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考研电影技法 | 电影创作基础--摄影

文摘   2024-08-22 11:00   北京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 摄影基础知识点:

1、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

严格来说,影视语言并非存在某一个语言学意义上的最小的切分单位。因为影视语言缺少普通语言(比如文字语言)的双重分节单位:词素和音素

在单个镜头内部,摄影机的调度也可能会有变化,导致机位、构图、景别、角度、焦距等方面的变化;而灯光、色彩、布景、道具乃至演员的活动、声音等场面调度诸元素,也可能会有变化

各种视听元素的作用,都可能构成单个镜头内部的一个环节、 一个方面、一个语言学意义上的表意单位。为了便于分析,我们以镜头为基本单位。

镜头的含义:

(1)物理学中的“镜头”: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2)拍摄谈到的“镜头”:指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

(3)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我们在分析具体影片时所谈论的“镜头”,即上述(3)含义的镜头。分析是从观看与解读的角度出发,而并非从拍摄的角度出发

2、摄影对于形成影像的重要意义

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影像的形成而言,促成影像形成的因素包括方方面面,但究其最首要的,还是在于摄影。可以说,摄影是影视语言的物质和技术前提:

(1)摄影机取景框的存在,决定了影像的构图

(2)摄影机距离被摄物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景别

(3)摄影机的位置、角度,决定了影像的视角

(4)摄影机的光圈、物距、焦距的变化,决定了影像的景深

(5)摄影机的运动路线与轨迹,决定了影像的各种丰富运动

3、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

这里所指的“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并非一种严格的划分,只是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在创作或解读影视作品的影像时,主要从以下各方面来进行构思或分析:

(1)机位: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的位置。

(2)画框:最终观看到的影像的边缘。

(3)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

(4)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不同、距离远近。

(5)角度: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

(6)焦距从镜头之镜片中心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7)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在拍摄时的位置或角度改变

(8)照明:拍摄场景中的光效

(9)色彩:画面的色彩表现

(10)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最终促成影像形成的是各个元素的综合。

4、 摄影阐述

摄影师对未来影片的设想和构思的说明。其主要内容包括:

(1)摄影师对剧本和导演意图的认识和理解,摄影造型风格和基调的确立

(2)影片中的光线处理,色彩和影调的运用

(3)光学镜头及光学附件的选择

(4)画面构图处理,拍摄方法

由于摄影师的创作习惯有所不同,摄影构思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用文字表述,有的用文字加草图摄影师必须在影片开拍之前做出摄影阐述,与其他创作部门进行交流,统一意图,以便摄影构思得以体现,并使有关部门为完成摄影造型,在思想上和物资上有所准备

5、摄影造型

用电影摄影的表现手段创造出占有一定空间、在延续的时间中运动着的、最接近生活真实的被摄体形象。

电影摄影造型是在电影剧本所提供的生活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剧本中形象的视觉再现。在电影综合艺术中,它集中体现了演员、美术师、化妆师以及其他造型部门的创作成果。也表现出摄影师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评价

摄影师的摄影造型艺术任务是创造电影的视觉形象。摄影师创造的画面应表现出拍摄对象的各种视觉特征,如空间深度、立体形态,轮廓形式、表面结构、色彩等。电影画面造型要有明晰性,形式要鲜明、悦目,有较强的表现力。由于电影画面在一部电影中有组接的关系,须使前后画面保持造型上的协调,即影调、色彩、光线,和演员表演的动作、位置、方向等的衔接,以及节奏、时空关系、艺术气氛、造型风格的一致。由于每个摄影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以及造型表现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往往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造型风格。摄影造型表现手段包括对运动摄影机的移动、摄影的频率)以及光线、色彩、光学镜头与光学附件等的运用

6、纪实性摄影

达内兄弟《一诺千金》(1996)

注重生活自然面貌的摄影。

在故事片摄影中,不追求单幅画面的视觉效果,而是以一组镜头的流畅衔接表现出真实的生活自然面貌为目的

在画面构图上,不拘泥于一般的法则,不加或少加修饰,用随意性的构图,表现生活多种多样的自然形式,并给人造成一种印象,觉得画面所表现的只是广阔空间中事物的一个片断,它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使观众有在生活中直接观察事物的感觉。

