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长篇小说2024秋卷 | 《血与蜜之地》后记:何处为家(刘子超)

文化   2024-12-06 20:18   上海  

刘子超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在大陆、台湾和香港出版作品《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失落的卫星》,另译有《惊异之城》《流动的盛宴》《漫长的告别》《夏日走过山间》等。2019年,中亚纪实长文获评“全球真实故事奖”特别关注作品;2021年,被评为“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他的最新作品是《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

《血与蜜之地》(刘子超)简介:

巴尔干半岛诞生了奠定欧洲文明基础的古希腊文明和拜占庭文明,也是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分庭抗礼的场所。这里是帝国兵戎相见的战场,也是各种意识形态的培养皿。当一切成为往事,跟随刘子超的脚步,穿越漫长的阴影,抵达布满弹孔的时间现场——欢迎来到巴尔干,来到血与蜜之地,火车穿越于山谷的黑色皱褶,历史的亡灵总在不经意间出现,帝国的残影荡漾在亮绿的河水中,人类的爱与恨,将一一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

后记:何处为家 

刘子超

《血与蜜之地》是我的第四部作品,某种意义上可以算作《午夜降临前抵达》的续篇。当然,用不着和前作一同阅读。

《午夜降临前抵达》讲的是我在欧洲腹地的见闻:从柏林出发,漫游欧洲大陆,到达意大利的边境城市、巴尔干半岛的门户——的里雅斯特。《血与蜜之地》则是十年后从的里雅斯特启程,穿越巴尔干半岛,最终抵达半岛最南端的城市——雅典。

回首这十年,我能察觉到自己写作的变化。在走过一些弯路后,我渐渐得出了那个朴素的观点:旅行写作的核心,不仅是从外部旁观,更需要深入接触和理解那里的人。书写人类的命运如何在漫长的时间、记忆和地理的褶皱中发挥作用,正是旅行写作所要追寻的目标。

观念虽然重要,实践则需要面对更多意料之外的挑战。2020年,疫情骤然而至,打乱了我的计划。在度过了最初的忙乱后,我去了拉萨,找了份工作,同时等待重新上路的机会——我以为不会等待太久。

三年过去了。

2022年11月,我才找到机会再次启程。我先飞到巴黎,却发现行李落在了北京——机场的工作人员似乎已经对国际托运变得陌生。同样变得陌生的还有眼前的世界。如果说严肃的旅行是一门艺术,在最初的一个月里,我发现自己僵硬而笨拙。

在巴黎停留几日后,我开始向北漫游,穿过法国北部,进入尼德兰地区。我在比利时、荷兰闲逛了一阵,走访了几家修道院啤酒厂和一战的战场,之后我搭火车前往德国、波兰和捷克等地。

我重访了《午夜降临前抵达》中写到的一些旧游处——德累斯顿、布拉格、维也纳、的里雅斯特。我发现我依旧喜欢那些地方,不仅是因为那份久违的自由,也因为附着在那些地方的回忆。

我的脑海中存着几本书的想法,但还不知道要从哪本开始。在奥地利格拉茨的美术馆,我偶然看到了波黑女艺术家塞拉·卡梅里奇的作品《波斯尼亚女孩》。随后,在维也纳的陆军历史博物馆,斐迪南大公所穿的天蓝色制服再次让我深受触动。冥冥之中,它们将我的目光引向了民族主义表现激烈的巴尔干——那原本也是我一直想去和想写的地方。

十年前,在写《午夜降临前抵达》时,自由主义和全球化似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民族主义常被视为一种陈旧过时之物。然而,过去十年的现实表明,一股强劲的民族主义浪潮正在重新席卷世界。全球化的副作用、移民潮与难民潮、科技革命带来的不确定性,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感到孤立无援,因而重新投入民族主义的怀抱,寻求慰藉和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巴尔干半岛,重新寻找那些“血与蜜”的印迹,或许会让这段旅程和这部作品都多一分现实意义。

在《血与蜜之地》中,我还希望探讨一个更为感性的问题。如果说民族主义是关于家园与身份认同的理论,那么个体与这种共同身份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换句话说,随着人口流动成为常态,“家园”早已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一个文化和情感上的归属地。身份认同也早已不再单纯地与出生地或祖籍相关,甚至不再局限于地理边界。即便是在一个民族国家内部,由于地区差异、社会阶层和经济条件的不同,“何处为家”的答案也会因人而异。某种程度上,文化、信仰和价值观都构筑了安顿自我的“家园”的形态。

在《血与蜜之地》中,我希望建立一种双重叙事:一方面是以旅行为线索,将巴尔干地区的历史与现实串联在一起,形成一种具有个人风格的巴尔干叙事;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旅途中遇到的人和故事,通过各种不同的声音,去思考那个更具普遍性的问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何处为家?

抽象的观念需要通过故事的包裹才能转化为文学,而旅程始于何处对故事的影响重大。既是幸运,也是偶然,我在十年之后再次来到的里雅斯特——第一本书的终点,成为这本书的起点。

我甚至在想,如果我先进入的是波黑、塞尔维亚或科索沃地区,那么《血与蜜之地》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从的里雅斯特出发,一步步地深入巴尔干腹地,慢慢地搭建起舞台,让我有机会为处理那些核心问题做好铺垫。

在科索沃地区,我给朋友寄过一张明信片,不确定能否寄到。大半年后,这张明信片神奇地出现在了朋友家的餐桌上。我不知道它一路走过了哪些地方,又有过哪些奇遇,但我很开心,它有了一个归宿。

谢谢十年来支持我的读者,希望我们一直保持对世界的敏感和好奇,希望想找到归宿的人都能如愿以偿。

(完)


《收获》微店

2025《收获》征订

途径1:邮局订阅《收获》双月刊6本,邮局征订代码4—7

途径2:《收获》微店订阅,设立三种订单,赠送礼品帆布袋。出版一本快递发送一本。征订活动期间特惠包邮。

《收获》微店二维码

《收获》长篇小说2024秋卷11月18日出版






收获
《收获》作为重要的中文期刊,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和褒奖,引领文学发展潮流,刊载小说和散文,是了解中国当代文学最好的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