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是大脑的一种独特的能力,可以举一反三,不用看到具体的事物,就能够想到某种情形。激发“联想”的过程被称为“联想激活”。
按照大卫·休谟的观点,联想包括三个原则:相似性、时空相接以及因果关系。可以说是联想的基础,前两点是直观到的,而因果关系则需要动用逻辑思维能力或者想象力(可能不是真的“因果”)。
联想这种能力很容易被暗示,比如说“吃__”,可能会想到是吃饭、吃酒、吃面、吃亏等等,而如果恰好走过一个面馆,那么更容易想到“吃面”。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启动效应”,就好像是在心里面播下了颗种子一样。
还有就是另外一个典型的案例,在一个募捐盒子贴不同的照片,贴一双眼睛,远比贴一些风景图获得的捐助量高。
对于“联想”的暗示,其影响往往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只有不去刻意强化,假以时日,这种感觉就会逐步消失。
“联想”不只有一环,而是环环相扣,一个“联想”会引申出另外一个“联想”,其中有一些是有意识的,但是更多则是无意识和随机的,不在当事人所能控制的范围内。不知不觉就会联想到一些事情,然后也反应在行为和表现上。
在股票市场上,“联想”能力随处可见,业绩好坏,很容易跟股票涨跌之间形成联想;某个主题或概念或消息,也会带来关于股票涨跌的联想,比如美国大选,川大智胜和哈尔斯,因为特朗普获胜,川大智胜出现了涨停,而哈尔斯则大跌,尽管这些股票和美国大选八竿子打不着。
另外,还有一种“联想”很容易掉入陷阱之中,那就是由过去和现在的涨跌,联想到未来涨跌。
很多价格的极端波动,都受到“联想”机制的影响。跟很多心理效应一样,如果只是少数个体的行为表现,那么对于价格的影响十分有限,但是如果形成了群体行为规律,那么就带来市场的巨大波动了。
文章配图 | 梵高,The Sower,播种者,188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