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介绍】唐城考古·丝路玻璃(附后记)

学术   2024-10-31 20:01   北京  

基本信息:

作者:安家瑶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印次:1

印刷时间:2024年9月

版次:1

ISBN:9787101164862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主要的学术论文21篇,分为“考古篇”和“古代玻璃篇”,末附作者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时候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提案若干篇。“考古篇”收录论文凡6篇,多为作者参加唐长安城西明寺、圜丘、大明宫、太液池等考古发掘的研究心得,涉及了隋唐长安城研究中有关宗教寺庙、礼制建筑、宫殿建筑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古代玻璃篇”收录论文凡15篇,这是作者四十余年耕耘的研究领域,从点到面,从微观到宏观,结合中外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记载,总结了我国古代玻璃的发展脉络和工艺特色,并提出“历史上的东西交通要道不仅是丝绸之路,而且也是玻璃之路”。

目录

序  龚国强

考古篇

  • 中国考古学的九十年

  • 唐代黑陶钵考

  • 西安沣西出土的唐印本梵文陀罗尼经咒

  • 唐长安西明寺遗址的考古发现

  • 唐长安城的圜丘及其源流

  • 唐大明宫含元殿龙尾道形制的探讨

古代玻璃篇

  • 莫高窟壁画上的玻璃器皿

  • 中国的早期玻璃器皿

  • 北周李贤墓出土的玻璃碗——萨珊玻璃器的发现与研究

  • 我国古代玻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伊斯兰玻璃和中国考古发现的伊斯兰玻璃

  • 中国古代玻璃与日本吉野里的玻璃管饰

  • 镶嵌玻璃珠的传人及发展

  • 玻璃考古三则

  • 夹金箔层的玻璃珠

  • 冯素弗墓出土的玻璃器

  • 大同地区的北魏玻璃

  • 南汉康陵出土的伊斯兰玻璃器

  • 辽祖陵1号陪葬墓出土的玻璃器

  • 谈泾川玻璃舍利瓶

  • 试探大云山汉墓玻璃编磬

文化遗产保护篇

  • 做好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抢救工作

  • 风华绝代大明宫

  • 唐长安城:理想的地形  辉煌的都市

  • 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必须再搞科学论证

  • 隋唐九成宫遗址的保护是麟游城市发展的机遇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前景

  •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必须加强考古学研究的提案

  • 国家有必要尽早立项对中国古代都城遗址进行综合研究

  • 关于建立中国国家考古博物馆的提案

  • 关于全面推进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的提案

  • 唐代天坛的考古发掘与保护

  • 检查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

  • 建立国家大遗址保护补偿机制刻不容缓——由郑州东赵遗址发现与保护所想到的

  • 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的春天

后记



后 记

安家瑶


中央文史研究馆出版馆员文集,使我有机会将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学术界后的论文集结成书。

我成为考古工作者,是个偶然。1966年夏,我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高中毕业,没有了继续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968年6月13日我们乘着第一列专车奔赴北大荒,在迎春站下车。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团六营四连做农业工人,在广袤的三江平原上种小麦、大豆、玉米,烧砖,盖房子,修水利。1972 年秋调到甘肃陇西一家冶金部下属三线工厂的子弟学校教书,同时结婚生子。我教过小学的算术、初中的历史和英语。学校也曾送我到甘肃师范大学进修了一年多。在社会基层,我遇到很多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我也放平心态,踏踏实实做好眼下的工作。但是,我始终认为没有受大学教育是人生遗憾,希望能有机会学习一门专业。1977 年底恢复高考时,我跃跃欲试,但学校不同意。张英启校长说,学校一直把你当大学生用的,考什么大学,考研究生就同意。一句话打开了我的一扇窗。

1979年我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研究生。我能考上研究生,得益于我父亲安志敏。他是考古学家,一辈子从事考古事业,家里有关书籍齐全。父亲的专长是史前考古,我选择的则是历史考古。宿白教授是我的导师。我有幸在北大听考古专业的课,并与北大的学生参加田野实习和专业实习。1982年夏硕士毕业后,我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工作,直到 2013年退休。
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门科学。田野发掘是考古学的基础,考古所领导夏鼐和王仲殊要求所有科研人员都要下田野。西安是中国十三朝的古都,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舞台。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腾飞、思想解放的时代。考古学当时是冷门学科,坚守在田野的考古工作者淡泊名利,以考古学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社科院考古所的前辈多是这样的人,唐城队的老队长马得志先生更是以考古为生命的榜样。在这种氛围中,我很快从田野发掘中体会到发现和探索的乐趣,深深爱上考古。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发掘了西安唐大明宫的含元殿、丹凤门、太液池,发掘了麟游县隋仁寿宫唐九成宫、唐长安城西明寺、圜丘等遗址。当时的最大困扰是社会上对考古的误解和对保护文化遗产的漠视。近年,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重视,考古遗址被保护并融入居民生活中,我们考古工作者由衷高兴。
玻璃考古是我研究的兴趣之一。社会上对玻璃这种材料曾有很多误解,认为玻璃是近现代才有的材料,是廉价材料,以为中国古代没有玻璃。这些问题通过考古学才能解决。我国春秋末战国初就出现玻璃制品。我国考古出土的罗马玻璃、萨珊玻璃、伊斯兰玻璃等器物,以及国产玻璃制造技术的演进,反映出玻璃器与玻璃技术是由西向东逐渐传入中国。玻璃虽小,却能折射出东西文化在丝绸之路上交流碰撞的璀璨光芒,这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回顾进入考古学领域的四十余年,我深深感到田野考古夯实了务实求真的基础,课题研究促使不断学习,国内外学术交流扩大了眼界。参与国家文物局的考古工地检查、古迹遗址保护准则的修订、申报世界遗产等工作,使我了解国内专业的全局。全国政协提供了平台,使我能对有关政策提出一些专业建议。我感恩家人的支持、师长的厚爱、朋友的帮助。
文集中留下不少遗憾。考古新材料不断被发现,研究时的推论只能是阶段性认识。例如,1984年我发表《中国的早期玻璃器皿》,称满城汉墓(前 113 年)出土的玻璃耳杯和盘是中国国产的最早的玻璃器皿。1986 年发掘徐州北洞山汉墓(前128年)出土了多件国产玻璃杯,中国国产的最早的玻璃器皿就要让位给北洞山汉墓。论文中使用的材料有的还没有正式发表,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发掘新疆轮台群巴克墓群,正式的发掘报告还没有出版。关于墓群的年代讨论较多,也做过多次碳-14测年,目前学术界的主流看法是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 5世纪。我在论文中采用的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论文中有些译文用词不统一。例如伊朗地名 Nishapur,有的论文译为尼沙布尔,有的译为内沙布尔,容易造成误解。请读者谅解,欢迎批评指正。
最后感谢中华书局许庆江编辑细心校正,这本文集才能呈现给读者。
2024年6月

责编:韩翰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官方网站微信;宣传考古学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考古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