在用光上,追求自然的效果,不留人工雕琢的痕迹。在摄影手法上多采用运动摄影

在表现戏剧内容时自然、 流畅、真实为特色。

例证:道格玛95作品《家宴》《白痴》,达内兄弟作品《罗塞塔》《一诺千金》《孩子》。

7、绘画性摄影

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

注重画面视觉艺术效果的摄影。

讲究画面构图的严谨性,光线、色彩的造型性和装饰性。每一个画面对人物和景物都做到精心的描绘和刻画,以及艺术气氛的渲染。

在摄影手法上,较多用固定画面的分切组接。它不完全拘泥于生活的自然面貌,而以优美的视觉形式为特色,使观众在领略戏剧内容的同时,充分得到视觉美感的享受。

例证:张艺谋的摄影《黄土地》、《一个和八个》,苏联电影《伊凡雷帝》、《母亲》,韦斯安德森作品《布达佩斯大饭店》。

8、画框

画框,也叫景框,它相当于镜头的取景框,也是镜头的视野范围,因为画框的包围,才使镜头拍摄到的影像与真实世界相区别

(1)画框内的隐喻

在银幕中,摄影机透过门、窗、镜框去拍摄人物或景象,被称为“画框中的画框”,它使电影的视觉语言更富于戏剧色彩。既是一种电影虚实的“重音符号”,又使影片在同一时间地点内向观众传送出更多、更炫目、更全面的视觉信息凸显并强调了此情此景中的人物或景物,丰富了影片的视觉和情感表达。这种镜框舞台式的空间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镜头画面呈现出巨大的沉闷、压抑之感,从而将人物孤独落寞的生存状态与内心世界推向极致

(2)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

画框把空间分隔为“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画内空间是我们在画框以内能够直观看到的,有时画内空间会形成一个封闭、自足的世界,而有时导演也会巧妙地利用画框的隔断造成对于画外空间的想象,来完成叙事与表意

(3)画外空间的构成方法:

①拍摄对象出入画②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动作③画外的人物或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④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⑤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⑥对画面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引入联想画外空间⑦摄影机的运动⑧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⑨画外音

9、构图

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被摄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结构。摄影构图是被摄对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其中包括光、影、明暗、线条、色彩等在画面结构中的组合关系,构成视觉形象

根据被摄对象与摄影机之间的动、静变化及取景所产生的画面结构产生不同的构图形式,有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静态构图显得平静、稳定,构图组合不发生变化;动态构图产生运动的印象。

大卫里恩《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

构图的几种分类:框架构图《毕业生》《神女》;前景构图《赤色杀机》(玻璃前景/铁丝前景/人物前景/物品前景);物品前景《刺客聂隐娘》、玻璃前景《霸王别姬》;水平构图;纵深构图;二分法构图;居中构图;对称构图;倾斜构图《东邪西毒》;景深构图《阿拉伯的劳伦斯》;边角构图《黄土地》《孩子王》

10、景别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一般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景别取决于摄影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和所使用的镜头焦距的长短这两个因素

远景,表现广阔场面的电影画面如自然景色、盛大的群众活动场面等。远景提供的视野宽广,能包括广大的空间,以表现环境气势为主,人物在其中显得极小。在电影摄影中,远景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环境和规模,并在抒发情感、渲染气氛方面发挥作用。经常使用远景的导演有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大卫•里恩、约翰•福特、黑泽明、斯皮尔伯格等

全景,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全景往往是拍摄一场戏的总角度,它制约着该场戏分切镜头中的光线、影调、色调、人物方向和位置,使之衔接卓别林及其他滑稽剧演员都喜欢此类镜头

中景,表现成年人体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可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表演场面的常用镜头,常被用来作叙事性的描写。在一部影片中,中景占有较大的比例。这就要求导演和摄影师在处理中景时注意使人物和镜头调度富于变化,构图新颖优美。中景处理得好坏,往往是决定一部影片造型成败的重要因素

近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运用近景时,可以使观众看清演员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事件中,容易产生交流

特写,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电影画面。可把人或物从周围环境中强调出来特写镜头往往能将演员细微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传达给观众,常被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其情绪。有时也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揭示特定含义。特写是电影中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独特表现手段,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因素之一

11、角度

摄影机与被摄对象的水平夹角与垂直夹角的综合

(1)水平夹角

正面:镜头正对着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介绍人或物的全貌,是表现面部表情最有效的角度,也称“表情角度”

