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6月,原新四军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被公开处决。有朋友可能对“支队司令”这个概念了解不多,觉得不是什么大官。事实上并非如此,新四军一开始只有4个支队,高敬亭是第4支队的司令员,另外三位支队司令分别是陈老总、张鼎丞以及张云逸,要么是元帅级别的人物,要么是大将级别。张鼎丞虽然没参加授衔,但他当时的支队副司令是粟总,后来在开国大将中排第一位。
所以高敬亭的地位和官职都是非常高的,
高敬亭原本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将领、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参与领导过著名的黄麻起义,后来高敬亭官至红二十八军政委。他虽然没有参加长征,也没有转移到川陕根据地,但却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重要人物。高敬亭非常擅长创立根据地、发展队伍,他领导的红28军保持在1000余人的规模,在各省游击队里面是实力、规模非常突出的一支,牵制了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令老蒋很头痛。这些贡献,也为他将来在新四军中的突出地位奠定了基础。
新四军早期,有约三分之一的兵力来自于高敬亭领导的第4支队。后来这个支队在他的建设和发展之下,队伍规模达到了上万人,对于新四军的影响举足轻重。这让高建亭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心态,就是“第4支队就可以代表新四军,新四军作战全靠第4支队”。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也正因如此,高敬亭领导的队伍逐渐出现了尾大不掉的苗头,新四军军部的决策,高敬亭往往自认为有特权而不执行。
这种矛盾甚至触动了中央军委,多次对他进行教育劝诫,但高敬亭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有过一些阳奉阴违的表现。由于支队内的组织和思想问题,高敬亭手下最终出现了叛徒:1939年两名重要干部(杨克志、曹玉福)逃到了桂系军阀部队。这个时候对于高敬亭的严重不满已经在新四军中弥漫开来,叶挺、项英都希望严肃处理高敬亭。
1939年5月,新四军向党中央以及国民政府方面(新四军名义上隶属国军系列)分别请示,希望能够将高敬亭撤职查办。中央了解高敬亭的基本问题和过往贡献,主席的意见是利用这个机会,让他到延安学习,同时整肃第4支队,把得力的干部派到那里扭转风气。但是没等到延安方面的电报到达,新四军军部便做主在6月份将高敬亭公审三天,之后便枪毙了。
项英给出的理由是:高敬亭不服从上级组织命令,经济问题不清楚,曾经支持过原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再加上不久前下属的反叛行为,最终得出了枪毙他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已经得到了国民政府的许可。实际上这是站不住脚的,老蒋方面当然希望我军内部自相残杀,主动枪毙新四军高级干部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主席对于这一事件,一直感到怀疑和不满。1975年,主席要求相关部门重新调查核实此案。在主席给汪东兴的指示中直接提到了:怀疑项英在这里面有不好的作用。1977年,高敬亭终于得到了平反,他对于革命的功绩是很突出的。尤其在三年游击战争中,至少是功劳远大于过失的人物。当年他的一些做法虽然影响不好,但明显不至于换来枪毙的结果。高敬亭的死,是新四军和革命队伍的损失。1983年,高敬亭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