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封检举信涉及华国锋,下级不敢做主,黄克诚却只说了一个字:查

文化   历史   2024-12-22 13:08   山东  

开国大将黄克诚,在军史上有重要地位,红军、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他都在人民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1955年全军授衔,黄克诚在10位大将里面排名第3,比大家熟悉的陈赓将军的排位还要高,可见其过人资历。上世纪50年代末,黄克诚因为受到彭老总错案的牵连,被免去全军总参谋长职务,后来蛰伏十余年。

70年代后期,黄老回归重要领导岗位,担任中纪委常务书记。黄克诚性情耿直,在军史上曾经多次因为直言进谏而被降职、免职。他的个人经历与自身性格、品德是密切相关的,也正因如此,黄老很适合出任中纪委书记这一角色。结合时代背景,当时黄克诚的工作重心是平反冤假错案和严抓党内贪腐。

在改革初期,社会风气越发进步、开放,对于一些党内军内高级干部的行为,也有了更加广泛有效的监督,干部群众都可以用匿名信的形式,检举一些不正之风,协助中纪委开展工作。但是在1980年6月份,中纪委先后收到了三封举报信,内容令工作人员感到“十分棘手”,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三封信,都涉及到时任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同志。第一封信的内容是反映华国锋不久前视察江苏南京,相关部门脱离群众大搞警戒带,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出行,影响很不好;第二封信则指出,华国锋用过的椅子居然被搬进了博物馆,这是新的“个人崇拜”;最后一封信提到了华国锋故居,有人要将他老家的宅邸修建成“伟人纪念馆”,此举欠妥当。

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即便是纪检部门,对于这样的检举信一时之间也不好拿主意,更别说立即采取实际行动了。下属们都很为难,便将这些信交给黄克诚大将,并说明相关情况,请示该怎么做。黄克诚戴上厚厚的老花眼镜,慢慢看完了这三封信。只见他折好信件,很笃定地说出一个字:查。其实做这样的决定,对于任何高级干部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但黄克诚读信之后的反应却十分符合他的一贯风格。黄老不是没有进行深思熟虑,他这样安排是有深刻道理的。

华国锋同志是毛主席晚年指定的“接班人”,他的年龄比很多老革命家要小一茬,以至于很多高级干部并不十分了解他。但黄克诚不一样,建国初期黄克诚曾在老家湖南担任过省委书记,1952年才被调到解放军总部工作。而华国锋当时是黄克诚在湖南的下属,两人有不少交集。对于华国锋的为人,黄克诚二十多年前就比较清楚。后来华国锋也当过湖南省委书记,成为当地的党政一把手。他跟黄克诚先后出任同一职务,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缘分。

对这位时任国家最高领导人,黄克诚和毛主席生前的看法是一致的:稳重厚道、令人放心。所以黄老在直觉上,认为这些举报信的内容未必完全属实。就算真有相关的情况,也不一定能和华主席本人直接挂上钩。那么为什么还要安排查下去呢?

第一是因为职责所在。黄克诚当时是中纪委常务书记,如果打马虎眼、一带而过不去认真落实,让同事和下属如何看待?纪检部门就成了摆设。以黄克诚的工作作风,无论如何也是做不到的。第二点原因,由于这些检举内容涉及到国家领导人,越是这样的情况,越应该通过调查去予以澄清,减小不良影响。不久后的事实证明,黄克诚的经验的确十分老道。

很快真相被查清:前两件事华主席在第一时间就严肃批评了相关工作人员,像设置路障、椅子进博物馆,这根本就不是华国锋指示的,发现问题后他就亲自予以批评纠正;而最后一件事情,则完全是误会。华国锋的兄长在老家修葺房子,因为都是华家人的事,所以风言风语便传出来了,最后居然谣传为要修“华国锋纪念馆”。经过调查,完全就是子虚乌有。而为了减小影响,老家修房的动作也被叫停了,以支持华主席在中央的工作。

华主席非常自律,具有高风亮节,而黄克诚的工作也是非常到位的,这件事情传为了一段佳话。话说回来,还真没有什么人是黄老不敢查的,这才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品德与工作作风,无私无畏。就连毛主席在世的时候,黄克诚也曾经几次顶撞过老人家,但那都是就事论事,从公家的角度考虑问题,十分大公无私。


史源历史专栏
《开国将帅风云录》作者,全网粉丝200万+。百度匠心作者奖获得者,百家榜上榜作者,今日头条青云奖获得者,360星势力上榜作者,网易达人加薪计划创作者,搜狐星图上榜作者,百家讲堂签约作家,SFA创始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