时候,还要注意识别群体的“野马效应”,避免被狂躁不安的野马群给踩踏了。这里同样需要注意一点:如果我们看不出谁是“野马”,那么很有可能我们自己就是“野马”。
除了站在“野马”的角度来看,对于这个心理现象,还可以从“吸血蝙蝠”的角度来看,这往往那些被称为“庄家”或者“主力”做的事情,先放出“吸血蝙蝠”,激发出人们的“野马效应”,最后收割一波大的。这个“吸血蝙蝠”可能是某个损失性的刺激,也可能是某种赢利性的刺激。
文章配图 | Robert Hagan(罗伯特·哈根),奔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