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医院韩璎教授受邀参与撰文发表在《The Lancet Neurology》阐述主观认知下降人群的临床意义并概述其研究发现

学术   2025-01-31 15:01   海南  


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SCD)是指个体主观上认为自己较之前正常状态有持续的认知功能下降,但客观的神经心理测验在正常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CD人群有可能处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超早期,且增加了日后认知下降及进展至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 MCI)、AD痴呆的风险。基于标记物的研究也发现SCD人群具有和AD类似的特征性的病理改变,进一步提示SCD为AD高风险人群。同时,也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对SCD抱以怀疑态度,甚至否认其临床意义和科学研究的价值。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人们对脑健康的关注度在逐渐提高,记忆门诊出现认知功能正常却因担心自己记忆下降而求医的SCD人群也相应增加。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如何规范处置SCD这部分人群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2020年1月17日,世界神经病学排名第一的《The Lancet Neurology》(IF:46.5)在线发表题为“The characterisation of 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的文章,SCD概念提出者、德国科隆大学Frank Jessen教授为本文第一兼通信作者,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墨尔本大学等单位的活跃于SCD领域的国际SCD工作组学者共同参与撰写。


本文主要观点:
1,SCD不是一个独立的诊断实体,虽然大多数SCD并不会进展至痴呆,但SCD可预示某部分人群未来认知功能下降;
2,在2014年提出的SCD-plus条目的基础上新增两条:(1)持续性的SCD;(2)因SCD而去医院求医;
3,对于积极求医的SCD人群,其临床处置应该因人而异;
4,目前关于SCD和AD生物标记物关联性研究还不多,尤其是纵向研究;

此文的发表一方面是回应业内同道的质疑,另一方面是肯定SCD的临床价值和研究意义。特别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武医院)韩璎教授与国际同行一道参与本文工作并发表于国际知名医学杂志,表明韩璎教授团队的学术研究得到了国际学界的充分认可。

图文编辑:陈观群博士

欲查阅本号既往科普文章:关注后敬请在首页右上角有放大镜🔎的地方输入各种关键词后点搜索,就可以看到全文了。

下面是首页搜索频次高的延伸阅读 (点开蓝色字体即可阅读系列原文):


神经心理量表评估精品课程荟萃
面向全国的招募 AD 研究志愿者
阿尔茨海默病早防早诊早治科普
神经影像检查安全常识精华集锦
阿尔茨海默病非药物干预的手段

微信加群

我们组建了:“担心AD及照料者之家”微信提示:不关心AD、不担心自己患AD或家里没有AD患者的,请勿打扰!如果想要进群,扫描或者长按下面的二维码添加本团队科研助理马老师微信,并提供备注信息(申请进入AD微信群,并备注:AD什么阶段的患者家属或者患AD几年了,还是只是关注AD,谢谢),之后才能邀请进相关的群。进群后请先阅读群公告,遵守群规,若有违规,转发未经证实的所谓科普文章或者广告等,将会被请出群。

“防治阿尔茨海默病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关爱AD患者,这个群体的真实现状首先需要被了解。如果您家中有这样的患者,请您花几分钟,点开阅读原文,填写问卷,告诉我们患者的真实处境,以便有一天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政策落地,普惠众患者。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宣武医院韩璎教授团队
我们等您很久了,欢迎关注本公众号!这是一个专门看阿尔茨海默病(AD)的医生,偕同有理想的小伙伴,共同创建的以科普AD知识为主,兼顾与同行交流AD领域学术前沿进展、开展AD早期诊治再教育的优选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