侧面:镜头与被摄主体正面成90度左右的夹角。适合表现运动、动作、人与人的交谈,也被“运动/动作角度”

背面:与正面相反适合表现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含蓄地引发观众想象, 是一种用来制造悬念的角度

(2)垂直夹角

平视:镜头与被拍摄对象在同一水平高度。典型的新闻摄影的角度,表达平等、平静、客观、公正的态度

仰视:镜头高度低于被拍摄对象.被拍摄物体显得高大,有从上往下倾轧的态势,表达敬仰、崇敬的态度

俯视:镜头高于被拍摄对象,被拍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达蔑视、贬义的态度

拍摄角度的作用:叙事作用②用于抒发某种情感,表达特定的视角与内涵。③表现导演的独特风格,或用于某一特定类型

12、焦距

焦距由于摄影机镜头的光学透镜而形成,是从镜头之镜片中间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1)长焦镜头、短焦镜头、标准镜头

长焦镜头:俗称“望远镜头”,视野狭窄,景深较小,常用于表现较远处的物体。长焦镜头能够人为地压缩真实空间,所以也被应用于一些主观化、戏剧化的影像风格中。如《黄土地》《毕业生》《我的父亲母亲》

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视野较宽,景深较大,常用于表现较大范围的视域短焦镜头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扭曲、变形,加之短焦镜头人为地拉伸了景深空间,因此,它往往也被应用于主观的、戏剧化的影像风格。如《堕落天使》《荒野猎人》

标准镜头:标准镜头跟人眼的视觉效果相似,不会人为压缩或拉伸景深空间,而是客观地呈现空间中的一切,更适合拍摄纪实风格的影像

(2)变焦镜头

前伸:由相对短焦距调整为长焦距

后缩:由相对长焦距调整为短焦距

正常的变焦速度:为了清晰成像,随着演员的移动而调整

慢速的变焦:较为舒缓的情绪变化与起伏

快速的变焦:制造让人震惊的视觉效果/主观镜头

洪常秀《这时对,那时错》(2015)

例证:洪常秀的变焦镜头《这时对,那时错》,希区柯克《惊魂记》

13、景深

定义: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1)浅景深:焦距较长,将景物保持清晰的范围控制在有限距离内,只把被拍摄的几件物体对焦,吸引观众注视,表意单一

景深小的镜头在纵深空间中提供信息较少,它能够更为单纯、更为细致的表现出现在镜头前的东西。由于焦点浅,背景容易变虚,观众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画面清晰部分而不致涣散,这能使导演把想要表达的东西最有效的传达给观众。浅焦点容易使镜头中主体和背景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背景的作用

(2深景深:焦距较短,前景与背景之间的较大范围都在焦距内,诸多物体被对焦,讯息被同时包含在各层面,表意含混

景深是影视艺术中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表现手段,它能够改变画面的空间感和时间感,能够增加画面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景深以视觉空间的纵向距离来产生镜头容量。因此,量程选择的意义不在于你要表现多么深的空间,而在于你要通过某种深度的空间形成什么意义、表达什么

希区柯克《后窗》(1954)

例证:在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名作《后窗》中,景深镜头成了将主人公内心中“窥视”欲望外化的工具。同时,景深镜头的使用还为电影中悬疑的设置提供了纵深空间上的架构,它使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的前后景产生关系,将人物的内在情绪和外在环境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也更好地渲染出影片的紧张气氛

14、运动

摄影机的运动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1)围绕固定被摄物体的摄影机单独运动,多用于视觉展示性和交代性镜头,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和强制性意味,可以称为绝对性的运动镜头

(2)摄影机和被摄对象双方的交互运动,多用于运动场景和流畅性剪辑段落,具有客观性和自由性倾向,也可以称为相对性的运动镜头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大师茂瑙,他在1924年的《卑贱的人》中真正解放了 “被缚多年的摄影机”,那“摇摇晃晃的摄影机”首次出现了自主化的运动,成为电影史上客观的摄影机主观化的初次尝试。影片一开场就是一个惊人的运动镜头:摄影机乘坐电梯下楼,穿过宾馆大堂,进入旋转的玻璃大门,一气呵成的流畅运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摄影机在推、拉、摇、移、跟、升、降、旋转和晃动等不同形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

