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读书交流既是书友的心声所向,亦是“清风明月读书群”所倡。在历经线上一次次思想火花的碰撞后,一场适时的线下交流活动呼之欲出。
8月24日,读书群以“共读《别离歌》”为主题,在泰和泰(郑州)律师事务所举办交流分享活动。期间,与甲哥视频连线。经征询甲哥同意,授权官微首发其视频分享内容的文字整理版。为重温本次读书会的空前盛况,为传递《别离歌》的精神内涵,为探寻跨越时代的人间力量,现将这场活动予以小记,一起来触摸人性的光芒,感受思想的碰撞,邂逅不同的你、我、他。
西政07级诉讼法硕士、泰和泰(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薇薇率先抢到本期读书会“承办权”。
前群主李子聿代表读书群,首先向甲哥表达意愿,发出诚挚邀约:“自年初新郑机场一别,倏忽已有数月,甚是想念。我们读甲哥的书,聊甲哥的为人,想象甲哥的风范。‘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朋友相交,贵在相知心。读书群拟举办《别离歌》阅读分享活动,诚邀甲哥莅临。”
因甲哥休年假,正陪家人在西藏旅行。遂约定,届时当视频连线,以慰相思。
8月19日,一份包括分享主题、具体时间地点、流程、发言准备、注意事项等内容的“须知”及读书会海报张贴出来,响应者云集。
8月23日,读书会前一日,李子聿将自己阅读《别离歌》的感悟,一封“致甲哥”的书信——《别离是首歌,让我们守住生命的尊严》,在“基层干部参阅”上发表,并再次向甲哥致意。
一些网友看到文章后,纷纷提出参加读书会的意愿,其中包括甲哥清华大学的同门师弟等人。
非常期待又激动!
阅读分享时刻
8月13日,书友游杰,郑重开始阅读时刻。
8月14日,打着点滴的书友周文博,看的热泪盈眶。
8月15日,书友张豪隔空陪伴书友周文博。
8月18日,书友柴方分享旅途中看书时刻。
8月18日,书友吴培培第二次为风中的雁子伤心(之前已经看过一次)。
8月17日,为阿亮哭泣的书友呼晓楠,难以自拔,情不自禁。
8月20日,书友呼晓楠读完《别离歌》,开启陈行甲的另一本书。
甲哥年初在新郑机场重庆小面馆的亲笔签名。(小编也有同款签名版哦~)
以上3页是书友李子聿阅读《别离歌》的部分批注页面。
小编的签名版
小编3年前就买的书本
8月15日,书友游杰完成了他的读书旅程。
8月18日,书友柴方师兄在高铁上看《别离歌》,默默流泪。
8月24日,书友赵晨夕,分享阅读时刻。
. . . . . .
一文承载不满的热爱。
一见如故的读友们~
子聿的同事和正在读高中的公主
早到的小朋友们,读的津津有味
本期读书会赞助者、西政10级博士、风雅常青藤董事长侯洪涛,以及92级校友、四川路石律师事务所主任游杰带着刚成年的儿子,三人从成都来;
读书群现任群主、西政01级校友庞志杰从深圳来,在进出口贸易公司从事文案策划的90后刘奥运从南京来;河南辰文律师事务所主任赵晓明携家人从洛阳来……
一场别样的重逢,即便是郑州市区、开封、新郑、巩义等地的朋友,虽然工作生活在一个城市,或距离不远,但整天忙忙碌碌,并不能时常相聚,也都像久别重逢一般。
有旧相识,有新相知,大家见面后热情相拥,仿佛亲人一般,有说不完的话,更期待敞开心扉的精神交流。
刘薇薇校友是本期读书会承办人和组织者,并担任现场主持人,风格干练阔达,爽朗英飒,让人印象深刻。
整个发言交流从下午三点一直持续到晚上近八点,长达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李明冬、周登高、游杰等13名书友先后作主题发言,4名现场参加人员在活动结束后提交阅读感悟。李子聿在每位嘉宾发言前,都作了极具个性化的简短介绍,也针对每个人的发言情况作了言简意赅的点评。
