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年终奖”,指的是国央企领导的绩效年薪,一般根据当年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来确定。(按“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国央企领导年薪分为三部分: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其中绩效年薪原则上要求占年度薪酬(基本年薪+绩效年薪)的比例不低于60%,通常与年度营收、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挂钩,可以说是占了领导一年收入的大半壁江山,领导自然无比重视。因此每到年底,那些尚未完成指标的国央企,就开始“冲刺四季度”、“大干30天”,打响了轰轰烈烈的公(ling)司(dao)业(jiang)绩(jin)保卫战。这几年,经济增长放缓,很多行业,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指标却还是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年年递增。某运营商读者就吐槽,传统业务需求饱和,新业务增长乏力,市场环境越来越恶劣,任务量却比以前还要大好几倍。三百六十五天,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抢抓“三开市场”、三季度校园营销“秋收计划”、四季度冲刺收官,无休无止,这些指标直接考核的是领导,最终压力却落在基层头上,为了完成任务,基层上班搞营销,下班开会、复盘、整理汇报材料,周六周日安排业务学习,节假日是销售黄金期,更要开展下沉营销、摆摊入户,家庭是顾不上的,生活是没有的,晚上十一二点接电话成了常态,未婚的没时间谈恋爱,已婚的家庭关系降至冰点,离婚率都变高了。不仅如此,为了充分传导压力,部分企业还发明了“业绩对赌”、“赛马机制”,问题是,家庭不消费、企业不扩张、ZF收紧预算,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政企业务,都增长乏力,不仅如此,指标层层分解之下,每一个层级为了确保任务在自己手里万无一失,都留了点余地。比如:集团层面给的营收指标是二个亿,到二级公司加码到2.2个亿、三级公司又加码到2.4个亿,最后到达项目层面,变成了:2.6个亿。为了完成指标,各级领导广开动员会、誓师会,责任层层压实、压力层层传导,最终总会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头上,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的火热氛围。业务部门有指标,任务太重,只好找亲戚朋友要身份证开户、做增值业务,几年下来,熟人看到都绕道走;运维部门有指标,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通过后台系统“神不知鬼不觉”地给客户添加增值业务,至于会不会造成客户投诉、口碑滑坡,也就顾不得了;后台职能部门有指标,为了“使命必达”,自费掏钱买礼品,去竞争对手、市场前端人员手里买客户...闺蜜所在的央企三级公司卖房子,今年要求每个员工每季度卖两套房,完不成就扣发绩效奖金。
众所周知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处于冰封期,闺蜜单位的房子位置偏僻价格还高,市场好的时候一个月尚且卖不出去几套,何况现在?员工苦不堪言,只好自掏腰包、拉来亲戚朋友交定金、签合同,系统确认签约后再想办法把钱退出来。报表腾挪:收入往前确认,成本往后核算,坏账转进转出;
虚构合同:附条件生效的订单,签合同后马上签台底解除协议;
虚增流水:空转自循环贸易、虚增业务实施进度...
“业绩注水”是上瘾的毒药,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吸过一口就会越吸越多,至于原则、合规、流程,会不会掩盖了企业真实经营状况,造成更大的危机?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先保住眼前的奖金和位子,只要雷不暴在自己手里,哪管他洪水涛天。今年,高层对于经济发展目标的表述,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上半年是“要坚定不移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但在9月份中央ZZ局会议上,变成了“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经过努力,(经济增长)在5%的左一点或是右一点,都可以接受”,“如果我们不破除“速度崇拜”...,即使暂时把速度抬上去了,也会透支未来的增长”,“相比于速度,...我们更要看发展动力是否强劲、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不要仅盯着速度、盯着5%这个数字,要把预期降一降,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导致动作变形。是不是也有可能,直面现实,调整预期,破一破“速度崇拜”?
商务、咨询、入群加V:all-for-freedom1202
(现在加入,送深度咨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