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事大吉》

民生   2023-11-27 13:26   新西兰  





过去几年了,还是常有朋友跟我提到大吉的书,说她文笔大气,叙事流畅。


大吉对门的邻居小谭夫妻很照顾大吉,有天小谭的姨来找大吉借《家事大吉》,她是大吉的粉丝,说电子版看着费劲,看完写了下面的文字,很朴实真诚感人,分享给大家。













读《家事大吉》





我自从在网上发现了”黄啸的橙子林”,读了“大吉”在新西兰的际遇后,就成了大吉的粉丝。不曾想大吉就住在外甥女家对门儿,哇……世界那么小吗?我最近来到林科院看到了大吉,好高兴遇到了一位新朋友,于是乎有幸读了大吉写的《家事大吉》。





 大吉叫刘燕吉,是林科院的元老,今年八十多岁了,身材仍然苗条,走路乍一看像个年轻人。她不高不矮中等身材,漂亮。她的人生波澜壮阔、丰富多彩。 


 大吉和丈夫的祖上都是大户人家。大吉从小生活幸福,养尊处优度过了童年,顺理成章地进了天津大学,毕业后分到了中国林业科学院,开始了科学研究。


正当青春年华的时候,“文化革命”开始。文革期间出身不好的家庭都会受到“洗礼”,大吉和她的家族也不例外的遭受了冲击。

   

大吉在危难时刻,遇到了知己,同在林科院工作的北大毕业的黄伯璿(Xuan读二声,玉的意思)慧眼识英才,看上了大吉,成了大吉的终身伴侣。最让大吉感动一生的是她在危难时刻黄伯璿说:“我将永远不离不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两个人相亲相爱,钟爱到老。在黄伯璿晚年生命的最后十年患“海默症”,享受着老伴儿的精心呵护,坦然地走完了人生,俩个人真是黄金搭档神仙眷侣。

   



大吉在文革期间低调做人,不声不响地默默承受着来自社会上的打击,用智慧度过一个一个的难关,忍受着社会对她的不公。她歇完产假把孩子交给老人,撇下嗷嗷待哺的女儿、离开亲爱的丈夫和家人,一个人独自去嫩江工作。“人间最苦是别离,别离泪珠儿滴”,那是撕心裂肺的伤痛,她隐忍着熬过了十二个冬夏春秋,她坚强的走过来了。多亏有爱人的呵护,他是她坚强的后盾。随着文革的结束,大吉的苦难终于结束了,回到了北京林科院,一家人团聚了。

   

大吉多才多艺,除了工作认真,研究成果,还能歌善舞,无论是在大学学校还是在工作单位都文艺骨干,发挥着她的智慧和能力。大吉到老年又学会了弹钢琴,还出演节目。


大吉的《家事大吉》为人们展开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近百年的中国庞大的大家庭画面:



从两个家族的太爷说起,爷爷和外公都是县长,公公是第一代西医外科医生,曾任民国时期海军院院长。爸爸妈妈、姑姑和表兄妹们,个个非同一般,之间都穿插了不同的感人故事。人物的出场自然,叙述基调朴实,落点轻盈准确,内敛,事物交代清楚,还有许多的插图(相片),看了一目了然。这么大部头的重头戏没有点儿墨水儿和修养是写不出来的。每个家庭都是一部电视连续剧,谁敢写?不光是写作艺术,更重要的是没勇气暴露自己的真实。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艺术不是为了唱赞歌,是为了和读者共鸣,让人觉醒。大吉语言虽然风轻云淡,但家国情怀,震撼人心。   

   

大吉生活中遇到了不幸,然而又是幸运的:她有好丈夫和两个好女儿,好家庭。无论在外面遭受多大的风风雨雨,回到家里可以缓解,这颗心有安放,和丈夫共同躲避风雨,千辛万苦都不怕,她每到关键时刻都遇到了“贵人”,感觉还是好人多。




风雨过后就是彩虹。现在的大吉好福气,大女儿在新西兰,二女儿在北京。老伴儿北大高材生,温文尔雅,九十高龄安然离去。


如今大吉一家正享受着美好幸福的生活。愿刘燕吉大吉大利,幸福安康。


         2023、11、23

       黄玉秀






黄啸的橙子林
看书写书看电影写电影扒八卦写八卦养鸭子写鸭子做吃的写吃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