由于发言交流稿件已另外汇总刊发,详见《共读陈行甲之<别离歌>——总有一本书让我们热泪盈眶》(超链接,点击进入查看)。
要作光,照此土
“要作光,照此土!”简短的六个字却蕴含千钧的重量。作为首位发言的群友,古城开封的监狱警察周文博如此概括读书心得。虽终日在高墙电网囹圄之地从事教育改造工作,但独特的工作环境让其对别离歌有着特别的感悟:不必等候炬火,自己也能发出闪闪微光,一束光也许只能照亮暗夜里小小的角落,更多的光汇聚起来,照亮的就是更广阔的世界!心怀着爱与温暖,勇敢面对人生中所有的坎坷磨难,就是此生最圆满的别离。
曾经春风马蹄疾,终见人间有别离
读书群群主庞志杰别出心裁地把甲哥的《在峡江的转弯处》和《别离歌》放在一起解读,梳理了甲哥人生上下半场的起承转合,结合自己在一线城市打拼的经历,所在行业的波谲云诡,人生的起起落落,动情地分享了作为群主和大家一起抱团取暖携手前行的种种感悟。“庆幸有这么一群有才有趣,真挚真诚的小伙伴。”志杰动情的说到,“人生两面,一是做人,二是做事,难得的圆满就是两相结合,做善良正直的人,做有益有意义的事”。
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从容平稳优雅的脚步声中,广受西政校友们爱戴的大师姐李明冬,走上发言台。因其宏亮而又独具磁性的声音,她没有打开话筒;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洒脱的人格魅力,她没有拿着稿子照本宣科。她以几十年的司法工作经历及丰富的人生阅历切入,声情并茂地解读了别离歌中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人生的不易,命运的无常。谈及未来,她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公益和人生大爱的路途上,虽千万人吾亦往矣!”
小我对大我 小爱对大爱
“我是为自己的孩子,甲哥是为别人的孩子;我是为自己的一个孩子,甲哥是为无数个别人的孩子。”动情的话语,出自从成都千里奔袭而来的游杰之口。他不是一人而来,同行的还有其在香港读大二的儿子。他细细讲述了5年前全家总动员齐上阵,合力拯救女儿珠珠石,奔波各地为女儿完成肝移植手术的故事。催人泪下的同时,其谈到:“社会并不完美,看清依然热爱,知难仍然行动”是我们共同的体认和践行。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一阵爽朗的笑声中,一个青春洋溢、幽默风趣的女生,出现在大家面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形容她恰如其分。她就是刘奥运,一位来自南京的女孩。但当她谈及:“真正受过伤的人,才知道疤痕也有生命。”表面的爽朗终究压抑不住其内心的悲伤。在分享了自己留守儿童的经历,堂姐生命最后的陪伴与丧葬,说到:“我们用心灵去抚摸那些伤痕,怀念那些离去的勇敢的生命,欢呼那些重生的可爱的精灵,从而获得前行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女孩的成长与突围。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如果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社会,那我们就去做,一个人改变不了大局,那我就去做好自己,让自己发光,要相信,人性的善,是可以传染的,只要一个小小的善行被他人看见了,就可以点燃其他人内心深处的善”。作为律师的牛文涛,其发言依然是那么严谨深刻,逻辑清晰而缜密。“坚守本真的自我,坚守内心的理想,无论结果怎样,求仁得仁,又何怨乎?”这是多么深刻的发问与深思!