固定摄影,在摄影机机身和机位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拍摄。被摄对象可处于静态,也可处于动态。采用固定摄影既可形成单构图,也可形成多构图,可以更换被摄对象和景别,而不能更换场景

手持摄影,摄影师不用三脚架而用手持摄影机进行的拍摄。新闻摄影师在现场抢拍时运用得较多。拍摄故事片为了显现纪实性摄影风格也经常采用

升降镜头,简称“升降”。摄影机作上下运动拍摄的画面。是一种从多视点表现场景的方法。其变化有垂直升降、弧形升降、斜向升降和不规则升降。在拍摄过程中不断改变摄影机的高度和仰俯角度,会给观众造成丰富的视觉感受。它常用以展示事件的规模、气势,或表现处于上升或下降运动中人物的主观视象。与推、拉、横移和变焦距镜头结合使用能产生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

推镜头,简称“推”。①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拍摄。其画面效果表现为同一对象由远至近或从多个对象到其中一个对象的变化,使观众有视线前移的感觉。特别是可在一个镜头内了解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主体与后景、环境的关系,并可增强画面的逼真性和可信性,使人如身临其境②采用变焦距镜头时,从短焦距逐渐调至长焦距部位,用这种方法拍摄也有推镜头的效果

拉镜头,简称“拉”。①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后移动拍摄,可使画面产生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从一个对象到更多对象的变化。使观众有视点向后移动的感觉。特点是不让观众马上看到景物和环境的整体,而是渐次扩展视野范围,并可在同一镜头内,渐次了解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造成悬念、对比、联想等艺术效果②采用变焦距镜头时,从长焦距逐渐调至短焦距部位,用这种方法拍摄也有拉镜头的效果

摇镜头,也称“摇摄”、“摇拍”,简称“摇”。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影机位置不动, 只有机身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摇摄的方向可与动体的方向相同,也可相背,画面均呈现出动态构图,它逐一展示、逐渐扩展景物,产生巡视环境,展示规模,揭示动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烘托情绪与气貌等多种艺术效果。用长焦距镜头,远离被摄体摇拍,也可造成横移或升降的效果

移镜头,又称“移摄”,简称“移”。摄影机沿水平面上作各个方向移动所拍摄的画面。移摄中多为动态构图。被摄对象呈静态时,摄影机移动,使景物从画面中依次划过,造成巡视或展示的视觉感受;被摄对象呈动态时,摄影机伴随移动,形成跟随的视觉效果;如逆动体方向移动,还可创造特定的情绪和气氛其运动按移动方向大致可分为横向移动和纵深移动;按移动方式可分为跟移和摇移。在摄影机不动的条件下变焦距本身的变化或移动后景的被摄体,也都能获得移镜头的画面效果

跟镜头,又称“跟拍”、“跟摄”,简称“跟”。摄影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体拍摄。有推、拉、摇、移、升降、旋转等跟拍形式。跟拍时处于动态中的主体在画面中位置基本不变,而前、后景则可能不断变换。它既可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动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动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一气呵成的可能性

15、轴线

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

根据导演的场面调度,在同一场景中拍摄相连镜头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影角度的处理要遵守轴线规则,即在轴线180度之内设置摄影角度

这是构成画面空间统一感的基本条件为了寻求富于表现力的电影场面调度和电影画面构图,摄影角度又往往不局限于轴线一侧,这时就要掌握越过轴线的几种方法:

(1利用对象的运动改变轴线,下一个相连的镜头按照已改变的轴线设置角度

(2利用摄影机的运动越过轴线

(3)用无明确方向的中性镜头来间隔轴线两边的镜头,以缓和由于越轴给观众造成视觉上过一个轴线,由另一个轴线完成空间的统一

遵守轴线规则(包括越过轴线的方法)是保证镜头衔接顺畅的条件,是获得正确的空间结构和空间顺序的方法,是使观众正确、清楚领会场景内容的一种手段

16、三镜头法

三镜头法:客观镜头-主观镜头-半主观镜头。三镜头法讲的其实就是所谓镜头的视点。指镜头所模拟不同的观察者(包括摄影师,观众和剧中角色)的视点

三镜头法是好莱坞的成规,一般先用一个交代镜头把空间关系交代清楚(镜头1),然后切一个人物A的正打(镜头2),之后再切一个人物B反打(镜头3),其中镜头2和镜头3都是镜头1(交代镜头)中的一部分,而且镜头2和镜头3中都有彼此的一部分,所以好莱坞三镜头法是时空统一的,符合经典好莱坞电影封闭空间观念所追求的连贯性

