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2025年元月15日周三(第3246期)

财富   2025-01-15 00:00   天津  

今天是2025年元月15日,星期三,农历腊月十六,美好的一天从阅读《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开始!

每日晨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既定的道路,他人的足迹,难以全然摹写。智者之选,在于坚守自我步伐,悠然拥抱每一个瞬息。勇于特立独行,深谙独立思考之道,方能邂逅契合心灵的生活方式,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美好的一天从做好自我开始!周三,早安!  

以下内容是由《现代财经》编辑部根据国内外财经类门户网站相关资讯编辑整理而成(总第3246期)。原创不易,敬请尊重。谢谢鼓励。

  一、早读分享   

 1、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单元,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可以说,推动企业融通发展是重塑产业创新组织模式、提升产业创新效能的重要引擎。如何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实现创新资源整合、知识协同共享和价值共创共赢,成为重要课题。良好的创新生态是实现产业链和企业间融通创新的前提。营造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既需要多元生态主体间的互动,同时也离不开应用场景的赋能。(中国经济网)
蔡子微评:企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单元,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然而,企业融通创新目前存在着模式不新颖、与数据联通不完善等问题。对此,一方面要探索多元化的融通创新模式,提升创新联合体的科创平台质效,支持创新联合体建立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另一方面要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数据资源聚合、互通和运用,搭建数据联通平台。
话题关注:数字化时代下企业融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路径研究
2、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新阶段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水平持续增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生态振兴有效推进。(中国新闻网)
蔡子微评:在生态经济背景下,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推广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产业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种产业模式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创新将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话题关注:生态经济背景下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研究
3、央行、外汇局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于1月13日实施。(中证网)
蔡子微评:央行和外汇局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通过提高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有助于增加外汇供给,改善跨境资本流动形势,起到稳定汇率的作用。同时,它还能鼓励市场主体跨境融资、扩大资本流入,此举释放了稳汇率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避免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预期过度聚集。
话题关注: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能否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
4、江西南昌:培育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南昌市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各乡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着力在选准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响农业品牌上下功夫,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中国新闻网)
蔡子微评: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特色产业的培育对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如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传统手工艺,不仅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增强乡村的经济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政策的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将进一步促进特色产业的繁荣,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话题关注: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培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5、 外贸“新”风劲吹,稳量提质有支撑。过去一年,我国外贸运行整体稳中有进,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国际市场更加多元,贸易新动能加速释放。这些向“上”向“新”的发展图景,彰显我国外贸应对挑战、穿越周期的韧性。新的一年,虽然我国外贸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但是,全球经济复苏催生外部需求,国内推进贸易便利化、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新兴市场、跨境电商在内的新业态蓬勃发展等积极因素,仍将助推外贸稳量提质、持续向好。(中国经济网)
蔡子微评: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外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内部结构不协调、新优势塑造的基础较薄弱等问题。对此,一方面以建立统一大市场推进对外贸易协调均衡发展。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和禀赋优势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带、特色产品等联动发展新模式。另一方面,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高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外部依赖。
话题关注:中国现代化视域下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竞争力分析
6、夯实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底座。当前,我国已进入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时代,迫切需要构建适应数据要素特征、发挥数据价值效用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指引》明确了行业、区域、企业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定位,围绕数据流通利用、算力底座、网络支撑、安全防护等部署了建设任务,为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说。(中国经济网)
蔡子微评:数据被视为新的生产驱动力最大化发挥数据乘数效应迫在眉睫。对此,一方面加强数据治理营造有利于数据要素流通的市场环境。同时坚持多方合作与共同治理战略加强过程与结果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促进数据共享与开放提高数据价值。利用大数据优化资源管理体系,借鉴以往经验,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合理配置资源,防止其空心化。
话题关注: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运行机理与实践价值
7、宁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驶入“快车道”。“企业作为连接科技和产业的关键,宁夏通过强化政策辅导和精准培育,助推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副厅长陈放介绍说,宁夏加大科技型企业和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的梯次培育,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家,三年翻了一番。支持银川高新区等5家园区组建首批自治区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共享装备等10家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经济日报)
蔡子微评:宁夏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过程中展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及与企业的紧密结合,这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能。尤其是在资源节约与环保方面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未来,宁夏应继续加大对创新平台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话题关注:科技人才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机制与体系构建
8、加快推动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当前,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低空经济发展浪潮,广西也出台了《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提出培育产业链链上企业200家以上,力争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由于目前广西低空经济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加快完善。(中国经济时报)
蔡子微评:广西凭借丰富的空域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巨大潜力。通过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应用场景、培育产业链、引进人才和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还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话题关注:创新政策驱动低空经济产业链延伸的组态路径研究
9、算力交易“电商平台”来了!近日,随着基于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的全球首个光电融合确定性新型算网基础设施正式开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享受算力“红利”。仅需3.8毫秒,安徽宿州一家企业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数据,便可以从宿州抵达江苏南京,再经过12毫秒,算力调度平台即可将它们送达1300多公里外的甘肃庆阳。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远道而来”的数据的训练效率,相当于同一个智算中心内训练数据的95%。有了南京和庆阳两处算力中心的协助,这家企业的“算力荒”得到缓解。(财联社)
蔡子微评:这种基于未来网络设施的算力交易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更加高效、低成本的算力获取途径,促进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该平台将算力资源视为可调配、可交易的商品,这意味着未来的算力市场将可能成为类似于传统电力市场的高度集中的市场体系,为全球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话题关注:“算力荒”缓解路径研究:以算力交易平台与算力网络的协同作用为视角
10、杭州钱塘:共有产权房托起人才“安居梦”。近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大学城北的人才共有产权房——沁瑄云上府的1422套房源已全部售罄。近年来,杭州市政府积极落实民生保障政策,打好青年人才提升生活品质与降低生活成本的“一升一降”组合拳,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提供了有力的安家支持。作为产业与高校聚集区,钱塘区是杭州高新技术产业的“主阵地”。随着大量企业的发展,来自新市民和青年群体的住房需求急剧增加,常面临住房紧张、居住条件不均等问题。(财联社)
蔡子微评:通过这种方式,杭州有效推动了青年人才的安居和创业发展,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进而促进了本地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一政策也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尤其对于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住房政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随着人才的流入,房屋市场的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体现出政府在民生保障、人才培养和城市规划方面的综合考量。
话题关注:“安居乐业”视域下人才住房政策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联动效应研究
11、提高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质效。上市公司的破产重整是市场经济中的常见现象,其不仅是企业在面临经营困境时的自救之举,也是资本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质效,可以在拯救困境上市公司、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和资本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4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经济日报)
蔡子微评: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企业自救、资本市场调节以及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新政策强调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依法公正审理、提高重整质效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原则,有助于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防范市场风险,维护资本市场秩序。特别是在明确不具备上市公司重整价值的具体情形方面,加强了对破产重整的监管,避免了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加强各方协作,真正实现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目标,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话题关注: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管理优化实践困境与提升路径
12、唤醒沉睡资源激发乡村活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是唤醒农村沉睡资源、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当前,探索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进而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应大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探索横向跨村合作模式,通过整体规划、村际合作发挥规模优势,培育特色乡村产业,避免重复建设。健全农户参与机制,鼓励农户通过多种形式更好地参与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建立更加牢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合力。(经济日报)
蔡子微评: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意义重大,是解决农村资源闲置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途径。当前,人口外流导致农房闲置问题凸显,同时乡村振兴又对土地空间有多元化需求,这使得探索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的有效形式迫在眉睫。两轮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虽探索出了一些盘活利用方式,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优化升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闲置农房盘活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具备多种优势。未来,应大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通过探索跨村合作模式、健全农户参与机制、加强人才培育、创新投融资机制等举措,为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注入新动能,实现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乡村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话题关注: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二、今日社科期刊佳作关注  

