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无限的阿莫多瓦——第81届威尼斯金狮奖导演

文摘   电影   2024-09-10 11:02   北京  

1、小镇、高压、穷文青
阿莫多瓦的新片《隔壁房间》拿下了2024年威尼斯金狮奖。
这位出生于1949年的西班牙导演,一生都在颠覆传统。
阿莫多瓦出生于小镇,恰逢西班牙内战后十年,经济复苏无力,独裁政治高压,民众胆怯顺从。
阿莫多瓦被母亲带大,当男人们外出工作之时,女人扛下了所有。
母亲经常给不识字的邻里乡亲读信,在读信的时候,即兴发挥一些善意的谎言,人们听后很高兴,这种谎言令阿莫多瓦意识到,虚构故事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父母自然希望阿莫多瓦在教会寄宿学校好好念书,成为一名牧师。
因为当时的西班牙,宗教作为强化国家意识形态的控制手段,渗透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
“电影教给我的,远远超过任何一位牧师。”阿莫多瓦如是说。小镇夜幕降临,电影将建筑的墙壁打亮,而在其余时刻,男孩们却在墙角撒尿。阿莫多瓦搬着凳子,观看了大量的意大利西部片与欧洲艺术电影。
那年他十七岁,狂热于电影,怎么办?
去马德里!那里有一所国家电影学校!
可是天不遂人愿,独裁者弗朗哥,就在1967年,恰巧关闭了电影学校。弗朗哥害怕电影。
无处可去的阿莫多瓦,做过很多工作,在底层挣扎,同时他也真正看清了世界。
再多的现实困难,挡不住对电影的爱。业余时间创作小说漫画,组织剧团表演,自学电影理论和拍摄方法。
“现实需要虚构,才变得能够承受。”
白天工作,晚上写本,平日攒钱,周末拍片!终于,他的短片和长片,得到了私立电影班和影展、艺术展的关注。
1975年,弗朗哥去世,西班牙也与西方世界的反抗文化接了轨。阿莫多瓦开启了自己的新浪潮。
《烈女传》1979年,《激情的迷宫》1982年,《黑暗的习惯》1983年,《我为什么命该如此?》1984年,《斗牛士》1986年,《欲望法则》1987年,《崩溃边缘的女人》1988年。
仿佛对西班牙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进程的回应,阿莫多瓦的作品极尽夸张地展现着赤裸裸的欲望和奇情。
2、情欲、女性、边缘异类
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阿莫多瓦的电影,那就是:欲望
阿莫多瓦与兄弟一起成立的电影公司,名为:欲望无限。
阿莫多瓦作为性少数群体,更加关注女性内心。
让电影成为作者的!坚持一直将个人自传融入创作,电影就是自来水笔。
一方面主角大部分与阿莫多瓦自己息息相关,是导演、作家、抑或同性恋者,另一方面,童年时神父的侵犯、身体的病痛,作为性少数者的情感经历与内心创伤,亲人关系与父子感情,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
阿莫多瓦的电影关注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母亲、情人、女儿、修女、女律师、女科学家、家庭主妇、女芭蕾舞者、女剑士、被强奸的女性、色情女明星,妓女等女性角色。
他的电影,一方面寻求女性形象的突破和解放,及时享乐,另一方面打破传统性别二元,关注更多的边缘人,通过女性的坚强和勇气,诠释女性的成长。
例如在《欲望的法则》《斗牛士》等作品中,男性形象也被放在“被看”的位置,女性也可以成为窥视者,女人也可以凝视男人。
例如在《情迷高跟鞋》《回归》《胡丽叶塔》《平行母亲》中,女人成为秩序的建构者。通过女性情欲的释放,弑父的行动,男权的反抗,展现了女性的觉醒 。
阿莫多瓦的故事中还不乏宗教、暴力、变性人、杀人犯、瘾君子等边缘人角色。
正如《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与《吾栖之肤》中展现的,混乱的身份和情感关系与传统道德割裂背离,爱欲的压抑与爆发、暧昧与混沌,身体疾病所带来的精神焦虑与抑郁,激情无处宣泄后沉溺于嗜酒成瘾的病态生活,这些内容贯穿于阿莫多瓦的创作表达。
很多评论者觉得阿莫多瓦创作的故事过于狗血、离奇、通俗!如同桃色恐怖小报上的古今传奇,或是粗制滥造的奇情故事会。
3、色彩、波普、后现代
阿莫多瓦的色彩总是绚烂、高饱和、亮眼、浓烈、跳跃、刺眼。
色彩!也是一种反抗现实的武器!
红!就红得彻底!鲜红的衣服、鲜红的墙壁、红色的公交车、红色的鲜血、红色的辣椒、红色的火焰、红色的烈唇。
白!就白得无暇!白色的被单、白色的肥皂鱼、白色的洞穴墙壁,白色的石灰画像。
蓝也是,蓝得高饱和!不安、迷茫、疏离、冰冷…蓝色毛衣、蓝色信封、蓝色海洋、蓝色墙纸。
不管如何,阿莫多瓦的颜色是刺眼的。这种刺眼和决绝,我们在他人的电影中很少见到。
色彩的纯粹,并非技术上的浓与淡,而是创作者的性情。
浓烈的色彩,配上波普艺术风格,讲述离奇通俗的故事,这些元素混搭在一起,往往会让普通观众初次尝鲜,就难以下咽。
阿莫多瓦创作成熟时期,西班牙正赶上了后现代主义,主流被破坏,经典被拼贴,中心被解构。亚文化,拿过来,边缘,拿过来,虚无,无意义,碎裂,不信任,可疑,模糊,通通拿过来。
那时的后现代文化有一股劲儿——破坏,离散,拒绝。
阿莫多瓦正是在这样一个潮流中,将电影摄影机面向青少年亚文化,面向性少数群体,女性话语,通俗读物,波普艺术。
4、舞台、戏剧、元电影
阿莫多瓦的亲身经历,悉数融入其电影作品之中。
在别人那里,电影是一种娱乐商品,在阿莫多瓦这里,电影是他精神的裸体。
坦白、打开、释放、剖析、沉思、困扰......
电影其实可以无关票房,无关评分,无关誉毁,而仅仅是一段简简单单的心路历程。
——可这样的创作观,又有多少人有勇气去坚持不懈的执行一生呢?
阿莫多瓦从不隐瞒自己的爱欲和激情,他直接将自己点燃,他的作品,注定成为他燃尽生命的证明。
因为阿莫多瓦坚信电影是书写生命体验的自来水笔,所以他故事中的角色会多为演员、导演、编剧、作家、艺术家、色情明星……
例如《对她说》《不良教育》《破碎的拥抱》《痛苦与荣耀》……
他不介意在电影中聚焦舞台、排练话剧、拍摄戏中戏、创作元电影。无论评论家如何言说,阿莫多瓦坚持走在自己的艺术道理上。
他说:“我一直对自己的使命坚信不疑,如果没能做电影,肯定会变成一个郁郁寡欢的人。”
“如今,除了拍电影之外,在生活中,我形单影只,踽踽独行,只有我的猫、灵魂、电影与我为伴。——吾之所求,仅此而已。”
只因欲望是无限的,所以阿莫多瓦的电影,也在通向无限的路上。
END
 往期推荐 

点击图标 关注我们


YOUNG LIFE



样生电影考研
3个北电研究生,1个出自样生!深耕北京电影学院BFA北电考研,始于16年。电影、生命、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