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文化
2025-02-01 08:04
上海
“女性的悲剧在于,在自己人生的态度举止上,自身在这个社会上的行动轨迹中,她们常常自发地有了女人味的感觉,并试图遵从这个感受来行动,将身心交付给这种感受。如今,几乎没有人去质疑正面意义上的女人味和负面意义上的女人味,就连女性自身也试图用这个词来进行自我判断。也就是说,女人味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女性内部无关,它是为了顺应外部支配而发展起来的。”
对于女人味,女性自身是如何感受、如何看待的呢?这个问题十分微妙有趣。而“女人味”这种说法又是从什么时代开始,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情感中成为一种观念的?我对此亦颇有兴趣。读过《万叶集》的人都知道,那个诗歌世界自然如实地流露了男女心绪。其中有诸多对可爱的、美丽的、娇艳的女人们表达爱慕、称赞的句子,但竟无一例是因她们符合女人味之标准而受到赞美。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欣慰。在那个时代,女人和男人的生活较为原始,但女人因为具备许多先天自然的条件,她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美女、丑女、贤女、愚女等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于女人味这一自然属性并无特别的看法。毫无疑问,紫阳花就是紫阳花,红梅就是红梅,并没有附加的深意。评价时仅针对事物本身。如果紫阳花开了颜色珍奇的花朵,仅将此现象视为自然——这在紫阳花中是少见的颜色啊,并始终怀着这样的心情欣赏。无论牝鹿有时表现得多么温顺,有时又流露出多么凶猛的一面,女性还是将其视为牝鹿本性的自然流露。所以,女性也是用同样的态度看待她们身上的女人味的,即女人味在社会的情感中会流动、变化。在近松门左卫门的笔下,他已经非常明确地将女性的女人味放在与男性气质相对的位置上,并在其艺术作品中对这种女性心绪的独特波动进行了描写。无论结局好坏,女性总是积极主动地迎合男性喜好——身为女儿则为父母,身为人妻则为丈夫,身为母亲年老后则为子女,磨平自己的喜怒哀乐。这种不得不压抑女人天性的苦闷,近松都在丰富多彩的情节中予以描绘。近松的艺术在日本文艺史上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近松作品里的情感世界在日本社会历史中是如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的。那个封建时代的女性故事引得男男女女潸然落泪,此番情景直至今日,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并不陌生。要论女性在“女人味”这一表述成为其生活规范的社会历史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可以说将这一观念附着在女性身上的绝不是女性自身。随着社会逐渐成形,男性在积累财富的同时,开始注重可以将财富传承下去的家系。从统治社会和家庭的立场出发,他们以其中利害关系的视角看待女性,将他们需要的女性素质作为基础,总结形成女人味这个观念。所以,在女人味这一具有社会性的观念逐渐固化的过程中,女性被迫扮演的角色亦表明了她们在社会中丧失了女性的实权。虽然女人味常常与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但回溯这一观念产生的历史就会发现,在现代所说的家庭形式与父权一同开始形成之初,女性自发的天性表达就受到了某种束缚,她们绝不可能再像万叶时代的女性一样天真烂漫。这着实耐人寻味。即便在《源氏物语》的时代,女人味也如紫式部描写的那样充满艰难。佛教和儒教多对女人味强调忍耐的一面。比起孟母三迁这种女性将自己的判断积极付诸行动的例子,它们认为女性在三界中是没有居所的,女性必须遵守三从,这才是女人味。因而女性在那种痛苦的生涯中,只能放弃可以使她们实现个人成长并变得达观的道路,“放弃”也因此在女人味这一观念定式中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战国时代,某位大名的夫人在战败后城池陷落时,拒绝了父亲派来营救她的使者,与自己的两个女儿一同自尽,与城池共命运。这个故事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时男性规制的女人味的框架下,那位夫人最初被许配给了一位大名,但是,基于那个时代的政治谋略,她的亲生父亲与丈夫不和之后,就强制将她带了回去,再次许配给别的大名。