驾驭跨行业管理挑战的专业主义方法论——褚时健管理实践案例研究


作者:邓伟升 来源:《管理学报》2024年第11期

  导读  

采取单案例研究方法,对褚时健50年的管理实践进行探索分析,发现专业主义是褚时健“做一行成一行”的核心逻辑。研究结果表明:褚时健专业主义方法论以自强不息为元起点,以利益相关者平衡共生为保障机制,涵盖“专业做事”与“专业管人”两方面内涵,具体包括以工匠导向、科学导向以及坚韧导向为核心驱动因素的“专业做事”范畴,以辩证原则、契约原则以及共生原则为核心驱动因素的“专业管人”范畴。以工匠导向、科学导向、坚韧导向为核心驱动因素的专业做事内涵,体现为聚焦、精益与实干三大特质,分别对应“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和“踏实地做事”3个逻辑。以辩证原则、契约原则、共生原则为核心驱动因素的专业管人内涵,体现为制度、包容与共赢三大特质,分别对应“规范化协作”“容错式管理”和“系统性整合”3个逻辑。

关键词:专业主义;平衡共生;管理思想;

引用格式:邓伟升.驾驭跨行业管理挑战的专业主义方法论——褚时健管理实践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24,21(11):1581-1592.

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分工与企业协作日益呈现出专业主义的趋势。专业主义强调对知识的尊重,对学习的尊重,而市场分工的本质就是知识分工[1]。传统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思维注重层级、纪律性、系统流程,专业主义则要尽可能地精简层级、淡化管控,增强组织的共享性、协同性。这也是德鲁克曾提及的21世纪管理新挑战,即在日益动荡的外部环境中,如何以专业的方式进行应对。当下,各类黑天鹅事件频发,企业增长乏力、短期取向日益显著,企业面临如何守好初心、做强本业的挑战,亟需对“做一行成一行”的专业主义逻辑开展深入探索。

“专业主义”最初被定义为“个体公开声明,支持以……为职业,关注自己的行为,坚持自己的服务准则”[2],可分为专业能力、高尚品德、身份认同和执业4个部分[3]。早期,专业主义主要应用于职业社会学领域,强调其在强化职业垄断、职业权威和促进职业转变方面的积极作用[4]。然而,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有关研究视角逐渐转向组织管理领域。在组织管理视角下,诸如管理者、项目经理、技术专员等专业人士群体[5],逐渐与组织、市场产生关联并融入其中[3],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大前研一[6]在其所著的《专业主义》一书将专业主义应用于组织管理中,认为真正的专业主义应具备4种能力: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对于企业而言,专业主义是对消费者负责,管理者可按图索骥,寻觅真正的一流人才。梅斯特[2]进一步指出,专业主义无关行业无关职位,只包含个体对工作的自豪、对高品质的追求、对客户的积极关注,即专业主义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系列技能。在组织管理实践中,专业精神通常被视为员工和管理者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特质,强调将内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整合,通过一系列不断重复的实践来培养和展现专业素养,而非仅仅关注个人的性格特征[7]

吴照云[8]认为,管理的核心就是“做事”与“管人”,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在“做事”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掌握广泛而深入的知识体系,涉及流程管理、质量管理以及生产运作管理等领域;在“管人”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关注到激励机制、沟通机制等。对此,有学者提出,在管理过程中理解和应用专业主义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提升管理效能和组织绩效[9],进一步推动企业组织管理的发展和创新。鉴于此,打开复杂管理活动背后的专业主义逻辑,日益成为亟待破解的关键议题。

