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资源 | 何冬蕙、陈李茂:湛江市遂溪县的语言资源

学术   2024-12-08 00:02   福建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粤西湛茂地区方言专题研究》,陈李茂著,摄影:老甘


       遂溪的方言主要是白话、黎话和涯话(“涯”俗字写作单人旁,下同)。遂溪语言资源主要分布如下:遂城镇通行黎话和白话,黄略镇居民大部分讲黎话,小部分讲白话;岭北镇和城月镇大部分居民讲黎话,小部分人讲白话和涯话;洋青镇大部分居民讲黎话,小部分人讲白话、大种话;界炮镇当地居民多数讲黎话,少数人讲白话,有三个村民众讲福建话;杨柑镇主要方言是白话和黎话,少数人讲涯话;草潭镇、港门镇大多数人讲白话,小部分人讲黎话;乌塘镇当地居民讲白话和黎话;北坡镇通行方言是白话,小部分人讲大种话、黎话和涯话;建新镇和乐民镇、江洪镇多数居民讲黎话;河头镇绝大部分居民讲黎话,少数人讲涯话。


一、引言

        遂溪县位于雷州半岛北部,隶属于广东湛江市。此前关于遂溪方言的研究有一些论著,如:张振兴先生总括了雷州半岛的四种方言的大致分布和特点,简要涉及遂溪县方言。[1]熊正辉先生提及遂溪县大致分布的方言是闽方言。[2]陈鸿博等对雷州半岛方言的历史来源进行了研究。[3]不足之处是只涉及雷州半岛的整体情况,对于局部特殊地区(如遂溪县)没有过多笔墨以及没有注意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库移民迁入遂溪带来客方言的变化。伍巍、詹伯慧先生概述的广东省各方言之间的关系,与遂溪县的各方言之间的关系存在共性,但仅在闽方言的雷州片区涉及遂溪县方言,并无深入探讨。[4]甘于恩先生、简倩敏指出了遂溪粤方言有大种话和细种话之分,值得学界深入研究。[5]陈李茂对境内与境外的雷州话研究状况展开述评,将雷州话研究视野拓展至海外。[6]吴妹将湛江闽方言的动词、形容词重叠与粤东闽方言、闽南话的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湛江闽方言动词、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7]关洪阐述了遂溪县粤方言声韵调系统及其特征,并将遂溪县粤方言声韵调与中古音做详细的比较。[8]陈云龙先生简要介绍了粤西闽方言的分布和分区,详细论述粤西闽方言部分声韵的音变。[9]余蔼芹教授于1985年在香港出版了《遂溪方言》,不过大陆难以见到此书。

       以上论著大多围绕遂溪方言的某些方面特点展开论述,或在面上对遂溪方言分布进行概述,然而均未细化到村。目前,暂未见以“遂溪县的语言资源”为题的论著。那么,遂溪的语言资源具体有哪些?细化到村级的分布状况又如何?同一种话,不同口音之间主要有什么不同?本文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普查获取第一手方言资料,先交代遂溪方言概括,然后分述,各镇下面的村级的方言分布,调查对象的年龄区间在二十岁至七十岁,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二、遂溪方言概况

       遂溪历史悠久,旧属雷州府,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遂溪城镇、霞山、赤坎、麻章、雷州市的纪家镇和沈塘镇。遂溪话属于“雷州话”,当地人称之为“黎话”--民间也称为“雷话”。“讲雷州话”简称“讲雷”。其并非少数民族语言,实质上是闽方言的一种次方言。由于1994年海康县改名为“雷州市”,雷州话的界定变得模糊。“雷州话”容易被别人误解为今天雷州市的话,其实并非如此。遂溪也有很多居民讲雷州话。遂溪方言,包括遂溪黎话、遂溪白话和遂溪𠊎话。