17、光线

灯光照明的作用:保证曝光、产生造型感、用于构图、强调人物或细节、营造氛围或渲染情感

(1)光的性质

硬光:通常为直射光,明暗反差较大,阴影明显,往往用来表现男性的、力量的、动态的形象;软光:通常为散射光,明暗反差较小,阴影被弱化,往往用来表现女性的、柔弱的、静态的形象

(2)光的主次

在一个固定构图中,一般只允许存在一个中心光源所形成的照明系统和影调结构。根据光的主次,可以分为主光和补光。主光居于主体地位,决定照明系统的总体格局,多使用硬光。补光起辅助作用,它适当照亮由主光产生的阴影,多使用软光

(3)光的方位

水平方向分为正面光、侧面光、逆光。垂直方向分为平角光、顶光、底光。不同方位的光源可以使同一物体表现出不同的造型形状

(4)光线的功能

①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工作,实现影像确立②控制画面亮度水平和反差关系③决定场景气氛效果④突出、强调被摄体的造型特点⑤为影片确定视觉基调

18、三点布光

经典好莱坞的制作方法。人物照明中三个基本光位的处理。主光、副光和逆光是人物照明中的三种基本光线

主光:首先把主光源放在被摄主体前面,与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副光:在主光源造成的阴影一侧位置进行补光,部分地清除主光投射下的阴影

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后面,使主体看起来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

它们在光线效果上是互相制约的,如主光高,副光就要低;主光侧,副光就要正,而逆光则视主光和副光的位置决定其高低、左右。有时逆光作为隔离光和美化光,也可不考虑与主、副光位置的关系,处理得当,三个光位的光线可以互相补充,在人物方向变化时,仍能正确表现形象;如处理不当,则会互相干扰,破坏形象的表达。三点布光是保证人物基本造型的程式化照明方法

19、影调

画面表现出影像的明暗层次,简称影调。它是构成银幕上可视性形象的基本因素,是画面构图、形象塑造、烘托气氛、传达情绪的重要手段

根据画面中阶调明暗所占的比例多少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亮调、低调、中间调在这三种大调子中由于阶调反差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硬调、软调、中间调。从色彩处理的倾向看,也同样有多种影调形式。以色温的倾向来分有:暖调(例如《美丽人生》的前半部)、冷调(例《美丽人生》 的后半部)

罗伯托贝尼尼《美丽人生》(1997)

(1)高调

以浅灰至白色以及亮度等级偏高的色彩为主构成的画面影调为高调,又称亮调、明调、浅调在高调画面中摄影师必须注意选配少量的黑色和亮度等级偏低的色彩,以便使画面中的亮部在对比中更为突出,这样画面的影调层次才能更为丰富,影像更为生动,而深色的阶调在画面中也会形成视觉中心。

拍摄高调画面多采用亮背景前的亮景物,并多运用散射光照明。高调画面一般多用于表达特殊的心理情绪如幻觉、梦幻、幻想、欢乐、抒情

(2)低调

以由灰到黑及亮度等级偏低的色彩为主构成的画面影调为低调,也称暗调、深调与高调相反,摄影师一般选择深色背景和深色景物;多采用侧光、侧逆光、逆光,或顶光等光位照明,可利用剪影、半剪影或大面积的投影构成低调效果;在处理低调画面时也必须选择少量白色或亮度等级偏高的色彩,或勾出少量的轮廓光,配以适量的耀斑,以反衬出画面的大面积的暗色调,增加画面影调层次,而不致使画面影调灰成一片、显得发闷.一般夜景、洞穴、煤矿等环境有利于创造低调的画面效果。低调画面也是画面影调形式的一种,它多用于表现深沉、压抑、苦闷、紧张、恐怖等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

(3)硬调

硬调画面风格的特点有:

①明暗对比和色彩对比强烈鲜明,两个相邻阶调间隔反差大,景物的色彩多采用原色,少用过渡和补色

②多采用侧光、侧逆光的照明,使被摄体受光面与背光面产生明显的光影对比,画面影调缺少丰富的过渡层次,物体间大结构关系清楚,但缺少质感的细腻描绘,给人以粗犷、尖锐的感觉