虽然组织管理视角下的专业主义研究已经明确了专业主义对组织和个体的积极影响,组织管理领域的学者也对专业主义与企业家精神[10,11]、工匠精神[3,12]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需要指出的是,以往研究大都忽略了复杂管理活动情境中专业主义的内涵变化,也较少从其基本概念内涵出发对专业主义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究,且对专业主义在复杂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等方面思考较少。为此,本研究结合企业家褚时健在其50年专业做事和专业管人方面的卓越表现,发现专业主义不仅仅是对个人专业能力的追求,更是一种管理哲学和方法论,强调的是专业做事和专业管人的融合。鉴于此,本研究从专业主义内涵切入,采取单案例研究方法,总结梳理褚时健是如何运用专业主义逻辑在“做事”与“管人”两个方面精益求精,进而探析管理实践中专业主义方法论的内在逻辑,挖掘出褚时健的企业家底层管理哲学和管理思想特征。

2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单案例研究方法,主要理由如下:一是研究的目的在于梳理和提炼褚时健的专业主义方法论,剖析其专业主义的内涵与内在逻辑,具有归纳和探索的特征,属于“怎么样”的问题,而案例研究正适合探究此类问题[13];二是褚时健的管理实践与经历具有复杂性与动态性,相对于多案例研究,单案例研究能够更详细地呈现案例数据[14],进而全面、具体、准确地提炼褚时健独特的企业家管理思想。

2.2 案例对象选择

本研究选取企业家褚时健的管理思想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区间为1963~1978年、1979~1996年、2002~2019年3个阶段,共计50年的时间跨度。有关选择理由如下:①典型性原则[15]。褚时健关于专业主义方法论给企业管理实践中如何“专业做事”与“专业管人”提供了独特见解。褚时健在玉溪市新平县曼蚌糖厂(以下简称糖厂)、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烟厂)、云南褚氏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褚氏农业)的发展中都做出较为突出的业绩,从理论视角梳理和归纳专业主义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②研究的可行性。褚时健长达50年的管理实践能够很好地覆盖本研究所关乎的问题,在数据方面也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时效性,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其管理思想的内在逻辑。褚时健充分、良好的管理实践过程数据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样本素材,且与研究主题高度契合,有助于研究文献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并通过反复地论证迭代,不断完善理论构建和机制模型。

2.3 数据收集

本研究通过多种来源收集数据,以一手数据为主,主要是深度半结构访谈以及参与式观察;二手数据为辅,主要是相关新闻报道、官方网站资料、期刊文献、邮件、视频等。本研究的探析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当时笔者以政企交流的方式到褚橙庄园调研;2015年,笔者到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从研究者的角度持续追踪褚时健在管理实践中的方法论;2018年,笔者博士毕业后到云南大学工作,转以咨询专家的身份,参与到“褚橙”的传承发展中。笔者持续对褚时健及其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了充分地访谈,重点关注了褚时健的经营管理方法和企业发展现状等方面的内容。本研究的资料收集及编码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资料收集及编码情况

注:资料来源为笔者整理,下同。

2.4 数据编码

本研究采用GIOIA等[16]提出的“一阶—二阶—聚合”数据编码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来展现最终的故事逻辑(见图1)。具体而言:首先,研究团队成员认真研读相关一手资料以及二手资料,按照褚时健参与企业管理实践的时间顺序和关键事件发展顺序进行梳理,理清前后因果关系逻辑,形成较为清晰的故事线;其次,由两位研究人员对数据资料同时进行编码,总结归纳相对应的构念,通过不断地对编码进行迭代比较,经过反复地筛选和讨论,最终形成较为合理的构念,同时,对不同维度予以合理解读,构建合理的数据链;再次,在一轮分析结束后,向有关专家和学者进行咨询,对关键构念及逻辑思路进行结果分析和商议,编码成员再次进行迭代优化,确保结果的可信度;最后,根据编码情况,在文献和案例素材之间不断地进行比对,相互印证和进行对话,并深入每个维度去梳理归纳关键事件背后细微的因果关系和内在逻辑,最终形成由原始数据片段构成的一阶概念,进行归类合并后形成二阶主题,再提炼整合后形成专业主义方法论的聚合构念。

图1 数据结构图

注:资料来源和图示为笔者自行整理绘制,下同。

本研究团队重点探索了褚时健专业主义方法论在“专业做事”与“专业管人”两方面的内在逻辑,不断迭代更新研究框架,构建闭环思路,并与理论文献反复地比较迭代,在多种来源数据的共同验证下,最终形成明确的、合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得出研究结论。

3 案例描述

3.1 褚时健管理理念简介

任何企业与品牌都应具备“专业主义”。褚时健曾说,“事情的规律,认真就做得好。要下功夫、要认真,所有的事都要这样”。褚时健原名褚时俄,上中学时,他根据《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把自己改名为“褚时健”。褚时健在其一生中秉持以工匠导向、科学导向和坚韧导向为核心内涵的专业做事逻辑,注重细节、标准和创新,以追求卓越品质和持续改进。同时,褚时健还秉持以辩证原则、契约原则和共生原则为核心内涵的专业管人逻辑,通过与员工及合作伙伴的合作共赢,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

3.2 企业家管理实践简介

纵观褚时健一生,似乎没有他做不成的企业,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就能把一个企业做好。褚时健一生做过3个企业,即糖厂、烟厂、褚氏农业。1963~1978年,褚时健调到糖厂工作,负责生产经营,仅一年就实现经济效益转亏为盈。1979~1996年,褚时健调到烟厂任职,实现企业从地方小烟厂到“亚洲第一”烟草巨头的华丽转身。2002~2019年,褚时健开始承包荒山种植橙子,致力于使用现代农业技术和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水果种植,也开展优质水果品种繁育、种植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和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并达成单品农产品产值超5亿元人民币的优秀业绩。褚时健的管理实践大事记见图2。

