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编《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第十三辑)出版及推介

文摘   2024-01-05 19:29   上海  

编者按:202312月,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编《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第十三辑(2021年第一辑)(以下简称“本辑”)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复旦中国周边研究”公众号刊发本辑目录和“卷首语”,推介本辑。获取本辑全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书名:《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第十三辑)

Journal of China’s Neighboring Diplomacy, Volume 7, Issue 1 (2021)

编者: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

字数:350千字

定价:88元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ISBN:978-7-5012-6700-2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第十三辑封面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第十三辑封底


内容简介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第十三辑(2021年第一辑)刊发了11篇学术论文、1篇研究报告、1篇会议综述。内容涉及以下方面:中国和东盟的抗疫合作、印度对华外交、澳大利亚涉华认知、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再转型、阿富汗“帝国陷阱”效应、1992年以来蒙古国的转型之路、中印边界西段对峙、2020年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外大陆架问题、南海共同开发、印度尼西亚佐科政府的数字经济、中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等。作者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南海研究院等国内学术机构,东南亚国家的七个知名学术机构,以及蒙古国国立大学。


目录

卷首语……祁怀高 / 1

新冠疫情与周边外交

中国和东盟的抗疫合作研究报告……“中国—东盟学术共同体”成员机构学者 / 9

新冠疫情以来印度对华外交新态势……杨路 / 46

周边国情研究

新环境下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再转型展望:目标、路径与挑战……徐博 陈立赢 / 65

蒙古国转型三十年:人民党的政治改革与探索……祁治业 黄佟拉嘎 / 83

阿富汗“帝国陷阱”效应析论……杜哲元 / 114

周边国家对华外交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澳大利亚涉华认知中的变与不变……孙西辉 刘雨桐 / 137

中国边海事务

中印边界西段对峙及其对双边关系的影响……关培凤 万佳 / 163

2020年中日钓鱼岛问题再起的特点与原因……包霞琴 宋奥 / 181

南海外大陆架问题初析……杨力 / 197

中国在南海共同开发中的动因和政策选项……祁怀高 / 217

周边国家数字经济研究

印度尼西亚佐科政府的数字经济发展探析……夏方波 / 233

中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的合作……王海燕 / 257

会议综述

周边视域下的中国与东南亚校庆报告会综述……/ 285

附录

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简介……/ 291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征稿启事……/ 293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稿件体例及注释规范……/ 295

第十三辑(2021年第一辑)审稿专家致谢……/ 300


卷首语

祁怀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周边外交研究》副主编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第十三辑(2021年第一辑,简称“本辑”)刊载了11篇学术论文、1篇研究报告和1篇会议综述。本辑对新冠疫情与中国周边外交、中国与邻国的边海事务等议题做了重点回应。本辑的内容涉及以下方面:中国和东盟的抗疫合作、新冠疫情以来印度对华外交、2008年以来澳大利亚涉华认知、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再转型、阿富汗“帝国陷阱”效应、1992年以来蒙古国的转型之路、2020年中印边界西段对峙、2020年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外大陆架问题、南海共同开发、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佐科政府的数字经济、中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等。本辑的作者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南海研究院等国内学术机构,东南亚国家的七个知名学术机构,以及蒙古国国立大学。

新冠疫情与周边外交栏目刊载了“中国—东盟学术共同体”和缅甸仰光大学共同发布的《中国和东盟的抗疫合作研究报告》。该报告从多角度分析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的合作,并展望了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南亚之间公共卫生合作的发展及总体关系的走向。该报告也是第四届“中国—东盟学术共同体”国际研讨会的成果之一。该报告的作者来自8个国家知名学术机构(文莱、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共10位,分别为:缅甸的秋秋盛(Chaw Chaw Sein),缅甸仰光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缅甸的埃伊伊昂丹(Aye Ei Ei Aung Than),缅甸仰光大学国际关系系助理讲师;印度尼西亚的阿里·阿卜杜拉·维比索诺(Ali AbdullahWibisono),印度尼西亚大学国际关系系讲师;越南的阮辉煌(Nguyen HuyHoang),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菲律宾的乔夫·桑塔利塔(Joefe B. Santarita),菲律宾大学迪利曼分校亚洲中心教授;温尧,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马来西亚的饶兆斌(Ngeow Chow Bing),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主任;李明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美国的杨紫(Yang Zi),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文莱的布鲁诺·杰丁(Bruno Jetin),文莱大学亚洲研究所副教授。