不幸的是,这次她的父亲和第二任丈夫爆发了战争,丈夫战败了,所以父亲和以往一样要将她接回去。这一次,父亲也希望一直以来都遵从父命行动的女儿可以顺利脱险、平安回归,并用她光彩照人的美貌成就第三段姻缘,这样就可以守住他的利益了。只不过,那位美丽聪慧的夫人的苦恼使她有了截然不同的决心。其实就连最初的婚配也不是因为她不爱了才离开的。她和第二任丈夫结婚后,有了两个美丽的女儿,她完全了解如果现在抛下这一切,未来等待着她的会是什么。她的两个女儿作为女性,她们的结局也会和自己一样——被他人的意志摆布,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样看来,即使让她们继续活下去也是悲哀的,因此她在留下了一封遗书,亲手杀死两个女儿后自杀了。那位夫人不得不用一种悲怆的方式来展现包含在她无瑕心灵中的女性特质,这与当时社会所要求的女人味完全不同。即使在过去,女人味的真实流露也有如此不同的表现,这不正说明女人味中存在深刻的矛盾吗?虽然后来女人味的形式一变再变,但如今的我们,也正苦于一种女人味的矛盾,其本质相同却更加错综复杂。在欧洲社会,女人味的观念也在和日本大同小异的社会历史中出现了。在那里,不是佛教和儒教,而是基督教对女性的天真烂漫造成了相当大的伤害。在早期基督教中,马利亚是第一个看见基督复活后模样的人,在爱的深度上,她接近于神。但之后,黑暗时代的教会还是认为女性与地狱一样罪孽深重,在女性的女人味中强调生活上的被动性。即便是在19世纪的欧洲,女性的生活也被女人味压得喘不过气来。读一读乔治·桑的《英迪亚娜》及其序言就能感受到,看一看简·奥斯汀和勃朗特三姐妹的真实生活,也会有同样的感受。20世纪初期,英国处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那时所谓的维多利亚时代的风俗反映在女人味中有多么卑躬屈膝、荒唐滑稽,对于女性来说有多可悲,不仅有许多小说对这一点进行了描写,现在就连“维多利亚”一词本身,也被理解为是对当时女人味成规的悯笑。女人味,对女性而言是十分不自然的重担。这也给追求女性,将对方视为真正伴侣的男性造成了痛苦。因此,大约从18世纪开始,有心的男女就开始持续地与这一固定观念开展斗争,我认为这是值得关注的。这些斗争不仅仅是反对家长式视角下对女人味的定义,更包含着真正的女性心绪的发育、表现、向上的欲求,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增加其发展的可能性。今天不会有人不明白,为了消除在社会形成的过程中产生的、对女性而言不自然的女人味观念,社会生活本身就必须往前迈进数步,这样才能在实质上推动女性生活的进步。女人味之类的表达,就像说雨有雨味一样,可以说是很怪异的。当社会发展到了和《万叶集》完全不同的时代,且在自然合理的情况下,女性可以自由经营生活的时候,像女人味这样带有社会情感的词语还会继续存在吗?我想,到那时,它肯定会被认为是一个过时的词语。“过去,女性因为女人味这样的观念吃了不少苦头。”“是啊。”几个世纪之后的女孩们,当她们纯真阔达的心对过去感到恐惧和同情时,可能就会这样对话。我们如此眺望历史,绘制成可以实现的未来图景,带着喜悦的心情将其作为自己生涯的一个目标,这一点也是事实。我认为,虽然未来的图景是透明的,充满生机与活力,但现在我们的生活却实实在在地被裹挟在女人味的魑魅魍魉中。对于女性而言最困难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她们自身将女人味这一观念内化成自己真实的样子,或者深信这是自己本心所产生的东西。女性的悲剧在于,在自己人生的态度举止上,自身在这个社会上的行动轨迹中,她们常常自发地有了女人味的感觉,并试图遵从这个感受来行动,将身心交付给这种感受。如今,几乎没有人去质疑正面意义上的女人味和负面意义上的女人味,就连女性自身也试图用这个词来进行自我判断。也就是说,女人味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女性内部无关,它是为了顺应外部支配而发展起来的。但在历史的代代更迭中,生活的范围被缩小,女人味这一观念的影响甚至渗透进女性自身的内在感受。所有想要认真生活的女性,都开始在自我中感受到正面的和负面的女人味,这似乎也是现在女性与自我抗争的根源所在。在以男性为主导,由男性处理一切事务的社会中,要求女性具备女人味、处事被动,认为在那之中展现出来的才是女性真正的美德。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如今的现实里,在男性自身和女性自身的真实感受中,这种态度都是非常落后的。如果坚持过去女人味的定义,遵守女主内的观念,那么连国防妇人会的工作形式在现实中也是与这种观念对立的。女主内的形式,因各种复杂的经济情况也变得愈发复杂起来。