图2 褚时健管理实践大事记

4 褚时健专业主义方法论分析

4.1 褚时健“专业做事”与“专业管人”的管理思想

4.1.1 专业做事

(1)工匠导向 工匠导向主要以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专注坚守、协同合作、敬业乐业、厚德载物等核心素养为特征[17],即把某件事情做到极致[18]。在褚时健的管理实践中主要表现在精细化管理和专注式探索两个方面。

(i)精细化管理 一是生产管理精细化。褚时健一直注重对榨糖、烟叶种植、褚橙种植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涉及的关键业务环节进行精细化管控。例如,致力于做到上万亩挂果树的“褚橙”口味近乎一致。二是成本管理精细化。褚时健在榨糖、制烟以及种植橙子时,通过成本结构的分析,压缩消耗、减少浪费。褚时健常说:“省下的就是挣下的,企业要讲效益,就要精打细算搞生产。”三是质量管理精细化。褚时健致力于品质管理,无论是甘蔗,还是烟叶,生产原料都必须符合标准才允许进入企业用于生产;无论是否亏钱,只有符合品控的橙子才能进入市场。

(ii)专注式探索 一是强调终身学习。褚时健的一生一直保持着持续学习的态度。二是坚持深入一线。无论是在烟草行业还是后来的水果种植业,褚时健都坚持深入一线,亲自了解每一个环节,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三是集中资源突破。褚时健善于以最小的成本集中资源进行突破,将产品做到极致,形成竞争优势。

(2)科学导向 科学导向强调用科学方法解决实践问题,在褚时健的管理实践中主要表现在标准化管理、实验式迭代两个方面。

(i)标准化管理 一是技术标准化。褚时健始终认为技术是创造好产品的关键。在糖厂工作时,他痴迷于榨糖和煮糖环节的技术提升;在烟厂任职时,他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在种植“褚橙”时,他从种苗开始到水源、采摘、选果等各个环节都非常注重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二是流程标准化。褚时健将整个种植橙子的过程凝练为标准化的操作手册,每位员工都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作业。三是产品标准化。褚时健认为,农产品也要像工业产品一样,实现标准化交付(如口感一致性)。

(ii)实验式迭代 一是实验检验。褚时健在制糖、卷烟生产以及种植橙子方面的标准都是通过大量对比实验以及过往经验教训积淀而来。二是试错调整。一方面,褚时健在生产环节不断试错调整,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另一方面,褚时健在市场探索方面,注重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三是持续改进。在褚时健的指导下,“褚橙”团队通过多次修改青春版褚橙种植技术,并因地制宜改良施用肥料,成功实现让果子拥有优质口感的同时又比其他同类产品早一个月成熟。

(3)坚韧导向 坚韧导向是指从困境或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件中恢复过来的能力以及超越平凡的意志力[19],在褚时健的管理实践中主要表现在敢于挑战和持续奋斗两个方面。

(i)敢于挑战 一是不惧承担风险。在面临不确定性和可能带来负面后果的情况下,褚时健愿意主动承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特别是他在烟厂指导香烟生产时大胆进行技术改造,改革创新产烟体制与管理。二是鼓励困难前置。在橙子种植过程中,褚时健坚持困难前置的理念,提前规划和应对各种挑战和困扰,增强对市场变化和竞争环境的适应能力。三是促进自主创新。无论是卷烟制造,还是种植橙子,褚时健都致力于推动产品的创新,并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不断研发新品种和新口味,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ii)持续奋斗 强调面对困难、挑战或逆境时坚持不懈、毫不动摇的态度和行为。褚时健说:“人要对自己负责任,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层面:一是抗逆式反弹。褚时健曾跌至人生的谷底,但他2002年保外就医后,以74岁的年龄开始携妻种橙,让世上多了一种叫“褚橙”的水果,也让自己再次成为人们眼中的传奇。二是应然式坚守。即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褚时健遇到具体问题,往往不受限于约束条件,始终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出发点,站在整体利益和高度上思考对策,时刻在向困难挑战,超脱出自己的有限经验。三是静默式沉淀。即强调通过静心、专注地进行思考和学习,以获取新的见解、洞察和知识,提升个人或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任何一件事过于求快、求结果往往并不见得就是好事,欲速则不达,人生的方向一旦选择偏差速度越快就越是加剧人生的风险。”褚时健说。

本研究专业做事的关键构念识别与典型证据援引见表2。

表2 专业做事的关键构念识别与典型证据援引

4.1.2 专业管人

(1)辩证原则 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以实事求是为基石、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注重事物的内在联系,善于从多维度、多角度把握问题的本质。

(i)实事求是 即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20]。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层面:①强调内行领导。褚时健一贯主张企业领导者应具备专业知识,成为内行领导,以有效指导员工。②公正无私唯才是举。褚时健强调领导要公正无私,不能有偏袒之心,只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员工,才能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③知人善任用人所长。褚时健为了充分认识、了解人才,曾出台过两个规定:新上任的中层干部都有一年的考察期;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必须先到一线车间工作半年。

(ii)对立统一 指不同事物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1],强调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层面:①个人与集体利益合一。褚时健在管理实践中总是将农户或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集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这种机制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也确保了企业的长远发展。②管理与被管理的统一。褚时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管理理念和方式,让全体员工参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这种全员参与的管理方式,体现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统一。③集中与分散的统一。褚时健在管理烟厂时,通过建立“三合一”体制,实现了集中经营与规模经营,同时保留了地方经营管理的灵活性。

(2)契约原则 指诚实守信地履行契约的精神,褚时健的管理实践强调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两种契约,即经济契约与心理契约。

(i)经济契约 一是保障最基本利益。作为企业的主人翁以及工会的支持者,褚时健坚持维护工人应得的或超出期望值的基本权益。二是收入与贡献相匹配。褚时健是最早实行“包干制”的企业家之一,即工资、奖金与产量挂钩的分配法,这打破了以往的平均主义,实现了收入与贡献的相匹配。三是兑现相关方红利。褚时健在与组织内部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如员工、管理层、股东,以及组织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合作时,总会积极主动地满足和实现相关方的利益和期望,以获得更好的共同成果。

