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颜小宝
原文: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父母习惯于和未成年的孩子有肢体接触,对于半大小子或者成年的孩子则基本上不会有肢体接触。
不但没有肢体接触,语言也会变少(这里特指父亲),而父子之间,又没有什么‘礼节’可以做的。
这就造成了一种尴尬:父子之间不知道该如何相处才好。
在中国文化中,父子之间没有合适的相处方法。肢体接触已经不合适,礼节又太疏远,语言能用,但也难做到合适的表达。
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其实,和朋友反而是最容易的。男性朋友之间,互相勾肩搭背,拍拍打打都是正常的。
和儿子反而不行。
那么,父亲如何对儿子表达‘关心’呢?这好像是一个难题。
有人说:等儿子长大了就知道了。
那,为什么不让孩子随时知道呢?为什么要神神秘秘,藏到孩子长大呢?
我觉得是可以的,分三步吧。
1. 儿子幼小的时候,多亲多抱多聊天。
2. 孩子十几岁,叛逆的时候,多拍拍打打,当朋友相处。
3. 孩子二十多,进入社会后,可以试着多一些礼,多一些敬重。而不是只有一副爹的样子。
这,对于每一个爹来说,都挺难的吧,试试吧。反正也是第一次当爹。
每天的群内领读,由不同的同学领读,其他同学参与讨论。(欢迎参加) 每天的公号表达,主角是颜小宝,带你游历整个论语。(就是本文,欢迎阅读,转发) 还有一个《512天论语》的圈子,会以“考据、义理、词章”角度来理解、交流每一天的内容。(欢迎订阅,参加同读的同学,会自动加入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