妻子早晨用布包着头送丈夫出门,晚上穿着围裙迎接丈夫回家,将丈夫微薄的薪水作为安稳度过一生的唯一依靠。是因为她爱他,才与他保持夫妻关系;还是因为他每个月都会带薪水回来,才将他当作丈夫来认真对待:她的生活态度会有明显的区别。那些真正希望在人性上有所成长的男性,对于这样的女人味与其说是怜爱,倒不如说是感受到肩上沉重的负担。我想有很多年轻女性已经有了自觉,认为自己绝不能用这样的心态安稳度日。为了实现作为人的真正成长,也为了培育真正的爱情,她们希望能活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拥有工作和婚姻生活。我认为这种希望也是现在女性从本心出发而来的。但是,当女性遭遇困难时,像是因工作种类难以遇到结婚对象,或者,精力上难以兼顾婚姻生活和工作之类的,她们并不会认为这是由于现在所处的社会落后而导致男女都遭受了损害。她们的内心大都会先响起一个老旧的喊声——到头来女人还是要像女人,然后她们就放弃了为创造新的生活需要做出的努力。就连男性,在遭遇这样的社会阻碍时,往往也有一种倾向。他们常用女性来对照自己的不满和不自在,脑海中浮现出女人味这一咒语,并开始觉得女性就该有女人味。这就导致了他们并没有注意到一个更明显的事实:如果以这样的要求去解决问题,那么他们与自己的妻子等于是被非文明的力量捆绑在如今所称的文明的深渊之中。这个层面上的碰撞其实并非一朝一夕,也并不是单方面可以解决的,因此在近代社会中,有许多人在这一时期为此牺牲。那些被女人味暧昧且顽固的桎梏所压迫,但出于生活需要找到一份职业后,又因为外界强调女人味就是保守、谨慎,所以没有好好体验过恋爱,一生都没有机会展现真正女人味的女性,还有那些在女人味就是贞洁的错误观念下,扭曲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而陷入不幸的女性,她们付出的代价,往往会在后来的年轻女性中引起一种模糊的恐惧。我认为这也是必然的。比起在思考为什么她们的生活会陷入那种境地的过程中发现了扼杀女性的女人味,并试图对此强调自己的新态度,多数情况下,她们更有可能在眼下就此打住。想着自己不要成为那样的人,但要说到依靠到此为止的智慧,如何去引导自己,她们就会带着略显自嘲的表情,投身于即使到了自己女儿那一代,社会环境里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的女人味中。那些人会如何看待现代的年轻女性在这方面的自嘲式聪明呢?这些年轻女性是否有一颗真正的女性心灵,认为这是意义极其负面的一种女人味呢?无论其外在展现出怎样的近代模式,就这样的生活方式而言,因为她们对过去女性生活地位之低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更能直率地承认其本质更加卑微,并对此感到哀伤。在当下的现实中,可以接触到这样一个悖论,即女性因为我们创造出来的女人味而失去了女性的本心。即便奋起反抗,赌上一生也难以解决,因此女性主动地利用当今文化中的弱点,即女人味的观念,巧妙地用它来进行交易,达到立身处世的目的,这样的态度在今日女性对生存的盘算中也十分引人注目。实际上,这是建立在现实的女性自作聪明的误解之上的。在矛盾重重的社会现象中,不少应该轻蔑的态度转化成了功利的价值。说到这一点,有人靠这种态度名利双收,但现代的年轻女性不会让人生的评价就此画下句点,她们因此能够达成人性的成长。正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了长足的发展,那些利用女性落后一面生存的女人才暴露了出来。为了真正地拓展女性的生活,有些女人并不想将美带到世界上,而是用女人味来谋生,她们出卖的不是肉体,而是精神。当社会走向现在这种特殊的时代,女性的职业发展、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及质量是成反比的,人们将女性的教养、谨小慎微、顺从性统一概括为女人味,进一步要求女性具备这些品质。尽管劳动的年轻女性日夜接触的机器是近代科学的尖端产物,但要求她们具备的女人味的具体内涵,对她们而言却绝非便利,也绝不是她们所希望的。年轻的女性对此感到痛苦,她们的内心不加掩饰地将这种痛苦诉诸社会,在这个层面上,她们天然的女性气质也必须得到认可。我想,可以说女性自身以女性同胞的身份而言,也应该要将此作为应当且自然的事情。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搞清楚一个事实,即阻碍女性进步道路的绝不仅仅是男性。女性本心的活动,既与历史中女性的形象分不开,也不能说其是抽象的。就像男性有各种各样表现精神和情感的方式,女性心灵实际上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这难道不好吗?