(ii)心理契约 指组织与个体之间在心理层面的约定或心理期望,也是联系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心理纽带[22]。褚时健常说:“农民不太懂条文契约精神,但是他们有坚定的感情契约。”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层面:①工作与生活兼顾。褚时健刚开始种植橙子时,由于是负债经营,很多地方能省就省,但是在农户和作业长的待遇上,褚时健尽可能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比如,给农户提供住房,配菜地种菜养家禽,让他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②借发展机会赋能。褚时健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内部晋升的机会,使员工有机会在职业领域和经验上得到拓展。③形成可预期路径。褚时健在管理过程中建立了合理的晋升机制、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这使得员工能够期待通过良好的绩效表现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薪酬奖励,从而实现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预期路径。

(3)共生原则 指一种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或态度,强调个体之间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利益和互利目标,在褚时健管理实践中主要表现在利益均衡和价值共创两个方面。

(i)利益均衡 指利益关系的各方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并非指分配结果意义上的利益平均分配,而是要从制度和机制上来保障利益分配的均衡[23],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层面:①错位协作原则。褚时健注重发挥不同成员的优势特长,特别是在管理过程中,强调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②主动让利他人。褚时健认为,做生意不能只想着让自己赚钱,适当让利,常常会获得更大的利益。③“半合伙人”模式。在种橙过程中,褚时健通过内部承包责任制,将果园的利益与农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用这种方式让农户减少投入,转移农户风险,共享果园收益,同时牵引农户更好地贯彻公司的种植要求。

(ii)价值共创 一是共同创造产品价值。一方面,褚时健通过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在烟叶种植、褚橙种植上,致力于共同打造好产品;另一方面,褚时健与合作商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与销售渠道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共同创造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二是共同创造产业链价值。褚时健与其合作伙伴在整个产业链上共同协作,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者,包括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共同创造产业链价值,“努力让一起合作的人都能挣到钱”。三是共同创造社会价值。褚时健与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合作,通过商业活动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如教育支持、环境保护、贫困救助以及与科研机构、技术专家等共同进行技术创新等),以此来共同提升社会的整体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专业管人的关键构念识别与典型证据援见表3。

表3 专业管人的关键构念识别与典型证据援引

4.2 褚时健专业主义方法论的内在逻辑

本研究对褚时健的专业主义方法论进行了解析,发现其逻辑起点是自强不息,保障机制是平衡共生,并从“做事”与“管人”两个方面探究了专业做事与专业管人的内在逻辑,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高效、可持续的专业主义方法论体系。

一方面,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职业生涯中,褚时健都遇到了重重困难和挑战,从年少时的家庭变故,特定时代的考验,到后来的事业风波,再到晚年的疾病困扰,他始终没有放弃。相反,褚时健以顽强的意志力和不屈的精神,一次次地克服困难,践行“山高人为峰”的人生追求。另一方面,褚时健认为,企业管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平衡共生是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全体人员实现平衡、共生,多劳多得,达到了分配公平,大家才会努力工作,企业的目标才能实现。这两方面共同构成褚时健专业主义方法论的底层管理哲学,即自强不息平衡共生,以“自强不息”为起点,把握“做事”与“管人”间的平衡;以平衡共生为保障,关注到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也强调了共同创造与分享增加价值[24]

在“做事”方面,褚时健从工匠导向、科学导向、坚韧导向3个方面深刻阐释了其专业主义逻辑。这3种导向侧重点有所不同:工匠导向强调对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和专注式探索;科学导向强调标准化管理和实验式迭代;坚韧导向强调敢于挑战和持续奋斗的精神,三者两两交叠,生成专业做事的机制逻辑。具体阐述如下。

(1)工匠导向与坚韧导向二者交叠呈现出专业做事的聚焦特质。聚焦战略是指企业将所有可用资源集中起来,为特定细分市场或顾客群体提供商品或服务[25],强调将注意力、资源或努力集中在特定事物或目标上。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层面:一是聚焦核心问题。褚时健常说要把事情做好(如2006年他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是集中精力解决果子的口感问题)。二是聚焦核心产品。褚时健晚年创业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橙子的种植和品牌建设上,创立了“褚橙”品牌,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的橙子。三是聚焦核心资源。在烟厂工作时期,褚时健聚焦核心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打造高品质的香烟产品,使得红塔山成为优质卷烟的代名词。褚时健用50年时间,做成了3件事,几乎每一件事,在做成之前,都是历尽艰辛,排除万难,“企业家和年轻人,做事情,不能太急功近利,要耐得住性子,功夫到了,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的逻辑,聚焦于适当的任务或目标,进而确保工作是在坚实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26]

(2)工匠导向与科学导向二者交叠呈现出专业做事的精益特质,表现为管理者运用精益思维来管理企业的各项活动[27]。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层面:一是精益生产流程。在哀牢山承包果园时,褚时健要求种植农户必须按着操作手册严格进行(如每年每棵树要剪几次,每次修剪要具体到离树干几厘米等等)。二是精益效益管理。在糖厂任职时期,褚时健通过压缩能耗,使连年亏损的企业竟然盈利了28万。三是精益技术研发。褚时健在烟厂任职厂长后,大胆进行技术改造,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敢拍板贷款2 000万美元从英国引进一流设备,学习国外种烟技术。褚时健认为通过科学的管理、合理的流程和严谨的态度,才能在长期竞争中取得成功,这体现了“正确地做事”的逻辑,强调的不仅是目标的达成,更注重做事的方式和流程。