阅•见自己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儒雅的周登高师兄以《兰亭集序》来开场。“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现实中无法相交的人,阅读可以。”他说,《别离歌》中读到人生有苦、看到黑夜有光、看到人间有爱、看到人生归途,努力让自己成为有爱的人、成为懂爱的人、成为记爱的人、成为施爱的人。谈及已逝的校友,其悲伤不能自已;谈及他人的帮扶,其感激溢于言表;谈及所做的公益,其慨叹收获颇丰。“在许多人心中,仇恨如同入木的钉子,虽然拔出来,但有很深的洞不能愈合。爱,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一次潮起潮落便荡然无存。”这是多么深刻的领悟,自是与会者共同的追求。
别离,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别离,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再次与父亲相遇时,他会把我当成一个完整大人,向我诉说他的烦恼和对奶奶的思念...”英姿飒爽的张媛是郑州市公安局一名刑警,她说这是她的一份独立宣言,更是一封饱含深情寄于父亲的信!她通过讲述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在敬与怕,被爱与束缚,肯定与否定中挣扎过后,终于能够理解父亲,体谅父亲,与自己和解与父亲和解与生活和解,完成了自我人格的成长,找到了内心的那份坚定和踏实。
被看见的幸运
“‘陈行甲’,早就超出这个名字本身,是一个符号,更是一面旗帜,一个强有力的磁场”。铿锵的音符中,一袭白衣长裙的02级校友郭瑞亮相。作为河南司法警官学院的一名老师,同时兼职心理教师,她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往往是一个系统结果,不改变孩子后面的家庭,很难真正的解决孩子的问题,在这里,我也想表达希望作为志愿者加入知更鸟公益项目的心愿,我想以自己的力量,‘为人民服务’。”每个人面前都有两条路,一条路是脚下的路,一条路是向内心的路,有更多的陈行甲会让更多的人走出泥潭。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一身精致的旗袍,宛若从民国走来。书友石凌雁说,“精致的妆容与庄重的穿搭,是我对读书会的重视,更是对别离歌分享会的重视”。被西政校友们戏谑“是吃过大盘荆芥(河南方言:见过大世面)的人”,她豪爽仗义,颇有侠女之风范,早年留学游历欧洲,更让其拥有一种全球视野,能从更广的视角更深的角度看待问题。她分享了身体力行办儿童图书馆和儿童戏剧节的种种经历,体会到做公益的不易,更领会到坚持的重要。最后精彩的诗朗诵——北岛的《一束》,更是分享会的点睛之笔。
放平心态去看别人的选择
常年游历四方天下,号称距离“清风明月”最近的柴方,结合自己的外出旅途,分享了遇到的人、经历的事,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感悟。《别离歌》既是一本书,也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歌,一首句句吟唱人间疾苦、生离死别,又句句给你希望、牢牢抓住你的手不放松的歌。在这首歌中,选择是最重要的课题,希望我们都能拥有“共情”的底色,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尊重别人的选择。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大家都在关心甲哥飞的高不高的时候,我更加关心甲哥飞的累不累”。如此惺惺相惜之语,出自“西政河南的陈行甲”——侯哥(侯洪涛)。侯哥的一句话,瞬间打动了全场。只见侯洪涛依然风采依旧,感情充沛,中英日三种语言随意切换,诗词更是信手拈来。作为曾经和甲哥面对面促膝长谈,豪情共饮的人,侯哥可谓是分享者中最懂陈行甲的人。其分享,绝对是一场不容错过的精神盛宴。侯哥最后说到:“看遍人生之后,才明白世人皆苦,甲哥这样有大爱的人也承受了更多的苦痛,我们要更加理解珍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生,就是一场向善的修行,积德行善必有后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
在感恩中让爱传递
干练的短发,清澈的明眸,自信的谈吐是年轻的谢亚平真实写照。但是你绝对想不到这个小姑娘,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其强烈希望发言。因为她想现身说法,从小就接受希望工程和老师的帮扶,接受他人无私的爱和鼓励,一步步的成长,直到博士毕业进入省高级法院工作。人生或许有不完美,但收获已经足够多,想要把这份爱继续呵护好传递好!
