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长篇小说2024秋卷 | 另类的谍战叙事——兼及石钟山长篇《一世机密》的价值情感与信仰世界(徐刚)(下)

文化   2024-12-05 18:21   上海  

石钟山

作家,编剧。著有长篇小说《五湖四海》《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爱情永远是年轻》等三十余部,各种文集一百余种,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一样》等三十余部,一千余集。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北京市政府文学艺术奖等四十余次。

长篇《一世机密》(石钟山)简介:

这是一部描写一对中共地下党员用一生坚守机秘的长篇小说。1947年内战全面爆发,潜伏在南京国防部二厅的我党地下党员苏南,接到了潜伏重庆保密站的任务,却意外牺牲。我党地下组织,紧急启动了苏南的弟弟苏北代替苏南去重庆执行潜伏任务。苏北当时在改编后的华东支队任分队长,他比苏南小一岁半。兄弟俩长相酷似,性格却迥异。在从南京开往重庆的客轮上,华东局的王特派员,向苏北交代潜伏任务,并介绍苏南的有关细节,让苏北尽快进入角色……


长篇评论


另类的谍战叙事

——兼及《一世机密》的价值、情感与信仰世界  

徐  刚

(续)

置身这样的环境,个人早已无法改变,只能同流合污,只能唯唯诺诺,不知前途究竟在何方,只能通过疯狂敛财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当然也是包括张大召在内的几乎所有人试图教会苏北的人生哲学。然而,同样是以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前的最后疯狂为叙事背景,这里的苏北显然不同于《潜伏》中利用工作之便“贪污腐化”的余则成。后者在帮吴站长敛财的过程中自己也大发横财,尽管他和翠萍在鸡窝里私藏的金条,最后被成功转移到了解放区,贪污腐化得来的钱财被成功用到人民解放的事业之中,但在今天“全民反腐”的政治生态里,这也或许是个不小的问题。于是我们清晰地看到苏北不同于余则成的另一面,面对金条的诱惑,正义凛然的苏北严词拒绝了张大召的利益输送。而纵观整个小说,他也并没有太多越轨的举动,即便是为了“扳回一城”而去抓捕李福,也是师出有名,为的是将这个“漏网之鱼”绳之以法。看得出来,他不止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更有着崇高的道德理想,即便是在乱世,也并不愿随波逐流。这大概正是我们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这位不合时宜的潜伏者,这个并不能制造太多戏剧性的“沉默”而“老实”的角色,依然有其现实意义的价值所在。

大概正是基于这种价值立场,小说在表现国共兄弟情谊方面,也体现出过分的谨慎。曾几何时,国共之间共同御敌的慷慨悲歌,亦敌亦友的惺惺相惜,总是谍战题材作品的重要看点。小说里的张大召,虽然只是一位在混乱的时局中陷入绝望的基层小官员,不顾一切地敛财成了他最后的“救命稻草”,却并没有太多恶行,尤其是他手上没有任何“血债”。他一方面是对时局的不满乃至绝望,另一方面也会流露出对共产党的些许同情。他与苏北之间的情感,正是某种形式的兄弟情谊。他在明知苏北是共产党,并且早已摸清他接头规律的情况下,并没有举报他,不仅无意于此,甚至还帮他传送情报。按照过往谍战故事的逻辑,小说里的张大召和苏北,必然有着更好的结局。然而,《一世机密》并没有顺着昂扬乐观的情调,将张大召塑造为国民党内部的“变节分子”,尽管他离被策反仅有一步之遥。过于“沉默”的苏北并没有更进一步,他依然守着他的“沉默”,任由如兄弟般掏心掏肺的张大召沦为无处可逃的失踪者。而紧接着,他在特殊年代的遭际,无疑加深了人们关于历史悲剧性的痛切体认。这个多少让人有些“意难平”的段落,不禁令人唏嘘感慨,即便是胜利者的历史,也是如此决绝和残酷。