(3)科学导向与坚韧导向二者交叠呈现出专业做事的实干特质。实干强调企业家务实、勤奋刻苦和计划周到的个性特征[28]。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层面:一是做事实诚。褚时健注重诚信做事,强调每个环节都应做到真诚。当年“褚橙”种植成功后,他的朋友们几十吨、几百吨地予以购买,使得“褚橙”的销路逐渐打开。二是做人实在。褚时健为人低调朴实,重视真诚待人和真心待事。当年烟厂开始盈利后,褚时健便为员工们建福利房,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三是创业实效。褚时健这一生在榨糖、种烟和种橙等不同行业中取得的成绩,均让同行钦佩。褚时健说:“有一个不变的追求,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这就是“踏实地做事”的逻辑,要脚踏实地辛苦付出、勤于劳作,才能成业成事。

在“管人”方面,褚时健从辩证原则、契约原则、共生原则3个方面深刻阐释了如何做到专业管人。这3种原则在强调的内容上有所不同:辩证原则强调实事求是和对立统一,注重在复杂问题中寻找平衡和动态发展;契约原则强调经济契约和心理契约,注重公平、诚信和互利的关系建立;共生原则强调利益均衡和价值共创,注重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共同繁荣,三者两两交叠,生成专业管人的机制逻辑。具体阐述如下。

(1)辩证原则与契约原则二者交叠呈现出专业管人的制度特质。制度的意义在于构建规范与赋予自由。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层面:一是员工激励制度。在烟厂工作时,褚时健提出了把员工的工资奖金与每大箱卷烟挂钩的薪酬激励政策。二是生产质量制度。褚时健常在生产一线里问职工“消费者为什么爱名牌?”他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喜爱名牌高高在上的质量”。三是作业管理制度。种植橙子时,褚时健一改过往粗放的种植方式,请来专业种植人才,对种橙的土壤结构、种植周期等都进行了极为细致的量化,即“用工业的办法管农业”。褚时健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方法,如“三级警察站”质量检查制度、半合伙人模式、激励制度和标准化种植等,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好的制度,让组织实现一致性、高效率和可靠性[29],即“规范化协作”的逻辑,强调了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2)辩证原则与共生原则二者叠加呈现出专业管人的包容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层面:一是对员工试错的包容。褚时健在其管理实践过程中,对于下属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并不是简单地责罚,而是更多地采取了包容的态度。二是对各类伙伴尊重包容。在创业过程中,褚时健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士合作,包括技术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以及其他领域的专家,都能够欣赏并尊重每个人的独特价值,而不是仅仅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合作伙伴。三是对社会和时代的包容。褚时健在晚年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没有选择沉沦和放弃,而是重新振作起来,在哀牢山种植橙子,最终创造了“褚橙”奇迹。褚时健无论是对社会环境还是对员工和合作伙伴一直秉持着平等对待和尊重的态度,致力于创造一个积极、合作和包容的环境,即“容错式管理”的逻辑。

(3)契约原则与共生原则二者叠加呈现出专业管人的共赢特质。共赢强调价值创造共同体各方在价值共创过程中获取自己所需价值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整个系统价值的实现[30]。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层面:一是农户与企业共赢。褚时健为了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实行家庭“分片”承包责任制。“把农户们的利益共享问题解决了,他们比我自己都要对工作负责。”褚时健说。二是员工与企业共赢。在烟厂任厂长时,褚时健不仅为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还考虑到了工人子女的教育问题,建起了可容纳300多个孩子的幼儿园和厂办学校。三是供应商与企业共赢,褚时健认为,通过实施优质优价的策略,企业不仅能够保证自身的利益,还能够确保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也从中受益。褚时健非常注重平衡各方的利益并共同创造价值,以实现多方的共赢,即“系统性整合”的逻辑。系统的特性就是整体的增量价值,即各部分单独存在时所不具备的功能或价值,实现协同效应和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构建了褚时健专业主义方法论的理论模型(见图3)。

图3 褚时健专业主义方法论的理论模型

特质的关键构念识别与典型证据援引见表4。

表4 特质的关键构念识别与典型证据援引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褚时健50年的管理实践,从“做事”和“管人”两个方面对褚时健的专业主义方法论进行了解析,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褚时健专业主义方法论的逻辑起点是自强不息,保障机制是平衡共生。褚时健一生经历了战争、时代动荡、牢狱、疾病等多重逆境,但他从未放弃,始终以自强不息为起点,践行其“干一行成一行”的专业主义逻辑。一般而言,奉行专业主义的管理者,常常会因过度聚焦专业领域,忽视专业外的关键要素[31],把“专业主义”走向个人主义,不能有效团结外部资源与智慧,进而给后期坚守“专业主义”增加不必要的困难。对此,褚时健强调“没有只有一个人赚钱的生意,与人合作,必须给人利益;利益这个东西是个相互作用的产物,适当让利,常常会获得更大的利益”,倡导以“平衡共生”的理念,将最大范围的资源、智慧聚焦到手头的事业中。

(2)褚时健专业主义方法论涵盖“专业做事”与“专业管人”两套相辅相成的机制逻辑。以工匠导向、科学导向以及坚韧导向为核心内涵的“专业做事”逻辑,与以辩证原则、契约原则以及共生原则为核心内涵的“专业管人”逻辑,共同构成了褚时健专业主义方法论内涵。工匠导向强调精细化管理与专注式探索,科学导向强调标准化管理和实验式迭代,坚韧导向强调敢于挑战与持续奋斗,这3种导向共同推动着褚时健在专业做事过程中取得卓越成果。辩证原则强调实事求是与对立统一,契约原则强调经济契约与心理契约,共生原则强调利益均衡与价值共创,这3种原则共同推动着褚时健在专业管人过程中实现企业发展。

(3)专业做事体现为聚焦、精益与实干三大特质,衍生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和踏实地做事3个做事逻辑。聚焦意味着明确目标,集中精力和资源在关键事项上,以提高效率和质量,即“做正确的事”的逻辑。精益强调持续改进和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益,通过优化工作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即“正确地做事”的逻辑。实干则强调务实、刻苦和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以实际行动取得成功,即“踏实地做事”的逻辑。