      遂溪黎话,属于闽方言,使用人口约40多万。遂溪黎话以遂城镇(县城)人所操的黎话为代表方言,那里的黎话口音与雷州市雷城话大致相近,但有区别。而在地理上越靠近雷州市的村镇,所操口音越近于雷州市的雷话。[10]遂溪黎话可大致分为三种口音:靠近雷州市的三个镇(江洪、河头、乐民)为一种口音,口音偏向雷州市的雷城音;位于遂溪县中部、南部地区(乌塘、城月、岭北、建新、黄略)为一种口音;位于遂溪县北部(沙古、界炮、遂城、洋青、杨柑)为一种口音。遂溪三种黎话口音能够直接交流,仅有部分差别。如:声母的不同。“三”字,靠近雷州的三个镇居民读为[ta24]遂溪中南部黎话区读[sa24],遂溪北部黎话区读为[ɬa24]。声母韵母都不同,如:字,靠近雷州的三个镇居民讲的音是[su21],遂溪中南部居民读[si55],遂溪北部居民读[ɬi55]。有趣的是,遂溪白话也带有边擦音[ɬ],近年由于广州音影响越来越大,许多人用[s]音取代[ɬ]音。在黎话当中,[s]音和[ɬ]音分别存在于不同地区。以[s]为声母的地区多位于遂溪中南部,以[ɬ]为声母的地区多位于遂溪东部。遂溪东部地区的白话也是多用[ɬ]为声母,而少用[s]为声母。这种现象是白话影响黎话,还是黎话影响白话,仍有待考究。黎话口音的差别还体现在声母和韵母的不同,如:字,遂溪北部讲的音是[hiɔ33],其他地方讲[kip5]。遂溪黎话在亲属称谓上,称自己的父亲母亲为尼父[ni11pe33]尼母[ni33 mai21];称丈夫的父亲为家翁[ke33 ɔŋ24];称丈夫的母亲为家婆[ke33 pɔ21];称小叔子为叔肠[ʦip524];称姐夫为尼哥[ni1124]

  遂溪粤方言,当地称为“客话”(老一辈称)、“白话”(现通行说法)。按地区划分,白话大致可分为遂城口音(遂溪县城白话),遂溪西部口音(草潭、下六、北坡、港门),遂溪北部口音(界炮、洋青),大种话音(杨柑)。其中遂城口音与广州粤方言较为相近,遂溪西部、遂溪北部口音的本土特色更为明显,大种话音与𠊎话较为接近。有研究按口音将遂溪粤方言分为细种话和大种话,特点是细种话的阴平读55,与广州话相近;大种话的阴平多读33,据称来源于东莞石龙镇,仍有待考究。[11]根据调查,在遂溪白话区(草潭、港门、北坡、杨柑)没有“细种话”一说,多为“讲客”一说。遂溪白话在亲属称谓上,称母亲为妈,老一辈称姨、奶、嫂;称父亲为爸、老窦,老一辈称哥、叔。老一辈的对父母的称法遵从“子从亲称”的规律。称外祖父为公仔、公、阿公;称外祖母为婆仔、婆、阿婆;称岳母为外家奶或外家妈;称岳父为外家公或外家爸;称媳妇为新女甫[phou21];称后母为后底奶。在生活用语上,称大事不好为“败家伙”、“炒屁语”;称捣蛋的行为为“搅屎棍”;称去玩为“去聊[hui33liu21]”;称遮住我为“砸到我”;称喜欢为“瘾”;表示程度十分、非常用“没肠没肚”,如用“疼得没肠没肚”来表示非常疼(爱)。

遂溪涯话,属于客家方言,使用人口两万多,人口数量少,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遂城镇、岭北镇、城月镇、杨柑镇、洋青镇、北坡镇、河头镇。遂溪客家人口除河头镇是数百年前从廉江搬迁的之外,其余的客家人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修建鹤地水库从廉江、高州、化州、信宜等地移民而来。部分涯话字词已无客家话读法,而是用了黎话音或白话音。年轻一代大多数学习了该片区的白话或雷州话,出现了只会听涯话而不会说涯话的现象。

       由于白话的影响越来越大,遂溪原来操黎话和涯话的人群,特别是年轻一代,大部分都会使用白话来交流,讲白话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在遂溪县城内,居民的日常交际以白话为主。白话也成为政府、事业单位办公除了在规定场合必须使用普通话以外的主要日常用语。在下文,遂溪雷州话按当地说法称为黎话,粤方言称为白话,客家方言称为涯话,特此说明。