硬调画面气氛一般多用来表现战争、恐怖、压抑、动荡不安等气氛。例如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对战争的描写用黑白片拍摄,并有意将画面处理成硬调,以强调战争的残酷性;影片《变脸》则利用强反差硬调的低调处理画面,烘托恐怖气氛

(4)软调

软调画面风格的特点有:

①画面中明暗对比和色彩对比柔和,两个相邻的阶调间隔反差小;景物色彩多选用补色或过渡色即偏向于原色红、绿、蓝的混合色,黄、品、青,或橘黄、橘红、灰蓝等中间色在软调画面中往往不出现最亮与最暗的层次,中间过渡层次丰富,级差小,物体质感表现细腻

②摄影师在拍摄中多采用散射光、正面光以减少景物的投影,或冲淡阴影的暗部

软调画面效果的形成与拍摄景物的选择、照明方式、设备参数、光学镜头、曝光量均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可采用加柔光镜、施放烟雾、背景纱等多种手段完成

(5)中间影调

中间影调是影片中最常用的一种影调形式它有两层含义:一是画面影调的明暗关系;二是画面影调的明暗反差。从画面影调的明暗关系看,它处于低调画面与高调画面之间,影调亮与暗的部分对比适中,画面中深、灰、浅、亮的阶梯式明暗层次(即阶调)丰富,明暗影调过渡舒缓

20、色彩

色彩是视听语言中另一重要的表意元素,灯光、布景、道具与服装的颜色都可以影响画面的色彩谱系,从而构成不同的叙事内涵。色彩在影片中,不仅是自然色的再现,而且具有主观性、情绪性

在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中,色彩成了电影的主角,用不同的颜色诉说不同的故事,展现不同的情绪。红色作为主基调,暗示着躁动的情绪或者噪音,象征着充满压抑的现实空间,黄色是工业文明毁灭人类生存的象征,蓝色隐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1964)

(1)不同色彩在电影中的表现:

红色:用以表达热烈、温暖、炽热的情绪,用以刻画生机勃勃的意象如《红高粱》《辛德勒的名单》

黄色:意味着丰收、成熟、喜悦,同时表达欢乐、轻松、明快的情绪如《天堂之日》《末代皇帝》

绿色:给人安宁、平静、和平的感觉,同时又意味着生机与希望如《恋恋风尘》《这个杀手不太冷》《孩子王》

蓝色:冷色系,给人寒冷、冷漠、忧郁、绝望的感觉如《阿黛尔的生活》《碧海蓝天》

黑色:意味着恐怖、邪恶、凶险,悲观、绝望、死亡,庄重、严肃、自闭、压抑如许多惊悚片、恐怖片、黑帮片、黑色电影

白色:表现纯洁、安宁,同时意味着苍白、病态、冷漠,或者表现高贵、圣洁如《白色》《魔戒》

(2)色彩功能:

①奠定整部影片色调: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整部影片.《黄土地》写对土地的爱,橘黄色的暖色;《金色池塘》写黄昏之恋,黄色的暖色调;《蓝》写自由,蓝色调;《红高粱》中红色基调贯穿了整个影片,是主人公的勇敢和斗争精神,也是一种对国家的爱

②一个段落: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段落与时空联系,表示一种回忆、比照,以此讲述故事《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开始用色彩的变化来讲述故事

③一个场景: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场景,《大红灯笼高高挂》梅珊死后,她的房间被颂莲点上了红灯笼,整个房间透出血一般的红色色调

④被凸显出来的色彩,往往用来营造较强的象征和表现意义《战舰波将金号》运用“加色法”,将战舰上的旗涂成红色,由此来表示革命的胜利;《辛德勒的名单》用穿红衣服的小女孩来便是犹太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红色沙漠》为了制造现在工业社会的形象,将工业废料、河水污染、沼泽和大块地区都染成了灰色,也表现女主角单调乏味的生活

⑤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大红灯笼高高挂》颂莲衣服色彩的变化,素白-碎花-紫红-大 红-蓝色-白色,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变化,塑造了人物形象

END
 往期推荐 

点击图标 关注我们


YOUNG LIFE



样生电影考研
3个北电研究生,1个出自样生!深耕北京电影学院BFA北电考研,始于16年。电影、生命、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