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要托举、别绑架

职场   职场   2024-09-20 11:19   湖南  


今年高考的时候,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的独生女希望到外省去上大学,但他只希望孩子在省内上大学,毕业以后回到家乡,找一个稳定的工作,陪在父母身边。


为了填志愿的事,父女两个人闹的鸡飞狗跳,父亲甚至放出了“出省上学就断绝父女关系”这样的狠话,最后女儿只能妥协。


我听完以后很难受,这一次妥协,孩子基本上就是向自己的人生妥协了。


这个父亲还觉得很得意,说女儿终归还是个听话的孩子。他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还不是怕她将来在外地安家,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吃得好不好?住得好不好?有没有受欺负?回家都不方便,父母怎么能放心呢?女儿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小棉袄可不就是要养在身边吗?


呵呵,好一个“可怜天下父母心”,好一个“贴心小棉袄”,把自私说得这么冠冕堂皇,这也是中国很多家长的本事了。你真实的想法难道不是:去外地上学,将来大概率在外地成家立业,女儿不在身边,自己没有安全感,担心将来老了没人照顾吗?这一点为什么不说呢?


当然,做子女的,照顾年迈的父母,是必须要承担的职责。但我很反感把女儿比喻为“贴心小棉袄”,棉袄是没有生命的死物,怎么能如此物化自己的女儿呢?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他们都是一只雏鹰,作父母的责任,就是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只强壮的雄鹰,具备展翅高飞的能力。但是我们很多父母在干什么?恨不得剪断他们的翅膀,让他们由雄鹰变成小鸡,永远守在自己的身边,这不是PUA是什么?


我自己也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已经读大三了,女儿还是小学三年级。我也经常在想,我应该怎样处理我和子女的关系呢?我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又能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最近,我看了两个爸爸的故事,深受震撼。这两个爸爸,就像两座灯塔,告诉我要做一个托举子女的父亲,而不是绑架子女的父亲。




第一个父亲,是华裔女科学家,号称“AI教母”,身兼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于一身的李飞飞的父亲——李舜。可以说,没有李舜夫妻的全力托举,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李飞飞。


1976年,李飞飞出生于北京,后来随父母搬迁到成都,李舜是一个工程师,他的妻子是一个中学教师,这样的家庭,虽然不能说是“人上人”,但至少也算是衣食无忧了。


1988年,为了孩子的成长,李舜作出了人生当中最艰难的一个决定——孤身一人前往美国打拼,四年后,才把妻子和16岁上高一的女儿接到美国团聚。

此时,他们两夫妻原有的技能在美国根本就找不到对口的工作,李舜只能去做一个相机维修工,妻子则只能去超市做一个收银员,李飞飞也只能在上学之余,去餐厅洗盘子。一家三口挤在只有一间卧室的公寓里,家具是从路边遗弃的垃圾里捡的。


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李飞飞考上了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以后,李飞飞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到底是继续求学?还是找一份高薪工作,因为当时普林斯顿毕业的高材生,找一份高薪工作是不难的,而且当时华尔街的巨头——高盛,己经给她开出了诱人的条件,只要接受这个条件,他们一家人,立马就可以改变这种捉襟见肘的生活。


让我们来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父母的?以下引用用李飞飞的自传,她和她妈妈对话的原文:


“妈妈,我在考虑几个选择。我面试了几家‘公司’,我必须得承认,他们给的条件很诱人。”


她平淡地回答,“这是你想要的吗?”


“我的意思是……光是薪水就足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了,而且——”


“飞飞,这是你想要的吗?”


“你知道我想要什么,妈妈。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大家看到没有?“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短短9个字,让我明白了歌德在他的歌剧《浮士德》中说的那句话“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上升”。


李飞飞的父亲还对她说:“你不要觉得我们在为你作出牺牲,这也是我们的选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你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找到自己的北极星”



如果说我讲这个父亲的故事,你会说“几千万人才能出一个李飞飞,这样的案例没有意义,无非就是一碗毒鸡汤”,那我再讲一个普通的爸爸和一个普通的女儿的故事。


2006年,有一部叫《含泪活着》的纪录片在日本上映,打动了无数日本观众。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中国父亲——丁尚彪,在日本打黑工15年,最终把女儿送到美国读书的故事。


中间的故事我就不讲了,大家可以去网上搜,我只讲几个细节:


这15年丁尚彪没有回过一次家,因为在日本没有合法身份,只要回国,就再也回不去了。


15年来他一天打几份工,还考了5个职业证书,每一份工作都做到完美,身边的老板、同事、邻居、甚至警察都在默默的保护这个没有身份的黑户。


1997年女儿申请上了纽约州立大学学医,需要在日本转机,父女两人分别8年后首次见面,但同样因为老丁没有合法身份,不能去机场接机,只能约女儿在地铁站见面。女儿没有当着父亲的面哭,当父亲转身离开,女儿在车厢里忍不住泪流满面。父亲则在车窗外落泪。


2004年女儿读博士,申请到了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老丁才结束15年的打黑工生涯,回到了上海,夫妻团聚。


2009年,女儿己经在休斯顿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并且成家生子,把己经55岁的老丁夫妻接到美国安享晚年,但闲不住的老丁,从0开始打工、学习英语,工地、工厂、超市、餐馆都干过,后来进了一家五星级宾馆工作,还被评为了纽约市宾馆业协会的优秀员工。



几个月前,我看了老丁的故事。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感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老丁的故事,彰显了生命的蓬勃与热烈。何为男人?何为父亲?何为自由、何为人生?《含泪活着》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这个世界,总会偶尔蹦出这种截然不同的人,告诉我们人间值得。”


听完了老李和老丁的故事,我想我知道了应该怎么做父亲。



柱哥说


朋友们,柱哥说公众号重新开启

我承诺大家,,每月至少更新一篇,

想成为我的客户的,

想加入我们成为独立理财师的,

扫下图二维码,我们私信聊……


往期精选:

养老年金这场对赌,输家大概率是保险公司

一个父亲给即将上大学的儿子的八句话

大家都讨厌许知远,但我喜欢他

来,给下行的利率踩一脚刹车

理财产品如何避坑——在得到大学武汉七期二班的分享

关于房贷利率方式转换,这篇文章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

也许,我们都小看了年金保险

寻找有时、放手有时——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围城里的银行理财师——离开银行,你该如何抉择?

《我不是药神》:关于生命的挣扎、无力和尊严,以及你不知道的真相

《金钱世界》:变成有钱人以后怎么办?

柱哥说
银行财富中心总经理辞职干保险中介,每年培训理财经理超过5000人。链接柱哥:zgslc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