三、分述

    (一)遂城镇、黄略镇

       遂城镇是遂溪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与外界交流密切。其位于遂溪县的东北部,该镇有45个管理区。本地大部分人讲是黎话。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县城的生意往来频繁、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大部分人在交往中都使用白话,白话在县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县城内大部分人会讲白话和黎话,或者是会讲一种话,会听另一种话,初步形成双方言现象。县城白话与广州话较为接近,即个别字音与广州音相似。如“去哪里”: [hui33pin55tou21]三、心[sɐm55sʌm55]。不过也保留粤西方言的特色,如读冇[mou35]、遂溪白话没有[y][œ]单元音韵母等。遂城镇有一部分村落本是讲白话,如榄罗、铺塘、豆村、牛圩、马安、白水、分界、四九等村委会。这些管理区多靠近廉江市,话音与廉江白话接近,与在县城中心的白话差别较大。也有个别村落讲𠊎话,分别是内塘村委、向阳村委、横岭村委、城西村和山河村。原是从廉江搬来至此扎根,现仍然保留讲涯话。

黄略镇位于遂溪县东北部,下辖21个村委会,151条自然村,总人口约10万人。黄略镇大部分村落分布的基本是黎话,部分村居民讲白话。近来许多村的村民既会讲黎话,亦会讲白话。下面,以村为单位分述:

       白话区:南亭村委会(石盘村、白沙村、南亭村)、九东村委会(沙沟村)、王爱村委会(芦狄坑村、小王村)、冷水村委会(冷水村、南坑上村、南坑下村)、颜村村委会、源水村委会(源水村、铺仔村、平岭村、陈村仔村)、塘口村委会(官田隆村、新兴村、西边村、潮安村、塘东村、塘西村)、茅村村委会(田头村、龙湾村、茅村、泥洋村、水粉仔村)。

       黎话区:坑尾、平石、殷屋、支屋、许屋、礼部、塘围、文车、九东、殷屋、九东村、南新、高碧、北合、新村、深沟村委会。

       涯话:三江村。

       黄略镇的白话音内部有差异,主要是东西部村落存在差别。以茅村村委会白话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和以东部南亭村委会的石盘、白沙、南亭村白话有较大的语音差别,如“吃早餐”:茅村居民发音为:食[ʃek2][ʧou35];南亭人发音为:食[ʃek2][ʧiu55]。如去哪:茅村人发音为:去[hui33][nai55];南亭人发音为:去[hui33][nai21]

    (二)岭北镇、建新镇

       岭北镇位于遂溪县城西南面,东部与麻章区接壤,南部与城月镇和建新镇接近。下辖城里、调丰、西塘、迈生、调楼、田增、横山等7个村委会。其中大部分村落居民讲黎话,小部分讲白话、涯话。

       岭北镇的黎话与临镇建新镇音相似。随着人口移动、语言交流,有部分岭北人能够讲白话,但是总体基数不大。农场有部分居民会讲黎话和白话。农场居民是附近多个地方搬迁至此,据当地居民的语感,农场居民的白话带有𠊎话的口音。城里村委的茶亭村和双茶村都是讲𠊎话,是从廉江搬迁过来的。岭北的黎话和江洪、乐民的黎话差别较大。如对“舅母”一词的称呼,岭北居民称妗[kim33][pɔ21],江洪居民称婆[pɔ21]。而在岭北居民把妻子称为婆[pɔ21]。如“国”字,岭北居民读[kɔk5],江洪、乐民居民读[kuak5]。“是”字,岭北居民读[si11],江洪、乐民居民读[ti11]

      建新镇位于遂溪县东南部,北近岭北,西接城月,东部和南部与麻章接近。下辖苏二村、牛寮、卜巢、土札、那仙、库竹6个村委会。建新镇各村均以黎话为主要交流发言,各村的黎话无明显差别。黎话口音与毗邻的岭北镇和城月镇相近。近年学习白话的居民逐渐增多。

    (三)洋青镇、界炮镇

       洋青镇位于遂溪县城西部,北部靠近廉江市横山镇,西临廉江市安铺镇,南部毗邻岭北。洋青镇原来下辖10个村委会,下辖8个村委会。2003年9月,另有一个名为沙古镇的镇级单位整体并入洋青镇。洋青镇下辖18个村(居)委会,171条自然村。洋青镇大部分居民讲黎话,小部分人讲白话、大种话。

       洋青白话,和遂西白话、县城白话不同。洋青白话独特,接近“大种话”,声调偏低沉。白话分布在:古村西村、姓谢村委会、桔仔树村委会、水流村委会(马群大村、马群小村)、陈屋村委会(鸭乸塘村)、槟榔村委会、芝兰村委会(山猪坡村、九庆村)。

      大部分地区居民讲黎话,主要分布在:俩塘、芝兰、古村(牛角塘)、槟榔村姓周人、姓谢(深沟东村、深沟西村、深沟南村、深沟北村、牛栏塘村个别姓)、陈屋村委会大部分村、洋青村、其连、文相、竹山、寮客、水流村委会。