甲哥是信守承诺之人。到了约定时间,远在雪域高原的甲哥,拨通了子聿的微信视频通话,将本次读书活动推向高潮。
读书会的书友们与甲哥的视频图片
在长达半个多小时的视频连线中,甲哥满怀深情,娓娓道来,给大家分享了许多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对06级张豪校友将视频内容转化为文字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关于“传薪计划”这几年的进展,甲哥说,全国约有9600多家慈善基金会,大概只有恒晖公益基金,一直在为抗疫牺牲烈士的未成年子女(22岁以下)提供长期的教育成长陪伴,总共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63个宝贝从中受益,武汉和湖北最多,其次是河南。目前已经举办了四期夏令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甲哥联系自己说,儿子阿鱼从小长到大,我没有为他张过一次口,求过一次人。这是命运对我的特殊馈赠,我愿意把这个空间留下来,送给这些英雄的孩子们,我甘愿为他们求遍天下人。对于毕业后找工作,我们本来想给他们兜底,但更希望的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今年这期夏令营去阿里总部,就是去谈合作事宜,给孩子们提供职前培训。
甲哥与我们分享了他在萨普神山的奇妙经历,并谈及对这次分享活动的体会。甲哥说,我在萨普神山曾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到这个世界来走这么一趟?我想,对于天地、日月,对于春风,对于雪山草地,对于天地间的这种大美,对于人世间的我们,像我们此刻远隔几千里,以这种形式,我能感觉到你们,I can feel you。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是让我们感受一些美好,美好的风景,美好的情感,美好的体验。今天这种分享就很好。感谢大家喜欢我写的书。通过文字,我们之间能够产生链接,就如同在旷野中,我们并不相识,我们相遇,然后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眼神。这种感觉特别好。
甲哥还分享了旅途中的一个细节。甲哥说,在布达拉宫有4个人,在大昭寺有5个人认出了我。和朋友们分享这些,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得意,而是心生欢喜,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喜欢我,喜欢我做的事情,和我在同一个频道上,我们彼此温暖。哪怕只是在旷野上互相看见,但在那一刻,我们的心灵相通。
人世间虽然有很多悲痛和苦难,但是有更多的爱和温暖。我们每个人出生下来就注定要死亡,这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宿命,但我们仍然要非常温暖喜悦地、快乐地,去走过这一段注定要走向终点的旅程。因为旅途中有爱和温暖,别离才显得更加有意义,它并不伤感。最后我想用一句诗,来形容此刻的感受,并结束我今天的分享:“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
整个过程中,甲哥精神饱满,说到动情处,甲哥眼眶湿润,让在场人员十分感动。尤其对第一次如此面对面接触到甲哥的书友们,更是感到心中暖暖的。甲哥还谈及,他正在构思写作第四部书,主题将是他个人早年的成长经历。我们都非常期待。
连线中,有这样的对话:
甲哥说,虽然远隔千里,我能感受到你们的真诚和温暖。“清风明月读书群”的名字真好。
子聿说,这个群已经七八年了,群名一直没有变,取自于苏轼的《赤壁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甲哥说,我很喜欢“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这样的诗句,这才真正是读书的状态。
侯哥接道:我们这次读书会的伴手礼,书签上就写着这句诗,足见我们的心是与甲哥在一起的。
*读书会结束后,参会人员大合照*
葡萄美酒歌别离,别离亦当歌。
最后,由参加读书会的女士抽取《景凡文存》幸运号,五名全是男士(周登高、侯洪涛、李延年、庞志杰、张豪);由“西二代”抽取《驿路心灯》幸运号,五名全是女士(郭瑞、刘益言、赵晨夕、张娟娟、呼晓楠),有的是孩子为自己母亲抽到的,成为趣谈。
抽中《驿路心灯》书友的合照()
活动结束后的晚宴上,众书友时而推杯换盏,时而高谈转清,兴之所至,不亦乐乎。在侯洪涛校友的领诵下,全场共同朗诵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晚宴的气氛推向新高。
当天,又恰逢周文博和赵晓明的生日,刘薇薇提前订制了蛋糕,大家共同为他们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其实,薇薇的生日也就在两天后,本可以提前过的,一忙起来就忘记了。
"内向又不善言谈"的美女律师和才华横溢的外向帅哥~
甲哥在视频连线的最后说,此番来西藏,是他七年来第一次休年假,很遗憾不能亲自来到读书会现场,但他与大家相约,就在不远的将来,他一定来河南,和大家进行一场面对面的交流。我们期待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