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舞者:我心中的法官职业

文摘   2024-08-15 12:42   重庆  



每年七月,总会回想起毕业前的旧事。

一直想记录一下,但心中千言万语,却理不出个头绪。每个细节对自己都很珍贵,但对于别人可能就是信息垃圾或者情绪垃圾。

王佳佳法官遇害事件,网上部分人的评论确实让法官职业群体不寒而栗。有退休同事说:看了留言让人感觉自己辛苦半生的追求在部分人眼中如同恶魔;有朋友劝我说,理解法官群体的是多数,只是大家没有留言发声;也有哥们儿说国家真该加强对法官群体的保护;不少律师朋友送来宽慰的话,也有媒体记者发出正义的声音,让人感受到寒夜中的光明和温暖。

当然,每个受到伤害或不公正待遇的人都应受到国家的保护。我也相信,多数案件的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是能理解立案登记制和员额制改革后,法官所承担的压力和面临的困境。如果真的不能理解,真的认为受害的人都不是无辜的,我只希望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永远不会遇到暴徒和网络上的暴力。我担心,他们会和现在我一样不堪一击,我不愿意其他人再面对或经历这样的痛。

回想起了大学毕业前,中国法制史教授的教诲或者善意提醒“当别人祝福你们前程似锦时,我只想提醒大家,不要以为自己是名牌大学生就一定会飞黄腾达。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很多风险,平平安安走到耄耋之年也是不容易,一定要沉稳,一定不要有太高的要求”。活到老看似简单,但又不那么容易。大学毕业不到三十年,同班同学因病因事故离开四人。每次看到树荫下垂着白胡子乘凉的大爷,我都会想颐养天年(天年是120岁)是我最大的人生目标。

法官的职业生涯中有太多不确定的风险。办案的道路上有信访,有投诉,有诬告,有辱骂,这些我都经历过,相信不光是同事有经历 , 其他法院同行应该也都经历过。对语言或精神上的暴力,我从来没有怕过。我经常和助理说,只要我们没有徇私枉法,当事人反映到哪个部门,我们奉陪到底,都不用怕。真的办错了,有法定程序纠正,不管什么结果,我们服从最终的裁决,承担应有的司法责任。但如果有人当面举起屠刀或背后给予一击我真的怕了。因为我的背后还有家人,背负的还有家庭责任。

事件后,也有朋友提醒不要因案件得罪当事人。我相信故意去挑衅当事人的法官不多。办案不敢奢望让当事人感激但尽可能不让当事人记恨。非常理解朋友的善意,可惜法官没有拒绝裁判的权力。法官永远站立在矛盾的风口,总要面对败诉方的不满。我个人办理案件的信访人,办理期间每天早上不到五点开始发信息,为了争取其理解,只要看到我都及时回复,并给予法律上的解释或建议。然而,最终在其诉请没得到支持后,由求助转变为辱骂,在他心目中我是一个“能说会道,欺压百姓”的法官。不仅是判决败诉的当事人仇恨法官,而且还有调解案件的当事人仇恨法官。一个已经辞职的同事说,在早餐店遇到一个调解离婚的母亲对儿子说:“你看到那个人了没有,是他调解我和你爸离婚的,咱们现在都是他造成的,你长大了要为咱们报仇。”法院没有不带情绪的当事人,没有不委屈的当事人,也没有未曾经历过委屈的法官。几年前,一个女同事被一个非自己办理案件的信访人当街拦截辱骂,其理由是听另一个信访人说同事不是好法官。当然最终信访人被治安拘留。这些极端人格的是少数,真是应验了那句“人一过百,形形色色。人一过万,必有孬蛋(调侃一下,没有侮辱别人的意思)。”

法官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既不荣耀,更不神圣,但绝对不是社会公平的破坏者,也不应当成为某些人所谓社会不公正的承受者。我不敢保证所有法官都不会故意办错案,但愿意用职业生命或个人生命去承担错案的风险的应当是极少极少的。但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职业的风险。如果当事人认为不公平可以持刀行凶,那么承受经历多次骚扰的法官又该如何释放负面情绪?我想只有俩字,认和忍。认命,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承担这样的风险。如果法官可以选择当事人,可以拒绝办理不喜欢的当事人的案件,那么暴徒的刀刃会落在哪里?有头脑的人都会明白,法官就是刀尖上的舞者。忍,同一个律师朋友谈起办案的苦恼,然后开玩笑说:谁的薪水里没有精神损失费?她说,你这么一说,我也想开了!

在某些人的眼里,这个社会是无可救药的,心中充满了仇恨,希望自己与这个世界同归于尽。法官所要做的,就是用裁判来修复关系、调整利益,降低每个人可能面临伤害的风险,让世界更美好,让更多的人认为这个世界很美好。

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骂,怎么羞辱,我还是坚定地热爱这份职业,也希望更多的人理解、尊重我的职业。



作者简介:

周登高,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现就职于巩义市人民法院,喜欢读书、写作、摄影、旅行和户外。




文 章 | 周登高
编 辑 | 许桢悦
审 核 | 周瑞青


西南政法大学河南校友会官微
根植中原,情系西政。联络西南政法大学河南校友,推送西南政法大学最新活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