(4)专业管人体现为制度、包容与共赢三大特质,衍生出规范化协作、容错式管理和系统性整合3个管人逻辑。专业管人中的“人”,不只是企业内部员工,更涵盖了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制度建立了规范化的运营框架和协作流程,确保组织的有效运行和管理, 即 “规范化协作”的逻辑。包容体现在管理中充分尊重员工的差异和多样性,容忍错误和失败,并鼓励员工的参与和创新,即“容错式管理”的逻辑。共赢强调在团队和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关系,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合作模式,实现协同效应和共同的价值创造,即“系统性整合”的逻辑。

本研究在理论上主要有以下突破:一是系统解构“专业主义”的方法论逻辑。梅斯特[2]、大前研一[6]都认为专业主义除了在知识和技能上的极致,还关注到了顾客的存在,强调顾客至上,体现的是专业主义的客户中心论。本研究发现,褚时健专业主义方法论则更强调以自强不息为元起点,以平衡共生为保障机制,涵盖“专业做事”与“专业管人”两方面内涵。以工匠导向、科学导向、坚韧导向为核心驱动因素的专业做事体现为聚焦、精益与实干三大特质,对应“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和“踏实地做事”3个逻辑;以辩证原则、契约原则、共生原则为核心驱动因素的专业管人体现为制度、包容与共赢三大特质,分别对应“规范化协作”“容错式管理”和“系统性整合”3个逻辑。既有研究探讨了专业主义对管理实践活动以及管理者、技术人员等的积极意义[3],但是对专业主义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却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研究发现的褚时健专业主义方法论,较此前研究更关注员工的福祉发展和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将传统西方股东至上管理哲学和顾客中心主义提升到平衡共生的高度,即股东价值到客户价值再到系统性综合价值的演进。

二是对西方二元做事逻辑的丰富与发展。经典的西方二元做事逻辑包括做正确的事(“道”逻辑)和正确地做事(“术”逻辑)两个方面[32],注重做事的效率与效能的叠加,却没有考虑到做事的态度与初心,而这恰是东方文化所强调的方面。本研究发现的专业做事第三个做事的态度逻辑——“踏实地做事”,即以认真、负责、勤奋的态度去从事工作或完成任务,强调内在的精神动力,这是对“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的态度保障,最终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道术法”三元做事逻辑。

三是将专业主义从个体层面延伸到组织管理层面。本研究从组织管理视角出发,基于管理实践过程,从做事和管人两个方面探究专业主义的内涵与内在机制,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专业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且本研究还关注了专业做事的态度和初心,以及专人管人层面对员工的重视和关怀,即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将不同维度的因素整合在一起,本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综合的专业主义方法论,丰富了专业主义研究的多元性,对全面地理解专业主义在组织中的实践应用以及为组织提升专业化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征,对专业主义有了新的要求。本研究的实践启示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自强不息作为专业主义方法论逻辑起点的启发。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和个人都需要保持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态度。褚时健的自强不息精神对于激发创新、推动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平衡共生作为专业主义方法论保障机制的启发。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经济的背景下,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越来越紧密。与西方股东至上理论和大前研一强调的客户至上不同,褚时健专业主义方法论体现的是利益相关者平衡共生的管理哲学。褚时健提出的平衡共生理念强调了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合作伙伴、消费者、员工和社会的利益,实现多方共赢。在专业主义方法论框架下,这种理念有助于避免走向偏执与个人主义,有助于最大范围团结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共同聚焦突破特定专业领域或事业志业,进而构建更加和谐的商业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再次,“专业做事”三元逻辑的启发。遵循专业做事的三元逻辑,在原有强调方向与技术逻辑的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到踏实地做事的态度逻辑。这种做事的态度也始终贯穿在褚时健的所有管理活动中。三元综合专业做事逻辑使人们更加关注工作的内在价值和态度,不仅追求效率与效能,而且注重工作的过程和态度,用专业做事的逻辑专注地将事情做到极致,促进更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工作表现,进而提升工作的质量和长期成效。以工匠导向、科学导向和坚韧导向为核心的“专业做事”范畴,意味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或行业,都应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决策和操作,并在遇到挑战时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这对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专业管人”三元逻辑的启发。强调保持工作一致性与高质量的规范化协作逻辑、鼓励包容和提供发展机会的容错式管理逻辑以及注重整体增量价值的系统性整合逻辑,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支撑,且都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褚时健始终坚守的信念就是“关心人,真正做到把人当人来看待”。这不仅能够提升管理效能和工作质量,而且有助于为组织创造更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的成功。褚时健提倡辩证原则、契约原则和共生原则,这要求管理者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管理团队时,既要有辩证的思维,能够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对,也要遵循契约精神,确保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共同成长的文化。这对于建立高效、和谐的团队环境至关重要。综上所述,褚时健的专业主义方法论对当下企业管理实践的启发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且富有前瞻性的管理框架,指导企业和个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如何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方法论不仅强调了专业技能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还注重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为构建更加和谐、高效、可持续的企业生态系统提供了有益借鉴。

6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①管理情境仅设定为“做事”与“管人”,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未来研究应针对其他情境做进一步深入的探究。②作为案例研究,研究结论的外部效度和普适性仍可能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可结合问卷数据检验等方法开展进一步的深入分析。③仅在专业主义层面展开探讨,不能代表褚时健的全部管理思想。未来研究还可以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针对褚时健的经营哲学和特有管理方法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致谢:褚氏农业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给予了全面支持,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VON HAYEK F A. Economics and knowledge[J]. Economica, 1937, 4(13): 33-54.

