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凡文存》是有“西政一人”之称的杨景凡先生(1916—2001)的遗作,由其弟子俞荣根先生、家人杨甸匀女士整理编辑,最初于2002年7月,景凡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际,在四川外语学院印刷厂印刷,只印了一千册(即后文提到的蓝本)。据我所知,现在大家能读到的纸质版,有三部书名完全相同、颜色却全然不同的《景凡文存》。根据封面颜色及面世时间,我给它们分别起名:蓝本2002,红本2021,白本2023。这三部书,连同其他两本有关景凡先生的书,都整齐地摆放在书房正中央的位置。我想谈谈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一些故事。
- 李子聿 -
PART.01
Part.02
PART.03
为避免与第一篇文章重复,在写作《景凡先生》一文过程中,我尽可能不引用《江海月明》中的文字。除了蓝本《景凡文存》外,重点参考了两本书:一是俞荣根先生编纂的《明月松间照》,另一本就是红本《景凡文存》。所谓“红本”,系法律出版社2021年8月版,收入“西南政法大学荣休教授文库”。也就是在我2018年建议母校重新整理并出版《景凡文存》后,母校果然公开出版了这部经典之作。这是值得欣慰的。也感谢西政人权研究院孟庆涛教授及参与文稿整理人员的辛勤付出。
我曾粗略对照红本与蓝本的目录,发现整篇被删除的文章有:《关于法制建设的几个问题》《政治立场与学术观点之间的关系》《读史漫笔》《日记拾遗·牛棚篇》,这4篇是景凡先生自己写的;另有一篇赵云来写的《诲人不倦为真理——怀念杨景凡老师》。这些文章要么痛斥极左教条给国家带来的沉痛灾难,要么真实记录了曾经荒诞的岁月。如,发表于1979年第一期《西南政法学院学报》上的《读史漫笔》有言:“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却有一种领导人自己妄作主张,但不愿改,而且毫无悔意。这是一种权威。从不改变自己的错误主张的专断行为来说,皇帝都为之逊色了。”
至于保留的篇目,也有整个段落被删除的情形。如,《晚情篇》中,有九篇日记被全文删除,分别是:一九八五年六月十八日、九月十四日、九月二十六日、十月二十日、十一月二十八日,一九八六年九月十日,一九九〇年八月十五日—八月二十四日,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七日、十二月十一日。有的辛辣批判形式主义,提出“群众是麻木的,责任不在群众”;有的痛骂“那些毫无德行、操守的政治流氓以及见糖就喫(同‘吃’)、就舔的人”;还有的表达了对说假话的深恶痛绝:“说假话是一个人的最大痛苦,比受刑罚更甚。”有一篇主要谈了读《顾准日记》的体会,长达一页之多,其中有言:“我每看一段,心就为之绞痛,不能卒读……我联想到我的‘反苏’言论,几乎划成右派,那只不过是一步之隔,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的命运几乎是共同的。顾准的精神、学识震撼着我,但他的遭遇又使我的心情凄凉。”
PART.04
2024年8月24日下午,以陈行甲《别离歌》读书分享活动为主题的“清风明月读书会”如期举行。有来自南京、成都、深圳,以及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地的40余名朋友参加,是历次读书会规模最大、氛围最热烈、互动最愉悦的。甲哥本人虽然正休年假,和家人一起在西藏旅行,但在长达半个多小时的视频连线交流中,甲哥给大家娓娓道来,讲述了“传薪计划”的进展,他和团队的计划打算,以及在西藏旅行的感悟。
整场读书会从两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大家争相发言,久久不愿“别离”。虽然时间很晚了,但结束时,我们仍隆重举行了抽奖仪式,白本《景凡文存》作为特殊奖品赠送给有缘人。92级周登高师兄(02级郭瑞师妹代领),10级博士侯洪涛师兄,00级李延年同学,01级庞志杰师弟(现任读书群群主),06本张豪师弟,五人很幸运各自得到一部。特别是侯洪涛师兄,从知道有这个抽奖,就提出了强烈愿望,终于如愿以偿。这一幕,恰如2023年底宁波校友会颁奖时的场景回放。这不就是一种薪火相传吗?
宁波西政校友会2023年年会,范忠信先生高举《景凡文存》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崔建伟大师兄,侯洪涛师兄、褚宸舸师兄、羽戈同学,刘薇薇师妹、陈玥师妹、王竞可师弟,周瑞青师妹、许桢悦师妹,以及王永奎学友、周文博仁兄等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是竞可师弟,不仅惠赠我白本《景凡文存》,而且多有交流,启发了文章写作,并在文稿上给予中肯的意见建议,是需要特别指出并感谢的。
作者简介:李子聿,皖北人,西政2000级本科、2005级硕士,现为某省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著有《驿路心灯——金水河畔谈历史人物》一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