只有“假夫妻”的叙事模式还在。似乎是从《潜伏》开始,假扮夫妻也成为谍战剧的“标配”。这一方面在于“潜伏”包含的情节戏剧性,令假扮的人物关系显得合情合理;另一方面,“假夫妻”所蕴含的情感戏剧性,也可使故事在情感与谍战交错的节奏把控上进退自如。《一世机密》当然不会放过这一经典模式所具有的借鉴意义。只是这一次,“假夫妻”因分居重庆和南京两地,而使得叙事在情感和戏剧性上都打了折扣。尤其是从道德秩序的角度看,“叔嫂情”的伦理禁忌也构成了夫妻双方重要的情感障碍。从这个角度来看,苏北和梦瑶共同守护的“一世机密”,除了牢牢铭刻的革命秘密之外,又未尝不包括道德伦理上不足为外人道的所谓家庭“机密”。当然最后,革命的伦理正义和平凡人的相濡以沫,终会战胜狭隘的血缘和亲属伦理,冲破“叔嫂情”的道德禁忌和“假夫妻”的工作伦理。这种基于革命大爱与平凡生活的真正结合,才是最令人感念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世机密》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讨论人物信仰问题,尽管他们的革命信仰不可谓不坚定,守护“机密”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决。但在小说之中,立场和信仰的形成过程,似乎并不成为问题,作者也不会在人物信仰的维系上花费太多笔墨,这大概也是近年来谍战题材文艺作品的共同特点。如小说所展示的,梦瑶加入共产党,正是基于她熟读了《共产党宣言》等宣传小册子:

她以前的所作所为就是想成为一名共产党的热血分子,像《共产党宣言》里倡导的那样,推翻黑暗、腐朽的旧有体制,建立一个真正的人人平等,穷人有饭吃,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自由国家,这样的党组织正是她苦苦寻找的。也就是那一次,姐姐把她带到了组织面前,面对党旗宣誓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苏南和苏北的信仰轨迹也大体相似,都是在激烈的战斗或残酷的斗争中成长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的信仰似乎与生俱来。“为信仰而战斗”,已然成为多数谍战题材故事的宣言。黑暗中的殊死战斗,至死不渝的信仰正是一面不倒的旗帜。然而,面对这种坚定的信仰,我们其实很难用某种立场和主义去诠释它,而毋宁将之理解为一种决绝的工作伦理。在这些故事里,作者不会花费太多的笔墨去交代主人公们信仰的来由,他们思想的历练、成熟与升华,他们仿佛从一出场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执着守护“一世机密”的顽强斗士,这种不容置疑的坚定立场,更像是某种被派定的角色,游戏里倔强的“人物设定”,然而,在这信仰已成稀缺资源的当下,即便是这些被刻意设定的工作伦理,依然能够给予我们些许感动的力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说每章的第一部分,作者会以回忆的口吻“补叙”故事的后续,这些片段式的“后续”共同拼凑出小说主体情节之外的人物完整命运。由此我们也预先得知,在经过种种危机和重重考验之后,小说的主人公们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一世机密》选择通过这种方式将故事结局提前公布,让人从一开始就预先获知了人物命运,由此也“预叙”了小说人物在惊心动魄的生死谍战中的平安结局。从小说叙事的角度来看似乎犯了悬疑剧的大忌,但这种“楔子”式的倒叙结构,却让小说借此获得了一种时过境迁的氛围感。尤其是当我们看到浴血奋斗的革命者,最后终于迎来“爱人在怀,儿女在侧”的终极场景时,便油然生出一种人生终究圆满的安稳和幸福感。

借助这样的叙事结构,小说也额外交代了梦瑶和苏北的人物后续,讲述了他们在和平年代的相濡以沫,以及对于“一世机密”的誓死守护。更重要的是,小说迅速透露了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尤其是革命的“子一辈”在接下来特殊年代的艰难生活。这包括作为烈士遗属,他们在落实政策、兑现待遇等方面遭受的诸多不公,父母在秘密战线上的特殊工作,给他们的婚姻和日常生活造成的诸多困扰,以及他们在抗争不公与困扰时的坎坷经历。这样的设置固然是基于历史连贯性的情节展开,却自然包含着对于历史荒诞的微妙反讽与批判,也无疑给小说增添了一种抚今追昔的历史沧桑感,这些都是《一世机密》的魅力所在。

(全文完,全文刊载于《收获》长篇小说2024秋卷

本文作者:

徐刚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著有《中国当代文学的城市叙述1949-1966》《小说如何切入现实》等作品多部。



《收获》微店

2025《收获》征订

途径1:邮局订阅《收获》双月刊6本,邮局征订代码4—7

途径2:《收获》微店订阅,设立三种订单,赠送礼品帆布袋。出版一本快递发送一本。征订活动期间特惠包邮。

《收获》微店二维码

《收获》长篇小说2024秋卷11月18日出版






收获
《收获》作为重要的中文期刊,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和褒奖,引领文学发展潮流,刊载小说和散文,是了解中国当代文学最好的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