       大种话:主要分布在团结、胜利村委会、古村村委会的老麦田村。两个村的居民多是上世纪高州、信宜水库移民。当地人把这几个地方的人叫做“涯仔佬”,他们讲的话称为“涯仔话”,其实他们说的话并不是客家话,而是大种话,属于白话。

        另外:西埇村委会白话、黎话均有分布。洋青镇上白话和黎话都会讲的人比较多。

       界炮镇位于遂溪县西北部,北临廉江市安铺镇,东邻洋青镇,南接杨柑镇,西临北部湾。2003年合并了原北潭镇。该镇下辖24个村委会,187条自然村。界炮镇当地居民多数讲黎话,白话也占一定比例。随着白话在整个遂溪县的使用越来越广,界炮镇原本讲黎话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学会讲白话。

      黎话区:同文、海田、安塘、箔寮、北潭坡、合沟、北潭、金围、大塘、南山(南山村、上垭山村、下垭山村、新坡村、黎仔村)、界炮(内角村)、赤伦、龙塘(科港仔村、科港村)、山内、山家村委会。

       白话区:南山(界炮、界炮湾)、界炮、雷公、龙塘、周灵、大塘(姓方村、反水车村)村委会。界炮镇白话区多分布在北部,北临廉江市安铺镇,话音接近安铺白话。界炮白话与县城白话有些微差别,比县城白话多清齿龈边擦音[ɬ],如“辛”字:在县城白话为:[sɐn55],在界炮白话为[ɬɐn55]

       较为特殊的是界炮镇有讲福建话的村落:西岭村、甘定园村、金围村。原是福建莆田人移民至此,搬迁的具体年份已无记载。据调查,西岭村2000年出生的一代为第12代。由此可推断最早的移民时间大约是两百多年前。现在村中00后基本不会讲,少数90后还能用福建话交流,老一辈的能够用流利的福建话交流,但是近年村民之间基本用雷州话交流,福建话较少用于交际领域,只有老年人偶尔用福建话交流。

       当地的福建话与黎话大部分话音相近,局部字的声韵调不同。当地福建话完全与黎话的话音完全不同的只有少部分,如“妗婆”的黎话是[kim3321]、福建话是[kim3313]“玉米”的黎话是[ɬek5 pau24]、福建话是 [pau21 ɬiu33]举例如下:

表 声韵调差异举例


    (四)杨柑镇、草潭镇

       杨柑镇地处遂溪县西北部。东连洋青、乌塘镇,西临北部湾,南与北坡、草潭镇相连,北与界炮镇隔河相望。该镇下辖27个村(居)委会,238条自然村。主要方言是白话和黎话,少数人讲𠊎话。

      白话区:龙湾村委会、豆坡村委会(豆坡圩、山仔村、东村)、杨柑社区居委会、杨柑村委会、龙眼、老陆、苏屋、新有、布政、西基村委会(老虎塘村、仁里村、新龙村)吉塘、新宁(牛路村、郑村村、新龙村、兴隆村、梁屋村)、艾占村委会、后田村委会、尾墩村委会、马城村委会(消坑村)

     黎话区:豆坡村委会(黎头插、北山坎村)、银河村委会的河图仔、西基村委会(西基村、头盂村)、新宁村委会(吴屋村、长毛村、吴村)艾占村委会(中间塘村、北流尾村)、协和村委会、乾留村委会、马城村委会、新埠村委会、老河村委会、姓陈村委会、南边塘村委会、尾墩村委会(南边塘村)

       涯话区:红村村委会、杨柑村委会和协和村委会。据调查,这两条村是之前是外地人搬迁至此,来源有待进一步调查。

      白话和黎话混合区:银河村委会(白银树村)、布政村委会(荔枝山村)、新宁村委会(建炉村)、甘来村委会、新塘村委会。

       较为特殊的是大种话区:龙湾村委会、老陆村委会。这两个村委会的居民原是吴川搬迁至此,话音保留原吴川白话,在当地称这种话为“大仲话”或“大种话”。大种话与当地杨柑白话区讲的白话有些许差别。例如“趁圩”,大种话读为[ʧʰɐn33 hui35],杨柑白话读[ʧʰɐn33hui55]

