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贴一篇文章下面的评论区截图:
不多说,懂的都懂。
所以,要让老百姓结束“紧日子”,核心就是要充实他们的“钱袋子”,保障他们的“家底子”,
让他们手里有钱,他们才愿消费、能消费;让他们对未来有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敢消费、舍得消费,
最终撑起”扩大内需”的重望。
04
好在,现在政策的转向,已经很明显地在往“就业、分配、民生”方向发力:
一是某群体调薪。
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总之这个群体,
边际消费倾向最强(起码不会发500存400),
薪酬最好调控(工资可以采用行Z手段干预,而企业主要靠市场调控),
覆盖面广,消费影响力也够(在一些小城市,直接左右着消费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所以他们的确是最适合作为“消费发动机”的群体。
二是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和农村老人基础养老金;
三是提高低收入人群医保补助,
节前还要给他们发生活补贴;
四是提高失业金领取人数,
有的地方失业人员还能领取“双节”补助。
北京有几个区,就有失业人员领到了“双节”红包。
五是多部门发文,表示要“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健全最低工资制度”,
已经有不少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
六是“国补”扩容,
这几天各地政策已经陆续出台了,
队友就下单了一台电脑,原价8889,京东线上“国补”抵扣后7109,劲省1780。
七是稳楼市、促股市,增加老百姓的资产性收入。
效果还不得而知,但至少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05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就业问题,发钱很快就花光了,唯有就业是源头活水。
也有一系列举措:
一是大量基建、产业新项目上马。
有了新项目,就有了新岗位,
拉动下游建筑、水泥、钢材、有色金属...等行业复苏,这些行业又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定向化债。
以建筑业为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以地方ZF为主的业主单位,仅拖欠八家头部建筑央企的资金量就高达1.41万亿元。
最近,地方ZF“清欠”行动,在一部分地区已经和当地的政绩考核挂钩。
“十万亿化债”,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将用来定向支付供应商,比如八大建筑央企的欠款,
这些巨无霸企业收到钱后,又会给下游分包商、材料商...结算,下游企业拿到钱后又会付钱给他们的下游供应商...
这样一来,很多人的饭碗就保住了,拖欠的工资也能发下来了。
...
以上,虽然没有”普惠”发钱,但一个人的收入又会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譬如你们公司从ZF结到了拖欠已久的货款,给你发了点年终奖,
你拿着这钱给父母买了新衣、给孩子买了玩具、给老婆买了金饰,
于是你的钱就变成了波司登、玩具反斗城和周大福员工的收入;
而他们花了钱,又会去旅游、看电影、喝奶茶,
于是这些钱又变成了大唐不夜城、万达影城和蜜雪冰城员工的收入,
他们拿到钱后又会去别的地方吃饭、旅游...
于是,更多人就有了饭碗,
内需就这样慢慢进入了正向循环,经济就“活”起来了。
06
当然,“乘数效应”的发酵需要时间。“涓滴效应”的渗透也需要一个过程,
就像人体一样,经济也是从心脏往四肢百骸“供血”,不是说政策出了就会马上有效果。
至于你问我需要多久?
我只能说明天会更好。
那么,2025年的国央企,还需要过“紧日子”吗?
大概率还得过,
因为相当一部分企业2024年的绩效并不理想,相应的,2025年的工资总额也有所下调。
不过,随着更多、力度更大的调控措施出台、落地,
我相信,国央企人将是社会面上最先感受到“暖意”的群体之一。
只要政策顺利起效,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日子应该就会好过一些。
商务、咨询、入群加V:all-for-freedom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