新冠疫情与周边外交栏目也刊载了杨路撰写的《新冠疫情以来印度对华外交新态势》。该文认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印度对华政策出现较大的调整。在经贸领域,印度发起并深化与中国脱钩的进程;在军事领域,印度实施对抗性的边境政策和谋划针对性的军事改革;在软实力领域,印度主动同中国展开意识形态和疫苗援助竞争。经过近一年的实践,莫迪政府在经贸领域和软实力领域的对华竞争政策未能达到预期结果,在军事领域的对华施压前景亦不容乐观。面对印度对华政策新态势,中国首先须做好中印双边关系长期处于低谷期的政策准备;其次中国应划出明确的政策红线,将中印关系置于可控范围之内;最后中国须坚持互信建设,着眼双边关系的长期发展。该文作者杨路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讲师。

周边国情研究栏目刊载了徐博和陈立赢合作撰写的《新环境下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再转型展望:目标、路径与挑战》。俄罗斯为了应对国际局势和北极局势新挑战,正在调整其北极政策,试图实现其北极政策的“再转型”。这一转型的最终目标则是打造以俄罗斯为主导的“全球北极”。作者认为,俄罗斯北极政策再转型的目标与路径将涉及俄罗斯的北极安全、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北极外交与合作三个方面。同时俄罗斯国内条件的制约、美西方国家的制裁与掣肘等问题也将使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再转型面临诸多挑战。作者进一步指出,对俄罗斯北极政策再转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加深对北极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加强与俄罗斯的北极合作,进而深入参与北极治理与北极事务。该文第一作者徐博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吉林大学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第二作者陈立赢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周边国情研究栏目的第二篇文章是祁治业和黄佟拉嘎合作撰写的《蒙古国转型三十年:人民党的政治改革与探索》。1992年2月蒙古人民共和国改称蒙古国,作者认为此后蒙古国全面开启了从一党制转向多党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的转型之路。蒙古国转型三十年来,人民党经历了政治上的自我革新、向议会党身份的转变和适应、党内的分裂与派系斗争,以及重新整合后重回权力顶峰的过程。2021年人民党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再次实现了总统、议长、总理的“三权统揽”,确保政令统一。该文第一作者祁治业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第二作者黄佟拉嘎为蒙古国国立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

周边国情研究栏目的第三篇文章是杜哲元撰写的《阿富汗“帝国陷阱”效应析论》。作者认为,“帝国陷阱”这一概念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阿富汗在大国政治中最突出的效应。阿富汗“帝国陷阱”效应的形成过程往往经过三个阶段:“帝国”被诱惑进入、“帝国”损失增加、“帝国”被迫撤离。作者认为,中国应在明确阿富汗对中国的实际价值与中国对阿富汗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阿富汗重建以外交协调为主,有限的经济参与为辅,避免直接安全介入。该文作者杜哲元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周边国家对华外交栏目刊载了孙西辉和刘雨桐合作撰写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澳大利亚涉华认知中的变与不变》,该文结合国际体系因素与国内因素探讨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澳大利亚的涉华认知。该文认为,澳大利亚涉华认知涉及澳基于国际体系和国家实力的国家利益关切,也涉及澳国内政治、经济与社会因素。总体来看,在涉华认知方面,澳大利亚重视地区国际秩序、重视澳美同盟和重视中澳经济关系的认知没有变化;但是,澳在安全与威胁来源、对中国一些重要对外政策的认知以及对中澳关系的认知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该文第一作者孙西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第二作者刘雨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

中国边海事务栏目刊载了关培凤和万佳合作撰写的《中印边界西段对峙及其对双边关系的影响》。该文认为,新中国成立前,中英两国虽就中印西段边界的划界问题进行过交涉,但始终没有正式划定边界,两国基本依传统习惯线而治。20世纪50年代,印度对归属中国且长期处在中国实际管辖下的中印边界西段部分领土提出主权要求,揭开了中印边界西段冲突的序幕。2020年6月,中印在边界西段对峙中发生冲突,引发人员伤亡。此次冲突爆发的根源在于印度政府长期在中印边境地区实行“前进政策”,并意图借中美竞争加剧之势对中国形成某种压制。对峙以来,中印两国在各领域的关系都受到明显击,但在边境地区局势趋稳和印度疫情形势的影响下,两国关系可能会从当前的低谷实现缓慢而有限的回弹。该文第一作者关培凤为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教授,第二作者万佳为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边海事务栏目的第二篇文章是包霞琴和宋奥合作撰写的《2020年中日钓鱼岛问题再起的特点与原因》。该文认为,本轮钓鱼岛问题发轫于2020年5月,在新冠疫情深度影响全球秩序、中美战略竞争日趋复杂、日美两国政局变动的背景下展开。目前看来,日本菅义伟政府并未跳出外交抗议、前沿对峙、强化能力与国际合作的传统应对框架。但是,日本对华强硬势力对菅义伟政府的“软弱”态度极为不满,要求其进一步采取解除自身能力限制、推动国内法律整备、引入域外军事力量、强化实际有效支配等更趋对抗的政策措施。该文指出,日本炒作本轮钓鱼岛问题的战略意图主要有三:对中国的“海洋进出”活动形成有效牵制;拉拢美国更深层次介入区域安全议题,巩固日美同盟;为日本防卫政策整体性修改谋篇布局。该文第一作者包霞琴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第二作者宋奥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边海事务栏目的第三篇文章是杨力撰写的《南海外大陆架问题初析》。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提交的南海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引发的南海外大陆架问题,是近十多年来南海外交和法理论战的重要表现。该文简要回顾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外大陆架制度创设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从该制度本身、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实践以及南海领土海洋问题的特点等不同角度,就南海外大陆架问题涉及的主要国际法问题进行了分析。该文认为,应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宗旨和精神出发,确保外大陆架制度在不断发展变迁的形势下得到正确的、实事求是的适用。该文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在是否审议有关南海划界案的问题上应当审慎止步,以利于妥善处理南海问题和保持南海地区稳定。该文作者杨力为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助理。

