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村,其年代为公元前6300~前5800年。该遗址于2013年被发现,随后通过考古调查和试掘,确认其是一处在以往浙江地区考古中从未发现过的史前贝丘遗址,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2019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为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开展考古发掘,揭露面积750平方米,发现食物储藏坑、密集贝壳堆积上面局部的烧土堆以及器物加工、食物处理场所等遗迹和大量遗物。
井头山遗址文化堆积低海拔、高地下水位和超厚海相淤泥覆盖的独特埋藏环境为各类遗物特别是有机质遗物的保存提供了很高密封性的保存条件。出土遗物分为人工器物和自然遗存两大类:人工制品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自然遗物主要有动物遗存、植物遗存和石块等。
贝器共发现50多件,多数用大型牡蛎壳两侧边经打琢等粗略加工而成,大多呈长梯形,器类有耜、铲、刀、勺形器、螺哨等,是浙江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
木器共发现100余件,均保存良好,所用材质有黄檀木、黄连木、桑木等,器类有木棍、勾形木柄、刀形木柄、双尖木器、带销钉木器、桨、碗、杵、矛、耜、单尖长棍、扁担形木器等,均为整木制成,加工方法有砍、劈、锛、削、凿、钻、挖、磨等。
自然遗存中动物遗存的数量最多,多是各类海洋软体动物的壳体,是先民食用后丢弃的日常生活垃圾,主要有蚶、螺、牡蛎、蛏、蛤、蚝等,还有很多胶结在粗砾石块上的小牡蛎壳。此外也发现有鹿、野猪、狗、圣水牛等动物的骨骼。植物遗存数量较少,以木块、木棍、木条、小树枝、木炭块和木炭颗粒为主。
井头山遗址埋藏深度为5~10米,是浙江境内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史前贝丘遗址,也是中国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埋藏最深、遗存最丰富的史前贝丘遗址。
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突破了以往对我国沿海地区史前遗址时空框架及分布规律的认识,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迁、海侵时间、过程及中国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反映出全新世早中期环境变迁与中国古海岸线人类活动起源、发展的明确过程,为全新世早中期海岸环境和海平面上升过程树立了精确的时空坐标,对研究西太平洋地区南岛语族起源和发展等学术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同时,井头山遗址钢结构围护基坑工程成功运用于超大埋深地下遗址的考古发掘,是在深埋遗址考古发掘方法方面的一次积极而有成效的探索。井头山遗址的发掘是针对不同环境条件特殊对象考古发掘的经典范例之一,对今后中国沿海及河湖地区史前考古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浙江余姚市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2021,(07):3-26+2.
[2]张予南,吴小红,孙国平.非花粉类遗存(Non-Pollen Palynomorphs)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以浙江井头山遗址为例[J].第四纪研究,2023,43(05):1396-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