[2] 梅斯特 D. 专业主义[M]. 吴卫军, 朱小英, 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3] 何炜, 金晨远, 李雅薇. 组织管理视角下专业主义的研究进展及整合框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21, 38(12): 115-136.

[4] 何炜, 金晨远. 专业主义的概念发展及逻辑互动机制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21, 41(9): 221-228; 256.

[5] HODGSON D. Disciplining the professional: the case of project management[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2, 39(6): 803-821.

[6] 大研前一. 专业主义[M]. 裴立杰,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5.

[7] SAH S. The professionalism paradox: a sense of professionalism increases vulnerability to conflicts of interes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22, 36(3): 896-918.

[8] 吴照云. 管理学原理[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3.

[9] ZHENG G, MA M, WANG Y, et al. Craftsmanship spirit or professionalism: the impetus of barefoot social workers to complete their task identity for protecting disadvantaged children in China[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2020, 116: 105157.

[10] CHAN K Y, MOON-HO R H, CHERNYSHENKO O S, et al. Entrepreneurship, professionalism, leadership: a framework and measure for understanding boundaryless careers[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12, 81(1): 73-88.

[11] IDRUS A, SETIYADI B. The effect of self-efficacy and entrepreneurship on managers’ professionalism and performance in Jambi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s[J].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2021,34(1): 31-53.

[12] ÖBERG S A, BRINGSELIUS L. Professionalism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wake of new managerialism[J]. Europe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015, 7(4): 499-523.

[13] EISENHARDT K M, GRAEBNER M E. 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50(1): 25-32.

[14] SAMKIN G, SCHNEIDER A. Adding scientific rigour to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J].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Accounting &Management, 2008, 5(3): 207-238.

[15] PATTON M Q. How to use qualitative methods in evaluation[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1987.

[16] GIOIA D A, CORLEY K G, HAMILTON A L. Seeking qualitative rigor in inductive research: Notes on the Gioia methodology[J].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2013, 16(1): 15-31.

[17] 彭花,贺正楚,张雪琳. 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 中国软科学, 2022(3): 112-123.

[18] 徐彦秋. 工匠精神的中国基因与创新[J]. 南京社会科学, 2020(7): 150-156.

[19] 谭乐,宋合义,富萍萍. 西方领导者特质与领导效能研究综述与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 32(2): 38-44,57.

[20] 王伟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 中国社会科学, 2015(10): 4-28,203.

[21] 刘建军. 人的本质和“不完整主体”理论及其应用[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 122-128..

[22] 陈加洲, 凌文辁, 方俐洛.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J]. 管理科学学报, 2001(2): 74-78.

[23] 钱贵明,阳镇.平台经济统一大市场:理论逻辑与实现进路[J].经济学家,2024(7):57-67.

[24] 朱卫东, 张超, 吴勇,等. 员工与股东的劳资共生演化动力模型研究——基于增加价值与利益相关者理论[J]. 管理科学学报, 2019, 22(2): 112-126.

[25] LEE C H, HOEHN-WEISS M N, KARIM S. Competing both ways: how combining Porter’s low‐cost and focus strategies hurts firm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21, 42(12): 2218-2244.

[26] 邓渝. “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资源编排视角下的创业企业绩效[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1, 43(5): 34-46.

[27] 牛占文, 荆树伟, 杨福东. 基于精益管理的制造型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分析——四家企业的案例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36(7): 116-126.

[28] 张敏,凡培培,战徐磊. 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家精神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管理学刊, 2017, 30(5): 47-62.

[29] 宋清华,林永康. 杠杆率会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企业和地区异质性的视角[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 43(3): 112-126.

[30] 孙静林, 穆荣平, 张超. 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 概念内涵、行为模式与动力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2): 1-10.

[31] 王振兴,韩伊静,李云新. 大数据背景下社会治理现代化:解读、困境与路径[J]. 电子政务, 2019(4):84-92.

[32] 王福,高化,刘俊华,等. 场景如何基于竞争战略选择借助价值主导逻辑演变赋能商业模式创新?——西贝莜面案例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4, 45(7): 129-14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20&ZD095);国家社学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2FGLB097);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2201AT070091)

作者简介: 邓伟升(1983~),男,广西贵港人。云南大学(昆明市 650050)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家精神、战略管理、品牌管理。E-mail:dwsynu@163.com

企业家简介:褚时健(1928~2019),男,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人,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被誉为中国烟草大王、中国橙王,获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改革开放30年影响云南30人物”、第九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特别致敬人物奖”等诸多荣誉。褚时健在玉溪新平县曼蚌糖厂工作期间,负责企业生产经营,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经济效益转亏为盈;在担任玉溪卷烟厂厂长期间,成功将“红塔山”香烟打造成中国名烟品牌,使玉溪卷烟厂成为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2002年,74岁的褚时健开始创业种植橙子,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成功将“褚橙”打造成为知名头部水果品牌,并极大地提升了区域内橙类农产品附加价值,惠泽乡邻、造福桑梓。


【免责声明】《现代财经》微信公众平台所转载的专题文章,仅作佳作推介和学术研究之用,未有任何商业目的;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有侵权或非授权发布之嫌,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现代财经-早读分享》是由《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总第3246

期)

编辑整理:蔡子团队  

团队成员陈晨、张晓丹、王建飞、吴玉婷、王晴晴、丁慧、李炳杰、杨国臣、孙桂萍、王敬峰、韩俊莹、庞清月、王旭、张雅彤

审核审校:蔡双立  方菲  胡少龙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现代财经》公众微信号(modern-finance)

                 

欣赏和阅读《现代财经》2025年第1期,敬请点击以下阅读原文

现代财经
《现代财经》是由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一份反映中国财经管理类专业期刊。所选用、发表的稿件紧扣中国经济发展脉博,透析中国经济发展深层动因,探索中国经济发展之路,关注社会民生,把握财经类学术研究动态,突出前瞻性、前沿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