我认为一位拥有真正愤怒的心灵力量的女性是美丽的,一个为了真正值得悲伤的事物感到悲伤的女人是伟大的,一位从心底深处表现出喜悦的女性是这个世界上的珍宝。我认为所有这些表现都是女人味。有些男性觉得女性单纯率直地展露心情是件好事,但我想,袒露自己真实内心的女性对这样的看法会露出怀疑的微笑吧。现代女性绝不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如此单纯直白地吐露自己的真实心情,这一点她们自己也很清楚。即便有一些伶俐、灵巧的女性用男性可以接受的率真程度表达他们可以理解的心情,但那毕竟不是全部。因为在这个时代,一位女性的真实情感并不都是美好的。现实是,随着生活圈子的不断扩大和提升,女性内心也和男性一样,不再仅仅满足于一些漂亮话。同时,女性自身也清楚地知道,只有在那些波澜中进一步升华人性情感的生活道路才是真实的。这是女性在追求内心成长时难以避免的需要。为了在今后越发错综复杂的历史波涛中生存、成长,女性需要创造出第三种人性,那是比过去仅停留在正面和负面两种意义上的女人味更有质的发展的第三种人性。然后就要做好实现自我成长,并使周围环境不断优化的心理准备。在过去正面意义的女人味范畴中,女性充满了对现实强烈且不懈的探求欲,由此必然产生对事物的科学性、综合性看法和判断,以及在生活中寻求一定方向的情感一贯性。如果这些无法成为强韧的生活跟腱,那么无论是在当下还是未来,女性都难以在变化中保证人性的成长。相当多的女性有世俗意义上的胜负欲,但胜负欲这种东西往往建立在与对方的交手上。而在过去,那股建立在女性脆弱感上的坚强力量并未给女性增益,反而给她们带来了更多的伤害。即便说女性具有非常宽广的人性上的慈爱,但要进一步提升热情,使其更加持久,并在生活中得以实现的话,也是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的。为了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或者说是实现的可能性,需要对现实有沉着冷静的洞察,只顾眼前事的态度是行不通的。举例来说,最近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连木炭也能带给我们很多新的体验。照过去的习惯,在对待这类事情上,还没有成为家庭主妇的年轻女子可能会用年少时的闲适态度,稀里糊涂地糊弄过去了。但如今的现实是,即便不是主妇的女性,也会将这类事情当作社会现象加以注意。若是按照过去的女人味来说,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看起来不寒碜,而且能找到很多容易烧着的炭,这些都是一个女人的本事。那么未来的女人味,绝不是靠这种狭隘功利,只解决眼前事的机敏来实现的。未来的女人味是要具备社会知识,能让孩子们正确地理解木炭短缺的原因,想方设法熬过严寒,具有如此开放科学的心态,并且懂得将这种社会现象当作历史中的一个时期,会用幽默感、积极性和洞察力来判断事态。这些将会成为女人味的日常要素。而且,对于日常中的各种现象及流行的各种奇怪意识,不也需要冷静又充满好奇的、干净澄澈的女性目光来观察吗?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以上所说的都已经从原本的女人味中往前迈了一大步。历史的波涛时刻翻涌着,陈旧的女人味的小舟已经破败不堪。我想,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坐上用近代科学设计的船只,向着生动快活、饱含真情、充满勇气的明天起航。
▲宫本百合子(Miyamoto Yuriko,1899.2.13 — 1951.1.21),日本女小说家、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战后民主主义文学的旗手。17岁入日本女子大学,同年发表处女作《贫穷的人们》,被誉为天才少女。代表作有《逃走的伸子》《小径分岔的庭院》《斜阳入庭时》等。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链接购买
👇
文字丨选自《女人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宫本百合子随笔集》,[日]宫本百合子 著,彭清 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23-11-01图片丨选自电视剧《千年之恋之源氏物语》(2001)《对不起,青春》(2014)《问题餐厅》(2015)《平成细雪》(2018)《厨刀与小青椒–一日的料理帖》(2023)剧照
▼
▲这世间的一切,都可以用美食疗愈 | 日本美食影单▲20位作家送给你的“新年祝福"
欢迎加入楚尘读者群(加读书君微信 ccreaders,备注“读书群”)▲招聘 | 加入楚尘的线上实习吧!