       草潭镇位于遂溪县西部,东近杨柑镇,南临港门镇,西、北接北部湾。2003年下六镇并入,草潭镇下辖19个村委会。当地居民的通行方言是白话。草潭镇大多数人讲白话,小部分人讲黎话。流利使用两种方言的居民并不多,这些居民多是分布在黎话区,因为跟其他村镇交往密切,所以也逐渐学会白话。草潭是海洋大镇,草潭的白话在民间被认为带有海音。县城音轻快、声音较轻。相比之下,草潭白话发音重、粗犷短促。如“不知”:县城白话为[mou13ʧi55],草潭白话为[mou13tei55]草潭的黎话音似杨柑镇、界炮镇,与江洪、河头的黎话相差较大。

     草潭镇白话分布各村委会,草潭(居委会)、新建、钗仔、石九、麻公、罗屋、北拉、珍布、东港、南洪村委会讲白话。石杨、天德、旧庙、北灶尾、下六、荔枝、新建村委会有部分村讲白话。草潭镇黎话详细分布:石杨村委会(架罗仔村、甜娘村、杨青寮村)、路塘村委会、旧庙村委会(旧庙村、基头村、南塘村)、北灶尾村委会(北灶尾村、姓毛村、姓欧村)、下六村委会(坎头村、下六村、新村仔、姓许村)、荔枝村委会(田头壳村)、泉水村委会、天德村委会(岸基仔)、新建村委会(南塘村)。

    (五)城月镇、乌塘镇

       城月镇面积较大,北离遂溪县城30公里,南邻雷州市35公里,为三市县交汇点。城月下辖26个村委会,遂溪县大镇之一。城月镇通行的是黎话,黎话分布在各个村委会。有个别村落比较特殊,如:石塘村委会(石塘村、大湾村、杨官塘村、班鱼塘村、石塘仔村、大塘口村)、雷林均是讲白话。据遂溪县志记载,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移民相继迁入雷林,主要来源于鹤地、高州、龙门、长青和武陵等水库库区。雷林全称为雷州林业局,在湛江有7个林场,其中一个坐落于城月镇。城月雷林的职工大部分人使用白话进行交流,也能使用当地黎话,属于双方言区。也有个别村的居民使用𠊎话交流,分别是东风村和迈坦村。其居民是从廉江搬迁至此,迁移人口规模大,涯话较好地传承至今。

       乌塘镇位于遂溪县境中部,东部与南部与城月镇毗邻,西部与北坡镇接壤,北接杨柑镇。全镇有5个村委会,45条自然村。乌塘镇当地居民讲白话和黎话,讲黎话的居民多一些。白话主要分布在:塘沟村委会(扫手塘村、塘沟村)、乌塘村委会、湛川村委会。黎话主要分布在浩发、塘沟、邦塘村委会。

      (六)北坡镇、港门镇

     北坡镇,位于遂溪县的西南部,北连杨柑镇,东临乌塘、城月两镇,南接雷州市客路镇及河头镇,西靠港门镇。北坡镇下辖15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146条自然村。

     北坡镇通行方言是白话。文典、虾沟、动土、下担、新屋、赵屋、上塘、北塘、北坡、水南、三合、南渡、架𪽏(田令)村委会居民均是讲白话。北坡的白话颇有特色。当地人将北坡的白话分为“客话”和“大种话”两种,当地称为“讲客”、“讲大种话”。“大种话”主要是上塘、黄村、下担和北塘村委会所使用,其余村委会多讲“客”。两种白话大部分能够沟通,只有小部分区别。“客话”,如:学校[hɔk2 hau31]、番薯粥[fan55 ʃi21 ʧok5]大种话,如:学校[hɔk2 hau31]、番薯粥[fan21 ʃi21 ʧok5]北坡镇白话与港门镇白话相似,两镇相邻,交往密切,话音相近。

       北坡镇仅有少部分居民讲黎话和𠊎话,同时会讲黎话和白话的居民不多。讲黎话的村民主要是分布在以下村庄:文典、丰对、银榜、动土、西寮、岑家塘、水口塘、尖担山、架罗村。讲黎话的村子占全镇村落的6%。白话区也有零星分布讲黎的村民,分布不成规律和规模,主要是外地人员,如从雷州嫁过来的妇女以及其他会讲黎话的工人等。

      讲𠊎话的居民集中在下黎村委会:吴川塘村、下黎仔村、鱼南村、新安村、鱼塘村、后田村、鸡母陆村、龙潭村、鱼北村、红山村。这些居民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廉江水库区迁移,在下黎村委会定居。

