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温变化无常,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幼儿免疫力弱,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因此,更应做好各项保健预防措施,加强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呵护。下面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家园合力共同做好预防措施,呵护宝贝健康成长。
常见传染病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病程一般为2-3天,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表现。
症状表现: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儿童患者以呕吐为主,成人患者以腹泻为主。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摄入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预防措施:引导孩子餐前便后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清淡饮食,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主要症状:包括高热、畏寒、头痛、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同时伴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婴幼儿。
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疱疹或红色丘疹。
传播途径:通过接触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传播。
预防措施:患儿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物品要及时清洗消毒。健康幼儿不要接触确诊患儿及患儿使用过的玩具、餐具等,避免感染。
支原体肺炎是指肺部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
主要症状:支原体肺炎感染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而且发热退后咳嗽还可能持续1-2周。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使用纸巾捂口鼻;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
主要症状:症状为口腔咽峡部疱疹,疱疹周围红肿,1-2天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疱疹也可以出现在口腔的其他部位。
传播途径: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
预防措施: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可增强幼儿自身免疫力;时时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主要症状:头痛、全身不适、发热,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皮疹躯干部最多,四肢较少。
传播途径:水痘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传播。
预防措施:发现水痘患儿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儿必须在家隔离治疗;接种水痘疫苗可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于儿童。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要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疾病预防指南
避免着凉
最近早晚温差较大,我们要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 。平时参加锻炼时,更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有些幼儿运动出汗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帮幼儿脱衣服,等到“回冷”时就很容易着凉感冒了。
优化环境
居家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次不少于15分钟,使空气清新清洁,减少病菌,预防疾病。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
补充营养
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提高抗病能力。
生活规律
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加强锻炼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亲子互动,提高孩子的运动兴趣 。
个人防护
要注意勤洗手,养成正确洗手这个简单的习惯,加强卫生意识,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及时就医
如发现孩子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并向老师请假,说明孩子的病情和就医情况,主动配合幼儿园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提高预防意识,
培养良好习惯,
让我们家园携手,
共同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编辑丨王小钰 杜辰霞
初审丨高雯珺
终审丨园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