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粕供给蛋白质(氨基酸)和能量的品质始终如一。
● 豆粕在市场上面临的竞争主要来自含可溶物的干酒糟(DDGs)和合成氨基酸,但豆粕凭借其全面的营养组合能提升饲料配方的一致性和动物的生产性能。
豆粕是生猪和家禽养殖中最常用的饲料原料之一,为动物提供营养供给。在与其它饲料原料进行比较时,通常以可消化氨基酸和能量的含量作为基准[1]。
豆粕的制作工艺多种多样,其中最普遍的方式是用己烷处理脱壳大豆,形成溶剂萃取的豆粕,这个过程中所去除的脂肪可应用于生产大豆油。
豆粕的成分构成
氨基酸浓度
豆粕中的氨基酸浓度能支持动物的生长需求,其丰富的营养成分能使生猪和家禽等非反刍动物受益。
豆粕中的氨基酸含量与谷物互补;但氨基酸的浓度和品质则会根据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粗蛋白的含量比例通常为44.0%-49.0%[2],最低比例由买卖双方协议设定。但其品质可能会因地点、大豆品种和制造工艺而产生差别。
因此,衡量豆粕的品质不能仅以粗蛋白含量为标准,还应考虑氨基酸的浓度。
标准回肠消化率(SID)
标准回肠消化率(SID)考量生猪体内的多个因素,从而评估饲料原料的真实消化率。
与菜籽、棉籽和葵花籽制成的粕类相比,豆粕中的可消化氨基酸含量更高,其含有的可消化的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为85%-95%。这也对数十年来豆粕的应用实践产生了影响[3]。
动物生产性能
一直以来,豆粕都是非反刍动物饲料的主要成分。但随着含可溶物的干酒糟和合成氨基酸的供应量增加,价格具有竞争力,豆粕在蛋白饲料的总体使用量呈现下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饲料中使用含可溶物的干酒糟、菜籽粕、葵花籽粕和棉籽粕时,可能需要额外添加合成氨基酸以满足动物的需求。但过量饲喂合成氨基酸可能会对动物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使用豆粕则能够避免因混合多种饲料原料而可能出现的配比错误。
优质饲料原料
豆粕凭借其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率上的优势,已成为生猪和家禽养殖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饲料原料之一。
它为动物供给高品质的蛋白质和能量,其氨基酸含量和能量浓度等内在品质表现出色且稳定,为营养师和畜禽养殖场等终端用户提供价值。
与其它蛋白质成分替代原料相比,豆粕始终是生猪和家禽饲料原料的首选成分,有助于提升动物的生产性能,并降低饲料成本。
参考文献及资料:
[1] Cromwell, G. L. 2017. Soybean Meal – An Exceptional Protein Source.
[2] Van Eys, J. E. and Ruiz, Nelson. 2021. Quality Manual and Analysis for Soybean Products in the Feed Industry. Third Edition, U. S. Soybean Export Council, Chesterfield, Missouri, page 26. This fact sheet uses “SBM: solvent extracted 50” when reporting SBM composition data. The crude protein on an as-fed basis of this ingredient is 48.8%.
[3] González-Vega, J. C. and Stein, Hans H. 2012. Amino Acid Digestibility in Canola, Cottonseed, and Sunflower Products Fed to Finishing Pigs.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Volume 90, pages 439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