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徐帅做主,诞生了“临汾旅”,中央却批复:以后不能再这样了

文化   历史   2024-12-17 13:53   山东  

在我国的重大阅兵场合,总能在受阅战车上看到一面荣誉旗帜,上面写着“光荣的临汾旅”字样,相信很多读者对这一画面都有印象。“临汾旅”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华北第一兵团23旅,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后来演化为60军第179师。而“临汾旅”也是唯一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旅级作战部队。

1948年,徐向前作为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华北第一兵团司令员,肩负着解放山西的重任。徐帅本身就是山西人,和“老乡”阎锡山展开了激烈斗法。论部队的整体实力,华北解放军无论人数、装备在全国各战区中都不算突出,结合作战任务,徐帅的指挥难度很大。1948年3月第一兵团进攻临汾,面对敌人的坚城高垒,我军遭受严重损失。

徐帅及时调整战术,下令不再猛打猛冲,而是使用土工掘进(挖坑道)和爆破作业的方式,瓦解敌人的坚固城墙;同时为了激励部队士气,在战前动员时徐向前宣布将为表现最好的部队授予“临汾旅”光荣称号。这两个做法起到了奇效,攻城部队奋勇争先,最终我军以正确的战术取得了临汾战役胜利,啃下了解放山西过程中的一块硬骨头。

按照事先公布的激励政策,应当授予8纵23旅“临汾旅”称号。徐帅专门给中央写了请示电,希望得到军委的正式确认。不过中央的复电却多少有点出乎徐向前的意料:一方面军委领导同意了授予“临汾旅”称号的请示,另一方面却又告知徐帅,这类激励办法以后不能再用了,仅此一次。

“临汾旅”是令全军都感到骄傲的队伍,是大家学习的正面典型,他们获得荣誉称号实至名归。为何军委既要肯定这个事实,又不支持继续使用这样的激励方式呢?其中自然是有缘由的。给徐帅的复电是周总理写的,其中包含下面一句:“授予23旅荣誉称号之事,此后不宜再用,这种激励方法容易造成少数部队突出,多数向隅的现象。”

原来如此。所谓“向隅”,就是说没获得荣誉称号的队伍,可能会感到失望,从而影响部队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时解放战争还没有打到决战阶段,军委领导仍需要从大局考虑问题,不能只顾一时一地。也许个别困难的战役可以采用非常手段,但不能次次破例。中央给徐帅的回电,措辞是非常谨慎考究的:并不反对这一决定,既然徐向前已经提前公布了政策,就应当给部队颁发,但以后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解放后“临汾旅”的老同志,曾专门写信给总政治部,希望再次确认他们获得的荣誉,也得到了总政治部的正面批复,“临汾旅”称号的授予过程与合法性是没有争议的。

旅一级单位,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是较大规模的主力部队了。除了23旅之外,1948年临汾战役时,8纵24旅的作用也非常突出,旅长王墉同志不幸中弹牺牲,战后临汾人民专门在市区为他立了雕像。所以中央的考虑和复电,也是有道理的。当然这些只属于历史细节而已,不管怎么讲,“临汾旅”都是我军的一面光荣旗帜、一个榜样,和其他荣誉单位一起,象征着人民军队的铁血军魂。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史源历史专栏
《开国将帅风云录》作者,全网粉丝200万+。百度匠心作者奖获得者,百家榜上榜作者,今日头条青云奖获得者,360星势力上榜作者,网易达人加薪计划创作者,搜狐星图上榜作者,百家讲堂签约作家,SFA创始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