       北坡镇有个别村庄是分布了两种方言:牛巷港村、老鹤门村、新鹤门村。这类情况是一条村的一部分人讲白话,一部分人讲黎话。

       港门镇位于遂溪县西部,东临北坡镇,南邻乐民镇,西接北部湾,北靠下六、草潭镇。下辖12个村委会,100条自然村。港门镇通行方言是白话。塘尾、货湖、西坡、吴家、港门、新港、枫树、石角、港门埠、新城村委会均是讲白话,话音与北坡“客”话相差无几。较为特殊的是:石角村部分讲白话、部分讲黎话。讲黎话主要分布在以下村落:塘尾村委会(文车村)、枫树村委会(后东村、后南村)、北灶村委会、黄屋村委会。文车村位于港门镇北部,与杨柑镇接壤,音似杨柑黎话。港门镇黎话区主要分布在港门镇南部,与乐民镇接壤。港门南部与乐民北部交往密切,因此南部黎话与乐民黎话音相近。

      (七) 河头镇、乐民镇、江洪镇

     河头镇、乐民镇、江洪镇位于遂溪县西南部,通行方言均是以黎话为主。此三镇作为遂溪西部地区口音代表,与雷州纪家镇、客路镇的黎话相近,与遂溪北、东、中部的黎话相差较大。

       河头镇政府设在河头圩,因为圩东有一眼大泉,其涌出之水形成一条小河,由东向北流进乐民河。此泉眼为河之源头,故名河头。河头镇北临北坡镇、乐民镇,东部与南部靠近雷州市客路镇,西连江洪镇,下辖11个村委会、107条自然村。河头镇镇内绝大多数村庄均讲黎话,镇内各村之间的黎话无明显差别。有小部分讲涯话,集中在割山村委的桐仔园村、牛角湾村、苏里陆村(后两村的年轻人只会听不会说)。这些村落是大约300年前从廉江迁入的,受到当地黎话影响较大,部分字音已被黎话同化。

       乐民镇北临港门镇,西邻北部湾,南接江洪镇,东近河头镇。下辖10村委会,75条自然村。乐民镇内绝大部分村均讲黎话,但话音有差别。安埠村委会和陈铁村委会的黎话与其余8个村委会的黎话差别较大,与遂溪东部黎话口音相似。其余的8个村委会话音属于遂溪西部黎话口音。比较特殊的是,乐民也有少部分村落讲白话,这些村落靠近港门和北坡,分别有:安埠村委会(安埠、东门港、马屋寮、赤坎仔、塘仔、库湾、港仔)、陈铁村委会(曲水)。白话话音近似北坡白话。近年,安埠村和东门港村趋向于以黎话作为交流语言。

        江洪位于遂溪县西部,北邻乐民镇,东靠河头镇,南临雷州市纪家镇,西接北部湾。江洪镇因临大海,洪波滚滚,故名“江洪”,下辖9个居委会,均是以黎话为主要方言,并无专讲白话的村落。近年外出务工、读书的人员变多,因而学习白话的人也随之增多,但在江洪本土仍以黎话进行交流。


四、结语

      此前,学界多数人的看法是,遂溪是一个闽方言区。本研究表明,遂溪其实是一个语言资源丰富的多方言区,有黎话、白话、𠊎话,还有福建话等汇聚于此。其中有一个叫作大种话,其属于白话,但与广州话不同。当地老派说法里的“客话”其实不是指客家话,而是指粤方言。各方言间相互融通,相互影响。随着时代变迁,白话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遂溪由以讲黎话为主嬗变为黎话、白话并用。

       此前学界开展的方言研究调查点早期多数为县市级上的,近些年出现了乡镇级以上的,可以预见,随着学术界研究的不断全面和深入,未来的方言研究终将落脚到村级,尤其是开展地理语言学研究,需要展示方言演变的轨迹,故方言调查点的布局越缜密,越有助于研究。这将是大趋所势。


参考文献(略)


(原载《粤西湛茂地区方言专题研究》,陈李茂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第一版)

END

本期编辑|王雅欣

本期审读|王雅欣

责任编辑|甘于恩

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

语言资源 | 刘月莲:澳门街华人方言小考

语言资源 | 高然:中山人与中山方言(下)

语言资源 | 高然:中山人与中山方言(上)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语言资源快讯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