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认知功能在中德联合队列分析中的表现
注释:CLoCODE (Cross-Cultural Longitudinal Study on Cognitive Decline for SCD in China and Germany), 基于影像基因组学的中德主观认知下降人群比较研究及AD早期诊断体系构建;SILCODE (Sino Longitudinal Study on Cognitive Decline) 中国认知下降纵向研究;DELCODE (DZNE Longitudinal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对认知损害和痴呆的纵向研究;NC (Normal Control), 正常对照;SCD (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主观认知下降;Aβ (Amyloid beta), β淀粉样蛋白;Ecog (Everyday Cognition, 日常认知量表);SCDcom (SCD recruited from the community), 社区来源的SCD;SCDclin (SCD recruited from the memory clinic), 记忆门诊来源的SCD。
AD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它是一种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观认知下降 (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 最初是由西方国家提出来的概念,指个体自我感知到的认知功能下降,但在客观认知测试中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异常。由于 AD治疗尚缺乏有效的药物,因此及早发现和干预潜在的痴呆风险因素变得尤为重要,而SCD概念的引入为这一挑战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由于SCD带有主观性,且受不同文化背景、个人主观感觉、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跨文化人群中探索SCD概念的适用性,对于早期发现AD风险人群,及时干预改善预后,减少痴呆患者数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有重大意义。
研究团队基于中国和德国两个国家的跨文化样本,进行了SCD、生物标记物、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立足跨文化的视角,纳入CLoCODE研究中的821名认知正常(cognitively normal,CU)的被试, 其中SILCODE队列341人,DELCODE队列480人,包括中德两国招募的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和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被试。所有被试在每次面诊时都检查了成套的神经心理量表,并用日常认知量表(Everyday cognition scale,Ecog)来定量评估SCD的水平。基线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病理根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或血浆Aβ42/40进行评估,研究分析了基线SCD结合Aβ+对未来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Aβ+的SCD未来认知下降更快,或重复测量的学习效应更弱。
研究结论为SCD结合Aβ+共同预测未来认知下降,且这一结论不依赖于SCD的定义方法(定性/定量)、Aβ的检测方法(PET/血浆)、SCD的招募环境(社区/记忆门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国/德国)。提示我们Aβ+的SCD人群可以作为AD早期干预的目标人群。
下面是搜索频次高的延伸阅读 (点开蓝色字体即可阅读系列原文):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