中国边海事务栏目的第四篇文章是祁怀高撰写的《中国在南海共同开发中的动因和政策选项》。该文认为,中国积极倡议南海共同开发,既有经济动因,又有战略动因。中国的经济动因包括对南海油气资源的需求、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南全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海沿岸国建立共同市场和未来的经济一体化等。中国的战略动因包括服务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目标、为南海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与其他南海沿岸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有效降低中美南海竞争的烈度等。该文认为,中国在南海共同开发上的政策选项可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继续在南海事务中展现善意;二是努力约束在主张重叠海域的单边开发行为;三是从南海事务中的低敏感领域着手;四是建立共同开发相关工作机制;五是在只涉及两个争端当事国的海域优先开展共同开发;六是以求共识的方式划定共同开发区;七是把越菲作为推动共同开发的主要对象国。该文作者祁怀高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周边国家数字经济研究栏目刊载了夏方波撰写的《印度尼西亚佐科政府的数字经济发展探析》。该文认为,在印度尼西亚佐科政府的带领下,印尼数字经济在市场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力资本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并建立了一些有印尼特色的独角兽企业和行业模式,新冠疫情也为印尼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印尼数字经济发展仍旧面临缺乏战略规划、创新能力不足、网络安全问题突出、监管效率低下以及行业缺乏可持续性等挑战。中国与印尼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各自具备比较优势,在政府治理、文化教育交流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印尼两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共同探索数字经济合作的新焦点、新模式和新未来,不断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该文作者夏方波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周边国家数字经济研究栏目也刊载了王海燕撰写的《中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的合作》。该文认为,在数字经济蓬勃兴起的时代,中亚各国纷纷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电子政务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中亚各国也面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数字人才缺乏、网络安全和地缘政治风险增加等挑战。新冠疫情暴发后,中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发展潜力巨大。由于中国数字经济和技术的巨大优势及其与中亚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合作可助力中亚国家提升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并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该文指出,为应对挑战,中亚国家可与中国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治理、电子商务、数字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合作,因国施策,共建数字丝绸之路。该文作者王海燕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会议综述栏目刊载了张泽宇整理的《周边视域下的中国与东南亚校庆报告会综述》。2021年5月25日,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举办庆祝建校116周年学术报告会,主题为“周边视域下的中国与东南亚”。杨健研究员、赵卫华研究员、祁怀高研究员、涂怡超副研究员、贺嘉洁青年副研究员、温尧助理研究员和张励助理研究员分别做了发言。该篇综述对上述七位学者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概括。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第十三辑(2021年第一辑)的出版离不开各位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的辛勤工作。感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杨健研究员、赵卫华研究员、薛松副研究员、温尧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包霞琴教授对本辑组稿和编审提供的帮助。感谢审阅稿件专家提供的审稿意见。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科研秘书张泽宇老师和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蒋少荣承担了编辑工作。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婷参与了本辑英文摘要的校订工作。复旦大学“学术期刊质量提升支持计划”(复旦大学文科“双一流”建设项目)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高峰学科”经费资助了本辑的出版。在此一并对他们的贡献表示感谢!


第十三辑(2021年第一辑)审稿专家致谢

以下为《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第十三辑(2021年第一辑)审阅稿件专家,感谢你们对《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的支持和帮助(以姓氏拼音字母为序):

包霞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费晟,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黄伟,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教授

林梅,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副教授

林民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吕文正,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马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祁怀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宋清润,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教授

汪金国,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魏力苏,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教师

温尧,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西仁塔娜,内蒙古大学蒙古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薛松,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徐庆超,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北极可持续发展中心执行

主任、研究员

杨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曾皓,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赵华胜,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赵卫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周健,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研究员

朱永彪,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越南〕裴氏秋贤,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副主任

复旦中国周边研究
此公众号以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为依托,主要发布周边外交研究的科研成果、学术动态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